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基坑 降水 局部 建筑工程 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基坑周边井点降水井穿越隔水层进行基坑降水,则上层潜水仍将影响基坑底部降水效果,此时基坑内部集水坑、电梯坑等超深部位的开挖时及施工仍会受地下水影响。
3.基坑内集水坑、电梯坑等超深部位开挖后如遇地下水,目前常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对加大对基坑周边原有降水井抽排力度,优点是操作方便,弊端是效果不明显且施工周期长;二是加在基坑周边降水井深度或在需要降水区域增设降水井,优点是降水效果明显,缺点是成本投入大,且施工周期较长。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解决基坑局部深挖区降水问题,具有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可控的优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包括临时集水井、潜水泵、排水管和导水管,所述临时集水井设置于所述深挖区两侧的水井区,水井区的底部标高低于所述深挖区的标高;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临时集水井的底部,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潜水泵以将临时集水井中的地下水排至基坑外部;所述水井区的两侧设置有砖胎模,所述导水管包括主导管和分管,所述分管与所述主导管连通设置,所述主导管设置于所述深挖区,所述分管贯穿所述砖胎模以将深挖区的地下水导流至临时集水井。
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井区的底部标高较所述深挖区的标高低500mm。
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砖胎模由实心砖砌筑,其顶部标高等于基坑顶部的标高。
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深挖区和水井区的顶面配置有防水层。
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深挖区的防水层与砖胎模之间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导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沟。
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导水管的主导管与所述排水沟的尺寸匹配设置,使得主导管卡接于所述排水沟。
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主导管还配置有入水孔,以将深挖区的地下水经由入水孔及分管输送至临时集水井。
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入水孔沿所述主导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分管垂直于所述主导管的轴线设置,其沿主导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分管的端部配置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分管的轴线之间的
夹角为30
°‑
60
°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解决基坑局部深挖区降水问题,具有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可控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基坑深挖区及水井区的标高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局部降水后的施工效果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4]1‑
1.深挖区;1

2.水井区;1

3.防水层;
[0025]2‑
1.临时集水井;2

2.潜水泵;2

3.排水管;
[0026]
3.砖胎模;
[0027]
4.回填土;
[0028]
5.导水管;5

1.主导管;5

2.分管;5

3.入水孔;
[0029]
6.抗浮转换混凝土;
[0030]
7.集水井封堵混凝土;
[0031]
8.防水封堵;
[0032]
9.筏板底筋搭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图1至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4]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35]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36]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用于基坑的深挖区1

1降水,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包括临时集水井2

1、潜水泵2

2、排水管2

3和导水管5。
[0037]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集水井2

1设置于深挖区1

1两侧的水井区1

2,水井区1

2的底部标高低于所述深挖区1

1的标高;所述潜水泵2

2设置于所述临时集水井2

1的底部,所述排水管2

3连接于所述潜水泵2

2以将临时集水井2

1中的地下水排至基坑外部;所述水
井区1

2的两侧设置有砖胎模3,所述导水管5包括主导管5

1和分管5

2,如图2所示,所述分管5

2与所述主导管5

1连通设置,所述主导管5

1设置于所述深挖区1

1,所述分管5

2贯穿所述砖胎模3以将深挖区1

1的地下水导流至临时集水井2

1。
[0038]
为了保证临时集水井2

1具有一定的防水性,水井区1

2的顶面配置有防水层1

3,所述砖胎模3由实心砖砌筑,其顶部标高等于基坑顶部的标高。
[003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水井区1

2底部的标高与深挖区1

1的标高存在差值h,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水井区1

2的底部标高较所述深挖区1

1的标高低500mm,以便为深挖区1

1的地下水提供汇集空间。
[0040]
进一步地,所述深挖区1

1的防水层1

3与砖胎模3之间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导水管5设置于所述排水沟。所述导水管5的主导管5

1与所述排水沟的尺寸匹配设置,使得主导管5

1卡接于所述排水沟。
[004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深挖区1

1的顶面配置有防水层1

3。以便深挖区1

1的地下水疏导至防水层1

3与砖胎模3之间的排水沟,将地下水经由导水管5及时输送至临时集水井2

1。
[0042]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排水沟的尺寸为100mm
×
100mm,相应地,主导管5

1选择外径为100mm的圆形管,其可以由pvc、pe等材料制成。
[0043]
图2中,所述主导管5

1还配置有入水孔5

3,以将深挖区1

1的地下水经由入水孔5

3及分管5

2输送至临时集水井2

1。所述入水孔5

3沿所述主导管5

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0044]
进一步地,所述分管5

2垂直于所述主导管5

1的轴线设置,其沿主导管5

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分管5

2的端部配置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分管5

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优选地,所述斜切面与分管5

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以保证地下水排至临时集水井2

1的顺畅性。
[0045]
下面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施工步骤:
[0046]
(1)基坑内深挖区1

1开挖时,在深挖区1

1附近根据需要开挖水井区1

2以形成临时集水井2

1,水井区1

2的深度低于深挖区1

1底500mm,开挖完成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和位于其上的防水层1

3。
[0047]
(2)采用实心砖砌筑水井区1

2,以在深挖区1

1的两侧形成砖胎模3,在深挖区1

1的砖胎模的底部四周剔凿100mm
×
100mm排水沟,沟内埋入导水管5至临时集水井。
[0048]
(3)在每个临时集水井2

1内安装潜水泵2

2,并不间断将坑内积水抽排至基坑外指定区域。
[0049]
(4)在临时集水井2

1内不间断抽排过程中,及时完成深挖区防水铺贴、钢筋绑扎等工作。
[0050]
(5)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深挖区1

1底部,当底部混凝土自重大于地下水浮力时暂停浇筑。
[0051]
(6)停止临时集水井2

1内抽排作业,并快速回收潜水泵2

2等降水设备,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临时集水井2

1封堵及顶部防水卷材、钢筋绑扎等收口作业。
[0052]
(7)临时集水井封堵完成后即可开始浇筑深挖区1

1及基础其余混凝施工。
[0053]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设置于基坑深挖区附近的临时集水井,将深挖区附近的地下
水汇集到井内并连续抽排,达到局部降水目的。再者,利用混凝土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特点,当在深挖区浇筑的混凝土重量大于水浮力后,封堵临时集水井,完成抗浮转换。
[0054]
图1中,基坑局部降水机构通过在深挖区1

1附近设置临时集水井2

1,并在临时集水井2

1内通过潜水泵2

2及排水管2

3连续抽排地下水,待深挖区防水铺贴及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砖胎模3与基坑斜坡之间设置回填土4,再浇筑抗浮转换混凝土6,再浇筑临时集水井封堵混凝土7,如图4所示,完成临时集水井2

1顶部防水封堵8及筏板底筋搭接9,再浇筑基础其余混凝土。
[0055]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解决基坑局部深挖区降水问题,具有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可控的优点。
[0056]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