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2: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下肢 术后 装置 按摩 护理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普外科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他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患者的手术创口大多在腹部,所以术后不宜活动,需要长期卧床静养,但长期的卧床会导致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在临床的护理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现有的按摩方法为医护人员手工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但这种按摩方法,按摩效果不理想,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按摩方法效果不佳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凹形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u形框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按摩柱,u形框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腰形框,壳体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盘,转盘上偏心设有插入腰形框内的拉柱,壳体凹口内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下端设有连杆,连杆下端设有左右方向且与壳体滑动连接的推板,转盘上前后两侧分别偏心设有位于拉柱外侧且可与推板接触的推柱,两个压板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压簧,压簧自由端与壳体连接。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转盘、u形框、压板、按摩柱、按摩球等,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滚动按摩,同时实现对患者腿部的挤压按摩,提高了护理按摩的效果,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设有的电机,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盘,设有的把手,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拿持,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凹形的壳体1,壳体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3,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4,u形框4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按摩柱5,u形框4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腰形框6,壳体1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盘2,转盘2上偏心设有插入腰形框6内的拉柱7,壳体1凹口内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压板8,压板8下端设有连杆9,连杆9下端设有左右方向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推板10,转盘2上前后两侧分别偏心设有位于拉柱7外侧且可与推板10接触的推柱11,两个压板8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压簧12,压簧12自由端与壳体1连接。
12.为了使转盘2可转动,壳体1内设有位于转盘2下方且上下轴向的电机13,电机13输出端与转盘2同轴固定连接。
13.为了使u形框4在滑槽3内只能左右滑动,所述的滑槽3内侧壁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拉槽14,u形框4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可在拉槽14内滑动的拉块15。
14.为了增强压板8的按摩效果,所述的两个压板8的相对端分别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按摩球16。
15.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拿持,所述的壳体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17,两个把手17的开口相对。
16.为了避免患者的腿部受到伤害,所述的按摩柱5外缘面上设有软垫18。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把手17将壳体1移动至患者的病床上,此时由于推柱11位于转盘2的前后两侧并挤压推板10,两个推板10相背移动,推板10经连杆9带动压板8移动,两个压板8相背移动并挤压其对应侧的压簧12,此时压簧1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两个压簧12具有相对的弹力,移动一段时间后,两个压板8之间的空间变大,此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两个压板8之间,且使患者腿部皮肤与软垫18接触,此时医护人员打开电机13,电机13带动转盘2顺时针转动,转盘2带动拉柱7顺时针转动,拉柱7带动腰形框6向右移动,腰形框6带动u形框4在滑槽3内向右滑动,u形框4带动按摩柱5向右移动,按摩柱5向右移动的同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滚动按摩;
18.待电机13带动转盘2转动180度后,转盘2经拉柱7、腰形框6带动回形框移动至滑槽3的最右端,此时电机13继续顺时针转动,电机13经转盘2带动拉柱7顺时针转动,拉柱7带动腰形框6向左移动,腰形框6带动u形框4在滑槽3内向左移动,u形框4带动按摩柱5向左移动,按摩柱5向左移动的同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滚动按摩,待电机13再次转动180度后,电机13带动转盘2回到初始位置;
19.在转盘2转动的同时,转盘2带动推柱11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推柱11与其对应侧的推板10脱离接触,此时由于两个压簧12相对的弹力,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8移动,两个压板8相对移动,压板8带动按摩球16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按摩球16与患者腿部的皮肤接触并挤压患者的腿部的肌肉,此时转盘2继续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推柱11与其对应侧的推板10接触,并带动其对应侧的推板10移动,两个推板10相背移动,推板10带动其对应侧的连杆9移动,连杆9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8移动,两个压板8相背移动,压板8移动的同时,分别压缩其对应侧的压簧12,使前后两侧的压簧12具有相对的弹力,待转盘2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推柱11与其对应侧的推板10脱离接触,此时由于压簧12的弹力,带动其对应侧的压板8移动,压板8带动按摩球16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按摩球16与患者腿部的皮肤接触并挤压患者的腿部的肌肉,实现对患者腿部的肌肉进行挤压按摩,以实现更好的按摩
效果;
20.如此持续的转动电机13,带动按摩柱5和按摩球16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反复的滚动和挤压按摩,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待按摩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关闭电机13,将患者的抬起并放置在病床上,即可对下一患者进行护理按摩。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转盘、u形框、压板、按摩柱、按摩球等,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滚动按摩,同时实现对患者腿部的挤压按摩,提高了护理按摩的效果,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设有的电机,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盘,设有的把手,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拿持,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包括凹形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3),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4),u形框(4)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按摩柱(5),u形框(4)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腰形框(6),壳体(1)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盘(2),转盘(2)上偏心设有插入腰形框(6)内的拉柱(7),壳体(1)凹口内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压板(8),压板(8)下端设有连杆(9),连杆(9)下端设有左右方向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推板(10),转盘(2)上前后两侧分别偏心设有位于拉柱(7)外侧且可与推板(10)接触的推柱(11),两个压板(8)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压簧(12),压簧(12)自由端与壳体(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位于转盘(2)下方且上下轴向的电机(13),电机(13)输出端与转盘(2)同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槽(3)内侧壁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拉槽(14),u形框(4)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可在拉槽(14)内滑动的拉块(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压板(8)的相对端分别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按摩球(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17),两个把手(17)的开口相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柱(5)外缘面上设有软垫(18)。

技术总结
一种术后下肢护理按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按摩方法效果不佳且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凹形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U形框内转动连接有多个前后轴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按摩柱,U形框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腰形框,壳体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盘,转盘上偏心设有插入腰形框内的拉柱,壳体凹口内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下端设有连杆,连杆下端设有左右方向且与壳体滑动连接的推板,转盘上前后两侧分别偏心设有位于拉柱外侧且可与推板接触的推柱,两个压板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压簧,压簧自由端与壳体连接;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柳光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