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清洗水箱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07: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清洗水箱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洗水箱装置,特别涉及进行清洗水向水洗便器的供给的清洗水箱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9-25706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低位水箱(low tank)装置。在该低位水箱装置中,在具备排水阀的低位水箱的内部配置有具备活塞和排水部的水压缸筒装置,活塞和排水阀被连结部连结。此外,在排出低位水箱内的清洗水时,通过打开电磁阀,将水供给到水压缸筒装置,将活塞上推。活塞被连结部连接于排水阀,因此排水阀因活塞的移动而被提起,排水阀开阀,低位水箱内的清洗水被排出。需要说明的是,被供给到水压缸筒装置的水从排水部流出而流入低位水箱内。

而且,在使排水阀闭阀的情况下,通过使电磁阀闭阀,使水向水压缸筒装置的供给停止。由此,被上推的活塞下降,伴随于此,排水阀因自重而恢复到闭阀位置。此时,水压缸筒装置内的水一点点地从排水部流出,因此,活塞缓缓下降,排水阀也缓慢地恢复到闭阀位置。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低位水箱装置中,通过调节使电磁阀开阀的时间,使排水阀开阀的时间变化,实现大清洗、小清洗等清洗水量不同的清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70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低位水箱装置中,存在难以精密地设定待排出的清洗水的量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低位水箱装置中,为了使排水阀闭阀而关闭电磁阀之后,水压缸筒装置内的水一点点地从排水部流出,因此,活塞的下降缓慢,难以将排水阀的开阀时间设定得短。此外,活塞的下降速度依赖于水从排水部流出的流量、活塞的滑动阻力,因此,该下降速度有可能产生偏差,也有可能发生经时变化。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低位水箱装置中,难以精密地设定待排出的清洗水的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一边利用所供给的水的水压来进行排水阀的开阀一边精密地设定待排出的清洗水的量的清洗水箱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一种清洗水箱装置,进行清洗水向水洗便器的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蓄水箱,蓄留应该供给到所述水洗便器的清洗水,并且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水洗便器排出所蓄留的清洗水的排水口;排水阀,对所述排水口进行开闭,进行清洗水向所述水洗便器的供给、停止清洗水向所述水洗便器的供给;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利用所供给的自来水的供水压来驱动所述排水阀;离合机构,将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连结,通过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驱动力来提起所述排水阀,并且所述离合机构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使所述排水阀下降;清洗水量选择部,能选择用于清洗所述水洗便器的第一清洗水量和比该第一清洗水量少的第二清洗水量;定时控制机构,用于在与所述排水阀卡合的期间使所述排水阀的下降停止,对所述排水口被封闭的定时进行控制;以及阀控制部,与所述定时控制机构连结,设为在与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的清洗水量相应的定时动作,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卡合,所述阀控制部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以解除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因经过所述第一时间而使所述排水阀下降,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卡合,所述阀控制部因经过比所述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使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以解除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因经过所述第二时间而使所述排水阀下降。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排水阀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被离合机构连结,所述离合机构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因此能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无关地使排水阀移动,并且使排水阀闭阀。由此,假设在使排水阀下降时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存在偏差,也能以不受偏差的影响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闭阀的定时。此外,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卡合,所述阀控制部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以解除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卡合,所述阀控制部因经过比所述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使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以解除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如此,在由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能以排水口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使定时控制机构动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一种清洗水箱装置,进行清洗水向水洗便器的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蓄水箱,蓄留应该供给到所述水洗便器的清洗水,并且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水洗便器排出所蓄留的清洗水的排水口;排水阀,对所述排水口进行开闭,进行清洗水向所述水洗便器的供给、停止清洗水向所述水洗便器的供给;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利用所供给的自来水的供水压来驱动所述排水阀;离合机构,将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连结,通过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驱动力来提起所述排水阀,并且所述离合机构被切断,由此使所述排水阀下降;清洗水量选择部,能选择用于清洗所述水洗便器的第一清洗水量和比该第一清洗水量少的第二清洗水量;以及阀控制部,形成为能在规定的定时切断所述离合机构,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阀控制部以因经过第一时间而切断所述离合机构的方式动作,因经过所述第一时间而使所述排水阀下降,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阀控制部以因经过比所述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切断所述离合机构的方式动作,因经过所述第二时间而使所述排水阀下降。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排水阀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被离合机构连结,所述离合机构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因此能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无关地使排水阀移动,并且使排水阀闭阀。此外,在由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阀控制部以因经过第一时间而切断所述离合机构的方式动作,因经过所述第一时间而使所述排水阀下降,在由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阀控制部以因经过比所述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切断所述离合机构的方式动作,因经过所述第二时间而使所述排水阀下降。如此,在由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能以排水口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切断离合机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还具备:控制阀,设于向所述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的流路,对清洗水向所述阀控制部的供给进行控制;以及控制部,对所述控制阀进行控制,所述阀控制部形成为通过所供给的清洗水而动作。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控制部设为对控制阀进行控制,阀控制部通过从控制阀供给的清洗水而动作。由此,能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使所述排水阀上升后,开始从所述控制阀向所述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以不阻碍排水阀水压驱动部通过清洗水使排水阀上升的动作的方式,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阀设为还对清洗水向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供给进行控制。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控制阀设为还对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供给进行控制,因此能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阀经由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向所述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抑制在从控制阀供给的清洗水中产生无助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和阀控制部中的任一动作的比较浪费的清洗水,能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和阀控制部中有效地使用清洗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阀控制部具备:积水部,积存清洗水,在所述积水部的下部形成有排出所积存的清洗水的排出孔;排出部,向所述积水部排出清洗水;以及浮子,设于所述积水部内,根据所述积水部内的水位而上下移动,所述定时控制机构具备能根据所述浮子的位置而与所述排水阀卡合的卡合部,在所述积水部内积存了清洗水而所述浮子上升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将所述卡合部配置在能与所述排水阀卡合的位置,在所述浮子下降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使所述卡合部移动到解除与所述排水阀的卡合的位置。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积水部内积存了清洗水而所述浮子上升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将所述卡合部配置在能与所述排水阀卡合的位置,在所述浮子下降的情况下,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使所述卡合部移动到解除与所述排水阀的卡合的位置。如此通过使用积水部和设于积水部内的浮子,能抑制向积水部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等的偏差的影响,通过比较简易的构成实现比较稳定的定时控制机构的动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比较稳定地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离合机构被切断后,开始从所述控制阀向所述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以不阻碍排水阀水压驱动部通过清洗水使排水阀上升的动作的方式,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被配置为在排水阀壳体的外侧与所述排水阀壳体分离,在所述排水阀壳体的内侧配置所述排水阀,所述离合机构被配置在从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到所述排水阀壳体之间靠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位置。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被配置为在排水阀壳体的外侧与排水阀壳体分离,在排水阀壳体的内侧配置排水阀,离合机构被配置在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到排水阀壳体之间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位置。由此,离合机构能配置在排水阀壳体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之间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位置,能提高切断离合机构的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离合机构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阀控制部具备:排出部,在由所述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所述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积水部,积存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清洗水;以及浮子,设于所述积水部内,根据所述积水部内的水位而上下移动,所述定时控制机构与所述浮子连结,根据所述浮子的上下移动而动作,以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排水口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所述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控制使所述排水阀下降的定时。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排水阀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被离合机构连结,所述离合机构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因此能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无关地使排水阀移动,并且使排水阀闭阀。由此,假设在使排水阀下降时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存在偏差,也能以不受偏差的影响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闭阀的定时。此外,在由清洗水量选择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从排出部向积水部内供给清洗水,定时控制机构根据浮子的上下移动而动作。定时控制机构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所述排水口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所述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使排水阀下降。由此,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一边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具备:缸筒,供所供给的清洗水流入;活塞,可滑动地配置于该缸筒内,被流入所述缸筒的清洗水的压力驱动;以及杆,与所述活塞连接,驱动所述排水阀,在所述积水部内在所述积水部与所述浮子之间能蓄留的清洗水的容积小于所述缸筒的容积。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通过在积水部与浮子之间积存有比驱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活塞的清洗水量少的清洗水量,使浮子上下移动,定时控制机构能通过比较少的清洗水量较早地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排出部形成向下的排出口。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排出部形成向下的排出口,因此排出部能易于向积水部与浮子之间的下部供给清洗水,能通过比较少的清洗水量较早地使浮子上下移动而使定时控制机构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积水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蓄水箱的止水水位靠下方。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积水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蓄水箱的止水水位靠下方,因此能在蓄水箱中将清洗水积存至止水水位的状态下在浮子处产生由蓄水箱内的止水水位以下的清洗水实现的浮力,定时控制机构能通过向积水部的更少的清洗水量的供给来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积水部形成有排出所积存的清洗水的排出孔。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积水部形成有排出所积存的清洗水的排出孔,因此积水部能通过比较简易的构成兼顾积存清洗水和排出清洗水这双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积水部的所述排出孔形成于所述积水部的侧壁的下部,形成俯视观察时朝向与所述排水阀相反侧的开口。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抑制从排出孔排出的清洗水的流动作用于设于排水阀侧的设备、例如定时控制机构等设备而使设备误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从所述排出孔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小于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从排出孔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小于从排出部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因此能高效地向积水部积存清洗水,能通过向积水部的更少的清洗水量的供给来使定时控制机构动作。

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清洗水箱装置;以及水洗便器,被从该清洗水箱装置供给的清洗水清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一边进行由排水阀水压驱动部实现的排水阀的开阀一边精密地设定待排出的清洗水的量的清洗水箱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所具备的离合机构的构成和作用的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所具备的排水阀和积水部等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大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小清洗模式下的作用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水洗便器装置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1由作为水洗便器的水洗便器主体2和载置于该水洗便器主体2的后部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构成。水洗便器主体2被从清洗水箱装置4供给的清洗水清洗。本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1构成为:在使用后,操作装配于壁面的遥控装置6,或者在设于便座的人体感应传感器8感测到使用者的离座之后,经过规定时间,由此进行水洗便器主体2的盆部2a的清洗。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构成为:基于来自遥控装置6或人体感应传感器8的指示信号,将蓄留在内部的清洗水排出到水洗便器主体2,通过该清洗水来清洗盆部2a。

此外,通过使用者按压遥控装置6的按钮6a来执行用于清洗盆部2a的“大清洗”或“小清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遥控装置6作为能选择用于清洗水洗便器主体2的第一清洗水量和比该第一清洗水量少的第二清洗水量的清洗水量选择部发挥功能。作为变形例,遥控装置6可以被设为也能将清洗水量变更为其他既定的设定的清洗水量选择部,或也可以被设为能任意地变更清洗水量的清洗水量选择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人体感应传感器8设于便座,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方案,只要设于能感测使用者的就座、离座、接近、脱离、伸手的动作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设于水洗便器主体2、清洗水箱装置4。此外,人体感应传感器8只要能感测使用者的就座、离座、接近、脱离、伸手的动作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微波传感器作为人体感应传感器8。此外,遥控装置6也可以变更为具有能机械地控制后述的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22的开闭这样的构造的操作杆装置、操作按钮装置。

如图2所示,清洗水箱装置4具有:蓄水箱10,蓄留应该供给到水洗便器主体2的清洗水;排水阀12,用于对设于该蓄水箱10的排水口10a进行开闭;以及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驱动该排水阀12。此外,清洗水箱装置4在内部具有:第一控制阀16,控制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水;以及电磁阀18,装配于第一控制阀16。而且,清洗水箱装置4在蓄水箱10的内部具有:第二控制阀22,用于向蓄水箱10供给清洗水;以及电磁阀24,装配于第二控制阀22。而且,清洗水箱装置4具有离合机构30,该离合机构30将排水阀12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连结,通过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驱动力来提起排水阀12。在排水阀12的上方形成有壳体13,壳体13形成为下方侧开口的圆筒形状。壳体13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排出部54连接且固定。

蓄水箱10是构成为蓄留应该供给到水洗便器主体2的清洗水的水箱,在其底部形成有用于向水洗便器主体2排出所蓄留的清洗水的排水口10a。此外,在蓄水箱10内,在排水口10a的下游侧连接有溢流管10b。该溢流管10b从排水口10a的附近垂直地立起,延伸到比蓄留在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的满水水位WL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从溢流管10b的上端流入的清洗水会绕过排水口10a而直接向水洗便器主体2流出。

排水阀12是配置为对排水口10a进行开闭的阀体,排水阀12被上提而开阀,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排出,对盆部2a进行清洗。排水阀12进行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的供给、停止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的供给。此外,排水阀12被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驱动力提起,当提起到规定的高度时,离合机构30被切断,排水阀12因自重而下降。排水阀12下降时,排水阀12被后述的保持机构46保持规定时间,调整排水阀12落座至排水口10a为止的时间。

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构成为利用从自来水管道供给的自来水(清洗水)的供水压来驱动排水阀12。具体而言,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具有:缸筒14a,供从第一控制阀16供给的清洗水流入;活塞14b,可滑动地配置于该缸筒14a内;以及杆32,从缸筒14a的下端突出而驱动排水阀12。

而且,在缸筒14a的内部配置有弹簧14c,对活塞14b向下方施力。此外,在活塞14b装配有密封件14e,确保缸筒14a的内壁面与活塞14b之间的水密性。而且,在杆32的下端设有离合机构30,通过该离合机构30,杆32和排水阀12的阀轴12a被连结、杆32和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连结被解除。

缸筒14a是圆筒形的构件,其轴线朝向竖直方向配置,并且在内部可滑动地容纳有活塞14b。此外,在缸筒14a的下端部连接有驱动部供水路34a,从第一控制阀16流出的清洗水流入缸筒14a内。因此,缸筒14a内的活塞14b通过流入缸筒14a的清洗水来克服弹簧14c的施加力而被上推。

另一方面,在缸筒14a的上部设有流出孔,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该流出孔与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因此,当清洗水从连接于缸筒14a下部的驱动部供水路34a流入缸筒14a内时,活塞14b从作为第一位置的缸筒14a的下部被上推。活塞14b被流入缸筒的清洗水的压力驱动。然后,当活塞14b被上推到比流出孔靠上方的第二位置时,流入缸筒14a的水从流出孔经过驱动部排水路34b流出。即,当活塞14b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部供水路34a与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在从缸筒14a延伸的驱动部排水路34b的顶端部形成有排出部54。如此,驱动部排水路34b形成延伸到排出部54的流路。

杆32是连接于活塞14b的下表面的棒状的构件,穿过形成于缸筒14a的底面的贯通孔14f,以从缸筒14a中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延伸。杆32与活塞14b连接,驱动排水阀12。此外,在从缸筒14a的下方突出的杆32与缸筒14a的贯通孔14f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14d,流入缸筒14a的清洗水的一部分从该间隙14d流出。从间隙14d流出的水流入蓄水箱10内。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14d比较窄,流路阻力大,因此,即使在水从间隙14d流出的状态下,缸筒14a内的压力也会因从驱动部供水路34a流入缸筒14a的清洗水而上升,活塞14b克服弹簧14c的施加力而被上推。

接着,第一控制阀16构成为基于电磁阀18的工作来对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给进行控制,并且对向排出部54的供水、停止向排出部54的供水进行控制。因此,第一控制阀16设于向后述的作为阀控制部的排出部54等供给清洗水的流路,对清洗水向作为阀控制部的排出部54等的供给进行控制。因此,第一控制阀16经由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向作为阀控制部的排出部54等供给清洗水。

第一控制阀16具备:主阀体16a;主阀口16b,被该主阀体16a开闭;压力室16c,用于使主阀体16a移动;以及先导阀16d,切换该压力室16c内的压力。

主阀体16a构成为对第一控制阀16的主阀口16b进行开闭,当主阀口16b开阀时,从供水管38供给的自来水流入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压力室16c与主阀体16a邻接地设于第一控制阀16的壳体内。构成为从供水管38供给的自来水的一部分流入该压力室16c,内部的压力上升。当压力室16c内的压力上升时,主阀体16a向主阀口16b移动,主阀口16b闭阀。

先导阀16d构成为对设于压力室16c的先导阀口(未图示)进行开闭。当通过先导阀使先导阀口(未图示)开阀时,压力室16c内的水流出而内部的压力降低。当压力室16c内的压力降低时,主阀体16a从主阀口16b离座,第一控制阀16开阀。此外,在先导阀16d闭阀时,压力室16c内的压力上升,第一控制阀16闭阀。

先导阀16d因装配于先导阀16d的电磁阀18而移动,对先导阀口(未图示)进行开闭。电磁阀18电连接于控制器40,基于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信号使先导阀16d移动。具体而言,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器40接收来自遥控装置6、人体感应传感器8的信号,控制器40向电磁阀18发送电信号而使其工作。如此,第一控制阀16被控制器40控制。

此外,在第一控制阀16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之间的驱动部供水路34a上设有真空调节阀36。通过该真空调节阀36,在第一控制阀16侧成为负压的情况下防止水向第一控制阀16侧的逆流。

接着,第二控制阀22构成为基于电磁阀24的工作来对向蓄水箱10的供水、停止向蓄水箱10的供水进行控制。该第二控制阀22经由第一控制阀16连接于供水管38,但与第一控制阀16的开闭无关地,从供水管38供给的自来水始终流入第二控制阀22。此外,第二控制阀22具备主阀体22a、压力室22b以及先导阀22c,先导阀22c通过电磁阀24进行开闭。当先导阀22c通过电磁阀24进行开阀时,第二控制阀22的主阀体22a开阀,从供水管38流入的自来水被供给到蓄水箱10内或溢流管10b。此外,电磁阀24电连接于控制器40,基于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信号使先导阀22c移动。具体而言,控制器40基于遥控装置6的操作向电磁阀24发送电信号而使其工作。如此,第二控制阀22被控制器40控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电磁阀24,在省略了电磁阀24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先导阀22c被浮子开关42控制。

另一方面,在先导阀22c连接有浮子开关42。浮子开关42构成为基于蓄水箱10内的水位来控制先导阀22c,对先导阀口(未图示)进行开闭。即,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到达规定的水位时,浮子开关42向先导阀22c发送信号,使先导阀口(未图示)闭阀。即,浮子开关42构成为将蓄水箱10内的蓄水水位设定为作为止水水位的规定的满水水位WL。浮子开关42配置于蓄水箱10内,构成为当蓄水箱10的水位上升到满水水位WL时,使从第一控制阀16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水停止。需要说明的是,浮子开关42可以变更为球形旋塞(ball tap)机构。该球形旋塞机构具备:球形旋塞用浮子,根据水位上下运动;以及支承臂,与球形旋塞用浮子连接,并且作用于先导阀22c。由此,当蓄水箱10的水位上升至满水水位WL时,球形旋塞用浮子会上升,与球形旋塞用浮子连接的支承臂向上方转动,球形旋塞机构机械地闭阀先导阀22c的先导阀口。当蓄水箱10的水位下降到低于满水水位WL时,球形旋塞用浮子会下降,与球形旋塞用浮子连接的支承臂向下方转动,球形旋塞机构机械地打开先导阀22c的先导阀口。

此外,在从第二控制阀22延伸的供水路50设有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的供水路50的一方构成为使水向蓄水箱10内流出,另一方构成为使水向溢流管10b中流出。因此,从第二控制阀22供给的清洗水的一部分经过溢流管10b排出到水洗便器主体2,其余部分蓄留到蓄水箱10内。

此外,在供水路50设有真空调节阀44。通过该真空调节阀44,在第二控制阀22侧成为负压的情况下,防止水向第二控制阀22侧的逆流。

此外,从自来水管道供给的水经由配置于蓄水箱10的外侧的止水栓38a、该止水栓38a的下游侧的配置于蓄水箱10中的定流量阀38b分别供给到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22。止水栓38a是为了在维护时等使水向清洗水箱装置4的供给停止而设置的,通常在开栓的状态下使用。定流量阀38b是为了使从自来水管道供给的水以规定流量流入第一控制阀16、第二控制阀22而设置的,构成为与水洗便器装置1的设置环境无关地供给恒定流量的水。

控制器40内置有CPU和存储器等,以基于记录在存储器等中的规定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后述的大清洗模式和小清洗模式的方式控制所连接的设备。控制器40与遥控装置6、人体感应传感器8、电磁阀18以及电磁阀24等电连接。

接着,新参照图3对离合机构30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说明。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离合机构30的构成,并且示出了被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提起时的工作。

首先,如图3的(a)栏所示,离合机构30设于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向下方延伸的杆32的下端,构成为将杆32的下端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上端连结、解除杆32的下端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上端的连结。离合机构30具有:旋转轴30a,装配于杆32的下端;钩构件30b,被该旋转轴30a支承;以及卡合爪30c,设于阀轴12a的上端。通过这样的构造,离合机构30在规定的定时和规定的提起高度被切断,使排水阀12下降。

旋转轴30a以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装配于杆32的下端,将钩构件30b支承为可转动。钩构件30b是板状的构件,其中间部被旋转轴30a支承为可转动。此外,钩构件30b的下端折弯成钩状,形成有钩部。设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上端的卡合爪30c是直角三角形状的爪。形成为卡合爪30c的底边朝向大致水平,侧面向下方倾斜。

在图3的(a)栏所示的状态下,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此外,在该状态下,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与排水阀12被连结,在该连结状态下,钩构件30b的钩部与卡合爪30c的底边卡合,能通过杆32来提起排水阀12。

接着,如图3的(b)栏所示,当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供给清洗水时,活塞14b向上方移动,伴随于此,排水阀12被杆32提起。而且,如图3的(c)栏所示,当排水阀12被提起到规定位置时,钩构件30b的上端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钩构件30b以旋转轴30a为中心转动。通过该转动,钩构件30b的下端的钩部向从卡合爪30c脱离的方向移动,钩构件30b与卡合爪30c的卡合被解除。当钩构件30b与卡合爪30c的卡合被解除时,如图3的(d)栏所示,排水阀12在蓄留在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中朝向排水口10a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下降的排水阀12在落座于排水口10a之前被保持机构46暂时保持在规定的高度。)

而且,如图3的(e)栏所示,当停止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供给清洗水时,杆32因弹簧14c的施加力而下降。当杆32下降时,如图3的(f)栏所示,装配于杆32的下端的钩构件30b的钩部的顶端与卡合爪30c抵接。当杆32进一步下降时,如图3的(g)栏所示,钩构件30b的钩部被卡合爪30c的倾斜面推压,钩构件30b转动。当杆32进一步下降时,如图3的(h)栏所示,钩构件30b的钩部越过卡合爪30c,钩构件30b因重力而转动到原来的位置,卡合爪30c再次与钩构件30b的钩部卡合,恢复到图3的(a)栏所示的状态。

再次返回图2和图4,对清洗水箱装置4的积水部等进行说明。

图4是将图2中的排水阀12、积水部56、浮子26以及保持机构46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在图4的(a)栏中示出了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在图4的(b)栏中示出了排水阀12开阀并被保持机构46保持的状态。

如图2所示,清洗水箱装置4还具备:排出部54,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以及积水部56,积存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浮子26,设于积水部56内,根据积水部56内的水位而上下移动;传递部48,与浮子26连结;以及作为定时控制机构的保持机构46,与传递部48的移动联动地在限制排水阀12的下降的保持状态与不限制排水阀12的下降(处于解除了与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的卡合的状态)的非保持状态之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变形例,清洗水箱装置4可以规定为还具备:排出部54;积水部56;浮子26;以及定时控制机构,与浮子26连结,根据浮子26的上下移动而动作,用于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12下降的定时。这样的定时控制机构可以规定为具备:传递部48,与浮子26连结;以及保持机构46,与传递部48的移动联动地在限制排水阀12的下降的保持状态与不限制排水阀12的下降(处于解除了与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的卡合的状态)的非保持状态之间移动。

再次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部54、积水部56、浮子26以及传递部48作为阀控制部发挥功能。阀控制部与保持机构46连结,设为在与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的清洗水量相应的定时动作。清洗水箱装置4具备这样的阀控制部。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在使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卡合至第一时间后,使保持机构46以解除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在使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卡合至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后,使保持机构46以解除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二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任意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在使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卡合至与任意的清洗水量对应的规定时间后,使保持机构46以解除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由此,不限于第一清洗水量(大清洗模式用的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小清洗模式用的清洗水量),能根据使用者的使用状态比较简单地变更清洗水量,能向便器主体2供给任意的清洗水量。如此由排出部54、积水部56、浮子26以及传递部48形成的阀控制部形成为通过所供给的清洗水而动作。

排出部54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此外,排出部54设为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排出清洗水。排出部54形成于驱动部排水路34b的下端,向下延伸。排出部54贯通壳体13的上表面,并且固定于壳体13的上表面。排出部54形成顶端细且向下的排出口。因此,清洗水因重力而向下加速,而且流路在排出口处变窄,因此其流速进一步加速。排出部54配置在比积水部56的侧壁靠内侧且比满水水位WL靠上方。

积水部56的至少一部分在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下位于比蓄水箱10的止水水位(满水水位WL)靠下方。更优选的是,积水部56在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下位于比蓄水箱10的止水水位(满水水位WL)靠下方。积水部56形成为中空的箱状,上表面开口。积水部56的侧壁的一部分由壳体13形成,积水部56固定于壳体13。积水部56配置在排出部54的下方侧,形成为接受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此外,积水部56配置为包围浮子26的外侧。在积水部56内在积水部56与浮子26之间能蓄留的清洗水的容积小于缸筒14a的容积。在积水部56形成有排出所积存的清洗水的排出孔56b。排出孔56b形成于积水部56的侧壁56c的下部,形成俯视观察时朝向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相反侧的开口。排出孔56b形成直径比较小的小孔。因此,从排出孔56b向积水部56的外侧(蓄水箱10内)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1(参照图7)小于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2(参照图7)。

浮子26配置在积水部56内。浮子26是中空的长方体状的构件,构成为承受来自蓄留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浮力。在积水部56内的水位为规定水位(大致浮子26的水位)以上的情况下,浮子26因该浮力而成为图4的(a)栏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浮子26基于积水部56内的水位而被驱动,与蓄水箱10内的水位间接相关,但直接地被独立驱动。

传递部48形成从浮子26的下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的杆状构件。传递部48固定于浮子26的下表面。传递部48贯通积水部56的底面,延伸至比积水部56靠下方。传递部48没有固定于积水部56,相对于积水部56可滑动地配置。传递部48的下端与保持机构46连结。因此,传递部48根据浮子26的上下移动而同样地上下移动,使保持机构46动作。

保持机构46与传递部48连结,根据浮子26和传递部48的上下移动而动作,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12下降的定时。因此,保持机构46在与排水阀12卡合的期间使排水阀12的下降停止,对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进行控制。

保持机构46与该传递部48的移动联动地在保持状态和非保持状态之间移动。保持机构46构成为当移动到保持状态时与排水阀12卡合而将排水阀12保持在规定的高度。保持机构46是与传递部48通过连杆机构等连结的机构,具有支承轴46a、支承于该支承轴46a的臂构件46b以及作为卡合部的卡合构件46c。支承轴46a是通过任意的构件(未图示)相对于蓄水箱10固定的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承臂构件46b和卡合构件46c。另一方面,在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基端部形成有形成为能与卡合构件46c卡合的保持爪12b。该保持爪12b是直角三角形状的突起,从阀轴12a朝向卡合构件46c延伸,以其底边朝向水平方向,侧面向下倾斜的方式延伸。

支承轴46a是在与图4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形成为其两端部通过任意的构件(未图示)而相对于蓄水箱10固定,中间部以从阀轴12a远离的方式弯曲。此外,臂构件46b是折弯的梁状的构件,构成为其下端部分支为两个。这些分支的臂构件46b的下端分别被支承轴46a的两端部支承为可转动。因此,即使在排水阀12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支承轴46a和臂构件46b也不会与设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保持爪12b发生干扰。

另一方面,臂构件46b的上端部与传递部48可转动地连结。因此,在浮子26承受浮力的状态下,浮子26被保持为图4的(a)栏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此外,当积水部56内的水位降低时,浮子26和传递部48因自重而下降,臂构件46b和卡合构件46c以支承轴46a为中心转动到图4的(a)栏的假想线所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臂构件46b和卡合构件46c的转动被限制在从图4的(a)栏的实线所示的保持机构46的保持状态到假想线所示的非保持状态之间。

而且,卡合构件46c是装配为能相对于支承轴46a转动的构件,其基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轴46a的两端部。卡合构件46c形成为能根据浮子26的位置而与排水阀12卡合。此外,卡合构件46c以其顶端部向排水阀12的阀轴12a弯曲的方式延伸。在积水部56内积存了清洗水而浮子26上升的情况下,保持机构46将卡合构件46c配置在能与排水阀12卡合的位置。因此,在向图4的(a)栏的实线所示的位置转动的保持状态下,卡合构件46c的顶端部会与设于阀轴12a的保持爪12b发生干扰。另一方面,在浮子26下降的情况下,如图4的(a)栏的假想线所示,保持机构46使卡合构件46c移动到解除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位置。如此在向图4的(a)栏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转动的非保持状态下,卡合构件46c的顶端部与保持爪12b的干扰不会发生。

此外,卡合构件46c构成为以支承轴46a为中心与臂构件46b联动地转动。即,在浮子26、传递部48以及臂构件46b从图4的(a)栏的实线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假想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与臂构件46b联动地,卡合构件46c也转动到假想线所示的状态。但是,在图4的(a)栏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在卡合构件46c的顶端被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上推的情况下,只有卡合构件46c空转而能进行转动。即,在卡合构件46c的顶端部被保持爪12b上推的情况下,在浮子26、传递部48和臂构件46b保持实线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只有卡合构件46c能转动到图4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4的(b)栏的实线所示,在排水阀12被提起、保持爪12b位于比卡合构件46c靠上方的状态下,保持爪12b与卡合构件46c卡合,排水阀12的下降被阻止。即,构成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与排水阀12卡合,将排水阀12保持在规定的高度。因此,排水阀12被连接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杆32(图3)提起,然后,当离合机构30被分离时,排水阀12会下降。在该下降的中途,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与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卡合,排水阀12被保持在规定的高度。

接着,当积水部56内的水位降低时,浮子26的位置下降,浮子26、传递部48以及臂构件46b移动到图4的(b)栏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与该移动联动地,卡合构件46c也转动到图4的(b)栏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因此,保持爪12b与卡合构件46c的卡合被解除。由此,排水阀12下降,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

接着,新参照图2、图5至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4的水洗便器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2所示的便器清洗的待机状态下,蓄水箱10内的水位处于规定的满水水位WL,在该状态下,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22均闭阀。此外,保持机构46被设为图4的(a)栏中实线所示的保持状态。在这样的排出部54排出清洗水前的待机状态下,在积水部56中积存有清洗水,积水部56的浮子26承受清洗水的浮力而上升,与浮子26连结的传递部48上升,而且,保持机构46处于保持状态。接着,当使用者按下遥控装置6(图1)的大清洗按钮时,遥控装置6将用于执行大清洗模式的指示信号发送到控制器40(图2)。此外,当按下小清洗按钮时,将用于执行小清洗模式的指示信号发送到控制器40。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洗便器装置1具备清洗水量不同的大清洗模式和小清洗模式这两个清洗模式,遥控装置6作为选择清洗水量的清洗水量选择部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1中,在由人体感应传感器8(图1)感测到使用者的离座之后,遥控装置6的清洗按钮没有被按下而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也将便器清洗的指示信号发送到控制器40。此外,控制器40在从使用者就座于水洗便器装置1起到离座为止的时间小于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进行了小便,执行小清洗模式。另一方面,在从就座起到离座为止的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40执行大清洗模式。因此,在该情况下,由控制器40选择以第一清洗水量进行清洗的大清洗模式与以比第一清洗水量少的第二清洗水量进行清洗的小清洗模式,因此,控制器40作为清洗水量选择部发挥功能。

接着,参照图2、图5至图10对大清洗模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接收到应该进行大清洗的指示信号时,控制器40使第一控制阀16所具备的电磁阀18(图2)工作,使电磁阀侧的先导阀16d从先导阀口离座。由此,压力室16c内的压力降低,主阀体16a从主阀口16b离座而主阀口16b开阀。当第一控制阀16开阀时,如图5所示,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由此,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活塞14b被上推,排水阀12经由杆32被提起,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从排水口10a向水洗便器主体2排出。此时,先导阀16d仍然处于打开状态,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持续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活塞14b上升到第二位置,驱动部供水路34a和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因此,清洗水从排出部54排出到积水部56。因此,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使排水阀12上升后,开始从第一控制阀16向积水部56供给清洗水。如后所述,离合机构30因排水阀12的上升而被切断,因此在离合机构30被切断后,开始从第一控制阀16向作为阀控制部的积水部56等供给清洗水。

在排水阀12被提起时,设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保持爪12b上推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并使其转动,保持爪12b越过卡合构件46c(图4的(a)栏→(b)栏)。

接着,如图6所示,当排水阀12被进一步提起时,离合机构30被切断。即,当排水阀12到达规定的高度时,离合机构30的钩构件30b的上端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离合机构30被切断(图3的(b)栏→(c)栏)。

当离合机构30被切断时,排水阀12因自重而开始朝向排水口10a下降。在此,在排水阀12刚刚开阀后,积水部56内的水位高,因此浮子26处于因浮力而浮起的位置,传递部48处于上升了的状态,保持机构46被设为图4的(b)栏中实线所示的保持状态。因此,下降来的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与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卡合,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由此,排水口10a维持在开阀状态,维持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的排出。此外,在离合机构30被切断,排水口10a成为开阀状态后,先导阀16d仍然处于打开状态,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因此,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的下降被限制,排水阀12的下降被限制。

接着,如图7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时,检测蓄水箱10内的水位的浮子开关42断开。当浮子开关42断开时,第二控制阀22所具备的先导阀22c开阀。因此,清洗水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供给到蓄水箱10内。当先导阀22c开阀时,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侧的先导阀16d保持开阀的状态。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仍然经由第一控制阀16、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

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蓄存在积水部56内。此时,清洗水从排出孔56b微量排出到积水部56的外侧(蓄水箱10内)。另一方面,从排出孔56b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1(参照图7)小于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2(参照图7)。排出到积水部56的清洗水之中超过积水部56的上端的清洗水流出到蓄水箱10内。如此,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量不会减少,维持与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的水位大致相同的水位。因此,积水部56内的水位高,因此浮子26处于因浮力而浮起的位置,传递部48处于上升了的状态,保持机构46被设为图4的(b)栏中实线所示的保持状态。因此,下降来的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与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卡合,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由此,排水口10a维持在开阀状态,维持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的排出。

接着,如图8所示,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一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一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1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使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降低,使浮子26降低的定时。第一控制阀16闭阀,因此停止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排出部54的供给。在刚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后,在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的外侧,清洗水蓄存至积水部56的大致接近满水的状态,浮子26a处于如图7所示那样的状态(承受浮力而浮起的状态)。然后,蓄存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

此外,如图8所示,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3时(此时,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与降低至规定水位WL1时对应),与传递部48和保持机构46连接的浮子26的位置降低。由此,保持机构46转移到图4的(b)栏中以假想线表示的非保持状态。由此,卡合构件46c与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之间的卡合被解除。通过保持机构46转移到非保持状态,排水阀12从保持机构46脱离而再次开始下降。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向蓄水箱10内供给的清洗水供给仍然继续。

如图9所示,下降的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如此,在执行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保持排水阀12直至蓄水箱10内的水位从满水水位WL降低到规定水位WL1为止,排出第一清洗水量到水洗便器主体2。

另一方面,浮子开关42仍然处于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第二控制阀22的开阀状态,持续向蓄水箱10供水。经由供水路50供给的清洗水到达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出的清洗水的一部分流入溢流管10b,其余部分蓄留到蓄水箱10内。流入溢流管10b的清洗水会流入水洗便器主体2,用于盆部2a的补水。在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下,清洗水流入蓄水箱10内,由此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

如图10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到规定的满水水位WL时,浮子开关42接通。当浮子开关42接通时,浮子开关侧的先导阀22c闭阀。由此,先导阀22c成为闭阀的状态,因此,压力室22b内的压力上升,第二控制阀22的主阀体22a闭阀,供水停止。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至规定的满水水位WL,因此清洗水流入积水部56内,浮子26和传递部48上升,保持机构46返回到保持状态。

如图8所示,在第一控制阀16闭阀、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水停止之后,如图9和图10所示,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从间隙14d慢慢地流出,并且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下,伴随于此,杆32会降低。由此,离合机构30被连接(图3的(e)栏~(h)栏),恢复到便器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

接着,参照图2、图11至图15对小清洗模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便器清洗的待机状态与大清洗模式相同。

当接收到应该进行小清洗的指示信号时,控制器40使第一控制阀16所具备的电磁阀18工作,使第一控制阀16开阀。另一方面,控制器40使第二控制阀22保持闭阀。当第一控制阀16开阀时,如图11所示,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由此,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活塞14b被上推,排水阀12经由杆32被提起,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从排水口10a向水洗便器主体2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排水阀12被提起时,设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保持爪12b(图4的(a)栏)上推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并使其转动,保持爪12b越过卡合构件46c。

接着,如图12所示,当排水阀12被进一步提起时,离合机构30被切断。即,当排水阀12到达规定的高度时,离合机构30的钩构件30b的上端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离合机构30被切断(图3的(b)栏→(c)栏)。

当离合机构30被切断时,排水阀12因自重而开始朝向排水口10a下降。在此,在排水阀12刚刚开阀后,积水部56内的水位高,因此浮子26处于因浮力而浮起的位置,传递部48处于上升了的状态,保持机构46被设为图4的(b)栏中实线所示的保持状态。因此,下降来的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与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卡合,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由此,排水口10a维持在开阀状态,维持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的排出。此外,在离合机构30被切断,排水口10a成为开阀状态后,先导阀16d仍然处于打开状态,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因此,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的下降被限制,排水阀12的下降被限制。

从排出部54的排出持续规定时间。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蓄存在积水部56内。此时,清洗水从排出孔56b微量排出到积水部56的外侧(蓄水箱10内)。另一方面,从排出孔56b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1(参照图7)小于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2(参照图7)。排出到积水部56的清洗水之中超过积水部56的上端的清洗水流出到蓄水箱10内。如此,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量不会减少,维持与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的水位大致相同的水位。因此,积水部56内的水位高,因此浮子26处于因浮力而浮起的位置,传递部48处于上升了的状态,保持机构46被设为图4的(b)栏中实线所示的保持状态。因此,下降来的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与保持机构46的卡合构件46c卡合,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排水阀12被保持机构46保持,由此,排水口10a维持在开阀状态,维持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向水洗便器主体2的排出。

接着,如图13所示,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二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第二时间比第一时间短。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二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使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降低,使浮子26降低的定时。第一控制阀16闭阀,因此停止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排出部54的供给。在刚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后,在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的外侧,清洗水蓄存至积水部56的大致接近满水的状态,浮子26处于如图12所示那样的状态(承受浮力而浮起的状态)。然后,蓄存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

此外,如图13所示,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4(与规定水位WL3大致相同高度的水位)时(此时,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与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对应),与传递部48和保持机构46连接的浮子26的位置降低。由此,保持机构46转移到图4的(b)栏中以假想线表示的非保持状态。由此,卡合构件46c与排水阀12的保持爪12b之间的卡合被解除。通过保持机构46转移到非保持状态,排水阀12从保持机构46脱离而再次开始下降。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向蓄水箱10内供给的清洗水供给仍然继续。

如图14所示,下降的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如此,在执行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保持排水阀12直至蓄水箱10内的水位从满水水位WL降低到规定水位WL2为止,排出第二清洗水量到水洗便器主体2。

另一方面,浮子开关42仍然处于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第二控制阀22的开阀状态,持续向蓄水箱10供水。经由供水路50供给的清洗水到达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出的清洗水的一部分流入溢流管10b,其余部分蓄留到蓄水箱10内。流入溢流管10b的清洗水会流入水洗便器主体2,用于盆部2a的补水。在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下,清洗水流入蓄水箱10内,由此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

如图15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到规定的满水水位WL时,浮子开关42接通。当浮子开关42接通时,浮子开关侧的先导阀22c闭阀。由此,先导阀22c成为闭阀的状态,因此,压力室22b内的压力上升,第二控制阀22的主阀体22a闭阀,供水停止。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至规定的满水水位WL,因此清洗水流入积水部56内,浮子26和传递部48上升,保持机构46返回到保持状态。

如图13所示,在第一控制阀16闭阀、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水停止之后,如图14和图15所示,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从间隙14d慢慢地流出,并且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下,伴随于此,杆32会降低。由此,离合机构30被连接(图3的(e)栏~(h)栏),恢复到便器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排水阀12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被离合机构30连结,离合机构30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因此能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工作速度无关地使排水阀12移动,并且使排水阀12闭阀。由此,假设在使排水阀下降时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存在偏差,也能以不受偏差的影响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闭阀的定时。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卡合,阀控制部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保持机构46以解除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卡合,阀控制部因经过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使保持机构46以解除保持机构46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方式动作。如此,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能以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使保持机构46动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控制器40设为对第一控制阀16进行控制,阀控制部通过从第一控制阀16供给的清洗水而动作。由此,能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使排水阀12上升后,开始从第一控制阀16向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由此,能以不阻碍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通过清洗水使排水阀12上升的动作的方式,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第一控制阀16设为还对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给进行控制,因此能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第一控制阀16经由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向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由此,能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抑制在从第一控制阀16供给的清洗水中产生无助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阀控制部中的任一动作的比较浪费的清洗水,能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阀控制部中有效地使用清洗水。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在积水部56内积存了清洗水而浮子26上升的情况下,保持机构46将卡合构件46c配置在能与上述排水阀12卡合的位置,在浮子26下降的情况下,保持机构46使卡合构件46c移动到解除与排水阀12的卡合的位置。如此通过使用积水部56和设于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能抑制向积水部56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等的偏差的影响,通过比较简易的构成实现比较稳定的保持机构46的动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比较稳定地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在离合机构30被切断后,开始从第一控制阀16向阀控制部供给清洗水。由此,能以不阻碍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通过清洗水使排水阀12上升的动作的方式,通过比较紧凑且简易的构成,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一种水洗便器装置,具备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实现的清洗水量不同的多个清洗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水洗便器;以及本发明的清洗水箱装置,进行清洗水向该水洗便器的供给。

此外,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排水阀12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被离合机构30连结,离合机构30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因此能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工作速度无关地使排水阀12移动,并且使排水阀12闭阀。由此,假设在使排水阀下降时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工作速度存在偏差,也能以不受偏差的影响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闭阀的定时。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内供给清洗水,定时控制机构根据浮子26的上下移动而动作。定时控制机构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使排水阀12下降。由此,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30一边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通过在积水部56与浮子26之间积存有比驱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活塞14b的清洗水量少的清洗水量,浮子26上下移动,定时控制机构能通过比较少的清洗水量较早地动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排出部54形成向下的排出口,因此排出部54能易于向积水部56与浮子26之间的下部供给清洗水,能通过比较少的清洗水量较早地使浮子26上下移动而使定时控制机构动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积水部5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排出部54的止水水位靠下方,因此能在排出部54中将清洗水积存至止水水位的状态下在浮子26处产生由排出部54内的止水水位以下的清洗水实现的浮力,定时控制机构能通过向积水部56的更少的清洗水量的供给来动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在积水部56形成有排出所积存的清洗水的排出孔56b,因此积水部56能通过比较简易的构成兼顾积存清洗水和排出清洗水这双方。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能抑制从排出孔56b排出的清洗水的流动作用于设于排水阀12侧的设备、例如定时控制机构等设备而使设备误动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从排出孔56b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小于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因此能高效地向积水部56积存清洗水,能通过向积水部56的更少的清洗水量的供给来使定时控制机构动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定时控制机构能通过比较简易的机械构造稳定地动作,能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使排水阀12下降。

接着,参照图16至图2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104进行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说明。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6所示那样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104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于水洗便器装置1(参照图1)。

清洗水箱装置104具有通过被切断来使排水阀12下降的离合机构130,该离合机构130将排水阀12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连结,通过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驱动力来提起排水阀12。壳体13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连接且固定。

排水阀12被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驱动力提起,离合机构130在规定的高度或规定的定时被切断,排水阀12因自重而下降。通过控制离合机构130被切断为止的规定时间,调整排水阀12下降且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为止的时间。

接着,参照图17对离合机构130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说明。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离合机构130的构成,并且示出了被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提起时的工作。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130的构成和作用存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30的构成和作用类似的部分,因此以下对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6所示,离合机构130设于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向下方延伸的杆32的下端,构成为将杆32的下端和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上端连结、解除杆32的下端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上端的连结。离合机构130具有:旋转轴130a,装配于杆32的下端;钩构件130b,被该旋转轴130a支承;卡合爪30c,设于阀轴12a的上端;以及挡板130f,规定离合机构130的提起高度的上限。通过这样的构造,离合机构130在规定的定时和规定的提起高度被切断,使排水阀12下降。

旋转轴130a以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装配于杆32的下端,将支承为可转动。钩构件130b是板状的构件,其中间部被旋转轴130a支承为可转动。此外,钩构件130b的下端折弯成钩状,形成有钩部130d。钩构件130b形成为从旋转轴130a呈八字状向上下延伸。在钩构件130b中,向比旋转轴130a靠上侧延伸的上侧部分形成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形成为即使在活塞14b上升最多的状态下也不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那样的长度以及位置。在钩构件130b中,向比旋转轴130a靠下侧延伸的下侧部分在作为八字状的下方部分向斜下方延伸后,形成朝向阀轴12a返回的钩构件130b的钩部130d。设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上端的卡合爪30c是板状的爪。卡合爪30c的底边形成为大致朝向水平。挡板130f形成为在连接状态的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接触之前,挡板130f先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使提起停止。

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此外,在该状态下,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与排水阀12连结,在该连结状态下,钩构件130b的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的底边卡合,能通过杆32提起排水阀12。

再次返回图16,对清洗水箱装置4的积水部等进行说明。

清洗水箱装置104还具备:排出部54,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积水部156,积存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传递部148,与积水部156连结;以及作用部158,与传递部148连结并横向移动。

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排出部54、积水部156、传递部148以及作用部158由其全部或一部分作为阀控制部发挥功能。阀控制部形成为能在规定的定时切断离合机构130。清洗水箱装置104具备这样的阀控制部。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第一时间而切断离合机构1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切断离合机构1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二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如此,阀控制部形成为通过所供给的清洗水而动作。

排出部54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此外,排出部54设为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排出清洗水。排出部54形成于驱动部排水路34b的下端,向下延伸。排出部54设于比壳体13的上表面靠上方。排出部54配置于壳体13的外部且比满水水位WL靠上方。排出部54形成顶端细且向下的排出口。因此,清洗水因重力而向下加速,而且流路在排出口处变窄,因此其流速进一步加速。排出部54配置于比积水部156的侧壁靠内侧且比满水水位WL靠上方。

积水部156的至少一部分在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下位于比蓄水箱10的止水水位(满水水位WL)靠上方。更优选的是,积水部156在清洗开始前的待机状态下位于比蓄水箱10的止水水位(满水水位WL)靠上方。积水部156形成为中空的箱状,上表面开口。积水部156配置于壳体13的上方。积水部156配置在排出部54的下方侧,形成为接受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在积水部156内能蓄留的清洗水的容积小于缸筒14a的容积。在积水部156形成有排出所积存的清洗水的排出孔56b。排出孔56b形成于积水部156的侧壁56c的下部,形成俯视观察时朝向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相反侧的开口。排出孔56b形成直径比较小的小孔。因此,从排出孔56b向积水部156的外侧(蓄水箱10内)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1(参照图7)小于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2(参照图7)。

传递部148形成从积水部156的下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的杆状构件。传递部148固定于积水部156的下表面。传递部148贯通壳体13的顶面延伸至壳体13的内部。传递部148没有固定于壳体13,相对于壳体13可滑动地配置。在传递部148的外侧配置有弹簧149,弹簧149固定于积水部156和壳体13。因此,当在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下降之后积水部156的重量变轻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因弹簧149而再次上升,返回到待机位置。传递部148经由可转动的传递部侧旋转轴160与作用部158连结。传递部侧旋转轴160可转动地支承作用部158和传递部148。传递部侧旋转轴160是在与图16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作用部158还具有使顶端侧可转动的顶端侧旋转轴162。顶端侧旋转轴162可转动地支承作用部158的顶端侧部分和传递部侧部分。顶端侧旋转轴162也是在与图16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顶端侧旋转轴162以位于假想线B1上并沿着假想线B1移动的方式装配于壳体13。假想线B1与排水阀12被提起最高的状态下的旋转轴130a的高度大致一致。因此,传递部148能根据浮子26的上下移动而同样地上下移动,使作用部158进行在横向上推出或拉回的动作。

作用部158形成为能在比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靠下方的规定的高度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作用部158以在传递部148下降时朝向阀轴12a前进的方式横向移动。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在前进的状态且钩构件130b被提起最高的状态下,位于张开成八字状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参照图18)。此外,作用部158以在传递部148上升时朝向从阀轴12a远离的方向后退的方式横向移动。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形成呈半圆形状剖面的比较大的突出部分。作用部158与传递部148以及积水部156等的动作一起,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12下降的定时。

作用部158在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下降的状态下延伸至比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靠阀轴12a侧。如果作用部158只是移动到张开成八字状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则钩构件130b不会工作。在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给停止,活塞14b向下方移动时,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与作用部158接触,钩构件130b旋转而离合机构130被切断。

接着,新参照图16至图2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104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104的水洗便器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6所示的便器清洗的待机状态下,蓄水箱10内的水位处于规定的满水水位WL,在该状态下,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22均闭阀。积水部156未蓄存清洗水,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被弹簧149向上方位置施力。作用部158被传递部148拉动而位于相对于阀轴12a后退了的位置。接着,当使用者按下遥控装置6(图1)的大清洗按钮时,遥控装置6向控制器40(图16)发送用于执行大清洗模式的指示信号。此外,当小清洗按钮被按下时,向控制器40发送用于执行小清洗模式的指示信号。

接着,参照图16至图22对大清洗模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接收到应该进行大清洗的指示信号时,控制器40使第一控制阀16所具备的电磁阀18(图16)工作,使电磁阀侧的先导阀16d从先导阀口离座。由此,压力室16c内的压力降低,主阀体16a从主阀口16b离座而主阀口16b开阀。当第一控制阀16开阀时,如图17所示,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由此,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活塞14b被上推,排水阀12经由杆32被提起,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从排水口10a向水洗便器主体2排出。此时,先导阀16d仍然处于打开状态,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持续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活塞14b上升至第二位置(被上推最多的状态),驱动部供水路34a与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因此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156排出。因此,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使排水阀12上升后,开始从第一控制阀16向积水部156供给清洗水。即使在排水阀12上升而挡板130f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离合机构130的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也不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抵接。因此,离合机构130保持连接。因此,排水阀12保持在被提起了的状态。另一方面,开始向积水部156供给清洗水,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慢慢地下降,由此作用部158开始朝向阀轴12a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40使第二控制阀22保持闭阀。

如图18所示,继续经由第一控制阀16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供给清洗水。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活塞14b处于被上推最多的状态,杆32和离合机构130也处于被提起最高的状态。活塞14b处于第二位置(被上推最多的状态),因此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向排出部54供给清洗水。从积水部156的排出孔56b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1小于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A2,因此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慢慢地上升。当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大致成为积水部156内的满水水位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因清洗水的重量而下降。作用部158因传递部148的下降而以进一步向横向突出的方式移动。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位于在被提起最高的状态下静止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位于顶端部158a的上方,从顶端部158a分离。因此,离合机构130仍然没有被切断,继续处于保持状态。

接着,如图19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时,检测蓄水箱10内的水位的浮子开关42断开。当浮子开关42断开时,第二控制阀22所具备的先导阀22c开阀。因此,清洗水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供给到蓄水箱10内。当先导阀22c开阀时,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侧的先导阀16d保持开阀的状态。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仍然经由第一控制阀16、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156排出。因此,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量不会减少,维持在积水部156的大致满水水位。因此,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处于下降了的状态,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位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

接着,如图20所示,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一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一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1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活塞14b开始下降,离合机构130被切断的定时。第一控制阀16闭阀,因此停止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排出部54的供给。在刚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后,在积水部156内,清洗水蓄存至积水部156的大致接近满水的状态,积水部156处于因清洗水的重量而下降了的状态。因此,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位于且停止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

此外,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给停止,因此缸筒14a内的清洗水慢慢地从间隙14d流出,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下,伴随于此,杆32会降低。由此,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与顶端部158a抵接,上端部130e以旋转轴130a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伴随着该转动,钩构件130b的下侧部分和钩部130d以被抬起的方式转动。因此,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离合机构1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向蓄水箱10内供给的清洗水供给仍然继续。

如图21所示,下降的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如此,在执行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保持排水阀12直至蓄水箱10内的水位从满水水位WL降低到规定水位WL1为止,排出第一清洗水量到水洗便器主体2。然后,蓄存在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当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排空或减少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因弹簧149而再次上升,返回到待机位置。因此,作用部158也根据传递部48的上升而向从阀轴12a远离的方向后退。伴随着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的流出,活塞14b也进一步下降。

浮子开关42仍然处于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第二控制阀22的开阀状态,持续向蓄水箱10供水。经由供水路50供给的清洗水到达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出的清洗水的一部分流入溢流管10b,其余部分蓄留到蓄水箱10内。流入溢流管10b的清洗水会流入水洗便器主体2,用于盆部2a的补水。在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下,清洗水流入蓄水箱10内,由此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

如图22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到规定的满水水位WL时,浮子开关42接通。当浮子开关42接通时,浮子开关侧的先导阀22c闭阀。由此,先导阀22c成为闭阀的状态,因此,压力室22b内的压力上升,第二控制阀22的主阀体22a闭阀,供水停止。

而且,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从间隙14d慢慢地流出,并且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下,伴随于此,杆32会降低。当钩部130d降低至卡合爪30c的位置时,沿着卡合爪30c的倾斜面下降,当越过卡合爪30c时因重力而转动到原来的位置,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再次卡合,离合机构130被连接,杆32与阀轴12a成为被连结的状态。因此,恢复到开始便器清洗前的待机状态。

接着,参照图16、图17至图19、图22、图23、图24对小清洗模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便器清洗的待机状态与大清洗模式相同。

当接收到应该进行小清洗的指示信号时,控制器40使第一控制阀16所具备的电磁阀18工作,使第一控制阀16开阀。之后,成为图16、图17至图19所示那样的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下降了的状态,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位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为止的动作与大清洗模式相同。因此,到此为止的小清洗模式下的动作参照图16、图17至图19以及大清洗模式下的动作的说明,省略说明。

接着,如图23所示,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二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第二时间设定为比第一时间短的时间。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二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活塞14b开始下降,离合机构130被切断的定时。第一控制阀16闭阀,因此停止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和排出部54的供给。在刚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后,在积水部156内,清洗水蓄存至积水部156的大致接近满水的状态,积水部156处于因清洗水的重量而下降了的状态。因此,作用部158的顶端部158a位于且停止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

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给停止,因此缸筒14a内的清洗水慢慢地从间隙14d流出,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下,伴随于此,杆32会降低。由此,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与顶端部158a抵接,上端部130e以旋转轴130a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伴随着该转动,钩构件130b的下侧部分和钩部130d以被抬起的方式转动。因此,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离合机构1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向蓄水箱10内供给的清洗水供给仍然继续。

如图24所示,下降的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如此,在执行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保持排水阀12直至蓄水箱10内的水位从满水水位WL降低到规定水位WL2为止,排出比第一清洗水量少的第二清洗水量到水洗便器主体2。然后,蓄存在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当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排空或减少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因弹簧149而再次上升,返回到待机位置。因此,作用部158也根据传递部148的上升而向从阀轴12a远离的方向后退。伴随着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的流出,活塞14b也进一步下降。

浮子开关42仍然处于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第二控制阀22的开阀状态,持续向蓄水箱10供水。经由供水路50供给的清洗水到达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出的清洗水的一部分流入溢流管10b,其余部分蓄留到蓄水箱10内。流入溢流管10b的清洗水会流入水洗便器主体2,用于盆部2a的补水。在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下,清洗水流入蓄水箱10内,由此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之后,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至规定的满水水位WL时,浮子开关42接通。关于之后的恢复到待机状态为止的清洗水箱装置104等的动作,与图22所示那样的大清洗模式下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4,排水阀12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被离合机构130连结,离合机构130在规定的定时被切断,因此能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工作速度无关地使排水阀12移动,并且使排水阀12闭阀。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第一时间而切断离合机构1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切断离合机构1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二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如此,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能以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切断离合机构13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一边使用离合机构130,一边因经过规定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来设定第一清洗水量、第二清洗水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下降时作用部158朝向阀轴12a前进,但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活塞缸筒的杆构件朝向阀轴12a前进,离合机构130在任意的定时被杆构件切断。根据这样的构成,活塞缸筒的缸筒部与从第二控制阀22延伸的供水路50连接,杆构件被供给到缸筒部内的清洗水挤压而移动。杆构件形成为在比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底面靠下方侧朝向阀轴横向移动。杆构件的顶端形成为T字形状,该T字形状的上端配置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的底面的附近。T字形状的部分形成为在纵向上延伸的平板状。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碰到T字形状的上端,离合机构1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

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一时间后,使电磁阀24开阀,使第二控制阀22开阀。由此,清洗水从第二控制阀22供给到缸筒部内,杆构件朝向阀轴12a横向移动。在杆构件碰到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时,钩构件会旋转,离合机构1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控制器40使电磁阀开阀的定时(经过第一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以蓄水箱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1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被封闭的方式,杆构件与钩构件130b抵接,离合机构130被切断的定时。由此,能使排水阀12下降,执行排出第二清洗水量的大清洗模式。

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后,使电磁阀24开阀,使第二控制阀22开阀。由此,清洗水从第二控制阀22供给到缸筒部内,杆构件朝向阀轴12a横向移动。在杆构件碰到钩构件130b的上端部130e时,钩构件会旋转,离合机构1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控制器40使电磁阀开阀的定时(经过第二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的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被封闭的方式,杆构件与钩构件抵接,离合机构130被切断的定时。由此,能使排水阀12下降,执行排出第二清洗水量的小清洗模式。

例如,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积水部156和传递部148下降时作用部158朝向阀轴12a前进,但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清洗水从排出部朝向离合机构130排出,离合机构130在任意的定时下降,被排出的清洗水切断。离合机构130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仅通过提起排水阀12,离合机构130不被切断。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供给停止,活塞14b向下方移动时,离合机构130在连接状态下慢慢地下降。在下降到低于提起最高的高度位置的位置处,例如离合机构130的钩构件130b因从排出部排出的清洗水而旋转,离合机构130被切断。

在这样的构成中,第一控制阀16、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以及排出部作为阀控制部发挥功能。阀控制部形成为能在规定的定时切断离合机构130。清洗水箱装置4具备这样的阀控制部。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第一时间从排出部排出的清洗水作用于离合机构130而切断离合机构1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因此,排水阀12能在与原本的规定水位WL1相应的定时下降,执行大清洗模式。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从排出部排出清洗水作用于离合机构130而切断离合机构1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二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因此,排水阀12能在与原本的规定水位WL2相应的定时下降,执行小清洗模式。对上述这样的各变形例进行了例示,但各变形例的构造、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任意组合或提取进行变更。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传递部48与保持机构46连接,但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单一的浮子装置与保持机构46连接,传递部48按下浮子装置的上表面。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积水部56内的水位降低时,浮子装置和传递部48因自重而下降,浮子装置被按下,保持机构46从保持状态切换到非保持状态。因此,排水阀12下降。

控制器40与本发明同样,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继续开阀。因此,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仍然经由第一控制阀16、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因此,积水部56内的水位高,浮子处于浮起的位置,保持机构46处于保持状态。

在此,排出部54通过持续排水规定时间,传递部48不以按下浮子装置的方式工作,浮子装置如原本那样地与蓄水箱10内的水位(WL1)联动而下降,保持机构46切换到非保持状态。因此,排水阀12能在与规定水位WL1相应的定时下降,执行大清洗模式。

此外,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继续开阀。因此,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仍然经由第一控制阀16、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因此,积水部56内的水位高,浮子处于浮起的位置,保持机构46处于保持状态。接着,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二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第二时间比第一时间短。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二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使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降低,使浮子26降低的定时。蓄存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在积水部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4(与规定水位WL3大致相同高度的水位)时(此时,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与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对应),传递部48以及浮子26的位置降低。由此,浮子被按下,保持机构46转移到非保持状态。由此,能使排水阀12下降,执行排出第二清洗水量的小清洗模式。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积水部56设于满水水位WL的下方,但作为变形例,积水部56和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也可以设于比满水水位WL靠上方。根据这样的积水部56,在待机状态下成为在积水部56中没有蓄存清洗水的状态,通过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供给清洗水,浮子26上升,传递部48上升。此时,代替保持机构46而设有将字母Z横倒那样的形状的跷跷板类型的力传递器具(跷跷板形状的传递部)。在力传递器具的中心设有旋转中心轴,在力传递器具的一端上升时,如跷跷板那样,力传递器具的另一端下降,设于另一端的作用部作用于离合机构30。力传递器具的一端形成传递部48,力传递器具的另一端形成作用于离合机构30的作用部。因此,作用部能因浮子26的上升而在跷跷板形状的力传递器具的相反侧下降,作用于离合机构30,提前切断离合机构30。此外,此时,代替将排出部54连接到驱动部排水路34b的构造,采用将排出部54连接到供水路50的构造。由此,控制器40可以不经由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而在任意的定时向积水部56供给清洗水。

控制器40设为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至少到蓄水箱10内的水位成为规定水位WL1而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根据水位而下降为止,不使清洗水从供水路50的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不通过与积水部56连接的作用部使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下降。因此,排水阀12能在与原本的规定水位WL1相应的定时下降,执行大清洗模式。

此外,控制器40能通过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二控制阀22在规定的定时开阀,从供水路50的排出部将清洗水供水到积水部56,使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上升,使作用部下降,提前切断离合机构30。能通过提前切断离合机构30,排水阀12提前下降,执行排出第二清洗水量的小清洗模式。

在如上述的变形例那样采用作用部作用于离合机构30的构造的情况下,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清洗水箱装置4也可以分别具备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和小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例如,作用于离合机构30的作用部可以设为横向延伸的杆的顶端形成为T字状的板,能通过该板切断离合机构30。

在这样的构造的清洗水箱装置4中,控制器40设为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至少到蓄水箱10内的水位成为规定水位WL1而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根据水位而下降为止,不使清洗水从供水路50的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不使浮子26和传递部48上升,作用部不提前切断离合机构30。因此,离合机构30按当初的预定被切断,使排水阀12保持于与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连接的保持机构46。之后,排水阀12能因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的工作而在与规定水位WL1相应的定时下降,执行大清洗模式。

此外,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使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使浮子26和传递部48上升,作用部提前切断离合机构30。积水部56内的浮子26能伴随浮子26的上升而使作用部的杆横向作用,在比较早的定时切断离合机构30。能通过如此形成,将排水阀12上升的高度(离合机构30被切断的高度)调节到更低的位置,在小清洗模式中,以使排水阀12保持于与小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连接的保持机构46的方式提前切断离合机构30,达成小清洗模式。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也可以代替如上述的变形例那样作用部作用于离合机构30的构造,将上述那样的跷跷板类型的力传递器具设于浮子26与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之间。在力传递器具的中心设有旋转中心轴,在力传递器具的一端的传递部48上升时,如跷跷板那样,力传递器具的另一端的杆部下降,杆部按下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根据这样的构成,传递部48能因浮子26的上升而上升,作用部的跷跷板形状的力传递器具的相反侧的杆部下降,按下浮子装置,使从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延伸的保持机构46处于非保持状态。

在具有这样的构造基础上,控制器40设为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不使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不使浮子26和传递部48上升,杆部不按下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因此,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能按当初的预定根据规定水位WL1动作,并且排水阀12在规定的定时下降,执行大清洗模式。

此外,控制器40设为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使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56排出,使浮子26和传递部48上升,杆部按下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排水阀12与大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的保持机构46的卡合被解除而下降。因此,排水阀12的保持爪因小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的保持机构46成为保持状态。然后,小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在与规定水位WL2相应的定时下降,小清洗模式用的浮子装置的保持机构46成为非保持状态,使排水阀12下降,能执行排出第二清洗水量的小清洗模式。

对上述这样的各变形例进行了例示,但各变形例的构造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任意组合或提取进行变更。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水洗便器装置1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离合机构230配置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外侧。在此,仅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部分在附图中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如图25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204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于水洗便器装置1(参照图1)。

清洗水箱装置204向水洗便器主体2供给清洗水。清洗水箱装置204具有驱动排水阀12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

清洗水箱装置204具有通过被切断来使排水阀12下降的离合机构230,该离合机构230将排水阀12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连结,通过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驱动力来提起排水阀12。

排水阀12被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驱动力提起,离合机构230在规定的高度或规定的定时被切断,排水阀12因自重而下降。通过控制在提起排水阀12后到离合机构230被切断为止的规定时间,调整排水阀12下降且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为止的时间。排水阀12配置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内侧。排水阀壳体213以覆盖排水阀12的上方以及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排水阀壳体213形成为覆盖排水阀12的上方的圆筒状。排水阀壳体213形成为从比清洗水的满水水位WL靠下方的水中至比满水水位WL靠上方的空中。排水阀壳体213在基部处固定于蓄水箱10的底板面。排水阀壳体213没有固定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独立地设于蓄水箱10内。

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构成为利用从自来水管道供给的清洗水的供水压来驱动排水阀12。具体而言,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具有:缸筒14a,供从第一控制阀16供给的清洗水流入;活塞14b,可滑动地配置于该缸筒14a内;以及杆232,从缸筒14a的一端突出而驱动排水阀12。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是横向驱动活塞14b和杆232的横置式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被配置为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外侧与排水阀壳体213分离,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内侧配置排水阀12。

而且,在缸筒14a的内部配置有弹簧14c,朝向排水阀12侧的第一端部14g对活塞14b向侧方施力。此外,活塞14b上装配有密封件14e,确保缸筒14a的内壁面与活塞14b之间的水密性。而且,在杆232的另一端设有离合机构230,通过该离合机构230,杆232与连接于排水阀12的阀轴12a的连接构件270被连结、杆232与连接构件270的连结被解除。

缸筒14a是圆筒形的构件,其轴线以朝向横向,例如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内部在横向上可滑动地容纳活塞14b。此外,在缸筒14a的排水阀12侧的第一端部14g连接有驱动部供水路34a,从第一控制阀16流出的清洗水流入缸筒14a内。因此,缸筒14a内的活塞14b通过流入缸筒14a的清洗水来克服弹簧14c的施加力而从第一端部14g朝向第二端部14h横向驱动。

另一方面,在缸筒14a的上部设有流出孔,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该流出孔与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因此,当清洗水从连接到缸筒14a的驱动部供水路34a流入缸筒14a内时,活塞14b从作为第一位置的缸筒14a的第一端部14g侧部分被推向第二端部14h。活塞14b被流入缸筒的清洗水的压力驱动。然后,当活塞14b被推至比流出孔靠第二端部14h侧的第二位置时,流入缸筒14a的水从流出孔穿过驱动部排水路34b流出。即,当活塞14b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部供水路34a与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在从缸筒14a延伸的驱动部排水路34b的顶端部形成有排出部54。如此,驱动部排水路34b形成延伸至排出部54的流路。

杆232是连接到活塞14b的排水阀12侧的侧面的棒状的构件,以穿过形成于缸筒14a的侧面的贯通孔14f从缸筒14a中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延伸。杆232与缸筒14a内的活塞14b连接,并且也与缸筒14a外的离合机构230连结。此外,在从缸筒14a的侧方突出的杆232与缸筒14a的贯通孔14f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14d,流入缸筒14a的清洗水的一部分从该间隙14d流出。从间隙14d流出的水流入蓄水箱10内。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14d较窄且流路阻力大,因此即使在水从间隙14d流出的状态下,缸筒14a内的压力也因从驱动部供水路34a流入缸筒14a的清洗水而上升,活塞14b克服弹簧14c的施加力而被推向第二端部14h。

第一控制阀16构成为基于电磁阀18的工作来对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供水进行控制,并且对向排出部54的供水、停止向排出部54的供水进行控制。因此,第一控制阀16设于向后述的作为阀控制部的排出部54等供给清洗水的流路,对清洗水向作为阀控制部的排出部54等的供给进行控制。因此,第一控制阀16经由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向排出部54等供给清洗水。

浮子开关42配置在蓄水箱10内,构成为当蓄水箱10的水位上升至满水水位WL时,使从第一控制阀16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供水停止。

接着,参照图25等对离合机构230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230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130大致相同的构造和动作原理。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230是横向地设于横向延伸的杆232的端部的横向式的离合机构,相对于此,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130是纵向地设于纵向延伸的杆32的端部的纵向式的离合机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230除了横向装配并横向移动,除此以外,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130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对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并且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5所示,离合机构230设于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向侧方延伸的杆232的端部,构成为将杆232的排水阀侧的端部与连接构件270的上游端连结、解除杆232的排水阀侧的端部与连接构件270的上游端的连结。离合机构230在横向上移动,形成横向式的离合机构,即,在横向上将杆232与横向排列的位置的离合机构连接部272连结、解除杆232与离合机构连接部272的连结。更具体而言,离合机构230形成为通过后述的钩构件130b的移动使杆232与离合机构连接部272横向分离或使杆232与离合机构连接部272横向卡合。离合机构230设在与杆232大致相同的高度。离合机构230具有:旋转轴130a,装配于杆232的下端;钩构件130b,被该旋转轴130a支承;后述的卡合爪30c,设于离合机构连接部272的离合机构侧的端部;以及挡板130f,规定离合机构230的提起位置的上限。通过这样的构造,离合机构230在规定的定时和规定的提起高度(排水阀12的提起高度)被切断,使排水阀12下降。

钩构件130b形成为从旋转轴130a呈八字状朝向上方侧扩展。在钩构件130b中,从旋转轴130a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延伸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部分形成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形成于即使在活塞14b上升最多的状态(被推进了的状态)下也不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抵接那样的长度以及位置。在钩构件130b中,从旋转轴130a向排水阀侧延伸的排水阀侧部分在作为八字状的部分向斜上方延伸后,形成朝向离合机构连接部272返回的钩构件130b的钩部130d。卡合爪30c是板状的爪。卡合爪30c的底边形成为朝向纵向。挡板130f形成为在连接状态的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接触之前,挡板130f先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抵接,使排水阀12等的提起停止。

在图25所示的状态下,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此外,在该状态下,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与排水阀12连结,在该连结状态下,钩构件130b的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的底边卡合,能通过杆232提起排水阀12。通过这样的构成,例如,离合机构230作为定时控制机构发挥功能,能在离合机构230经由连接构件270与排水阀12卡合的期间使排水阀12的下降停止,对排水口被封闭的定时进行控制。此外,例如,离合机构230和后述的作用部258等也可以作为定时控制机构发挥功能。

离合机构230被配置在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至排水阀壳体213(或排水阀12)之间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的位置。例如,离合机构230在待机状态下被配置在比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至排水阀壳体213(或排水阀12)之间的杆232和连接构件270的长度中的一半的位置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离合机构230被配置在比由线材形成的可挠性构件174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端部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的位置。而且,离合机构230配置在比离合机构连接部272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端部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的位置。

离合机构230被配置在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至排水阀壳体213之间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的位置,因此与配置在接近水面的排水阀壳体213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切断离合机构230的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离合机构230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离合机构230的构造的自由度。此外,能提高切断离合机构230的作用部258等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作用部258等的构造的自由度。此外,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与待机状态下的离合机构230的距离被设为比排水阀壳体213(或排水阀12)与待机状态下的离合机构230的距离短。此外,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与待机状态下的离合机构230的高度差被设为比排水阀壳体213(或排水阀12)与待机状态下的离合机构230的高度差小。

连接构件270将离合机构230和阀轴12a连接。连接构件270比杆232长。连接构件270具备:离合机构连接部272,与离合机构230连接;以及可挠性构件274,由将离合机构连接部272与阀轴12a连接的线材形成。离合机构连接部272沿着与杆232相同的轴线延伸。离合机构连接部272形成为具有刚性的杆状。离合机构连接部272形成有卡合爪30c。

可挠性构件274被配置在从排水阀壳体213延伸的管276内。可挠性构件274能沿着管276的形状变形。可挠性构件274被配置为沿着弯曲的管276的形状弯曲。当可挠性构件274的一端部移动一定的移动量时,另一端部移动同样的一定的移动量。如此,可挠性构件274将从一端部的提起动作或从另一端部的下拉动作作为另一端部的提起动作或一端部的下拉动作传递。可挠性构件274能以不依赖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排水阀12的配置位置的方式将它们连接,能传递提起动作等。由此,能将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和排水阀12配置在更自由的位置。可挠性构件274可以由链条、球链等其他连接构件形成。

再次返回图25,对清洗水箱装置204的积水部等进行说明。

清洗水箱装置204还具备:排出部54,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积水部156,积存从排出部54排出的清洗水;传递部248,与积水部156连结;以及作用部258,与传递部248连结并纵向移动。

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排出部54、积水部156、传递部148以及作用部158由其全部或一部分作为阀控制部发挥功能。阀控制部形成为能在规定的定时切断离合机构230。此时,离合机构230能作为定时控制机构发挥功能。清洗水箱装置204具备这样的阀控制部。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第一时间而切断离合机构2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一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此外,在由遥控装置6等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阀控制部以因经过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而切断离合机构230的方式动作,因经过第二时间而使排水阀12下降。如此,阀控制部形成为通过所供给的清洗水而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阀控制部不限于上述那样的供水式的阀控制部,即,通过供给到积水部156的清洗水来驱动积水部156和作用部158等,也可以是电驱动式的阀控制部,即,不具备积水部156而通过电驱动的驱动部来驱动作用部158等,也可以是物理式的阀控制部,即,不通过电驱动部等单元,而是通过弹簧等物理的构造,向切断离合机构的方向对作用部158等施力,由此在规定定时切断离合机构。

排出部54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出所供给的清洗水。此外,排出部54设为在由遥控装置6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排出清洗水。排出部54形成于驱动部排水路34b的下端,向下延伸。排出部54设在比排水阀壳体213的上表面靠上方。排出部54配置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外部。排出部54形成顶端细且向下的排出口。因此,清洗水因重力而向下加速,而且流路在排出口处变窄,因此其流速进一步加速。排出部54配置于比积水部156的侧壁靠内侧且比满水水位WL靠上方。

积水部156配置在排水阀壳体213的上方。排出孔56b形成于积水部156的侧壁的下部,形成直径比较小的小孔。

传递部248形成为从积水部156的下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的杆状构件。传递部248固定于积水部156的下表面。传递部248没有固定于杆232,相对于杆232可滑动地配置。在传递部248的外侧配置有弹簧249,弹簧249设于积水部156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之间。因此,当在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下降之后积水部156的重量变轻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因弹簧249而再次上升,返回到待机位置。传递部248与作用部258连结。传递部248能根据积水部156的上下移动而同样地上下移动,使作用部258进行上下移动的动作。如此,传递部248和作用部258沿着假想线B2上下移动。

作用部258形成为能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的第一端部14g的侧方侧且杆232的上方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5中,通过实线示出了待机状态下的作用部258的位置,通过假想线B3示出了朝向杆232向下移动了的状态的作用部258。作用部258以在传递部248下降时朝向杆232前进的方式向下移动。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能在前进了的状态且钩构件130b被提起最多的状态(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前进最多的状态)下,位于张开成八字状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此外,作用部258以在传递部248上升时朝向从杆232远离的方向后退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形成呈半圆形状剖面的比较大的突出部分。作用部258与传递部248以及积水部156等的动作一起,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12下降的定时。

作用部258在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下降的状态下延伸至比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靠杆232侧。如果作用部258只是移动到张开成八字状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则钩构件130b不会工作。在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供给停止,活塞14b朝向排水阀侧移动时,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伴随着杆232的移动而与作用部258接触,钩构件130b旋转而离合机构230被切断。

作为变形例,对代替本实施方式的供水式的阀控制部而构成物理式的阀控制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变形例中,代替清洗水箱装置204的排出部54和积水部156,清洗水箱装置204具备:弹簧式传递部,由固定在蓄水箱10内的弹簧形成;以及作用部,与该弹簧式传递部连结,纵向移动。此时,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弹簧式传递部以及作用部由其全部或一部分作为阀控制部发挥功能。该阀控制部形成为能在规定的定时切断离合机构230。此时,离合机构230能作为定时控制机构发挥功能。

上述的变形例中的弹簧式传递部配置在排水阀壳体213的上方。此外,弹簧式传递部248配置在杆232的上方。弹簧式传递部248固定在杆232的上方,向下延伸。弹簧式传递部形成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的弹簧状构件。作用部固定于弹簧式传递部的下端。弹簧式传递部没有固定于杆232,相对于杆232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配置。在离合机构230的钩构件130b从排水阀侧作用于作用部的后述的倾斜面的情况下,弹簧式传递部能承受比较多来自倾斜面的向上的力,向上方伸缩,由此不使比较大的负荷作用于钩构件130b而退让。另一方面,在离合机构230的钩构件130b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作用于作用部258的后述的纵面的情况下,弹簧式传递部能承受比较多来自纵面的横向的力,难以向上方伸缩,使比较大的负荷作用于钩构件130b,由此使钩构件130b旋转,使离合机构230切断。弹簧式传递部在没有承受来自钩构件130b的力的情况下,恢复到自身的自然长度,返回到待机位置。

上述的变形例中的作用部形成侧视观察时下部大致为三角形状的构造体。对于作用部而言,在下部将排水阀侧的面形成为越从上部向下部而越从外侧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将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面形成为沿纵向延伸的纵面。作用部位于弹簧式传递部在自然长度的待机状态下能与钩构件130b作用的高度。作用部形成为能因弹簧式传递部而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的第一端部14g的侧方侧且杆232的上方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移动。作用部以在弹簧式传递部收缩时从杆232远离的方式向上移动。作用部的顶端部能在钩构件130b前进了的状态且钩构件130b被提起最多的状态(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前进最多的状态)下,位于张开成八字状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作用部的顶端部由纵面和倾斜面形成朝向下方的突出部分。作用部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以及传递部等的动作一起,以在选择了第二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排水口10a被封闭的定时比选择了第一清洗水量的情况早的方式,控制使排水阀12下降的定时。

上述的变形例中的作用部在钩构件130b暂时上推作用部的倾斜面而前进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侧后,在弹簧式传递部恢复到自然长度的待机状态下,延伸至比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靠杆232侧。如果作用部只是移动到张开成八字状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则钩构件130b不会工作。在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供给停止,活塞14b朝向排水阀侧移动时,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伴随着杆232的移动而与作用部的纵面接触,钩构件130b旋转而离合机构230被切断。

接着,参照图2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204以及具备该清洗水箱装置204的水洗便器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230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机构130大致相同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作用部258相对于离合机构230的动作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作用部158相对于离合机构130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关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作用部258相对于离合机构230的动作,也参照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作用部158相对于离合机构130的动作的说明和图17至图24等,省略共同的说明和图示。

首先,在图25所示的便器清洗的待机状态下,蓄水箱10内的水位处于规定的满水水位WL,在该状态下,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22均闭阀。积水部156未蓄存清洗水,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被弹簧249向上方位置施力。作用部258被传递部248拉动而位于相对于杆232后退了的位置。接着,当使用者按下遥控装置6的大清洗按钮时,遥控装置6向控制器40发送用于执行大清洗模式的指示信号。此外,当小清洗按钮被按下时,向控制器40发送用于执行小清洗模式的指示信号。

接着,参照图25对大清洗模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接收到应该进行大清洗的指示信号时,控制器40使第一控制阀16所具备的电磁阀18工作,使电磁阀侧的先导阀16d从先导阀口离座。当第一控制阀16开阀时,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被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由此,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活塞14b被推进,排水阀12经由杆232被提起,蓄水箱10内的清洗水从排水口10a向水洗便器主体2排出。此时,先导阀16d仍然处于打开状态,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经由第一控制阀16持续供给到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活塞14b移动到第二位置(被向第二端部14h侧推进最多的状态),驱动部供水路34a与驱动部排水路34b经由缸筒14a的内部连通,因此清洗水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156排出。因此,在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使排水阀12上升后,开始从第一控制阀16向积水部156供给清洗水。即使在杆232因活塞14b和杆232的移动而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移动而挡板130f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离合机构230的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也不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底面抵接。因此,离合机构230保持连接。因此,排水阀12保持在被提起了的状态。另一方面,开始向积水部156供给清洗水,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慢慢地下降,由此作用部258开始朝向杆232侧的钩构件130b之间下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40使第二控制阀22保持闭阀。

如图18和图25等所示,继续经由第一控制阀16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供给清洗水。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活塞14b处于被上推最多的状态(被推进了的状态),杆232和离合机构230也处于被提起最多的状态。活塞14b处于第二位置(被上推最多的状态),因此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向排出部54供给清洗水。当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大致成为积水部156内的满水水位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因清洗水的重量而下降。因传递部248的下降,作用部158朝向杆232侧下降。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位于在被提起最多的状态下静止的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位于顶端部258a的上方,从顶端部258a分离。因此,离合机构230仍然没有被切断,继续处于保持状态。

接着,如图19和图25等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时,检测蓄水箱10内的水位的浮子开关42断开。当浮子开关42断开时,第二控制阀22所具备的先导阀22c开阀。因此,清洗水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供给到蓄水箱10内。当先导阀22c开阀时,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侧的先导阀16d保持开阀的状态。从供水管38流入的清洗水仍然经由第一控制阀16、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从排出部54向积水部156排出。因此,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量不会减少,维持在积水部156的大致满水水位。因此,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处于下降了的状态,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位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

接着,如图20和图25等所示,控制器40在选择了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一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一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1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活塞14b开始下降,离合机构230被切断的定时。第一控制阀16闭阀,因此停止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和排出部54的供给。在刚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后,在积水部156内,清洗水蓄存至积水部156的大致接近满水的状态,积水部156处于因清洗水的重量而下降了的状态。因此,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位于且停止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

此外,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供给停止,因此缸筒14a内的清洗水慢慢地从间隙14d流出,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压,伴随于此,杆232向纸面的右方移动而向排水阀侧移动。由此,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与顶端部258a抵接,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以旋转轴130a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伴随着该转动,钩构件130b的下侧部分和钩部130d以被抬起的方式转动(参照图20)。因此,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离合机构2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向蓄水箱10内供给的清洗水供给仍然继续。

如图21和图25等所示,下降的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如此,在执行大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保持排水阀12直至蓄水箱10内的水位从满水水位WL降低到规定水位WL1为止,排出第一清洗水量到水洗便器主体2。然后,蓄存在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当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排空或减少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因弹簧249而再次上升,返回到待机位置。因此,作用部258也根据传递部248的上升而向从杆232远离的方向后退。伴随着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的流出,活塞14b进一步向排水阀侧返回移动。

浮子开关42仍然处于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第二控制阀22的开阀状态,持续向蓄水箱10供水。经由供水路50供给的清洗水到达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出的清洗水的一部分流入溢流管10b,其余蓄留到蓄水箱10内。在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下,清洗水流入蓄水箱10内,由此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

如图22和图25等所示,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到规定的满水水位WL时,浮子开关42接通。当浮子开关42接通时,浮子开关侧的先导阀22c闭阀。由此,先导阀22c成为闭阀的状态,因此,压力室22b内的压力上升,第二控制阀22的主阀体22a闭阀,供水停止。

而且,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慢慢地从间隙14d流出,并且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压,伴随于此,杆232向排水阀侧移动。当钩部130d降低至卡合爪30c的位置时,沿着卡合爪30c的倾斜面下降,当越过卡合爪30c时因重力而转动到原来的位置,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再次卡合,离合机构230被连接,杆232与阀轴12a成为被连结的状态。因此,恢复到开始便器清洗前的待机状态。

接着,参照图17至图19、图22、图23、图24、图25对小清洗模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便器清洗的待机状态与大清洗模式相同。

当接收到应该进行小清洗的指示信号时,控制器40使第一控制阀16所具备的电磁阀18工作,使第一控制阀16开阀。之后,成为图17至图19、图25等所示那样的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下降了的状态,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位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为止的动作与大清洗模式相同。因此,到此为止的小清洗模式下的动作参照图17至图19、图25等以及大清洗模式下的动作的说明,省略说明。

接着,如图23和图25等所示,控制器40在选择了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开阀(开始清洗)起经过第二时间后,使电磁阀18闭阀,使第一控制阀16闭阀。第二时间设定为比第一时间短的时间。控制器40使电磁阀18闭阀的定时(经过第二时间)是考虑到下述定时而设定的:如后所述,以蓄水箱10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水位WL2时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的方式,活塞14b开始下降,离合机构230被切断的定时。第一控制阀16闭阀,因此停止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和排出部54的供给。在刚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后,在积水部156内,清洗水蓄存至积水部156的大致接近满水的状态,积水部156处于因清洗水的重量而下降了的状态。因此,作用部258的顶端部258a位于且停止于钩构件130b之间的空间。

清洗水向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的供给停止,因此缸筒14a内的清洗水慢慢地从间隙14d流出,活塞14b被弹簧14c的施加力按压,伴随于此,杆232向排水阀侧移动。由此,钩构件130b的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与顶端部258a抵接,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端部130e以旋转轴130a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伴随着该转动,钩构件130b的下侧部分和钩部130d以被抬起的方式转动。因此,钩部130d与卡合爪30c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离合机构230被切断,排水阀12下降。从第二控制阀22经由供水路50向蓄水箱10内供给的清洗水供给仍然继续。

如图24和图25等所示,下降的排水阀12落座于排水口10a,排水口10a被封闭。如此,在执行小清洗模式的情况下,保持排水阀12直至蓄水箱10内的水位从满水水位WL降低到规定水位WL2为止,排出比第一清洗水量少的第二清洗水量到水洗便器主体2。然后,蓄存在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从排出孔56b慢慢地排出,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的水位降低。当积水部156内的清洗水排空或减少时,积水部156和传递部248因弹簧249而再次上升,返回到待机位置。因此,作用部258也根据传递部248的上升而向从杆232远离的方向后退。伴随着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4的缸筒14a内的清洗水的流出,活塞14b也进一步下降。

浮子开关42仍然处于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第二控制阀22的开阀状态,持续向蓄水箱10供水。经由供水路50供给的清洗水到达供水路分支部50a,在供水路分支部50a分支出的清洗水的一部分流入溢流管10b,其余部分蓄留到蓄水箱10内。流入溢流管10b的清洗水会流入水洗便器主体2,用于盆部2a的补水。在排水阀12闭阀的状态下,清洗水流入蓄水箱10内,由此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之后,当蓄水箱10内的水位上升至规定的满水水位WL时,浮子开关42接通。关于之后的恢复到待机状态为止的清洗水箱装置104等的动作,与图22所示那样的大清洗模式下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上,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以及各变形例的构造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任意组合或提取进行变更。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水箱装置204,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被配置为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外侧与排水阀壳体213分离,在排水阀壳体213的内侧配置排水阀12,离合机构230被配置在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到排水阀壳体213之间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位置。由此,离合机构230能配置在排水阀壳体213与排水阀水压驱动部214之间靠排水阀水压驱动部侧的位置,能提高切断离合机构230的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离合机构230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附图标记说明:

1:水洗便器装置;2:水洗便器主体;4:清洗水箱装置;6:遥控装置;10:蓄水箱;10a:排水口;12:排水阀;14:排水阀水压驱动部;18:电磁阀;24:电磁阀;26:浮子;26a:浮子;30:离合机构;46:保持机构;48:传递部;54:排出部;56:积水部;56b:排出孔;104:清洗水箱装置;130:离合机构;148:传递部;156:积水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