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闸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灌溉 管理系统 闸门 用水 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村灌溉用水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闸门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在农村,灌溉的常规方式是引水渠道灌溉,引水渠道需要借用闸门对水量进行控制,从而为实施灌溉奠定基础。
3.目前,传统的闸门灌溉装置是在引水渠道中设置闸门,闸门上配备有水位监测器和警报器,当水位过高时,监测器将报警信号传达给警报器,报警器再提示管理者开闸放水,结构简单。但是,在灌溉季节,报警频繁,对管理者要求较高,有时管理者疏忽,则会出现引水渠道内水位过高不能及时排除,冲毁闸门、损坏引水渠道的技术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闸门灌溉装置,其能够解决目前传统闸门灌溉装置排洪过于依赖人力,出现排洪处理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自动闸门灌溉装置,其包括:中空的主箱体、副箱体、第一闸体、第二闸体、联动机构、动力器和引水板,其中,
7.所述主箱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主箱体的底部开设有闸体安装口和排水联接口,所述闸体安装口和所述排水联接口间隔设置;
8.所述第一闸体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延边安装部,所述第一闸体通过所述第一延边安装部活动安装在所述闸体安装口处,所述第一闸体的底部穿过所述闸体安装口朝远离所述主箱体的方向延伸;
9.所述第一闸体的顶部还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闸体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延边安装部,所述第二闸体的底部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闸体的容纳槽内,所述第二闸体通过所述第二延边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闸体的顶部卡接;
10.所述副箱体活动设置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副箱体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进水口和位于底部的排水器;
11.所述副箱体与所述第二闸体之间设有所述联动机构,在所述联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副箱体与所述第二闸体作相反方向的升降运动;当所述副箱体的底部与所述主箱体的底部接触时,所述排水器与所述排水联接口对应相接,且所述排水器与所述排水联接口形成排水结构;
12.所述动力器固定安装于所述主箱体上,在所述动力器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闸体的第一延边安装部脱离所述闸体安装口,且所述第一闸体的闸身逐步进入到所述主箱体内;
13.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所述引水板,所述引水板的一端通过单向合页连接所述主箱体的内壁。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力的可传性原理,通过主箱体、副箱体、引水板、排水器和排水联接口的配合,可对渠道实现自动排洪,用于保证渠道的正常蓄水位;
16.(2)本实用新型利用进入副箱体水量的不同,第二闸体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对副箱体的高度实现调整,使副箱体底部的排水器与主箱体底部的排水联接口相接形成排水结构,或分离后副箱体即停止排水,自动化程度较高,排水效果稳定;
17.(3)本实用新型在动力器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闸体提起,实现渠道内的大水量排洪,并为实现远程遥控排洪奠定基础;
18.(4)本实用新型渠自动闸门灌溉装置能够有效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了渠道水位的安全性。
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20.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位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绳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位于所述第二闸体和所述副箱体的上方,每个所述滑轮组具有固定设置的滑轮a和固定设置的滑轮b,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与所述副箱体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另一端依次绕过滑轮a和滑轮b与所述第二闸体连接。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绳绕过滑轮a和滑轮b后,使副箱体与第二闸体之间形成了杠杆的效果,为排水的反复循环运作奠定基础。
22.进一步,所述排水器包括漏水盘和活动安装于所述漏水盘上的密封盖,所述漏水盘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漏水盘的中央还设有盖体安装孔;所述密封盖具有顶起部,所述顶起部穿过所述盖体安装孔,且活动设置于所述盖体安装孔内;
23.所述排水联接口为开设于所述主箱体底部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固定设置有透水网,所述透水网与所述顶起部相对应。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透水网能够作用顶起部,从而能够将漏水盘顶起,使排水器的漏水盘发生作用。
25.进一步,所述顶起部远离所述漏水盘的一端还设有卡位头。
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位头能够对密封盖的顶起部起到一定限位作用,防止密封盖与漏水盘脱离,确保排水功能正常。
27.进一步,所述动力器包括具有卷线轴的提升电机和第二连接绳,所述提升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主箱体顶部,所述卷线轴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提升电机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缠绕于所述卷线轴上,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体连接。
2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升电机通过第二连接绳能够将第一闸体提起或放下,实现渠道内的大水量排洪。
29.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动力器也可以是用连接杆连接第一闸体。
30.进一步,所述主箱体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上均设有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凸起沿所述主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副箱体的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均设有导向滑槽,所述第三外侧壁和所述第四外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导向滑槽与所述导向凸起相匹配。
3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副箱体通过导向滑槽能够沿着导向凸起方向做升降运动,有利于实现排水器与所述排水联接口对应相接,实现稳定排水,并能够减
小摩擦,延长装置寿命。
32.进一步,所述闸体安装口与所述第一闸体的第一延边安装部之间还设有防水件。
3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防水件能够大大缓解闸体安装口处发生漏水。
34.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密封橡胶圈或密封橡胶垫。
35.进一步,所述主箱体呈正方体状或长方体状;所述副箱体呈正方体状或长方体状。
3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正方体状或长方体状的箱体便于交工制造,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器与排水联接口形成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器将第一闸体拉起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闸体与第二闸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水联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闸体、副箱体和联动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主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主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8.1、主箱体;11、第一进水口;12、闸体安装口;13、排水联接口;131、排水孔;132、透水网;14、导向凸起;
49.2、副箱体;21、第二进水口;22、导向滑槽;
50.3、第一闸体;31、第一延边安装部;32、容纳槽;
51.4、第二闸体;41、第二延边安装部;
52.5、联动机构;51、第一连接绳;52、滑轮组;53、滑轮a;54、滑轮b;
53.6、动力器;61、第二连接绳;62、提升电机;63、卷线轴;
54.7、排水器;71、漏水盘;711、漏水孔;712、盖体安装孔;72、密封盖;721、顶起部;722、卡位头;
55.8、引水板;
56.9、防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5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8.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9.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60.下面是结合附图1

10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61.方式一
62.本方式提供一种自动闸门灌溉装置,结合图1至图10,其包括:中空的主箱体1、副箱体2、第一闸体3、第二闸体4、联动机构5、动力器6和引水板8,其中,
63.所述主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1,所述主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闸体安装口12和排水联接口13,所述闸体安装口12和所述排水联接口13间隔设置;
64.所述第一闸体3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延边安装部31,所述第一闸体3通过所述第一延边安装部31活动安装在所述闸体安装口12处,所述第一闸体3的底部穿过所述闸体安装口12朝远离所述主箱体1的方向延伸;
65.所述第一闸体3的顶部还开设有容纳槽32,所述第二闸体4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延边安装部41,所述第二闸体4的底部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闸体3的容纳槽32内,所述第二闸体4通过所述第二延边安装部41与所述第一闸体3的顶部卡接;
66.所述副箱体2活动设置于所述主箱体1内,所述副箱体2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进水口21和位于底部的排水器7;
67.所述副箱体2与所述第二闸体4之间设有所述联动机构5,在所述联动机构5的作用下,所述副箱体2与所述第二闸体4作相反方向的升降运动;当所述副箱体2的底部与所述主箱体1的底部接触时,所述排水器7与所述排水联接口13对应相接,且所述排水器7与所述排水联接口13形成排水结构;
68.所述动力器6固定安装于所述主箱体1上,在所述动力器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闸体3的第一延边安装部31脱离所述闸体安装口12,且所述第一闸体3的闸身逐步进入到所述主箱体1内;
69.所述第一进水口11与所述第二进水口21之间设置有所述引水板8,所述引水板8的一端通过单向合页连接所述主箱体1的内壁。
70.本方式能够解决目前传统闸门灌溉装置排洪过于依赖人力,出现排洪处理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71.本方式能够有效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了渠道水位的安全性;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力的可传性原理,通过主箱体1、副箱体2、引水板8、排水器7和排水联接口13的配合,可对渠道实现自动排洪,用于保证渠道的正常蓄水位;利用进入副箱体2水量的不同,第二闸体4通过联动机构5能够对副箱体2的高度实现调整,使副箱体2底部的排水器7与主箱体1底部的排
水联接口13相接形成排水结构,或分离后副箱体2即停止排水,自动化程度较高,排水效果稳定;另外,在动力器6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闸体3提起,实现渠道内的大水量排洪,并为实现远程遥控排洪奠定基础。
72.方式二
73.本方式提供一种自动闸门灌溉装置,结合图1至图10,其包括:中空的主箱体1、副箱体2、第一闸体3、第二闸体4、联动机构5、动力器6和引水板8,其中,
74.所述主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1,所述主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闸体安装口12和排水联接口13,所述闸体安装口12和所述排水联接口13间隔设置;
75.所述第一闸体3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延边安装部31,所述第一闸体3通过所述第一延边安装部31活动安装在所述闸体安装口12处,所述第一闸体3的底部穿过所述闸体安装口12朝远离所述主箱体1的方向延伸;
76.所述第一闸体3的顶部还开设有容纳槽32,所述第二闸体4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延边安装部41,所述第二闸体4的底部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闸体3的容纳槽32内,所述第二闸体4通过所述第二延边安装部41与所述第一闸体3的顶部卡接;
77.所述副箱体2活动设置于所述主箱体1内,所述副箱体2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进水口21和位于底部的排水器7;
78.所述副箱体2与所述第二闸体4之间设有所述联动机构5,在所述联动机构5的作用下,所述副箱体2与所述第二闸体4作相反方向的升降运动;当所述副箱体2的底部与所述主箱体1的底部接触时,所述排水器7与所述排水联接口13对应相接,且所述排水器7与所述排水联接口13形成排水结构;
79.其中,所述联动机构5位于所述主箱体1内,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绳51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轮组52,所述滑轮组52位于所述第二闸体4和所述副箱体2的上方,每个所述滑轮组52具有固定设置的滑轮a53和固定设置的滑轮b54,所述第一连接绳51一端与所述副箱体2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51另一端依次绕过滑轮a53和滑轮b54与所述第二闸体4连接;
80.所述动力器6固定安装于所述主箱体1上,在所述动力器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闸体3的第一延边安装部31脱离所述闸体安装口12,且所述第一闸体3的闸身逐步进入到所述主箱体1内;
81.所述第一进水口11与所述第二进水口21之间设置有所述引水板8,所述引水板8的一端通过单向合页连接所述主箱体1的内壁。
82.这样,第一连接绳51绕过滑轮a53和滑轮b54后,使副箱体2与第二闸体4之间形成了杠杆的效果,为排水的反复循环运作奠定基础。
83.进一步,所述排水器7包括漏水盘71和活动安装于所述漏水盘71上的密封盖72,所述漏水盘71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711,所述漏水盘71的中央还设有盖体安装孔712;所述密封盖72具有顶起部721,所述顶起部721穿过所述盖体安装孔712,且活动设置于所述盖体安装孔712内;
84.所述排水联接口13为开设于所述主箱体1底部的排水孔131,所述排水孔131内固定设置有透水网132,所述透水网132与所述顶起部721相对应。
85.这样,透水网132能够作用顶起部721,从而能够将漏水盘71顶起,使排水器7的漏
水盘71发生作用。
86.进一步,所述顶起部721远离所述漏水盘71的一端还设有卡位头722。
87.这样,卡位头722能够对密封盖72的顶起部721起到一定限位作用,防止密封盖72与漏水盘71脱离,确保排水功能正常。
88.进一步,所述动力器6包括具有卷线轴63的提升电机62和第二连接绳61,所述提升电机62固定设置于所述主箱体1顶部,所述卷线轴63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提升电机62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61缠绕于所述卷线轴63上,所述第二连接绳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体3连接。
89.这样,提升电机62通过第二连接绳61能够将第一闸体3提起或放下,实现渠道内的大水量排洪。
90.进一步,所述主箱体1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上均设有导向凸起14,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凸起14沿所述主箱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副箱体2的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均设有导向滑槽22,所述第三外侧壁和所述第四外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导向滑槽22与所述导向凸起14相匹配。
91.这样,所述副箱体2通过导向滑槽22能够沿着导向凸起14方向做升降运动,有利于实现排水器7与所述排水联接口13对应相接,实现稳定排水,并能够减小摩擦,延长装置寿命。
92.进一步,所述闸体安装口12与所述第一闸体3的第一延边安装部31之间还设有防水件9。
93.这样,通过设置防水件9能够大大缓解闸体安装口12处发生漏水。
94.进一步,所述防水件9为密封橡胶圈或密封橡胶垫。
95.进一步,所述主箱体1呈长方体状;所述副箱体2呈长方体状。
96.这样,长方体状的箱体便于交工制造,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97.工作原理及步骤:
98.(1)当渠道中的水超过正常水位时,水流通过合页连接的引水板8到达副箱体2的第二进水口21并进入到副箱体2内,随着副箱体2中水量的增多,使得副箱体2整体的重量大于第二闸体4的重量,从而通过副箱体2的下降带动第二闸体4做上升运动;
99.(2)当副箱体2底部与主箱体1底部相接处时,排水器7与排水联接口13对应相接,且排水器7与排水联接口13形成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将副箱体2内的水排出,使得副箱体2内的水量减少;
100.(3)当副箱体2整体的重量小于第二闸体4的重量,通过第二闸体4的下降带动可副箱体2做上升运动,分离后的副箱体2即停止排水;
101.(4)当需要进行大水量排洪时,操作动力器6,动力器6通过第二连接绳61能够将第一闸体3提起,即可。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