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洞 水库 防护 结构 可分离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放水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放水洞是水库三大件之一,由进出口建筑物及洞身组成,具有调节水位、供水等重要作用。现有技术的水利工程中一般都要设置有放水洞,现有技术的放水洞均采用横穿堤坝底部的形式进行设置,这种设置形式使得放水洞处于最大水压的位置,这种设置形式无疑对于大坝是一种损坏,导致多数水库闸门常出现漏水、淤堵等情况,放水洞口位置也会出现岸坡坍塌,导致冲刷严重。
3.现有技术的人员一般采用枯水期或防水后打围堰维修,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力物力,此外,长期的漏水和淤堵情形,也会严重影响放水洞的质量,影响美观度和水库周围良好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解决了如何避免因为漏水和淤堵对放水洞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对放水洞中的漏水和淤堵现象进行良好的处理,保证了放水洞的美观度和水库周围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本装置可以方便拆卸,当需要维修放水洞时,将防护结构拆卸下来即可。
5.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水洞出口位置的固定环、穿出所述固定环的主送料机构和副送料机构、与所述固定环外端部连接的蓄水槽组件、与所述蓄水槽组件连接的抽水机构,所述主送料机构与所述固定环连接且与所述蓄水槽组件连通,所述副送料机构还穿过所述蓄水槽组件;
6.所述放水洞内所述固定环内侧面设置有过滤罩,所述主送料机构和所述副送料机构均穿过所述过滤罩,所述主送料机构的内端部靠近所述放水洞的内端设置,所述副送料机构的内端部与所述过滤罩连接。
7.所述主送料机构包括水平放置的转筒、设置在所述转筒上的螺旋片、与所述转筒外端铰接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转筒外端连接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端的支撑结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放水洞内部;
8.所述转筒靠近外端位置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蓄水槽组件内。
9.所述蓄水槽组件包括半圆形的挡板、一侧部与所述挡板一侧面连接的弧形板以及与所述挡板弧形面连接的支撑板,所述转筒和所述副送料机构穿过所述挡板设置,所述弧形板的另一侧部嵌入在所述固定环上设置的卡槽内,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连接;
10.所述挡板、所述弧形板和所述固定环形成蓄水槽。
11.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穿过所述转筒设置的排水管一、一端与所述蓄水槽组件连通的
排水管二、水泵,所述排水管一的内端设置在排水洞内,所述排水管一的外端穿出所述转筒的出口并连接在所述排水管二上;
12.所述排水管一和所述排水管二上均设置有阀门。
13.所述副送料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过滤罩和所述挡板上的料筒、设置在所述料筒内的送料杆、与所述送料杆外端连接的电机,所述送料杆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送料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铰接座一和铰接座二上;
14.所述副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主送料机构的一侧;
15.所述料筒的外端连接有排浆管。
16.所述过滤罩的内端面设置有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传送带、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外侧面的刮板、设置在所述转筒下方的转柱一、设置在所述转筒一侧的转柱二、设置在所述转筒上方的转柱三,所述转柱一、所述转柱二和所述转柱三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过滤罩上;
17.所述传送带与所述转柱一、所述转柱二、所述转柱三和所述送料杆连接,呈多边形状。
18.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端部的铰接环、设置在所述铰接环上的支撑腿、设置在所述铰接环上方的立筒、设置在所述立筒内部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顶端连接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顶端抵靠在所述转筒的内侧面上。
19.所述排水管一的外径小于所述转筒的内径。
20.所述支撑板为橡胶材料。
21.所述过滤罩的上端部设置有过滤通孔,所述过滤罩的下端部为平板部。
22.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23.(1)通过设置主送料机构,可以将放水洞内部的淤泥和积水带动到过滤罩位置,通过过滤罩的作用,积水进入到蓄水槽内,同时在副送料机构的作用下,将过滤罩旁边的淤泥排出,并进入到排浆管中;
24.(2)通过抽水机构的作用,不仅可以将放水洞内部的积水抽出,而且也可以将蓄水槽内的积水排出,水泵可以设置在坝坡上,将积水在再次回收到水库中,节约了水资源;
25.此外,排水管一和排水管二上均设置有阀门,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形,选择性的开启相应的阀门,实现一机两用的效果;
26.(3)设置有转移组件,由于螺旋片靠近放水洞的底部设置,因此,副送料机构设置在主送料机构的一侧部,通过传送带和刮板的作用,使得主送料机构另一侧部的污泥转运到副送料机构的位置,实现淤泥的快速转运和排出;
27.(4)将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环上,方便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送料机构和抽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罩和送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环和过滤罩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水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附图标记为:1、放水洞;2、固定环;2

1、卡槽;2

2、螺纹孔;3、副送料机构;3

1、送料杆;3

2、微电机;3

3、料筒;4、排浆管;5、排水管一;6、排水管二;7、蓄水槽组件;7

1、支撑板;7

2、挡板;8、主送料机构;8

1、转筒;8

2、皮带;8

3、固定板;8

4、电机;8

5、螺旋片;8

6、支撑腿;8

7、立筒;8

8、滑动柱;9、过滤罩;10、传送带;10

1、转柱一;10

2、转柱二;10

3、转柱三。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36.参见图1,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水洞1出口位置的固定环2、穿出固定环2的主送料机构8和副送料机构3、与固定环2外端部连接的蓄水槽组件7、与蓄水槽组件7连接的抽水机构,主送料机构8与固定环2连接且与蓄水槽组件7连通,副送料机构3还穿过蓄水槽组件7;
37.放水洞1内固定环2内侧面设置有过滤罩9,主送料机构8和副送料机构3均穿过过滤罩9,主送料机构8的内端部靠近放水洞1的内端设置,副送料机构3的内端部与过滤罩9连接。
38.参见图2,主送料机构8包括水平放置的转筒8

1、设置在转筒8

1上的螺旋片8

5、与转筒8

1外端铰接连接的固定板8

3、与转筒8

1外端连接的动力机构、设置在转筒8

1内端的支撑结构,固定板8

3与固定环2连接,动力机构设置在固定板8

3上,支撑结构设置在放水洞1内部;
39.转筒8

1靠近外端位置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位于蓄水槽组件7内。
40.参见图5,其中,固定环2上设置有螺纹孔2

2,固定板8

3通过螺栓与螺纹孔2

2连接。
41.动力机构包括电机8

4、皮带8

2,电机8

4通过皮带8

2与转筒8

1连接。
42.参见图6,蓄水槽组件7包括半圆形的挡板7

2、一侧部与挡板7

2一侧面连接的弧形板以及与挡板7

2弧形面连接的支撑板7

1,转筒8

1和副送料机构3穿过挡板7

2设置,弧形板的另一侧部嵌入在固定环2上设置的卡槽2

1内,挡板7

2与固定板8

3的外侧面连接;
43.挡板7

2、弧形板和固定环2形成蓄水槽。
44.转筒8

1可以通过轴承与挡板7

2连接,同时轴承上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用来防水,密封结构现有技术下很容易实现,在此不在详述。
45.抽水机构包括穿过转筒8

1设置的排水管一5、一端与蓄水槽组件7连通的排水管二6、水泵,排水管一5的内端设置在排水洞内,排水管一5的外端穿出转筒8

1的出口并连接在排水管二6上;
46.排水管一5和排水管二6上均设置有阀门。
47.参见图3,副送料机构3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在过滤罩9和挡板7

2上的料筒3

3、设置在料筒3

3内的送料杆3

1、与送料杆3

1外端连接的微电机3

2,送料杆3

1上设置有螺旋叶片,送料杆3

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铰接座一和铰接座二上;
48.副送料机构3设置在主送料机构8的一侧;
49.料筒3

3的外端连接有排浆管4。
50.参见图4,过滤罩9的内端面设置有转移组件;转移组件包括传送带10、设置在传送带10外侧面的刮板、设置在转筒8

1下方的转柱一10

1、设置在转筒8

1一侧的转柱二10

2、设置在转筒8

1上方的转柱三10

3,转柱一10

1、转柱二10

2和转柱三10

3分别铰接设置在过滤罩9上;
51.传送带与转柱一10

1、转柱二10

2、转柱三10

3和送料杆3

1连接,呈多边形状。
52.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转筒8

1内端部的铰接环、设置在铰接环上的支撑腿8

6、设置在铰接环上方的立筒8

7、设置在立筒8

7内部的弹簧以及与弹簧顶端连接的滑动柱8

8,滑动柱8

8的顶端抵靠在转筒8

1的内侧面上。
53.排水管一5的外径小于转筒8

1的内径。此时,放水洞1内的水也可以进入到转筒8

1内,并在转筒8

1外端的通孔位置,积水进入到蓄水槽内;
54.支撑板7

1为橡胶材料,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调节高度的作用,此外,橡胶材料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弧形板与卡槽2

1的结合更加紧固,有助于防水。
55.过滤罩9的上端部设置有过滤通孔,过滤罩9的下端部为平板部。
56.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