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2: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织造 工艺 绗缝


1.本发明属于织造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


背景技术:

2.开松机主要是松解纤维、棉、纺织品等材质设备,通过撕扯使大块的纠结纤维松解变成小块或束状,同时在松解过程中伴有混和、除杂作用。开松机一般是由一对喂入辊或喂入罗拉及一个开松锡林组成,开松锡林上装有角钉或梳针或针布或豪猪打手,为开松更彻底,有的还在锡林上装有工作辊及剥取辊。不同的结构使其开松效果、混合效果、除杂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不同要求的生产线上应采用不同形式的开松机。也可根据加工的原料选用开松机,开松后的纤维再喂入梳理机进行加工。
3.现有的在对物料进行开松处理时,需要人工将物料投放入传送带上,工作人员将物料进行铺平,然后进行开松处理,处理后的物料从管道送出后,洒落的在地面上,从而不便于对物料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开松:将涤纶送入开松机进行开松、除杂处理;
7.步骤二:梳理:将完成开松处理的涤纶输入梳理机,进行至少一道梳理工序;
8.步骤三:棉网:将梳理后的涤纶分别经过梳棉机和精梳机进行棉网处理,形成的棉网层数为3~5层;
9.步骤四:合并:将完成棉网操作的涤纶输入合并帘进行合并操作;
10.步骤五:水刺:对完成合并操作的涤纶送入水刺加工区,将涤纶棉网通过水刺缠结形成涤纶坯布;
11.步骤六:整理:将涤纶坯布浸入整理液槽浸渍至少一次,每次浸渍5~9分钟,所述整理液的成分为水、苯二甲酸、乙二酸、聚乙二醇和/或十二烷基苯硫酸钠、十八醇;所述苯二甲酸为8g/l,乙二酸为5g/l,聚乙二醇为8g/l,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为7g/l,十八醇为7g/l;
12.步骤七:烘焙:将整理后的亲水涤纶坯布经烘箱烘焙,所述烘箱里的烘筒温度为100~110℃,烘焙时间为3~5分钟;
13.步骤八:烘干:将烘焙后的亲水涤纶坯布送入圆网进行烘干,所述圆网的温度为105~115℃,烘干时间为5~9分钟;
14.步骤九:终检包装:对烘干后的亲水涤纶坯布进行人工检验,并卷取,以每包两卷进行包装;
15.其中步骤一种开松机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一传送带、穿设于第一传动带一端的第一传输辊、穿设于第一传送带另一端的第二传输辊、设于工作台一端的收料装
置及设于工作台上另一端的放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包括出料管、设于出料管上的收集箱、可移动设于收集箱内的板体、开设于收集箱上的通槽、可移动设于通槽内的第一齿条、设于第一齿条上的长杆、嵌设于通槽内转轴、套设于转轴外的第一齿轮、设于第一齿轮上的绕线辊、用于连接绕线辊和板体的绕线绳;所述板体包括第一块体及活动设于第一块体上的第二块体;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可啮合,所述第一块体与第一齿条相连;物料从出料管进入收集箱内,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进行向下移动,第一块体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条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带动长杆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到一定距离后,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绕线辊进行转动,绕线辊带动绕线绳缠绕,绕线绳缠绕带动第二块体进行向下倾斜翻动。
1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物料从出料管进入到收集箱内,对物料进行统一的收集,在物料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会带动板体进行向下移动,当移动到一定距离后,实现物料的下落,使得第二块体翻转一次,物料进行下落一次,使得物料从第二块体翻转的右侧进行下落,保证了物料每次下落的量为等量的,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了物料收集工作的进行,防止物料洒落在误解,影响物料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织造工艺的工作效率。
17.所述通槽内设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限位槽、可移动设于限位槽内的限位板、开设于限位板上的减速槽及用于连接限位板和限位槽的第一弹簧;当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上的物料下落后,板体向上移动,板体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条向上移动,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使得绕线辊进行方向,由于减速槽的设置,当第一齿轮与减速槽相接触,第一齿轮转速减缓。
18.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板体上的物料从右侧下落后,板体进行向上移动,板体向上移动,间歇的带动了第一齿轮与减速槽相接触,由于减速槽和第一齿轮相接触,减速槽进行上下移动的与第一齿轮相接触,第一齿轮与减速槽产生接触摩擦,减缓了第二板块向上翻板的速度,保证了物料下落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物料的收集效率。
19.所述通槽内设有出气装置,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出气槽、设于出气槽一侧的腔室、可移动设于出气槽内的第一带体、设于第一带体上的第一环齿、嵌设于出气槽内的第一传动轴、套设于第一传动轴外的第一传动齿、设于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凸轮、设于第一凸轮一侧的活塞板、可移动设于腔室内的活塞、开设于腔室内的多个倾斜出气孔及用于连接活塞和活塞板的活塞杆;所述第一环齿与第一传动齿此相啮合,所述凸轮与活塞板可碰触,所述第一带体与第一齿条相连,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与出气槽相连的伸缩弹簧;第一齿条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带体进行向下移动,第一带体向下移动使得第一环齿与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第一传动齿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一凸轮进行转动,第一凸轮转动到与活塞板相接触时,活塞板进行向右移动,活塞板向右移动带动活塞进行向右移动,气体从倾斜出气孔向外喷出。
20.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齿条向下移动随后带动第一带体进行移动,间歇的带动第一凸轮与活塞板相接触,腔室内的气体从倾斜出气孔向外流出,气体对板体上的物料进行吹扫,保证了板体上物料下落的更加彻底,同时,可以使得物料能够从更集中的一处进行掉落,保证了物料收集的更加方便快捷,气体对下落的物料进行一个导向性。
21.所述收集箱内设有存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存放箱、设于存放箱底部的第二传送带、可移动设于存放箱内的升降板、用于连接升降板和存放箱的第二弹簧、开设于存放
箱侧壁上的凹槽、设于凹槽内的推板、设于推板上的气缸及设于存放箱顶部的固定板;第二块体发倾斜翻转时,物料落入到升降板上,升降板进行向下移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后,气缸启动,气缸推动物料进行向左移动,物料堆积在固定板下部。
22.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由于物料从统一从右侧下落到存放箱内的右侧,此时升降板进行向下移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气缸启动,启动推动推板进行向左移动,对堆积在右侧的物料推送到左侧,保证了下次物料下落的稳定性,防止物料的堆积,其次,由于将物料推送到存放箱内的左侧时,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固定板、存放箱和升降板形成一块区域,对推送到左侧的物料进行一个相对的挤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少空间浪费的现象产生。
23.所述放料装置包括放料腔、设于放料腔上的放料箱、设于放料箱上的进料口、嵌设于放料箱内的第三传输辊和第四传输辊、套设于第一传输辊和第二传输辊外的第三传送带、均开设于第三传送带和放料腔上的通孔、嵌设于放料箱内的第一辊轴、套设于第一辊轴外的第二凸轮及设于放料箱内的拨动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辊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三传输辊传动配合,所述第三传输辊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传输辊辊传动配合,所述第四传输辊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一辊轴传动配合;第一传输辊转动带动第三传输辊转动,第三传输辊带动第四传输辊转动,第四传输辊带动第一辊轴转动,第三传输辊和第四传输辊转动带动第三皮带进行转动,此时物料送进料口下落,第三皮带将物料运输到第一皮带上。
24.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物料的自动送料,减少工作人员投放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25.所述拨动装置包括固连于所述放料箱内的第一外套筒、开设于第一外套筒周向上的多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移动设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移动块、可移动设于第二凹槽内的第二移动块、用于连接第一凹槽和第一移动块的第三弹簧、用于连接第二凹槽和第二移动块的第四弹簧、均设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上的移动板、设于移动板一侧的第一凸部、设于移动板另一侧的第二凸部、设于移动板下方的第一拨动条和第二拨动条、用于连接第一凸部和第一拨动条的第一连杆、用于连接第二凸部和第二拨动条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外套筒上设有可供第一拨动条和第二拨动条移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拨动条连接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拨动条连接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凸轮分别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相接触;第一辊轴转动带动第二凸轮转动,第二凸轮转动到与第一移动杆相接触时,第一移动杆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进行向内移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一端带动第一拨动条和第二拨动条进行向外移动,当第二凸轮与第二移动块相接触时,操作过程同第一移动块移动过程相同。
2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物料从进料口落入到放料箱内后,第二移动板上的第一拨动条和第二拨动条对物料进行上下的预松散,第一移动板上的第一拨动条和第二拨动条对物料进行左右的预松散,对物料实现一个与开松的效果,其次,对物料上下和左右的移动,可以使得物料内部存有的杂质进行掉落到通孔内,最终掉落到放料腔内,提高了物料开松效率。
27.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铺平装置,所述铺平装置包括固定座、穿设于固定座内的第二辊轴、套设于第二辊轴外的第二外套筒、开设于第二外套筒上的多个第三凹槽、可移动设于
第三凹槽内的第三移动块、用于连接第三移动块和第三凹槽的第四弹簧、设于第三移动块一端的第三凸部、设于第三移动块另一端的第四凸部、设于第三移动块下方的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用于连接第一横条和第三凸部的第三连杆、用于连接第二横条和第四凸部的第四连杆;所述第二外套筒上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可在第二滑槽内进行相向或相反方向的运动;第二辊轴转动带动第二凸轮进行转动,第二凸轮转动到与第三移动块相接触,第三移动块带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一端进行向内运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进行向外运动,向外运动的一端带动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进行向外运动。
28.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对第一传送带上的物料进行横向方向上的撕扯,保证了物料分别在第一传送带上的均匀性。
29.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二级铺平装置,所述二级铺平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上的弧槽、设于弧槽内的第二带体、设于第二带体上的第二环齿、设于第二环齿一侧的第二齿轮、穿设于第二齿轮内的第二传动轴、设于第二齿轮一侧的第三齿轮、穿设于第三齿轮内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上设有纵杆,所述第二环齿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移动带动第二带体进行移动,第二带体移动使得第二环齿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转动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转动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带动纵杆进行移动。
30.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纵杆对第一传送带上的物料进行一个纵向方向的铺平,对第一传送带上的物料进行横向和纵向方向的铺平,自动化的设置,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物料从出料管进入到收集箱内,对物料进行统一的收集,保证了物料每次下落的量为等量的,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了物料收集工作的进行,防止物料洒落在误解,影响物料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织造工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34.图3为图2中沿a

a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35.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6.图5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7.图6为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8.图7为图6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9.图8为图3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0.图9为图3中f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1.图10为图8中g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2.图11为图8中h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3.图12为图9中l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4.图13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45.图14为图13中沿c

c局部剖开的剖面立体图一。
46.图15为图13中沿c

c局部剖开的剖面立体图二。
47.图16为图13中沿d

d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48.图17为图16中i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9.图18为图17中j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50.图19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实施例1
52.如图1所示,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3.步骤一:开松:将涤纶送入开松机进行开松、除杂处理;
54.步骤二:梳理:将完成开松处理的涤纶输入梳理机,进行至少一道梳理工序;
55.步骤三:棉网:将梳理后的涤纶分别经过梳棉机和精梳机进行棉网处理,形成的棉网层数为3~5层;
56.步骤四:合并:将完成棉网操作的涤纶输入合并帘进行合并操作;
57.步骤五:水刺:对完成合并操作的涤纶送入水刺加工区,将涤纶棉网通过水刺缠结形成涤纶坯布;
58.步骤六:整理:将涤纶坯布浸入整理液槽浸渍至少一次,每次浸渍5~9分钟,所述整理液的成分为水、苯二甲酸、乙二酸、聚乙二醇和/或十二烷基苯硫酸钠、十八醇;所述苯二甲酸为8g/l,乙二酸为5g/l,聚乙二醇为8g/l,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为7g/l,十八醇为7g/l;
59.步骤七:烘焙:将整理后的亲水涤纶坯布经烘箱烘焙,所述烘箱里的烘筒温度为100~110℃,烘焙时间为3~5分钟;
60.步骤八:烘干:将烘焙后的亲水涤纶坯布送入圆网进行烘干,所述圆网的温度为105~115℃,烘干时间为5~9分钟;
61.步骤九:终检包装:对烘干后的亲水涤纶坯布进行人工检验,并卷取,以每包两卷进行包装;
62.如图1

19所示,其中步骤一种开松机包括工作台1、第一传送带2、第一传输辊3、第二传输辊4、收料装置5及放料装置6;所述第一传送带2设于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传输辊3穿设于第一传送带2一端,该第一传输辊3的前后两端均嵌设于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传输辊4穿设于第一传送带2另一端,该第一传输辊3的前后两端均嵌设于工作台1上;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驱动第一传输辊3转动的电机;所述收料装置5设于工作台1的一端;所述放料装置6设于工作台1上另一端。
63.如图3

4和6所示,所述收料装置5包括出料管50、收集箱51、板体52、通槽53、第一齿条54、长杆55、转轴56、第一齿轮57、绕线辊58、绕线绳59;所述收集箱51设于出料管50上;所述板体52可移动设于收集箱51内;所述通槽53开设于收集箱51上;所述第一齿条54可移动设于通槽53内,该第一齿条54的顶部与板体52固连;所述长杆55固连于第一齿条54上;所述转轴56嵌设于通槽53内;所述第一齿轮57套设于转轴56外;所述绕线辊58设于第一齿轮57上;所述绕线绳59用于连接绕线辊58和板体52。
64.如图3

4和6所示,所述板体52包括第一块体520及第二块体521;所述第二块体521铰链连接于第一块体520上,第二块体521通过扭簧与第一块体520相连,第一齿条54与第一
块体520相连;物料从出料管50进入收集箱51内,第一块体520和第二块体521进行向下移动,第一块体520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条54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54向下移动带动长杆55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54向下移动到一定距离后,第一齿条54与第一齿轮57啮合,第一齿轮57转动带动绕线辊58进行转动,绕线辊58带动绕线绳59缠绕,绕线绳59缠绕带动第二块体521进行向下倾斜翻动。
65.如图4所示,所述通槽53内设有减速机构7,所述减速机构7包括限位槽70、限位板71、减速槽720及第一弹簧72;所述限位板71可上下移动设于限位槽70内;所述减速槽720开设于限位板71上,该第一齿轮57与减速槽720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72用于连接限位板71和限位槽70;当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上的物料下落后,板体52向上移动,板体52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条54向上移动,第一齿条54与第一齿轮57啮合,使得绕线辊58进行方向,由于减速槽720的设置,当第一齿轮57与减速槽720相接触,第一齿轮57转速减缓。
66.如图6

7和14所示,所述通槽53内设有出气装置8,所述出气装置8包括出气槽80、腔室81、第一带体82、第一环齿83、第一传动轴84、第一传动齿85、第一凸轮86、活塞板880、活塞88、倾斜出气孔89及活塞杆890;所述腔室81设于出气槽80的右侧;所述第一带体82可移动设于出气槽80内,该第一带体82的一端与第一齿条54相连,所述第一带体82上设有与出气槽80相连的伸缩弹簧891;所述第一环齿83设于第一带体82上;所述第一传动轴84嵌设于出气槽80内;所述第一传动齿85套设于第一传动轴84外,第一传动齿85与第一环齿83相啮合;所述第一凸轮86设于第一传动轴84上;所述活塞板880设于第一凸轮86一侧,该第一凸轮86可与活塞板880相接触,所述活塞板880上设有与腔室81相连的拉伸弹簧8801;所述活塞88可移动设于腔室81内;所述倾斜出气孔89数量为多个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其数量,该多个倾斜出气孔89间隔均匀的设于腔室81上,并朝向板体52倾斜设置;所述活塞杆890用于连接活塞88和活塞板880;第一齿条54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带体82进行向下移动,第一带体8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环齿83与第一传动齿85相啮合,第一传动齿85带动第一传动轴84转动,第一传动轴84带动第一凸轮86进行转动,第一凸轮86转动到与活塞板880相接触时,活塞板880进行向右移动,活塞板880向右移动带动活塞88进行向右移动,气体从倾斜出气孔89向外喷出。
67.如图3

4和5所示,所述收集箱51内设有存放装置9,所述存放装置9包括存放箱90、第二传送带91、升降板92、第二弹簧93、方槽94、推板95、气缸96及固定板97;所述第二传送带91设于存放箱90底部,该第二传送带91的驱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升降板92可移动设于存放箱90内;所述第二弹簧93用于连接升降板92和存放箱90;所述方槽94开设于存放箱90侧壁上;所述推板95设于方槽94内;所述气缸96设于推板95上,该气缸9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固定板97固连于存放箱90的顶部;第二块体521发倾斜翻转时,物料落入到升降板92上,升降板92进行向下移动,升降板92向下移动后,气缸96启动,气缸96推动物料进行向左移动,物料堆积在固定板97下部。
68.如图3和15

16所示,所述放料装置6包括放料腔60、放料箱61、进料口62、第三传输辊63、第四传输辊64、第三传送带65、通孔66、第一辊轴67、第二凸轮68及拨动装置69;所述放料箱61设于放料腔60上;所述进料口62设于放料箱61上的右侧;所述第三传输辊63和第四传输辊64的前后两端均嵌设于放料箱61内;所述第三传送带65套设于第一传输辊3和第二传输辊4外;所述通孔66开设于第三传送带65和放料腔60上;所述第一辊轴67嵌设于放料
箱61内;所述第二凸轮68套设于第一辊轴67外;所述拨动装置69设于放料箱61内;所述第一传输辊3通过第一皮带30与第三传输辊63传动配合,所述第三传输辊63通过第二皮带630与第四传输辊64辊传动配合,所述第四传输辊64通过第三皮带640与第一辊轴67传动配合;第一传输辊3转动带动第三传输辊63转动,第三传输辊63带动第四传输辊64转动,第四传输辊64带动第一辊轴67转动,第三传输辊63和第四传输辊64转动带动第三皮带640进行转动,此时物料送进料口62下落,第三皮带640将物料运输到第一皮带30上。
69.如图3、8、10

11所示,所述拨动装置69包括第一外套筒690、第一凹槽691、第二凹槽692、第一移动块693、第二移动块694、第三弹簧695、第一压缩弹簧105、移动板697、第一凸部698、第二凸部699、第一拨动条6990、第二拨动条6991、第一连杆6992、第二连杆6993;所述第一凹槽691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数量,该多个第一凹槽691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第一外套筒690上,并沿第一外套筒690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均匀的排列;所述第二凹槽692为多个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数量,该多个第二凹槽692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第一外套筒690上,并沿第一外套筒690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均匀的排列;所述第一移动块693可移动设于第一凹槽691内;所述第二移动块694可移动设于第二凹槽692内;所述第三弹簧695用于连接第一凹槽691和第一移动块693;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05用于连接第二凹槽692和第二移动块694;所述移动板697数量为2个设置,均设于第一移动块693和第二移动块694上;所述第一凸部698固连于设于移动板697一侧;所述第二凸部699固连于设于移动板697另一侧;所述第一拨动条6990和第二拨动条6991均设于移动板697下方;所述第一连杆6992一端可旋转连接于第一凸部698上,另一端可旋转连接于第一拨动条6990上;所述第二连杆6993一端可旋转连接于第二凸部699上,另一端可旋转连接于第二拨动条6991上;所述第一外套筒690上设有可供第一拨动条6990和第二拨动条6991移动的第一滑槽6994,所述第一连杆6992与第一拨动条6990连接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杆6993与第二拨动条6991连接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凸轮68分别与第一移动块693和第二移动块694相接触;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691和第二凹槽692的数量为2组设置,2组第一凹槽691为相对设置,2组第二凹槽692为相对设置,当其中一组发生损坏时,可将第一外套筒690进行转动,使得另一组进行工作;第一辊轴67转动带动第二凸轮68转动,第二凸轮68转动到与第一移动杆相接触时,第一移动杆带动移动板697进行移动,移动板697带动第一连杆6992和第二连杆6993的一端进行向内移动,第一连杆6992和第二连杆6993的另一端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一端带动第一拨动条6990和第二拨动条6991进行向外移动,当第二凸轮68与第二移动块694相接触时,操作过程同第一移动块693移动过程相同。
70.如图3、9、12、15所示,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铺平装置10,所述铺平装置10包括固定座100、第二辊轴101、第二外套筒102、第三凹槽103、第三移动块104、第二压缩弹簧1051、第三凸部106、第四凸部107、第一横条108、第二横条109、第三连杆110、第四连杆111;所述第二辊轴101穿设于固定座100内,第二辊轴101上设有第三凸轮1010;所述第二外套筒102套设于第二辊轴101外;所述第三凹槽103数量为多个设置,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第二外套筒102上,并沿第二外套筒102的周向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三移动块104可移动设于第三凹槽103内;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051用于连接第三移动块104和第三凹槽103;所述第三凸部106固连于第三移动块104一端;所述第四凸部107固连于第三移动块104另一端;所述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均设于第三移动块104下方;所述第三连杆110一端旋转连接于第一横条108
上,另一端旋转连接于第三凸部106上;所述第四连杆111一端旋转连接于第二横条109上,另一端旋转连接于第四凸部107上;所述第二外套筒102上设有第二滑槽112,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可在第二滑槽112内进行相向或相反方向的运动;第二辊轴101转动带动第三凸轮1010进行转动,第三凸轮1010转动到与第三移动块104相接触,第三移动块104带动第三连杆110和第四连杆111的一端进行向内运动,第三连杆110和第四连杆111的另一端进行向外运动,向外运动的一端带动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进行向外运动。
71.如图17

18所示,所述第二滑槽112内设有二级铺平装置20,所述二级铺平装置20包括弧槽200、第二带体201、第二环齿202、第二齿轮203、第二传动轴204、第三齿轮205、第三传动轴206;所述第二带体201设于弧槽200内,并在弧槽200内进行移动;所述第二环齿202固连于第二带体201上;所述第二齿轮203设于第二环齿202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轴204穿设于第二齿轮203内;所述第三齿轮205设于第二齿轮203一侧;所述第三传动轴206穿设于第三齿轮205内;所述第二滑槽112内设有与第三齿轮205相啮合的第二齿条207,该第二齿条207上设有纵杆208,所述第二环齿202与第二齿轮203相啮合,第二齿轮203与第三齿轮205相啮合;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压辊11,该压辊11通过第四皮带12与第一传输辊3传动配合,该压辊11通过第五皮带13与第二辊轴101传动配合;第一横条108和第二横条109移动带动第二带体201进行移动,第二带体201移动使得第二环齿202与第二齿轮203相啮合,第二齿轮203转动与第三齿轮205相啮合,第三齿轮205转动与第二齿条207相啮合,第二齿条207带动纵杆208进行移动。
72.实施例2
73.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4.步骤一:开松:将涤纶送入开松机进行开松、除杂处理;
75.步骤二:梳理:将完成开松处理的涤纶输入梳理机,进行至少一道梳理工序;
76.步骤三:棉网:将梳理后的涤纶分别经过梳棉机和精梳机进行棉网处理,形成的棉网层数为4层;
77.步骤四:合并:将完成棉网操作的涤纶输入合并帘进行合并操作;
78.步骤五:水刺:对完成合并操作的涤纶送入水刺加工区,将涤纶棉网通过水刺缠结形成涤纶坯布;
79.步骤六:整理:将涤纶坯布浸入整理液槽浸渍至少一次,每次浸渍7分钟,所述整理液的成分为水、苯二甲酸、乙二酸、聚乙二醇和/或十二烷基苯硫酸钠、十八醇;所述苯二甲酸为8g/l,乙二酸为5g/l,聚乙二醇为8g/l,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为7g/l,十八醇为7g/l;
80.步骤七:烘焙:将整理后的亲水涤纶坯布经烘箱烘焙,所述烘箱里的烘筒温度为105℃,烘焙时间为4分钟;
81.步骤八:烘干:将烘焙后的亲水涤纶坯布送入圆网进行烘干,所述圆网的温度为110℃,烘干时间为7分钟;
82.步骤九:终检包装:对烘干后的亲水涤纶坯布进行人工检验,并卷取,以每包两卷进行包装。
83.实施例3
84.一种绗缝被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5.步骤一:开松:将涤纶送入开松机进行开松、除杂处理;
86.步骤二:梳理:将完成开松处理的涤纶输入梳理机,进行至少一道梳理工序;
87.步骤三:棉网:将梳理后的涤纶分别经过梳棉机和精梳机进行棉网处理,形成的棉网层数为5层;
88.步骤四:合并:将完成棉网操作的涤纶输入合并帘进行合并操作;
89.步骤五:水刺:对完成合并操作的涤纶送入水刺加工区,将涤纶棉网通过水刺缠结形成涤纶坯布;
90.步骤六:整理:将涤纶坯布浸入整理液槽浸渍至少一次,每次浸渍9分钟,所述整理液的成分为水、苯二甲酸、乙二酸、聚乙二醇和/或十二烷基苯硫酸钠、十八醇;所述苯二甲酸为8g/l,乙二酸为5g/l,聚乙二醇为8g/l,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为7g/l,十八醇为7g/l;
91.步骤七:烘焙:将整理后的亲水涤纶坯布经烘箱烘焙,所述烘箱里的烘筒温度为110℃,烘焙时间为5分钟;
92.步骤八:烘干:将烘焙后的亲水涤纶坯布送入圆网进行烘干,所述圆网的温度为115℃,烘干时间为9分钟;
93.步骤九:终检包装:对烘干后的亲水涤纶坯布进行人工检验,并卷取,以每包两卷进行包装。
9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9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