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拱形 钢筋混凝土 抗震 预制 建筑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技术,将各种混凝土构件先在工厂预制好,运输到现场安装。预制楼梯在装配式建筑中是应用比较多的预制构件,一般是梯段板预制,梯梁及挑耳现浇。目前预制梯段板与梯梁连接的节点都是铰支座,不具有滑动的功能。而楼梯作为建筑的竖向交通,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逃生通道,尤其是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楼梯的作用更是非常重大。而通常地震作用都是水平向的力,在楼梯遭受水平地震作用时,如果楼梯不能发生滑动,楼梯就会吸收地震能量造成楼梯破坏,容易给结构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申请号:202020659998.7],包括:预制梯段本体,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插孔;同向设置的二楼梯平台梁,二所述楼梯平台梁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一一对应地容置于二所述楼梯平台梁的所述安装凹槽中;限位插筋,每一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插孔的所述限位插筋,所述限位插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插孔中,所述限位插筋与所述限位插孔之间设有缓冲间隙;以及防粘隔层,垫设于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凹槽之间。
[0004]
上述方案采用预制楼梯装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浇楼梯抗震性能差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依然存在着:地震时在楼梯遭受水平地震作用时楼梯无法发生水平滑动,楼梯结构容易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包括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挑耳的现浇梯梁,所述的现浇梯梁一侧具有倾斜设置的预制楼梯,所述的预制楼梯一端具有与挑耳相对应且水平设置的楼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连接部下端面具有拱形凹槽,所述的挑耳上端面具有与拱形凹槽相匹配的拱形凸面,且所述的拱形凸面和拱形凹槽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叠加设置的拱形高强度钢板,两个拱形高强度钢板相接触的一面为光滑面且两个拱形高强度钢板的另一面均为与拱形凸面或拱形凹槽接触的粗糙面,所述的拱形高强度钢板分别通过锚固连接结构与楼梯连接部或挑耳相连,所述的楼梯连接部与现浇梯梁和/或挑耳之间设有减震封堵结构。
[0007]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拱形凸面和拱形凹
槽以及拱形高强度钢板的弧度相等,且所述的拱形凸面和拱形凹槽的起拱高度与拱的跨度之比为1:3

5。
[0008]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拱形高强度钢板的粗糙面的凹凸深度为3

8毫米。
[0009]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锚固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依次设置在楼梯连接部和挑耳内的锚固钢筋,且所述的锚固钢筋均与拱形高强度钢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0010]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每一个楼梯连接部或挑耳内具有三个锚固钢筋且锚固钢筋依次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锚固钢筋之间间距大小为100

300毫米。
[0011]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现浇梯梁一端具有位于挑耳上端一侧且与楼梯连接部一端端面相对应的梯梁端面,且所述的梯梁端面和楼梯连接部一端端面之间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间隙,所述的楼梯连接部和挑耳之间具有位于拱形高强度钢板两侧且水平设置的第二间隙。
[0012]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减震封堵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间隙内的减震组件以及设置在第二间隙内的封堵组件。
[0013]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间隙内的弹性阻尼层或隔震垫,且所述的隔震垫具有三层,中间层为钢板,两侧分别为与梯梁端面或楼梯连接部端面相接触的耐腐蚀橡胶垫。
[0014]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封堵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间隙内且分别位于拱形高强度钢板两侧的发泡聚乙烯棒。
[0015]
在上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中,所述的挑耳上端面远离现浇梯梁一侧边缘和预制楼梯下端之间通过位于发泡聚乙烯棒一侧的建筑耐候密封胶封堵。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的优点在于:
[0017]
1、实现了预制楼梯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下能够发生滑动避免楼梯吸收过多能量导致楼梯损坏的目的;
[0018]
2、在楼梯与挑耳接触面位置起拱,保证了楼梯在滑动之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起到了良好的抗震和自复位性能。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隔震垫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2]
图中,现浇梯梁1、挑耳11、梯梁端面12、第一间隙13、第二间隙14、预制楼梯2、楼梯连接部21、拱形凹槽3、拱形凸面4、拱形高强度钢板5、锚固连接结构6、锚固钢筋61、减震封堵结构7、隔震垫71、钢板711、耐腐蚀橡胶垫712、发泡聚乙烯棒72、建筑耐候密封胶7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如图1

2所示,本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拱形抗震连接节点,包括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挑耳11的现浇梯梁1,现浇梯梁1一侧具有倾斜设置的预制楼梯2,预制楼梯2一端具有与挑耳11相对应且水平设置的楼梯连接部21,楼梯连接部21下端面具有拱形凹槽3,挑耳11上端面具有与拱形凹槽3相匹配的拱形凸面4,且拱形凸面4和拱形凹槽3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叠加设置的拱形高强度钢板5,两个拱形高强度钢板5相接触的一面为光滑面且两个拱形高强度钢板5的另一面均为与拱形凸面4或拱形凹槽3接触的粗糙面,拱形高强度钢板5分别通过锚固连接结构6与楼梯连接部21或挑耳11相连。
[0025]
显然,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挑耳11的上表面和楼梯连接部21下表面预设拱形凸面4和拱形凹槽3,并预埋拱形高强度钢板5,这样楼梯在收到地震等水平作用的情况下,两个拱形高强度钢板5的光滑面之间会发生来回滑动,在楼梯自重和拱形的共同作用下,楼梯能够在原来的位置保持稳定。
[0026]
具体来讲,拱形凸面4和拱形凹槽3以及拱形高强度钢板5的弧度相等,且拱形凸面4和拱形凹槽3的起拱高度与拱的跨度之比优选为1:4。
[0027]
其中,这里的拱形高强度钢板5的粗糙面的凹凸深度为3

8毫米。并且,这里的锚固连接结构6包括若干依次设置在楼梯连接部21和挑耳11内的锚固钢筋61,且锚固钢筋61均与拱形高强度钢板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每一个楼梯连接部21或挑耳11内具有三个锚固钢筋61且锚固钢筋61依次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锚固钢筋61之间间距大小优选为200毫米。
[0028]
显然,楼梯预制的时候预先在两端的楼梯连接部21底部预留拱形凹槽3并预埋拱形高强度钢板5,拱形高强度钢板5内表面呈粗糙面并焊接锚固钢筋,保证拱形高强度钢板5与楼梯连接部21的连接稳固,拱形高强度钢板5外表面较光滑,与挑耳11上端预埋的拱形高强度钢板5接触后能够发生相对滑动。
[0029]
进一步地,这里的楼梯连接部21与现浇梯梁1和/或挑耳11之间设有减震封堵结构7,显然,现浇梯梁1一端具有位于挑耳11上端一侧且与楼梯连接部21一端端面相对应的梯梁端面12,且梯梁端面12和楼梯连接部21一端端面之间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间隙13,楼梯连接部21和挑耳11之间具有位于拱形高强度钢板5两侧且水平设置的第二间隙14。
[0030]
优选地,这里的减震封堵结构7包括设置在第一间隙13内的减震组件以及设置在第二间隙14内的封堵组件。
[0031]
优选地,这里的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间隙13内的弹性阻尼层或隔震垫71,如图3所示,隔震垫71具有三层,中间层为钢板711,两侧分别为与梯梁端面12或楼梯连接部21端面相接触的耐腐蚀橡胶垫712。
[0032]
其中,封堵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间隙14内且分别位于拱形高强度钢板5两侧的发泡聚乙烯棒72。
[0033]
另外,挑耳11上端面远离现浇梯梁1一侧边缘和预制楼梯2下端之间通过位于发泡聚乙烯棒72一侧的建筑耐候密封胶73封堵。
[0034]
楼梯安装好后,梯梁端面12和楼梯连接部21之间塞弹性阻尼层或隔震垫71,防止楼梯与梯梁发生碰撞导致损坏,同时楼梯连接部21与挑耳端头的缝隙处满塞发泡聚乙烯棒72并用建筑耐候密封胶73封堵,防止缝隙处渗水导致拱形高强度钢板5锈蚀。
[003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6]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现浇梯梁1、挑耳11、梯梁端面12、第一间隙13、第二间隙14、预制楼梯2、楼梯连接部21、拱形凹槽3、拱形凸面4、拱形高强度钢板5、锚固连接结构6、锚固钢筋61、减震封堵结构7、隔震垫71、钢板711、耐腐蚀橡胶垫712、发泡聚乙烯棒72、建筑耐候密封胶7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