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2: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织造 工艺 绗缝

技术特征:
1.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松:将涤纶送入开松机进行开松、除杂处理;步骤二:梳理:将完成开松处理的涤纶输入梳理机,进行至少一道梳理工序;步骤三:棉网:将梳理后的涤纶分别经过梳棉机和精梳机进行棉网处理,形成的棉网层数为3~5层;步骤四:合并:将完成棉网操作的涤纶输入合并帘进行合并操作;步骤五:水刺:对完成合并操作的涤纶送入水刺加工区,将涤纶棉网通过水刺缠结形成涤纶坯布;步骤六:整理:将涤纶坯布浸入整理液槽浸渍至少一次,每次浸渍5~9分钟,所述整理液的成分为水、苯二甲酸、乙二酸、聚乙二醇和/或十二烷基苯硫酸钠、十八醇;所述苯二甲酸为8g/l,乙二酸为5g/l,聚乙二醇为8g/l,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为7g/l,十八醇为7g/l;步骤七:烘焙:将整理后的亲水涤纶坯布经烘箱烘焙,所述烘箱里的烘筒温度为100~110℃,烘焙时间为3~5分钟;步骤八:烘干:将烘焙后的亲水涤纶坯布送入圆网进行烘干,所述圆网的温度为105~115℃,烘干时间为5~9分钟;步骤九:终检包装:对烘干后的亲水涤纶坯布进行人工检验,并卷取,以每包两卷进行包装;其中步骤一种开松机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1)上的第一传送带(2)、穿设于第一传送带(2)一端的第一传输辊(3)、穿设于第一传送带(2)另一端的第二传输辊(4)、设于工作台(1)一端的收料装置(5)及设于工作台(1)上另一端的放料装置(6);所述收料装置(5)包括出料管(50)、设于出料管(50)上的收集箱(51)、可移动设于收集箱(51)内的板体(52)、开设于收集箱(51)上的通槽(53)、可移动设于通槽(53)内的第一齿条(54)、设于第一齿条(54)上的长杆(55)、嵌设于通槽(53)内转轴(56)、套设于转轴(56)外的第一齿轮(57)、设于第一齿轮(57)上的绕线辊(58)、用于连接绕线辊(58)和板体(52)的绕线绳(59);所述板体(52)包括第一块体(520)及活动设于第一块体(520)上的第二块体(521);所述第一齿条(54)与第一齿轮(57)可啮合,所述板体(52)与第一齿条(54)相连;物料从出料管(50)进入收集箱(51)内,第一块体(520)和第二块体(521)进行向下移动,第一块体(520)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条(54)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54)向下移动带动长杆(55)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54)向下移动到一定距离后,第一齿条(54)与第一齿轮(57)啮合,第一齿轮(57)转动带动绕线辊(58)进行转动,绕线辊(58)带动绕线绳(59)缠绕,绕线绳(59)缠绕带动第二块体(521)进行向下倾斜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3)内设有减速机构(7),所述减速机构(7)包括限位槽(70)、可移动设于限位槽(70)内的限位板(71)、开设于限位板(71)上的减速槽(720)及用于连接限位板(71)和限位槽(70)的第一弹簧(72);当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上的物料下落后,板体(52)向上移动,板体(52)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条(54)向上移动,第一齿条(54)与第一齿轮(57)啮合,使得绕线辊(58)进行方向,由于减速槽(720)的设置,当第一齿轮(57)与减速槽(720)相接触,第一齿轮(57)转速减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3)内设有出气装置(8),所述出气装置(8)包括出气槽(80)、设于出气槽(80)一侧的腔室(81)、可移动设于
出气槽(80)内的第一带体(82)、设于第一带体(82)上的第一环齿(83)、嵌设于出气槽(80)内的第一传动轴(84)、套设于第一传动轴(84)外的第一传动齿(85)、设于第一传动轴(84)上的第一凸轮(86)、设于第一凸轮(86)一侧的活塞板(880)、可移动设于腔室(81)内的活塞(88)、开设于腔室(81)内的多个倾斜出气孔(89)及用于连接活塞(88)和活塞板(880)的活塞杆(890);所述活塞板(880)上设有与腔室(81)相连的拉伸弹簧(8801),所述第一环齿(83)与第一传动齿(85)此相啮合,所述凸轮与活塞板(880)可碰触,所述第一带体(82)与第一齿条(54)相连,所述第一带体(82)上设有与出气槽(80)相连的伸缩弹簧(891);第一齿条(54)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带体(82)进行向下移动,第一带体(8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环齿(83)与第一传动齿(85)相啮合,第一传动齿(85)带动第一传动轴(84)转动,第一传动轴(84)带动第一凸轮(86)进行转动,第一凸轮(86)转动到与活塞板(880)相接触时,活塞板(880)进行向右移动,活塞板(880)向右移动带动活塞(88)进行向右移动,气体从倾斜出气孔(89)向外喷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51)内设有存放装置(9),所述存放装置(9)包括存放箱(90)、设于存放箱(90)底部的第二传送带(91)、可移动设于存放箱(90)内的升降板(92)、用于连接升降板(92)和存放箱(90)的第二弹簧(93)、开设于存放箱(90)侧壁上的方槽(94)、设于方槽(94)内的推板(95)、设于推板(95)上的气缸(96)及设于存放箱(90)顶部的固定板(97);第二块体(521)发倾斜翻转时,物料落入到升降板(92)上,升降板(92)进行向下移动,升降板(92)向下移动后,气缸(96)启动,气缸(96)推动物料进行向左移动,物料堆积在固定板(97)下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装置(6)包括放料腔(60)、设于放料腔(60)上的放料箱(61)、设于放料箱(61)上的进料口(62)、嵌设于放料箱(61)内的第三传输辊(63)和第四传输辊(64)、套设于第一传输辊(3)和第二传输辊(4)外的第三传送带(65)、均开设于第三传送带(65)和放料腔(60)上的通孔(66)、嵌设于放料箱(61)内的第一辊轴(67)、套设于第一辊轴(67)外的第二凸轮(68)及设于放料箱(61)内的拨动装置(69);所述第一传输辊(3)通过第一皮带(30)与第三传输辊(63)传动配合,所述第三传输辊(63)通过第二皮带(630)与第四传输辊(64)辊传动配合,所述第四传输辊(64)通过第三皮带(640)与第一辊轴(67)传动配合;第一传输辊(3)转动带动第三传输辊(63)转动,第三传输辊(63)带动第四传输辊(64)转动,第四传输辊(64)带动第一辊轴(67)转动,第三传输辊(63)和第四传输辊(64)转动带动第三皮带(640)进行转动,此时物料送进料口(62)下落,第三皮带(640)将物料运输到第一皮带(30)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装置(69)包括固连于所述放料箱(61)内的第一外套筒(690)、开设于第一外套筒(690)周向上的多个第一凹槽(691)和第二凹槽(692)、可移动设于第一凹槽(691)内的第一移动块(693)、可移动设于第二凹槽(692)内的第二移动块(694)、用于连接第一凹槽(691)和第一移动块(693)的第三弹簧(695)、用于连接第二凹槽(692)和第二移动块(694)的第一压缩弹簧(105)、均设于第一移动块(693)和第二移动块(694)上的移动板(697)、设于移动板(697)一侧的第一凸部(698)、设于移动板(697)另一侧的第二凸部(699)、设于移动板(697)下方的第一拨动条(6990)和第二拨动条(6991)、用于连接第一凸部(698)和第一拨动条(6990)的第一连杆(6992)、用于连接第二凸部(699)和第二拨动条(6991)的第二连杆(6993);所述第一外套筒
(690)上设有可供第一拨动条(6990)和第二拨动条(6991)移动的第一滑槽(6994),所述第一连杆(6992)与第一拨动条(6990)连接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杆(6993)与第二拨动条(6991)连接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凸轮分别与第一移动块(693)和第二移动块(694)相接触;第一辊轴(67)转动带动第二凸轮(68)转动,第二凸轮(68)转动到与第一移动杆相接触时,第一移动杆带动移动板(697)进行移动,移动板(697)带动第一连杆(6992)和第二连杆(6993)的一端进行向内移动,第一连杆(6992)和第二连杆(6993)的另一端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一端带动第一拨动条(6990)和第二拨动条(6991)进行向外移动,当第二凸轮(68)与第二移动块(694)相接触时,操作过程同第一移动块(693)移动过程相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铺平装置(10),所述铺平装置(10)包括固定座(100)、穿设于固定座(100)内的第二辊轴(101)、套设于第二辊轴(101)外的第二外套筒(102)、开设于第二外套筒(102)上的多个第三凹槽(103)、可移动设于第三凹槽(103)内的第三移动块(104)、用于连接第三移动块(104)和第三凹槽(103)的第二压缩弹簧(1051)、设于第三移动块(104)一端的第三凸部(106)、设于第三移动块(104)另一端的第四凸部(107)、设于第三移动块(104)下方的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用于连接第一横条(108)和第三凸部(106)的第三连杆(110)、用于连接第二横条(109)和第四凸部(107)的第四连杆(111);所述第二外套筒(102)上设有第二滑槽(112),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可在;第二滑槽(112)内进行相向或相反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二辊轴(101)上设有第三凸轮(1010);第二辊轴(101)转动带动第三凸轮(1010)进行转动,第三凸轮(1010)转动到与第三移动块(104)相接触,第三移动块(104)带动第三连杆(110)和第四连杆(111)的一端进行向内运动,第三连杆(110)和第四连杆(111)的另一端进行向外运动,向外运动的一端带动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进行向外运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112)内设有二级铺平装置(20),所述二级铺平装置(20)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滑槽(112)上的弧槽(200)、设于弧槽(200)内的第二带体(201)、设于第二带体(201)上的第二环齿(202)、设于第二环齿(202)一侧的第二齿轮(203)、穿设于第二齿轮(203)内的第二传动轴(204)、设于第二齿轮(203)一侧的第三齿轮(205)、穿设于第三齿轮(205)内的第三传动轴(206);所述第二滑槽(112)内设有与第三齿轮(205)相啮合的第二齿条(207),该第二齿条(207)上设有纵杆(208),所述第二环齿(202)与第二齿轮(203)相啮合,第二齿轮(203)与第三齿轮(205)相啮合;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移动带动第二带体(201)进行移动,第二带体(201)移动使得第二环齿(202)与第二齿轮(203)相啮合,第二齿轮(203)转动与第三齿轮(205)相啮合,第三齿轮(205)转动与第二齿条(207)相啮合,第二齿条(207)带动纵杆(208)进行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松;步骤二:梳理;步骤三:棉网;步骤四:合并;步骤五:水刺;步骤六:整理;步骤七:烘焙;步骤八:烘干;步骤九:终检包装。本发明通过物料从出料管进入到收集箱内,对物料进行统一的收集,保证了物料每次下落的量为等量的,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了物料收集工作的进行,防止物料洒落在误解,影响物料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织造工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织造工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织造工艺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楼柏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浦江宏盛工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1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