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更换 电源 接线 安全性 情况下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其能够在确保可靠的电连接的情况下改善电源更换时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2.存在很多需要在不断电状态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更换的场景。例如,在变电站通信电源长期服役后或者需要升级改造时,需要使用新的部件、模块等替换旧的部件、模块等。在进行相应的替换操作时,通常情况下,要求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证负载(例如用电设备或用电模块)正常运行不断电。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操作称为带电替换操作。
3.在进行这种带电替换操作时,使用辅助电源(例如蓄电池和/或备用电源)对负载进行辅助供电,以便实现负载不断电的目的。对于直流负载,通常使用蓄电池进行辅助供电。对于交流负载,通常使用备用电源进行辅助供电。
4.具体地,整个带电替换操作按照先后顺序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5.准备阶段:需要在操作时先将辅助电源(蓄电池和/或备用电源)与负载连接,并使辅助电源与旧的电源设备并行供电;
6.拆旧阶段:将需要更换的部件、模块等与负载断开连接,然后从场地中移走;
7.安装位置改造阶段:根据新的部件、模块等的安装要求,对现场的安装点位进行改造;
8.装新阶段:将新的部件、模块等安装到预定的点位,并与负载连接,实现新的电源设备与辅助电源的并行供电;以及
9.收尾阶段:拆下辅助电源并清理场地。
10.在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确保负载不断电的情况下使用线缆对电源与负载上的输入/输出点位进行临时带电联接,因而作业危险性很高。另外,在现场作业过程中,经常会进行设备的移动、安装框架的调整等大幅度动作,因而担心意外地碰到这些带电的线缆从而产生事故。另外,在进行钻孔、切割等操作时,容易产生金属屑等异物并飞溅出去,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1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其能够在确保可靠的电连接的情况下改善电源更换时的安全性。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3.一种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其包括绝缘基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中的至少两个电缆接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缆接口部中设置有:收容孔,其用于收容外部电缆的端部;导电片,各所述电缆接口部中的所述导电片彼此电连接;第一固定部,其用于将所述外部电缆的金属芯与所述导电片固定在一起并保持电连通状态;和第二固定部,其用于将外部电缆固定到所述收容孔中。
14.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用于在负载和辅助电源之间建立可靠的电连接。在进行带电替换操作时,将用于与负载和辅助电源连接的外部电缆分别插入到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的不同的电缆接口部中,利用导电片实现负载和辅助电源之间的电连接。由于在每个电缆接口部中均存在两个固定部,所以对电缆的固定非常可靠。另外,处于电连接状态下的导电片和电缆的端部都位于绝缘基体内,所以能够有利地防止人、工具、飞溅的异物等意外地接触辅助电源的供电线路,从而改善了安全性。
15.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导电片、所述外部电缆均绝缘。
16.在利用第二固定部固定外部电缆时,不用担心意外触电,可以用来灵活地随时调整外部电缆的位置。等调整到位后,再使用第一固定部将外部电缆的端部固定住。
17.优选地,所述绝缘基体呈水平放置的圆盘形状,所述电缆接口部的开口位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外周侧面,并且在所述绝缘基体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贯穿所述绝缘基体。
18.利用绝缘基体的上述形状以及构造,能够很方便地将多个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上下重叠放置,这样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19.优选地,在所述绝缘基体中还形成有槽状开口,所述槽状开口从所述中心通孔沿径向向水平方向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槽状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更优选地,所述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截面为切去圆形状的一部分后得到的d字形截面,所述d字形截面满足如下尺寸关系:所述d字形截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并且大于所述槽状开口的开口宽度,并且所述d字形截面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槽状开口的开口宽度。
20.利用相互配合的立柱和槽状开口,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方便地将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装配到立柱上或从立柱上取下。在需要叠置较多数量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时,这种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的拆装操作非常方便,且不容易发生意外的碰撞。
21.优选地,所述立柱能够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
22.在立柱能够转动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通过旋转立柱就实现防止或允许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与立柱脱开的目的。
23.优选地,所述导电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与所述螺纹孔的位置对应,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靠近所述电缆接口部的开口。
24.第一固定部用于进行带电连接,导电片中设置的螺纹孔能够在实现紧固的同时提供可靠的电连接。第二固定部用于不带电连接。由于第二固定部的位置靠近电缆接口部的开口,所以能够通过第二固定部与外部电缆的绝缘皮之间的紧密接合防止异物等进入到收容孔中。
25.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螺杆和固定在所述螺杆的中段位置处的导电压片。
26.利用导电压片,能够将外部电缆的金属芯的端部与电缆接口部中的导电片彼此紧密地压接在一起,从而确保可靠的电连接。
27.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螺杆和固定在所述螺杆的末端的绝缘压头。
28.螺杆的压紧/松开操作非常方便,绝缘压头可以直接压住外部电缆的绝缘皮,因此利用第二固定部能够很方便地在绝缘状态下对外部电缆进行位置调整。
29.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能够在确保可靠的电连接的情况下改善
电源更换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的示意性俯视图。
31.图2是示出线缆的一端部的平面图。
32.图3是图1中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的电缆接口的截面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辅助接线器;10a、10b、10c:电缆接口部;11:中心通孔;12:槽状开口;13:导电片;130:螺纹孔;14:绝缘基体;101:收容孔;102:第一固定部;1021:螺杆;1022:导电压片;103:第二固定部;1031:螺杆;1032:绝缘压头;200:立柱;300:电缆;301:绝缘皮;302:金属芯;30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源更换辅助接线器1(以下简称为辅助接线器1)具有绝缘基体14和设置在绝缘基体14中的三个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电缆接口部10a用于与蓄电池(未示出)连接,电缆接口部10b用于与负载(未示出)连接,电缆接口部10c用于与备用电源(未示出)连接。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中均设置有导电片13。为了实现供电,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中的导电片13需要彼此电连接。图1中示出了由金属片一体形成的一个导电片13延伸到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中的情况。
37.电缆接口部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三个,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成两个或者四个以上。例如,在不需要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电缆接口部10c,在不需要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电缆接口部10a。
38.绝缘基体14呈水平放置的圆盘形状,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的开口均位于绝缘基体14的外周侧面。绝缘基体14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通孔11,中心通孔11沿竖直方向延伸贯穿绝缘基体14。在绝缘基体14中还形成有槽状开口12,槽状开口12从中心通孔11沿径向向水平方向外侧延伸。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小于中心通孔11的直径。
39.辅助接线器1还包括立柱200。立柱200的截面为切去圆形状的一部分后得到的d字形截面。该d字形截面的最大直径为其外接圆的直径,该d字形截面的最小直径为其直线边上垂直于圆心处的一条直径。立柱200的d字形截面与中心通孔11的直径以及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d字形截面的最大直径小于中心通孔11的直径并且大于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并且d字形截面的最小直径小于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
40.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立柱200的d字形截面的最大直径的方向与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的方向大致平行,使得立柱200不会从槽状开口12中脱出。在使绝缘基体14相对于立柱200从图1所示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过90
°
后,立柱200的d字形截面的最小直径的方向与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的方向大致平行,此时允许立柱200从槽状开口12中脱出。
41.优选地,可以将立柱200设置成能够绕着立柱200自身的轴线旋转。这样,在需要将
绝缘基体14安装到立柱200上时和从立柱200上取下绝缘基体14时,旋转立柱200,使得立柱200的d字形截面的最小直径的方向与槽状开口12的开口宽度的方向大致平行即可。而在不希望绝缘基体14从立柱200脱开时,将立柱200旋转成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即可。
42.另外,即使立柱200不能旋转,使绝缘基体14相对于立柱200旋转也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43.图2中示出的电缆300是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外部电缆的示例。为了便于进行电连接,在电缆300的端部处,使金属芯302从绝缘皮301中伸出,并且在金属芯302的末端处形成固定孔303。电缆300用于与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连接。
44.三个电缆接口部10a、10b和10c具有完全相同的构造。以下将详细说明电缆接口部10a的构造,并省略对电缆接口部10b和10c的重复说明。
45.图3中示出了电缆接口部10a的竖直方向截面。在电缆接口部10a中设置有收容孔101、导电片13、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103。收容孔101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收容图2所示的电缆300的端部。导电片13的末端延伸到与收容孔101的开口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另外,在导电片13的末端中开设有螺纹孔130。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103都用于将电缆300固定到收容孔101中。
46.第一固定部102位于与螺纹孔130对应的位置处,用于将电缆300的金属芯302与导电片13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使金属芯302和导电片13保持电连通状态。第二固定部103位于比第一固定部102的位置靠近电缆接口部10a的开口的位置。第二固定部103能够在保持与金属芯302、导电片13二者均绝缘的状态下将电缆300固定到收容孔101中。
47.第一固定部102包括螺杆1021和固定在螺杆1021的中段位置处的导电压片1022。螺杆1021和导电压片102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螺杆1021的下侧末端部穿过金属芯302的固定孔303,并与导电片13的螺纹孔130螺合。当螺杆1021被拧紧时,导电压片1022压住金属芯302,使得金属芯302不仅被固定住,同时还在金属芯302和导电片13之间建立了确实可靠的电连接。
48.第二固定部103包括螺杆1031和固定在螺杆1031的下侧末端的绝缘压头1032。绝缘压头1032由绝缘材料制成,能够防止螺杆1031与金属芯302、导电片13接触。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当螺杆1031向下方旋入时,绝缘压头1032压住电缆300的绝缘皮301。
49.第二固定部103仅仅是对电缆300进行压紧固定,因而相比于第一固定部102,第二固定部103的固定/解开固定操作非常迅速方便,但是第二固定部103的紧固力较弱。另外,调整第二固定部103时,不需要担心因为触碰到螺杆1031而触电。
50.在进行带电替换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利用辅助接线器1将辅助电源和负载连接,实现辅助电源和旧电源的并行供电。然后,将旧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断开,并更换上新的设备、模块等。然后,将新电源与负载连接,实现辅助电源和新电源的并行供电。最后,拆掉辅助电源和临时使用的电缆300等,完成整个操作。
51.在利用电缆300将辅助电源和负载连接时,可以先利用第二固定部103的绝缘压头1032以较弱的紧固力将电缆300的一端部固定在收容孔101中。此时,电缆300在收容孔101内仍然能够小幅度活动,但是不容易从收容孔101中脱出。然后,调整电缆300的固定孔303与导电片13的螺纹孔130对准。然后,用第一固定部102的螺杆1021穿过固定孔303并与螺纹孔130螺合,直至导电压片1022紧紧地压住金属芯302为止。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在此之后对
第二固定部103进行进一步的紧固。经过了这样的紧固后,彼此紧贴的绝缘压头1032和绝缘皮301能够有效地防止异物进入到收容孔101内。
52.一个辅助接线器1对应于负载的一个电端子。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所涉及的电端子的数量,采用多个辅助接线器1。多个辅助接线器1可以上下叠置地布置在同一根立柱200上。
53.如图1和图3所示,导电片13和从电缆300的端部处露出的金属芯302都处于绝缘基体14的内部。在绝缘基体14外不存在裸露的导电部分。这样,不仅能够防止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工具等与辅助电源的供电线路发生意外接触,还能够防止改造新设备的安装位置过程中产生的浮尘、飞溅物等与辅助电源的供电线路发生意外接触。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接线器1,可以实现辅助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同时改善安全性。
54.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等同替换。因此,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