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压旋喷桩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高压 结构 工程 技术 旋喷桩


1.本技术涉及工程结构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旋喷桩。


背景技术:

2.高压旋喷桩,是一种埋设于地基中的水泥结构,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桩孔孔壁的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其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比如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渠道工程和箱涵工程,高压旋喷桩可以较好地加固淤泥质地基,以保障对渠道及箱涵的承载力。
3.高压旋喷桩应用很广泛,尤其在小空间进行基础加固和软土地基处理中更能体现出比其他加固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某些承受上拔力的工程中,如桥体箱涵承受水的浮力时,高压旋喷桩的抗拔能力难以满足工程的要求,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高压旋喷桩对地基抗拔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旋喷桩。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压旋喷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压旋喷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下端的周壁外凸部,所述桩体内嵌设有多根长度方向朝向桩体长度方向的钢筋,所述钢筋的下端设有折弯凸起部,所述外凸部用于嵌入桩孔底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桩孔直径的外扩部,所述折弯凸起部的外凸面远离所述桩体的中心线方向,所述钢筋的折弯凸起部部分位于所述外凸部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内嵌设的钢筋有利于提高桩体的强度,桩体位于地基内时,桩体下端的外凸部嵌入桩体周侧的泥土内,从而有利于提高桩体与地基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钢筋的折弯凸起部位于外凸部内,有利于提高外凸部的强度,使桩体的外凸部不容易在桩体与桩体周围地基的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8.可选的,各所述钢筋的下端共同连接有钢板,所述钢板与所述桩体垂直,所述钢筋与所述钢板穿设连接,所述钢筋位于所述钢板下表面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挡片。
9.钢筋需要在水泥浆凝固前放入桩孔中,并且钢筋的折弯凸起部需要放入桩孔底部的外扩部,在放置钢筋的过程需要先将钢筋整体放入桩孔后,再将折弯凸起部放入桩孔的外扩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钢筋与钢板穿设连接,使各钢筋的下端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当钢筋的下端到达桩孔底部后,只要通过转动钢筋的上端,即可使钢筋的折弯凸起部旋转进入桩孔的扩大部,较为方便;同时限位挡片和钢板可以限制钢筋下端陷入桩孔底部的深度。
10.可选的,所述钢板为环形钢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设为环形钢板可以减少钢板对桩体下端与桩孔底部的隔断作用,有利于使桩体的下端与桩孔底部较好地结合。
12.可选的,各所述钢筋的上端共同连接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
保持架包括多个供所述钢筋穿设的金属环,位于相邻两根所述钢筋的所述金属环之间共同连接有弧形杆,所述钢筋的上端固设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阻碍所述金属环向下移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持架与钢板分别限制住各钢筋之间上下两端的相对位置,使各钢筋形成整体性较强的笼形结构,便于将各钢筋同时放入桩孔内;限位凸起限制住金属环与钢筋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减少水泥浆凝固前,保持架朝桩孔底部方向掉落的情况。
14.可选的,所述钢筋设为多组,每组所述钢筋包含两根,同组的所述钢筋关于所述桩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钢筋的上端设有用于穿设钢丝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轴向朝向所述折弯凸起部的凸起方向。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板和保持架组成整体的各钢筋在放入桩孔的过程中,可使同组的两根钢筋的折弯凸起部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并且同组的两根钢筋可用钢丝穿设定位,使得各钢筋组成的整体结构放入桩孔的过程中,折弯凸起部不容易与桩孔的孔壁发生干涉;当各钢筋的下端到达桩孔底部时,再将钢丝取出,以旋转钢筋至折弯凸起部位于桩孔的外扩部;在注浆管往桩孔内旋喷灌注水泥浆前,可用钎杆分别穿入各个钢筋的穿线孔后插入桩孔的孔壁,以便于将钢筋定位住,从而减少钢筋的折弯凸起部旋转偏移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钢筋的上端的外壁设有标识缺口,所述标识缺口位于所述折弯凸起部所在的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识缺口用于指示折弯凸起部的朝向,以便工作人员判断各钢筋的折弯凸起部是否旋转到达桩孔的外扩部。
18.可选的,位于相对的两根钢筋的金属环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桩体的直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相对的两根钢筋的金属环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桩体的直径,当各钢筋放入桩孔后,各个金属环紧贴桩孔的外壁,有利于使钢筋在桩孔内的位置较为稳定。
20.可选的,所述钢筋为热轧带肋钢筋。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轧带肋钢筋的表面较为粗糙可以增强钢筋与桩体的连接强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桩体内嵌设的钢筋有利于提高桩体的强度,桩体下端的外凸部嵌入桩体周侧的泥土内,有利于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钢筋的折弯凸起部位于外凸部内,使桩体的外凸部不容易在桩体与桩体周围地基的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24.2.位于各钢筋上端的保持架和位于各钢筋下端的钢板分别限制住各钢筋之间上下两端的相对位置,使各钢筋形成整体性较强的笼形结构,便于将各钢筋同时放入桩孔内。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的各钢筋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27.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桩体;11、外凸部;2、钢筋;21、折弯凸起部;22、下端部;23、穿线
孔;24、标识缺口;25、限位凸起;3、钢板;31、通孔;4、保持架;41、金属环;42、弧形杆;5、限位挡片;6、桩孔;61、外扩部;7、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压旋喷桩,参照图1,高压旋喷桩包括竖直设置的桩体1,桩体1下端的周壁设有外凸部11,桩体1内嵌有六根竖直设置的热轧带肋钢筋2,钢筋2的下端设有折弯凸起部21,折弯凸起部21的外凸面朝向远离桩体1中心线的方向,折弯凸起部21部分位于外凸部11的内部。
31.高压旋喷桩通过高压旋喷桩机在桩孔6内旋转喷注水泥浆到桩孔6内成型,桩孔6的底部外扩有径向尺寸大于桩孔6直径的外扩部61,外凸部11的形状与轮廓与桩孔6的外扩部61适配;高压旋喷桩采用先往桩孔6内放置钢筋2,后旋喷灌注水泥浆凝固成桩体1的方式成型。
32.参照图2,六根钢筋2绕桩体1的中心线圆周阵列排布,六根钢筋2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圆环形的钢板3,六根钢筋2的上端共同连接有保持架4,六根钢筋2与钢板3及保持架4共同形成笼形结构,以便于同时将各钢筋2放入桩孔6内。
33.参照图1和图2,钢筋2的折弯凸起部21的下方延伸有下端部22,下端部22与折弯凸起部21上方的部分位于同一直线上,钢板3设有六个供各钢筋2的下端部22穿设的通孔31,下端部22焊接固定有限位挡片5,限位挡片5呈环形结构,限位挡片5与钢筋2的下端部22穿设后焊接固定,限位挡片5的外径大于通孔31的直径,限位挡片5位于钢板3的下方,限制住钢板3相对钢筋2沿竖直方向的位移,使钢筋2放入桩孔6前,钢板3不容易脱离钢筋2。
34.参照图3,保持架4整体呈环形结构,保持架4包括多个供钢筋2穿设的金属环41,相对的两个金属环41之间的最大距离等于桩体1的直径,位于相邻两根钢筋2的金属环41之间共同连接有弧形杆42,各弧形杆42的曲率中心重合;钢筋2的上端的凸设有限位凸起25,限位凸起25可通过点焊形成,限位凸起25位于保持架4的下方;使钢筋2放入桩孔6前,保持架4不容易朝桩孔6底部的方向掉落。
35.参照图2和图3,钢筋2的上端设有用于穿设钢丝的穿线孔23,穿线孔23与钢筋2垂直,且朝向折弯凸起部21的凸起方向,穿线孔23位于保持架4的上方;钢筋2的上端的侧壁还设有标识缺口24,标识缺口24位于折弯凸起部21所在的一侧;当钢筋2放入桩孔6内以后,标识缺口24可作为判断折弯凸起部21位置的标识。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压旋喷桩的实施原理为:高压旋喷桩采用先往桩孔6内放置钢筋2,后旋喷灌注水泥浆的方式成型。
37.放置钢筋2前,先使六根钢筋2的下端部22穿过钢板3上的通孔31,然后焊接限位挡片5,使限位挡片5阻碍钢板3脱出钢筋2的下端部22;接着使各钢筋2的上端穿过保持架4的金属环41,使钢筋2、保持架4和钢板3形成笼形整体结构;接下来,调节整六根钢筋2的位置,使六根钢筋2的折弯凸起部21朝向笼形结构的中心方向,并用钢丝7同时穿过相对的两根钢筋2的穿线孔23,以限制各钢筋2的旋转。
38.接下来,将组合成笼形整体结构的钢筋2放入桩孔6内,此时折弯凸起部21朝向笼形整体结构的中心方向,不容易与桩孔6的内壁干涉;当钢筋2的下端到达桩孔6的底部后,
可以将钢丝7取下来,将各钢筋2旋转至上端的标识缺口24朝向桩孔6的孔壁方向,并用杆状的物体穿过穿线孔23后插入桩孔6的孔壁将钢筋2定位,使得折弯凸起部21不容易在注浆以及水泥浆凝固的过程中偏移离开桩孔6的外扩部61。
39.当钢筋2放入桩孔6后,即可通过高压旋喷桩机对桩孔6旋喷灌注水泥浆,以形成桩体1;桩体1下端的外凸部11嵌入桩体1周侧的泥土内,有利于提高桩体1与地基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桩体1的抗拔能力;钢筋2的折弯凸起部21位于外凸部11内,有利于提高外凸部11的强度,使桩体1的外凸部11不容易在桩体1与桩体1周围地基的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