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试验 桩基 基准 装置 用于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静载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变形测量是通过架设在两个基准桩上的杆件来实现的,杆件起到延伸测量基准点的作用,术语称为基准梁。在静载荷试验的全过程中,基准梁应保持静止状态,这是基准梁正常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3.现有基准装置受到温度变化、日光暴晒、风雨袭击等干扰,温度变化及日光暴晒导致的基准梁跨中的明显变形,已严重破坏了基准梁正常工作所必需的静止状态,影响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具备了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对基准机构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结构简单,且可以调整整体基准梁结构的使用长度,基座稳定性较好的优点,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包括基准机构和反力装置平台,反力装置平台设置在基准机构的上端,所述基准机构包括基座、基准桩件、右基准梁、左基准梁和辅助梁,基准桩件设置在基座的上端,且基准桩件设置有两组,右基准梁和左基准梁分别设置在基准桩件的一侧,辅助梁设置在右基准梁和左基准梁之间。
7.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插杆和固定件,插杆设置在基座的下端,固定件设置在基座的一侧。
8.优选的,所述插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插杆之间由连接杆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环、螺纹杆和夹紧板,螺纹环设置在基座的一侧,螺纹杆贯穿螺纹环,且另一端与夹紧板活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基准桩件包括固定桩筒、电动推杆和内管,固定桩筒设置在基座的上端,电动推杆设置在固定桩筒的内部,内管设置在电动推杆的上端。
11.优选的,所述右基准梁包括固定环、连接板和固定螺栓,右基准梁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固定螺栓设置在连接板的一侧。
12.优选的,所述辅助梁包括安装板和螺纹孔,安装板设置在辅助梁的两端,螺纹孔开设在安装板的表面。
13.优选的,所述左基准梁结构与右基准梁结构一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在基座的下端设置有两
组插杆,两组插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螺纹环设置在基座的两侧,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螺纹杆,能够使夹紧板靠近连接杆的两端,利用两组夹紧板能够对连接杆进行固定,使得插杆固定在基座的下端,反之则可以将插杆和连接杆取下进行更换,将插杆插入地面并利用安装螺栓对基座进行固定,使得基座的稳定性较好。
16.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固定桩筒安装在基座的上端,电动推杆设置在固定桩筒的内部,内管设置在电动推杆的上端,将基座安装在反力装置平台下端,打开开关使得电动推杆推动内管向上运动,直至与反力装置平台的下表面相接触,能够对反力装置平台起到支撑作用,即基准机构安装在反力装置平台的下端,避免阳光曝晒,从而减小温度产生的变化,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对基准机构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17.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左基准梁和右基准梁通过固定环安装在固定桩筒的一侧,且在左基准梁和右基准梁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板,辅助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操作人员可以将连接板和安装板对准,并利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左基准梁和右基准梁的安装,在使用时,可以增加或减少辅助梁的使用个数,从而能够改变整体基准梁结构的使用长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准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梁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基准机构;11、基座;111、插杆;1111、连接杆;112、固定件;1121、螺纹环;1122、螺纹杆;1123、夹紧板;12、基准桩件;121、固定桩筒;122、电动推杆;123、内管;13、右基准梁;131、固定环;132、连接板;133、固定螺栓;14、左基准梁;15、辅助梁;151、安装板;152、螺纹孔;2、反力装置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包括基准机构1和反力装置平台2,反力装置平台2设置在基准机构1的上端,基准机构1包括基座11、基准桩件12、右基准梁13、左基准梁14和辅助梁15,基准桩件12设置在基座11的上端,且基准桩件12设置有两组,右基准梁13和左基准梁14分别设置在基准桩件12的一侧,辅助梁15设置在右基准梁13和左基准梁14之间。
26.请参阅图2和图5,基座11包括插杆111和固定件112,插杆111设置在基座11的下端,固定件112设置在基座11的一侧;插杆111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插杆111之间由连接杆
1111连接;固定件112包括螺纹环1121、螺纹杆1122和夹紧板1123,螺纹环1121设置在基座11的一侧,螺纹杆1122贯穿螺纹环1121,且另一端与夹紧板1123活动连接;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螺纹杆1122,能够使夹紧板1123靠近连接杆1111的两端,利用两组夹紧板1123能够对连接杆1111进行固定,使得插杆111固定在基座11的下端,反之则可以将插杆111和连接杆1111取下进行更换,将插杆111插入地面并利用安装螺栓对基座11进行固定,使得基座11的稳定性较好。
27.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基准桩件12包括固定桩筒121、电动推杆122和内管123,固定桩筒121设置在基座11的上端,电动推杆122设置在固定桩筒121的内部,内管123设置在电动推杆122的上端;将基座11安装在反力装置平台2下端,打开开关使得电动推杆122推动内管123向上运动,直至与反力装置平台2的下表面相接触,能够对反力装置平台2起到支撑作用,即基准机构1安装在反力装置平台2的下端,避免阳光曝晒,从而减小温度产生的变化,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对基准机构1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右基准梁13包括固定环131、连接板132和固定螺栓133,右基准梁1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131,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32,固定螺栓133设置在连接板132的一侧;辅助梁15包括安装板151和螺纹孔152,安装板151设置在辅助梁15的两端,螺纹孔152开设在安装板151的表面;左基准梁14结构与右基准梁13结构一致;操作人员可以将连接板132和安装板151对准,并利用固定螺栓133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左基准梁14和右基准梁13的安装,在使用时,可以增加或减少辅助梁15的使用个数,从而能够改变整体基准梁结构的使用长度。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静载试验中新型基准装置,包括基准机构1和反力装置平台2,反力装置平台2设置在基准机构1的上端,在基座11的下端设置有两组插杆111,两组插杆111之间通过连接杆1111相连接,螺纹环1121设置在基座11的两侧,且与螺纹杆1122螺纹连接,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螺纹杆1122,能够使夹紧板1123靠近连接杆1111的两端,利用两组夹紧板1123能够对连接杆1111进行固定,使得插杆111固定在基座11的下端,反之则可以将插杆111和连接杆1111取下进行更换,将插杆111插入地面并利用安装螺栓对基座11进行固定,使得基座11的稳定性较好,固定桩筒121安装在基座11的上端,电动推杆122设置在固定桩筒121的内部,内管123设置在电动推杆122的上端,将基座11安装在反力装置平台2下端,打开开关使得电动推杆122推动内管123向上运动,直至与反力装置平台2的下表面相接触,能够对反力装置平台2起到支撑作用,即基准机构1安装在反力装置平台2的下端,避免阳光曝晒,从而减小温度产生的变化,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对基准机构1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左基准梁14和右基准梁13通过固定环131安装在固定桩筒121的一侧,且在左基准梁14和右基准梁13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板132,辅助梁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51,操作人员可以将连接板132和安装板151对准,并利用固定螺栓133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左基准梁14和右基准梁13的安装,在使用时,可以增加或减少辅助梁15的使用个数,从而能够改变整体基准梁结构的使用长度。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