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综合 检修 市政 电力 通讯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综合管廊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


背景技术:

2.城市综合管廊是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以实现多种管线的统一布设、集中维护,城市综合管廊能够优化地下管线的错综复杂的无序状态,从根本上解决马路拉链、线缆蛛网等城市病,是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
3.综合管廊容纳管线较多,一般两种以上,为了保障入廊管线安装巡检的需要,管廊的断面尺寸较大,至少在2.4m以上,管廊出线、分支口等节点的空间要求更大,造成综合管廊的占地空间需求较大。综合管廊标准段为直线敷设,并非线缆安装、管理维护的重点,但直线段占据了综合管廊总长的大部分和总投资的大部分。综合管廊出线多为上凸构造,即出线支线线缆位于主线的上部,造成主线管廊埋深大幅增加,综合管廊埋深多为5m左右,大幅增加了建设成本和维护难度。
4.分体式直埋电力和通讯管线具有埋设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检查井较小,线缆无序布置,空间杂乱,影响了后续管线安装扩容,直埋管线为保障检查井的空间,需保证一定的管线间距,实际上地下空间占地并未减小。
5.综上,常规的城市综合管廊的技术方案,存在着占地空间大、建设投资高、运营成本高,造成建设难、入廊难、管理难,限制了综合管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而管线直埋不便于管线安装,需保证一定的管线间距,实际上地下空间占地并未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结合综合管廊和直埋管线的优势,提出了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的技术思路,实现对电力通讯管线及检查井的合一布置,降低了地下空间占地和工程投资,可作为综合管廊的替代性解决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包括:
8.主舱室,主舱室内设有通讯线缆区与电力线缆区,通讯线缆区内设有通讯电缆,通讯电缆采用桥架吊装设置在主舱室的中部,电力线缆区内设有电力电缆,电力电缆采用支架沿主舱室的墙壁敷设安装且位于通讯电缆的一侧;在主舱室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安装口,检修安装口位于通讯电缆远离电力电缆的一侧;
9.支线出线舱,位于主舱室的下侧,所述支线出线舱与主舱室堆叠设置,支线出线舱与所述主舱室之间设有第一通口,所述通讯电缆上连接有通讯支线,通讯支线通过第一通口穿入到支线出线舱内并通过支线出线舱出线,所述电力电缆上连接有电力支线,电力支线通过第一通口穿入到支线出线舱内并通过支线出线舱出线。
10.进一步地,所述主舱室呈多边形,主舱室内设有接地设施与照明设施。
11.进一步地,所述检修安装口包括检修口与安装口,检修口与安装口通过分隔墙分
隔开来,检修口与安装口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盖板,检修口内安装有爬梯,爬梯向下延伸至支线出线舱内,检修安装口的顶部设置在道路设施带内且高于地面。
12.进一步地,支线出线舱的下侧设有用于收集渗漏雨水的集水舱,支线出线舱与集水舱之间设有第二通口。
13.更进一步地,所述主舱室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将雨水导入到支线出线舱内的第一斜坡,所述支线出线舱的底面设有用于将雨水导入到集水舱内的第二斜坡。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处均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使通讯支线与电力支线穿过的通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电力和通讯管线检查井的合一布置,将通讯电缆设置在主舱室的中部并通过桥架吊装,将电力电缆沿墙排架敷设在主舱室的墙壁上,使得通讯电缆与电力电缆分别占据舱室的不同分区,避免了交叉作业,同时也消除了管道间距要求,节约了城市地下空间,降低了直线段入廊管线的高成本,可替代综合管廊作为市政管线一体化设置优化解决方案,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广阔的市场及应用前景。
17.2、本实用新型支线出线舱设置在主舱室的底部下方,通过位于主舱室底部下方的支线出线舱出线,可大幅降低主管线埋深深度,降低工程投资。
18.3、本实用新型中检修安装口位于电力电缆的对侧且顶部位于道路设施带内,有效减少路面范围内2/3的电力、通讯检查井盖,消除了路面病害和事故隐患。
19.4、本实用新型中检修安装口在非开启状态下其上设置的第一盖板可作为行人休憩的座椅,优化城市街道空间。
20.5、本实用新型中的检修安装口高于地面设置可以防止地面上的降水流入流入到检修舱内,同时集水舱的设置通过与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配合可以将渗漏入综合检修舱内的雨水收集起来,避免造成漏电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

b处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

c处剖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

d处剖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e

e处剖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f

f处剖视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情况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道路情况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电路连接均采用常规的电路连接方式,不涉及到任何创新。
33.实施例
34.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包括内部设有通讯线缆区5与电力线缆区6的主舱室1,通讯线缆区5内设有通讯电缆51,通讯电缆51采用桥架52吊装设置在主舱室1的中部,桥架52的中部设槽架53便于下部检修人员通过,电力线缆区6内设有电力电缆61,电力电缆61采用支架62沿主舱室1的墙壁敷设安装且位于通讯电缆51的一侧,主舱室1的顶部设有检修安装口2,检修安装口2位于通讯电缆51远离电力电缆61的一侧,主舱室1的下侧设有支线出线舱3,支线出线舱3与主舱室1堆叠设置,支线出线舱3与所述主舱室1之间设有第一通口,通讯电缆51上连接有通讯支线54,通讯支线54通过第一通口穿入到支线出线舱3内并通过支线出线舱3出线,所述电力电缆61上连接有电力支线63,电力支线63通过第一通口穿入到支线出线舱3内并通过支线出线舱3出线,电力支线63下穿出线舱通过支线电力排管32向用户供应,大幅降低了主线电缆埋深,由于支线为下部出线,可大幅降低主管线埋深,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满足上部最小覆土0.3m左右即可,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以外的电缆采用混凝土包封排管7敷设,混凝土包封排管7由电力管71和通讯管72合一包封,电力管71和通讯管72之间设排管支撑73,排管支撑73的底部和顶部设有加固钢筋74,加固钢筋74外采用混凝土75进行整体包封。
35.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电力管线沿墙固定敷设,将主舱室1设为八边形,主舱室1内设有设有接地设施11与照明设施13,其中接地设施11绕主舱室1室内一周,连接至支架62上,照明设施13由吸顶灯131,移动电源132,移动电源支架133构成,其中移动电源支架133固定在主舱室1的顶部,在进入主舱室1内检修时将移动电源132放置于移动电源支架133上并与吸顶灯131连接,检修结束后断开移动电源132并取走,以防止安全隐患。
36.优选地,如图5所示,检修安装口2包括检修口21与安装口22,检修口21与安装口22通过分隔墙23分隔开来,检修口21与安装口22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盖板24,可以根据安装检修的不同需求打开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一盖板24,检修口21内安装有爬梯25,爬梯25向下延伸至支线出线舱3内,检修安装口2的顶部设置在道路设施带83内,为了避免降水流入综合检修舱内,检修安装口2的顶部高于地面50cm;
37.如图8所示,在道路断面较宽的情况下检修安装口2可伸于非机动车道82和人行道81之间的道路设施带83内,因井口偏置,管道位于设施带以外,不影响后续设施的布置和行道树种植,非开启状态下的第一盖板24可作为行人休憩的座椅;
38.如图9所示,在道路断面较窄的情况下,检修安装口2可伸于机非共面的非机动车道82和人行道81之间的道路设施带83内。
39.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为了能够将渗透进电力通讯一体化综合检修舱内的雨水收集起来,在支线出线舱3的底部设有集水舱4,支线出线舱3与集水舱4之间设有第二通口,为了能够更好的将渗透进来的雨水全都收集到集水舱4内,在主舱室1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将雨水导入到支线出线舱3内的第一斜坡14,在述支线出线舱3的底面设有用于将雨水导入到集水舱4内的第二斜坡36,为了方便雨水流动以及方便通讯支线54和电力支线63从主舱室1内穿设到支线出线舱3内,在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处均设有第二盖板35,第二盖板35上设有多个便于通讯支线54和电力支线63以及雨水穿过的通孔,其中位于主舱室1与支线出线舱3之间的第一通口处设置的第二盖板35,该第二盖板35中间设检修口隔梁33与安装口隔梁34及以优化受力,其中位于支线出线舱3与集水舱4之间的第二通口处设置的第二盖板35,该第二盖板35通过集水舱4上口设置的挑梁41进行安装。
40.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地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