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抗滑桩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护 装置 用于 试验 抗滑桩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抗滑桩试验的装置,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为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弹性模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板(1)和4个立板(2),所述底板(1)为矩形,所述底板(1)包括4个矩形边,4个所述立板(2)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侧面的4个矩形边上,单个所述立板(2)与对应的矩形边平行,4个所述立板(2)均与所述底板(1)垂直,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框架的螺栓孔,所述立板(2)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单个立板(2)上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与底板的垂直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弹性模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弹性模组由多个子弹性模组组成,多个所述子弹性模组沿与所述底板垂直的方向层叠;单个所述子弹性模组由4个弹性组件组成,4个所述弹性组件分别与4个所述立板(2)连接;单个弹性组件包括内侧板(3)、外侧板(4)、连接管(5)、中心杆(6)、2个支撑杆(7)、3个弹簧(8)和2个螺母(9);所述内侧板(3)和外侧板(4)均为矩形,所述内侧板(3)的轴向和外侧板(4)的轴向均与所述底板(1)平行;所述外侧板(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2个第二通孔和1个第三通孔,2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外侧板(4)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2个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支撑杆(7)的直径匹配,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与所述中心杆(6)的直径匹配;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与所述立板(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外侧板(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外侧板(4)与所连接的立板(2)平行,所述内侧板(3)与外侧板(4)平行;所述连接管(5)的孔与立板(2)对应高度上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所述连接管(5)的孔还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相对;所述中心杆(6)的一端与内侧板(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中心杆(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管的孔和第一通孔且露出于所述立板(2)的外侧面;2个所述支撑杆(7)分别套装在2个所述第二通孔内,支撑杆(7)的一端与内侧板(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杆(7)的另一端从所述外侧板(4)的外侧面穿出,露出外侧板(4)外侧面的支撑杆(7)的杆段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母(9)的内螺纹匹配;2个所述螺母(9)分别套装在2个所述支撑杆(7)的外螺纹段上;3个所述弹簧(8)分别套装在中心杆(6)和2个支撑杆(7)上,所述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内侧板(3)的外侧面接触,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外侧板(4)的内侧面接触,所述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单个子弹性模组所辖的4个弹性组件的内侧板(3)围成一个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围成的矩形大小与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大小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滑桩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6)的自由端附近杆段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沿中心杆(6)的轴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抗滑桩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弹性模组;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抗滑桩以及为弹性模组的弹簧形变量提供参考基准,弹性模组由多个子弹性模组层叠而成,每个子弹性模组包括4个弹性组件,4个弹性组件设置在抗滑桩的四周,模拟与抗滑桩的锚固段实际接触的基岩,当抗滑桩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位移时,弹性模组通过变形来模拟基岩对抗滑桩产生的地基反力。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应用到抗滑桩试验中,试验获取的数据更全面、更准确,极大提高了对抗滑桩的实际受力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青阳 彭洋 陈斌 靳红华 任小坤 卞林林 贾彦平 谢文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1.29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