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2: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堤岸 河道 水利工程 生态 结构


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给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中很多城市内河都变成了臭水沟的代名词,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并且由于淤泥沉积,河道越来越窄,严重影响了城市泄洪能力。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还广大市民“青山绿水”,近些年来,各个城市加大内河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有些河道在治理时,由于没有事先埋置浇灌系统,所以需要操作人员在干旱时对这些花草树木不断地用抽水机从河道中抽水浇灌,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天不下雨,每隔三四天时间就需要浇一次水,以保证植物的存活。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对河道两岸的植物进行浇灌时较为费时费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较为省时省力的完成对河道两岸的植物进行浇灌,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与道路之间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与河道相接触,所述第二挡墙与道路相接触,且第一挡墙低于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之间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呈阶梯状的种植平台,且阶梯从所述第一挡墙到所述第二挡墙依次升高,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上方铺设有下土工布,所述种植平台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土工布上的用于种植植物的营养土,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通有用于为植物浇水的阶梯型导水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雨水渗透营养土后通过下土工布后进入到储水箱中,从而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当需要对植物进行浇灌时,启动水泵,水泵将水沿出水管抽送至阶梯型导水管中并将水喷洒向植物即可,较为省时省力的完成对河道两岸的植物进行浇灌,同时节约水资源。
9.优选的,所述种植平台的表面还铺设上土工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土工布的设置降低在暴雨等情况下,水流过大而导致营养土流失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后期维护工作,降低劳动强度。
11.优选的,所述阶梯型导水管上对应所述种植平台每层阶梯的位置处均连通设置有雾化喷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喷头的设置使得水可以较为均匀的喷洒出来,从而提高灌溉效果。
13.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根用于支撑所述储水箱上表面的支撑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可以提高储水箱的结构强度,避免出现储水箱顶部损坏而塌陷的现象发生。
15.优选的,所述水泵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内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靠近所述储水箱内部的底部,所述出水管的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的设置可以对储水箱内的水进一步过滤,避免杂物吸入水泵中,而导致水泵受损。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种植平台之间还设置有集水渠,所述集水渠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所述u型板的开口处设置有若干层过滤网。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有一部分雨水沿着种植平台流动到集水渠中,通过过滤板过滤后落入到u型板内部,然后通过进水口进入储水箱中,如此可以加快储水箱的储水效率,从而确保储水箱中的水源充足。
19.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上连通有伸入所述储水箱内部的竖直设置的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上设置有用于断开或连通所述延长管的通断结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长管中的通断结构,当储水箱中的水集满后可以断开延长管,进而使得集水渠中的水不在进入储水箱中,而直接排放掉。
21.优选的,所述通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延长管中的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滑移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置有浮球,所述水平杆远离所述浮球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水平杆之间设置有套接在所述移动杆上的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浮球贴合到所述延长管管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进入到延长管中,水聚集在延长管后推开浮球并进入储水箱中,当水集满储水箱时,浮球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以及自身所收到的浮力下浮球贴紧到延长管管口,从而完成断开延长管的功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降雨时,雨水渗透营养土后通过下土工布后进入到储水箱中,从而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当需要对植物进行浇灌时,启动水泵,水泵将水沿出水管抽送至阶梯型导水管中并将水喷洒向植物即可,较为省时省力的完成对河道两岸的植物进行浇灌,同时节约水资源;
25.2.雾化喷头的设置使得水可以较为均匀的喷洒出来,从而提高灌溉效果;
26.3.降雨时,有一部分雨水沿着种植平台流动到集水渠中,通过过滤板过滤后落入到u型板内部,然后通过进水口进入储水箱中,如此可以加快储水箱的储水效率,从而确保储水箱中的水源充足。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的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的实施例剖开储水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的实施例中延长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河道;2、道路;3、第一挡墙;4、第二挡墙;5、储水箱;51、支撑杆;511、横杆;512、竖杆;52、透水孔;53、水泵;531、阶梯型导水管;532、雾化喷头;533、出水管;
534、过滤板;6、种植平台;61、下土工布;62、营养土;63、上土工布;7、集水渠;71、u型板;711、进水口;72、过滤网;721、滤孔;73、延长管;8、通断结构;81、水平杆;82、移动杆;83、浮球;84、限位板;8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参照图1,河道生态堤岸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河道1与道路2之间的第一挡墙3和第二挡墙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和第二挡墙4可以包括钢板桩(图中未示出),钢板桩通过打桩机打入地下,钢板桩的外侧堆砌砖块从而形成第一挡墙3和第二挡墙4。第一挡墙3与河道1相接触,第二挡墙4与道路2相接触,且第一挡墙3的高度低于第二挡墙4的高度,第一挡墙3高于河道1,第二挡墙4略低于道路2。
33.参照图1和图2,第一挡墙3与第二挡墙4之间竖直设置有储水箱5,储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根用于支撑储水箱5上表面的支撑杆51,支撑杆51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杆511,两个横杆511分别贴合在储水箱5内部的上下端面,两个横杆511之间设置有竖杆512,竖杆512与横杆511互相垂直,竖杆512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两个竖杆512间隔设置并靠近横杆511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支撑杆51沿储水箱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4.参照图2,储水箱5的上表面不高于第一挡墙3,储水箱5的上表面设置有呈阶梯状设置种植平台6,且阶梯从第一挡墙3到第二挡墙4依次升高,在本实施例中,阶梯的数量可以三组。储水箱5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52,透水孔52上方铺设有下土工布61,种植平台6包括设置于下土工布61上的用于种植植物的营养土62,如此降雨时,雨水可以从营养土62中渗入并通过下土工布61进入到储水箱5中。
35.参照图2,储水箱5上设置有水泵53,水泵53上连通有用于为植物浇水的阶梯型导水管531,阶梯型导水管531上对应种植平台6每层阶梯的位置处均连通设置有雾化喷头532,同时,在种植平台6的表面还铺设上土工布63,上土工布63的设置降低在暴雨等情况下,水流过大而导致营养土62流失的情况发生。
36.参照图2,同时,水泵53通过出水管533连通储水箱5的内部,出水管533竖直设置,出水管533远离水泵53的一端靠近储水箱5内部的底部,出水管533的远离水泵53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板534,如此可以对储水箱5内的水进一步过滤,避免杂物吸入水泵53中,而导致水泵53受损。
37.参照图2,此外,在第一挡墙3与种植平台6之间还设置有集水渠7,集水渠7包括u型板71,u型板71的上端不高于第一挡墙3,u型板71外侧的底部贴合于储水箱5上表面,u型板71的开口处设置有若干层过滤网72,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板534的数量可以为三层,三层过滤板534由上至下间隔排列,且过滤板534的滤孔721逐步减小。
38.参照图2和图3,u型板7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711,进水口711连通储水箱5,进水口711上连通有伸入储水箱5内部的竖直设置的延长管73,延长管73上设置有用于断开或连通延长管73的通断结构8。具体的,通断结构8包括设置于延长管73中的水平杆81,水平杆81靠近延长杆的下端开口,水平杆81的中部位置处滑移连接有移动杆82,移动杆82竖直设置,移动杆82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浮球83,水平杆81远离浮球8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84,限
位板84与水平杆81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移动杆82上的复位弹簧85,且复位弹簧85处于自然状态时,浮球83贴合到延长管73管口。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河道生态堤岸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降雨时,一部分雨水渗透营养土62后通过下土工布61后进入到储水箱5中,一部分雨水沿着上土工布63流动到集水渠7中,通过过滤板534过滤后落入到u型板71内部,然后通过进水口711进入延长管73中,水聚集在延长管73后推开浮球83并进入储水箱5中;当需要对植物进行浇灌时,启动水泵53,水泵53将水沿出水管533抽送至阶梯型导水管531中,并通过雾化喷头532将水均匀喷洒向植物即可。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