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基坑 排水 结构


1.本技术涉及基坑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工程建设中,基坑开挖往往会遇到基坑降水,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需要在基坑内进行降水工作。
3.目前,基坑降水治理的措施主要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等等,各种降水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其中明沟加集水井降水在施工现场应用的最为广泛,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简单,费用低廉的特点,它主要起排除地下潜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的作用。然而,当下雨时,雨水会渗入至基坑的侧壁内,从而导致基坑侧壁内积水,降低了基坑侧壁的强度,严重时会导致基坑侧壁出现坍塌的现象。
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改善基坑侧壁积水容易导致基坑侧壁坍塌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内侧壁安装有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安装在基坑内的周侧,所述支护板远离基坑中心的一侧与基坑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支护板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呈中空设置,所述排水管倾斜向上螺纹连接在支护板内,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插设于基坑侧壁内,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支护板面向基坑的一侧的外周面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对支护板进行锁紧固定,所述基坑的坑底位于排水管的出水端的下方开设有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设置有用于将排水沟内的水体抽取出去的抽水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使用支护板对基坑的内侧壁进行支护,然后通过排水管贯穿支护板延伸至基坑的侧壁内,基坑侧壁内的水体通过排水管流到基坑处的排水沟内,排水沟对水体进行收集,并通过抽水组件将水体抽取到基坑外侧,完成基坑侧壁的集水排水工作;同时锁紧件对支护板与排水管进行固定,排水管既起到排水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抗拔力,从而起到稳固支护板的作用,提高支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该方案通过设置在支护板上排水管,可以有效解决基坑侧壁容易积水的问题,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9.可选的,所述支护板面向基坑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基坑的坑底,所述排水管垂直于斜面螺纹连接进支板护内,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套,所述锁紧套螺纹连接在排水管的外侧,所述锁紧套靠近支护板的一侧与斜面相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套螺纹连接在排水管的外侧,锁紧套与支护板的斜面抵接,从而将支护板拉向基坑的外侧,排水管起到类似锚杆的作用,在保证排水的同时也对支护板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保证支护板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排水管远离基坑的一端外周面开设有通水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水孔的设置确保基坑侧壁的水体可以通过通水孔流入排水管内,水体继而从上往下流向排水管的出水端,确保对基坑侧壁水体的引水和集水工作。
13.可选的,所述通水孔的外侧套设有过滤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减少泥土进入排水管内避免泥土造成排水管的堵塞,确保排水管的正常使用。
15.可选的,所述排水管远离基坑的一端设置为尖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端的设置有利于排水管插入基坑的侧壁,同时尖端可以减少排水管在插入基坑侧壁时泥土进入排水管的情况发生,确保了排水管对水体的有效引水。
17.可选的,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水泵和排水管,所述基坑的坑底边角处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排水沟相连通,所述水泵安装在集水槽内,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泵,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基坑的外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排水管导出的水体从流入排水沟内,再从排水沟流向集水槽,完成对水体的集水,集水后使用水泵将水体抽取到基坑外侧,实现基坑的集水排水工作。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效保证了对基坑侧壁水体的有效抽取和排放。
19.可选的,所述支护板的底部设置有插设于基坑坑底的插杆,所述插杆的外周面设置有倒刺。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和倒刺可以加强支护板安装的稳定性,保证支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提高支护板的抗拔性。
21.可选的,所述支护板面向基坑中心的一侧设置有钢管支撑架,所述钢管支撑架倾斜设置,所述钢管支撑架的一端与支护板面向基坑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基坑的坑底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支撑架起到支撑支护板的作用,进一步对支护板进行稳固,保证支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撑。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首先使用支护板对基坑的内侧壁进行支护,然后通过排水管贯穿支护板延伸至基坑的侧壁内,基坑侧壁内的水体通过排水管流到基坑处的排水沟内,排水沟对水体进行收集,并通过抽水组件将水体抽取到基坑外侧,完成基坑侧壁的集水排水工作;同时锁紧件对支护板与排水管进行固定,排水管既起到排水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抗拔力,从而起到稳固支护板的作用,提高支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该方案通过设置在支护板上排水管,可以有效解决基坑侧壁容易积水的问题,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25.2.经排水管导出的水体从流入排水沟内,再从排水沟流向集水槽,完成对水体的集水,集水后使用水泵将水体抽取到基坑外侧,实现基坑的集水排水工作。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效保证了对基坑侧壁水体的有效抽取和排放。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护结构的正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机构的俯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支护板;21、通槽;22、斜面;3、排水管;31、通水孔;32、过滤网;33、尖端;4、锁紧套;51、排水沟;52、集水槽;53、水泵;54、抽水管;61、插杆;62、倒刺;63、钢管;64、固定座;65、铰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参照图1,排水结构包括基坑1,基坑1的内侧壁安装有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2,支护板2安装在基坑1的内周侧,支护板2上设置有排水管3,排水管3用于将基坑1侧壁的水体导出排掉。
32.参照图,支护板2面向基坑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通槽21,通槽21内设置有斜面22,斜面22倾斜向下朝向基坑1的坑底,排水管3沿垂直于斜面22的方向倾斜向上螺纹连接进支护板2内,排水管3贯穿支护板2延伸至基坑1的侧壁内,排水管3呈中空设置,排水管3延伸至基坑1侧壁的一端外侧开设有通水孔31,通水孔31的外侧套设有过滤网32,排水管3远离基坑1的一端设置为尖端33,尖端33设置为实体,以方便排水管3穿入基坑1侧壁并减少泥土进入排水管3内。其中,在安装排水管3时,首先将排水管3开设有通水孔31的一段穿过支护板2并推入基坑1侧壁内,然后旋转排水管3,排水管3与支护板2螺纹连接,促使排水管3进一步穿入基坑1的侧壁内,实现排水管3与支护板2之间的固定。
33.其中,排水管3靠近出水端的外侧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包括锁紧套4,锁紧套4套设在排水管3靠近出水端的外侧,锁紧套4与排水管3的外周面螺纹连接,锁紧套4远离基坑1的一侧与斜面22抵接,锁紧套4位于通槽21内。其中,排水管3可设置为多根,多根排水管3均穿过隔离板延伸至基坑1的侧壁内,排水管3的出水端朝向基坑1的坑底。
34.参照图2和图3,基坑1的坑底处开设有排水沟51,排水沟51位于排水管3出水端的下方,排水沟51沿基坑1的周侧设置,基坑1内设置有用于将排水沟51内的水体抽取出去的抽水组件,抽水组件包括水泵53和抽水管54,基坑1内的边角处开设有集水槽52,集水槽52与多条排水沟51相连通,集水槽52的深度大于排水沟51的深度,使排水沟51内的水体可以顺利流入集水槽52内,水泵53安装在集水槽52内,抽水管54的一端连接水泵53,抽水管54的另一端延伸至基坑1的外侧。排水沟51将水体汇集到集水槽52内,水泵53将集水槽52内的水体抽出,从而完成对基坑1侧壁的水体的集水和排水。
35.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稳固支护板2,支护板2的底部安装有插杆61,插杆61的外周面设置有倒刺62,插杆61沿竖直方向插设进基坑1的坑底,同时,插杆61可以设置为多根,多根插杆61沿支护板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实现对支护板2的稳固。同时,支护板2面向基坑1中心的一侧设置有钢管63支撑架,钢管63支撑架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钢管63支撑架包括钢管63和固定座64,固定座64设置为两个,两固定座64上设置有铰接耳65,钢管63的两端与铰接耳65铰接,其中一固定座64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护板2面向基坑1中心的一侧,另一固定座64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基坑1的坑底,钢管63抵接在基坑1的坑底对支护板2进行支
撑,进一步保证支护板2的稳定性。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集排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首先使用支护板2对基坑1的内侧壁进行支护,然后通过排水管3贯穿支护板2延伸至基坑1的侧壁内,基坑1侧壁内的水体通过排水管3流到基坑1处的排水沟51内,排水沟51对水体进行收集,并通过水泵53将水体抽取到基坑1外侧,完成基坑1侧壁的集水排水工作;同时使用锁紧套4对支护板2与排水管3进行固定,排水管3既起到排水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抗拔力,从而起到稳固支护板2的作用,提高支护板2对基坑1侧壁的支护效果。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