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编织机锭子的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锭子 编织 装置 控制 编织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设备,具体涉及编织机锭子的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编织机工作时通过张力控制装置来控制张力,传统的张力控制装置采用拉簧结构来实现,当需要调节张力时,主要通过更换拉簧来实现,调节手段繁琐且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编织机锭子的张力控制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编织机锭子的张力控制装置,包括:
6.固定架,具有相对固定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间隔设置,第三部分位于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一侧,第三部分的中部具有安装台;
7.转动盘,中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
8.定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台;
9.多个第一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盘上;
10.进料轮,转动安装在第三部分且位于转动盘外侧;
11.出料轮,转动安装在第三部分且位于转动盘外侧;
12.第一扭簧,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盘连接;
13.料盘,转动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14.外套筒,位于转动盘和第二部分之间,且与第二部分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扭簧外套在外套筒上;
15.柱状的连接件,内套在外套筒中,且与料盘的端部连接,连接件与料盘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
16.第二扭簧,外套在所述连接件的外周,第二扭簧的第一端与外套筒相对固定,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转动盘配合,所述第二扭簧用于弹性锁紧连接件,且当转动盘相对自身初始位置转动设定角度时,转动盘带动第二扭簧的第二端移动,从而使第二扭簧不再锁紧连接件。
17.张力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线料绕设在料盘中,线料的一端先通过进料轮,然后绕设在第一滑轮和定滑轮上,最终通过出料轮引出,线料收力拉紧,能够克服第一扭簧的弹性力使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设定角度后与二扭簧的第二端配合,带动第二扭簧的第二端移动,从而使第二扭簧不再锁紧连接件,此时料盘能够转动进行放料,当张力变小时,第二扭簧复位能够重新锁紧料盘。
18.通过调整线料与定滑轮和第一滑轮的绕设形式能够改变张力的大小,调节方便可靠,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扭簧与第二部分的连接位置或者改变第一扭簧与转动盘的连
接位置来改变张力的大小,改变方式多样。
19.本技术所说的中部并不限定为正中间。
20.实际运用时,第二部分沿周向布置有多个定位孔,第一扭簧的一端伸入一个定位孔实现与第二部分的连接。这种结构能够方便的调节第一扭簧。
21.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有两个,所述第一滑轮有4~8个。
22.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与转动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23.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筒邻近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一端卡入其中一个定位槽。
24.通过定位槽方便第二扭簧的连接,通过选择不同的定位槽能够改变第二扭簧的锁紧力。
25.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一端水平向外延伸。
26.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二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转动盘具有与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二端配合的推动部。
27.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料盘邻近第二部分的一端具有卡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块。
28.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能够实现可靠迅速的连接。
29.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轮和出料轮分别位于转动盘的两侧。
30.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料盘和连接件均为中空结构,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依次穿过第一部分、料盘、第二部分和连接件并与安装台固定。
31.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转动盘配合,限定转动盘的最大转动角度。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线料与定滑轮和第一滑轮的绕设形式能够改变张力的大小,调节方便可靠,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扭簧与第二部分的连接位置或者改变第一扭簧与转动盘的连接位置来改变张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控制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控制装置另一角度的侧视图;
37.图5是图3的a

a剖视图;
38.图6是外套筒、连接件以及第二扭簧的示意图;
39.图7是第二扭簧的示意图;
40.图8是料盘的示意图。
41.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42.1、固定架;2、第一部分;3、第二部分;4、第三部分;5、安装台;6、转动盘;7、定滑轮;8、第一滑轮;9、进料轮;10、出料轮;11、第一扭簧;12、料盘;13、外套筒;14、连接件;15、第二扭簧;16、定位槽;17、第二扭簧的第一端;18、第二扭簧的第二端;19、卡槽;20、卡块;21、驱动轴;22、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44.如图1~8所示,一种编织机锭子的张力控制装置,包括:
45.固定架1,具有相对固定的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和第三部分4,其中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相对间隔设置,第三部分4位于第二部分3远离第一部分2的一侧,第三部分4的中部具有安装台5;
46.转动盘6,中部转动安装在安装台5上;
47.定滑轮7,转动安装在安装台5;
48.多个第一滑轮8,转动安装在转动盘6上;
49.进料轮9,转动安装在第三部分4且位于转动盘6外侧;
50.出料轮10,转动安装在第三部分4且位于转动盘6外侧;
51.第一扭簧11,一端与第二部分3连接,另一端与转动盘6连接;
52.料盘12,转动设置在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之间;
53.外套筒13,位于转动盘6和第二部分3之间,且与第二部分3相对固定,第一扭簧11外套在外套筒13上;
54.柱状的连接件14,内套在外套筒13中,且与料盘12的端部连接,连接件14与料盘12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
55.第二扭簧15,外套在连接件14的外周,第二扭簧的第一端17与外套筒13相对固定,第二端用于与转动盘6配合,第二扭簧15用于弹性锁紧连接件14,且当转动盘6相对自身初始位置转动设定角度时,转动盘6带动第二扭簧的第二端18移动,从而使第二扭簧15不再锁紧连接件14。
56.张力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线料绕设在料盘12中,线料的一端先通过进料轮9,然后绕设在第一滑轮8和定滑轮7上,最终通过出料轮10引出,线料收力拉紧,能够克服第一扭簧11的弹性力使转动盘6转动,转动盘6转动设定角度后与二扭簧的第二端配合,带动第二扭簧的第二端18移动,从而使第二扭簧15不再锁紧连接件14,此时料盘12能够转动进行放料,当张力变小时,第二扭簧15复位能够重新锁紧料盘12。
57.通过调整线料与定滑轮7和第一滑轮8的绕设形式能够改变张力的大小,调节方便可靠,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扭簧11与第二部分3的连接位置或者改变第一扭簧11与转动盘6的连接位置来改变张力的大小,改变方式多样。
58.本技术所说的中部并不限定为正中间。实际运用时,第二部分3沿周向布置有多个定位孔,第一扭簧11的一端伸入一个定位孔实现与第二部分3的连接。这种结构能够方便的调节第一扭簧11。
59.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定滑轮7有两个,第一滑轮8有6个,实际运用时第一滑轮8可以为4~8个。
60.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台5与转动盘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61.实际运用时,外套筒13邻近第一部分2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槽16,第二扭簧的第一端17卡入其中一个定位槽16。通过定位槽16方便第二扭簧15的连接,通过选择不同的定位槽16能够改变第二扭簧15的锁紧力。
62.如图6和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扭簧的第一端17水平向外延伸。
63.如图6和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扭簧的第二端18竖直向上延伸,转动盘6具有与第二扭簧的第二端18配合的推动部(图中省略未示出)。
64.如图6和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料盘12邻近第二部分3的一端具有卡槽19,连接件14的一端具有与卡槽19配合的卡块20。通过卡块20和卡槽19的配合,能够实现可靠迅速的连接。
65.如图1和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进料轮9和出料轮10分别位于转动盘6的两侧。料盘12和连接件14均为中空结构,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驱动轴21,驱动轴21依次穿过第一部分2、料盘12、第二部分3和连接件14并与安装台5固定。
66.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三部分4具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用于与转动盘6配合,限定转动盘6的最大转动角度。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