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2: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香樟 挥发性 化合物 引诱 及其应用

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为鞘翅目(cole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齿喙象属(pagiophloeus),是一种钻蛀为害香樟的中国新纪录种害虫。成虫主要取食1~2年生的嫩枝表皮,幼虫取食形成层,虫口密度较大时,导致香樟长势衰弱或整株枯死。目前,香樟齿喙象仅分布于中国上海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
3.昆虫通过嗅觉系统感知外界环境中的气味物质调节其行为,基于昆虫嗅觉感受机制研发的调控昆虫行为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目前,许多昆虫的信息素都被用于害虫的监测和防治,然而对害虫具有生理活性的气味分子的筛选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严重制约了有生理活性的气味分子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有鉴于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反向化学生态学(reverse chemical ecology)”的概念,即以气味分子与嗅觉相关蛋白的结合力来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而不是用大量的气味分子逐一观察其引起的昆虫行为反应的传统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有生理活性气味分子筛选的工作量,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4.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昆虫嗅觉相关蛋白的主要种类之一,是由昆虫嗅觉感器内部的支持细胞分泌,浸润于感器淋巴液中并分布于感觉神经元轴突周围的水溶性酸性蛋白。也是气味分子进入触角感器后最先接触的第一类嗅觉蛋白。obps是昆虫识别外界气味物质的必要载体蛋白,其主要功能是结合并转运外界的气味分子穿过触角感器的疏水性淋巴液至嗅觉受体处释放,从而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因此,obps在昆虫的气味嗅觉识别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明确昆虫obps的功能对理解昆虫嗅觉感受系统至关重要。
5.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fluoresecence competitive binding assays)是研究昆虫obps与气味分子结合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昆虫obps的功能研究中,如蟑螂(leucophaea maderae)、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与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等。
6.目前已有多种昆虫obps已被克隆和研究,但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obps尚未见报道。研究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obps不但可以为解析香樟齿喙象为害香樟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基础,而且可以为寄主植物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的关键组分鉴定提供反向验证的方法,也为进一步开发以昆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监测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樟齿喙象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所述ptsuobp16能与多种香樟齿喙象寄主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为香樟齿喙象的监控和防治提供新手段。
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所述ptsuobp16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10.本发明提供了所述ptsuobp16在识别和/或结合香樟挥发性化合物中的应用。
11.优选的,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芳樟醇、罗勒烯、右旋龙脑、α水芹烯和樟脑。
12.优选的,所述ptsuobp11与罗勒烯、芳樟醇或α水芹烯的解离常数ki<10μm;
13.所述ptsuobp11与右旋龙脑或樟脑的解离常数10μm<ki<20μm。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的编码基因,所述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载体,所述外源基因包括所述编码基因。
16.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编码基因或所述重组载体在重组表达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中的应用。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关键组分包括与所述蛋白ptsuobp16结合的香樟挥发性化合物;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芳樟醇、罗勒烯、右旋龙脑、α水芹烯和樟脑。
18.优选的,当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种时,由樟脑、罗勒烯和α水芹烯中的两种组成;
19.当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3种时,由樟脑、罗勒烯和α水芹烯组成。
20.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引诱剂在监测和/或防治香樟齿喙象中的应用。
21.本发明提供的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获得一种来源于香樟齿喙象的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本发明提供的ptsuobp16通过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表明,ptsuobp16与1

npn的荧光值随1

npn浓度的增加均存在饱和效应,同时ptsuobp16具有单一结合位点,可用于荧光竞争性结合力测定。同时本技术通过反向验证了寄主植物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的活性组分鉴定,结果表明,ptsuobp16对罗勒烯(ki=8.14μm)、芳樟醇(ki=9.72μm)与α水芹烯(ki=8.90μm)的结合力强;同时ptsuobp16对樟脑(ki=13.23μm)与右旋龙脑(ki=13.21μm)的结合力弱;(3)ptsuobp16对桉叶油素、3

蒈烯、反式

橙花叔醇与β石竹烯等4种挥发物不结合。本发明解析香樟齿喙象为害香樟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同时为开发以昆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监测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22.图1为ptsuobp16基因在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图;
23.图2为ptsuobp16纯化的sds

page分析结果图,注:图中泳道m为marker;3为纯化收集的目的蛋白ptsuobp16;
24.图3为ptsuobp16与1

npn的结合曲线图(a)及scatchard图(b);
25.图4为ptsuobp16与香樟挥发物的荧光竞争结合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所述ptsuobp16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mkhfiavllcalvasalarpevnqdavkesgrrikeahdkcqtdpataideealknarksgappappansgphslciskavgwqnedgsinkanieekahaifgeqsdiknildecvvaqenpeatavhlfdcyrkhaphpaggphpppphh)所示。所述ptsuobp16由152个氨基酸编码;含有18aa形成的信号肽;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4.45kda;等电点为5.97。
27.基于ptsuobp16具有特异性结合樟树挥发性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本发明提供了所述ptsuobp16在识别和/或结合香樟挥发性化合物中的应用。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芳樟醇、罗勒烯、右旋龙脑、α水芹烯和樟脑。
28.在本发明中,所述ptsuobp16功能验证时,采用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进行。所述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预先测定荧光探针1

npn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ptsuobp16与1

npn的荧光值随1

npn浓度的增加均存在饱和效应,同时ptsuobp16具有单一结合位点,可用于荧光竞争性结合力测定。ptsuobp16与1

npn的结合常数k1‑
npn
=5.47
±
0.47。以1

npn作为荧光探针进行配体气味分子的竞争结合实验,通过分析9种寄主植物香樟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ptsuobp16对罗勒烯(ki=8.14μm)、芳樟醇(ki=9.72μm)与α水芹烯(ki=8.90μm)的结合力强;同时ptsuobp16对樟脑(ki=13.23μm)与右旋龙脑(ki=13.21μm)的结合力弱;(3)ptsuobp16对桉叶油素、3

蒈烯、反式

橙花叔醇与β石竹烯等4种挥发物不结合。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的编码基因,所述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atgaaacacttcattgctgtgcttctctgcgcccttgttgcatctgctctggcaagacccgaagttaaccaggatgcagttaaagaaagcggacgcagaatcaaagaagcccacgacaaatgccaaaccgaccctgccactgctatagacgaagaggccctcaagaacgcccgtaaatcaggtgctcctccagctcctccagccaacagtggacctcactctctttgtatttccaaggctgtaggatggcaaaacgaagatggttcaatcaataaagccaacattgaagaaaaggctcacgctattttcggcgagcaatccgacattaaaaatatcctcgacgaatgtgtcgtagctcaggaaaaccccgaggcaaccgctgtccacctcttcgactgttacagaaagcacgctcctcatcccgcaggcggtccccaccctcctcctcctcaccattaa)所示。
30.所述编码基因以香樟齿喙象的cdna为模版,pcr扩增ptsuobp16基因的orf得到。所述pcr扩增用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5
′‑
atgaaacacttcattgctgtgcttc
‑3′
)所示的正向引物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5
′‑
ttaatggtgaggaggaggagggtgg
‑3′
)所示的反向引物。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750ng/μl cdna模板1μl、2
×
primerstarmax premix 25μl、10μm正向引物1μl、10μm反向引物1μl,rnase free ddh2o补充至50μl。所述pcr扩增的反应程序为94℃10min;98℃10sec,51℃30sec,72℃60sec;35个循环;72℃2min;4℃保持。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载体,所述外源基因包括所述编码基因。本发明对所述重组载体的骨架载体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表达载体即可,例如ta/blunt

zero载体。所述重组载体的构建优选采用ta/blunt

zero cloning kit完成。
32.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编码基因或所述重组载体在重组表达香樟齿喙象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中的应用。
33.在本发明中,所述香樟齿喙象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的重组表达方法,优选将上述技术方案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原核表达系统中,经筛选培养和诱导,得到重组表达的香樟齿喙象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
34.基于香樟齿喙象的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16对寄主香樟的性信息化合物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包括与所述引诱剂的关键组分包括能与ptsuobp16结合的配体气味分子;所述配体气味分子包括芳樟醇、罗勒烯、右旋龙脑、α水芹烯和樟脑。当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种时,优选由樟脑、罗勒烯和α水芹烯中的两种组成;当所述香樟挥发性化合物包括3种时,由樟脑、罗勒烯和α水芹烯组成。所述引诱剂还包括本领域可接受的其他辅料,例如溶剂和诱芯等。本发明对所述引诱剂的制备方法不做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引诱剂的种类即可。
35.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引诱剂在监测防治香樟齿喙象中的应用。所述引诱剂还优选配合其他引诱装置或试剂进行监测防治香樟齿喙象。
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与多种香樟挥发性化合物结合的蛋白ptsuobp16、香樟齿喙象引诱剂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7.实施例1
38.ptsuobp16基因的克隆
39.(一)香樟齿喙象的饲养
40.饲养时在饲养盒中间用纱网将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隔开,收集同批羽化的雌雄成虫(35日龄,正常取食但均未交配)用于转录组测序。雌雄成虫均分别设置3个独立的生物学重复,每个重复包含6头相同性别的成虫。所有样品同时采集并用75%酒精清洗干净后,立即在液氮中迅速冷冻,置于-80℃下储存或直接进行总rna提取。
41.(二)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rna提取
42.选用trizol(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takara,japan)法提取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的总rna,提取步骤如下:
43.(1)将收集的各样品置于无rna酶的1.5ml ep管中,加入500μl trizol,用研磨棒充分研磨样品;
44.(2)充分研磨后向ep管中再次加入500μltrizol,室温下静置5min;
45.(3)在4℃、12 000rpm下离心10min后,将上清液转入新的无rna酶的1.5ml ep管中;
46.(4)往新的ep管中加入200μl氯仿,盖紧离心管后剧烈震荡15sec,室温下静置3min;
47.(5)在4℃、12 000rpm下离心15min,此时混合物分为三层,用移液器少量多次取上层的无色水相(rna溶在水相里),转至新的无rna酶的ep管中;
48.(6)加入与步骤(5)所得无色水相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下放置30min,以充分沉淀rna;
49.(7)在4℃、12 000rpm下离心10min后,去除上清液;
50.(8)往获得的rna沉淀物种加入1ml 75%乙醇洗涤沉淀,在4℃、5000rpm下离心5min,小心去除上清液;
51.(9)然后重复步骤(8)三次;
52.(10)室温放置晾干5~10min后,加入20μl rnase free ddh2o以充分溶解沉淀,即获得rna溶液,置于-80℃贮存备用;
53.(11)选用nanodrop 2 000检测rna样品的浓度与纯度,od
260/280
的值在1.8~2.1之间;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是否存在基因组残留或蛋白质污染以及rna条带的完整性。
54.(三)ptsuobp16基因克隆
55.根据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预测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gorf/gorf.html)分析ptsuobp16基因的orfs,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ptsuobp16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其orf;
56.克隆引物如下:
57.f:5
′‑
atgaaacacttcattgctgtgcttc
‑3′
(seq id no:3);
58.r:5
′‑
ttaatggtgaggaggaggagggtgg
‑3′
(seq id no:4)。
59.反应体系见表1。
60.表1 ptsuobp16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的反应体系
61.cdna模板1μl(750ng/μl)primerstar max premix(2
×
)25μlprimer1(10μm)1μlprimer2(10μm)1μlrnase free ddh2oup to 50μl
62.轻弹混匀后低速短暂离心将反应液收集至管底,反应程序见表2。
63.表2 ptsuobp16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的反应程序
[0064][0065][0066]
(4)扩增反应结束后,琼脂糖凝胶(2%)电泳检测pcr产物的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是否相同。
[0067]
(5)用胶回收试剂盒对目的条带进行切胶回收。步骤如下:
[0068]

将琼脂糖凝胶置于紫外光环境下,切取含有目的片段的部分,尽量少;
[0069]

胶块转入2ml的ep管中,加入400μl binding solution,金属浴设置60℃对ep管中的胶块加热至胶块完全溶解;
[0070]

将混合液移入带有滤膜的吸附管中,室温条件下静置2min,在6000rpm下离心
1min;
[0071]

重复步骤

,去除收集管中残留液;
[0072]

向吸附管加入500μl wa,在12 000rpm下离心1min,去除收集管中残留液;
[0073]

向吸附管加入500μl wash solution,在12 000rpm下离心1min,去除收集管中残留液;
[0074]

重复步骤

,去除收集管中残留液;
[0075]

随后在12 000rpm下离心2min,将吸附管转移至新的1.5ml ep管中,室温条件下放置10min;
[0076]

向吸附管中间的滤膜上滴加20μl rnase free ddh2o,室温条件下放置3min,在12 000rpm下离心2min,即获得胶回收的产物;
[0077]

用琼脂糖凝胶(2%)电泳及nano drop 2 000检测回收产物的纯度与浓度。
[0078]
(6)将切胶回收并纯化后的产物与载体ta/blunt

zero连接,连接反应体系见表3。
[0079]
表3连接反应的反应体系
[0080]
胶回收产物1~4μl5
×
ta/blunt

zero cloning mix1μlrnase free ddh2o补充至5μl
[0081]
(7)将(6)得到的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dh5α中,克隆筛选与纯化,具体步骤如下:
[0082]

将感受态细胞dh5α放置于冰水混合物中解冻;
[0083]

待完全解冻时,分装成每管50μl的感受态细胞,分别加入5μl的步骤(6)得到的重组质粒,轻弹管底使之混匀,静置于冰水混合物中30min;
[0084]

静置结束后取出离心管在42℃条件下热激45sec,迅速取出转置于冰水混合物中静置2min;
[0085]



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900μl液体lb培养基,放置于摇床在37℃、200rpm下摇床培养1h,以复苏感受态细胞;
[0086]

摇床培养1h后在2500rpm下离心3min,用移液器取出900μl上清液并去除,重悬菌体后,均匀涂布在含有氨苄抗性的lb平板上;
[0087]

平板转入37℃培养箱中数分钟至菌液吹干后,将平板倒置并过夜培养;
[0088]

分别挑选3个单克隆,转入1ml lb液体培养基中,摇床上摇培4h,将菌液划线于lb平板上培养,再分别挑选6个单克隆,同样的方法摇培4h;
[0089]

用m13引物对纯化后的单克隆菌液进行pcr验证,最终选择6个阳性克隆,测序以获得序列并验证序列的准确性。
[0090]
测序获得ptsuobp16基因的准确orf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表达蛋白如seq id no:1所示。
[0091]
(四)ptsuobp16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0092]
expasy软件表明,ptsuobp16蛋白由152个氨基酸编码;n端含有18aa组成的信号肽18aa;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4.45kda;等电点为5.97。
[0093]
实施例2
[0094]
ptsuobp16基因在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组织的相对表达量
[0095]
(一)香樟齿喙象饲养与样品收集
[0096]
香樟齿喙象的野外采集与饲养同实施例1。饲养时在饲养盒中间用纱网将雌雄成虫隔开,收集同批羽化的雌雄成虫(35日龄,正常取食但均未交配)用于解剖。雌雄成虫均分别设置3个独立的生物学重复,每个重复包含30头相同性别的成虫。所有样品同时采集并均用75%酒精清洗干净后,立即在冰上解剖分别获取触角、头(不含触角)、胸、腹部末端、翅与足等组织,并迅速置于液氮中冷冻,冷冻后立即在-80℃下储存或直接进行总rna提取。
[0097]
(二)各样品的总rna提取
[0098]
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1。
[0099]
(三)qrt

pcr引物设计及其扩增效率计算
[0100]
根据测序验证的ptsuobp16基因的orf,利用在线程序(https://www.ncbi.nlm.nih.gov/tools/primer

blast/)设计ptsuobp16基因的qrt

pcr引物。
[0101]
克隆引物如下:
[0102]
f:5
′‑
tcattgctgtgcttctctgc
‑3′
(seq id no:5);
[0103]
r:5
′‑
gtctatagcagtggcagggt
‑3′
(seq id no:6)。
[0104]
将样品的cdna模板浓度稀释成500ng/μl,再逐次稀释10倍,共稀释4次,最终共得到5个浓度的cdna模板,分别为500ng/μl、500
×
10
‑1(50ng/μl)、500
×
10
‑2(5ng/μl)、500
×
10
‑3(0.5ng/μl)与500
×
10
‑4(0.05ng/μl)。qrt

pcr的反应体系见表4。
[0105]
表4 qrt

pcr的反应体系
[0106]
hieff 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10μltemplate cdna2μl引物(f/r)1 1μlrnase free ddh2o6μl
[0107]
低速短暂离心将反应液收集至管底,qrt

pcr的反应程序见表5。
[0108]
表5 qrt

pcr的反应程
[0109][0110]
每个处理包含3个生物学重复并分别进行3次技术重复,扩增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r2及斜率slope,根据公式i分别计算各引物的扩增效率。
[0111]
扩增效率e=(10
[-1/slope]-1
)
×
100
ꢀꢀꢀ
公式i。
[0112]
反应后显示ptsuobp16基因的qrt

pcr引物的溶解曲线为单峰,表明该引物具有特异性,不存在引物二聚体。此外,ptsuobp16基因qrt

pcr引物的扩增特征如下表表6。
[0113]
表6 ptsuobp16基因qrt

pcr引物的扩增特征
[0114]
基因名称读长(bp)斜率slope效率(%)相关系数r2线性回归方程ptsuobp16140-2.9680117.2340.9902y=-2.968x 37.955
[0115]
引物扩增效率为117.234%,在80%~120%之间,表示引物特异性扩增良好。
ptsuobp16基因在雌雄成虫的触角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在雌雄成虫的翅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在雌成虫翅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而在雄成虫的足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成虫(图1)。
[0116]
实施例3
[0117]
ptsuobp16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0118]
(一)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0119]
(1)将ptsuobp16的信号肽序列(seq id no:9:atgaaacacttcattgctgtgcttctctgcgcccttgttgcatctgctctggca)去除,根据不含信号肽的序列及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的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ce design(http://www.vazyme.com,诺唯赞官网)设计含有线性化载体两端的同源序列目的片段引物;ptsuobp1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引物如下:
[0120]
f:5
′‑
cgcggatccgaattcgagctcagacccgaagttaaccaggatg
‑3′
(seq id no:7);
[0121]
r:5
′‑
tggtggtgctcgagtgcggccgcttaatggtgaggaggaggaggg
‑3′
(seq id no:7)。其中小写字母为酶切位点。
[0122]
(2)用两个限制性内切酶对表达载体pet28a( )进行双酶切,使pet28a( )线性化,pcr的反应体系见表7。
[0123]
表7 pcr的反应体系
[0124]
10
×
quickcut buffer5μl限制性内切酶ⅰ1μlvector pet28a( )<1μgrnase free ddh2o补充至50μl
[0125]
(3)轻弹混匀后低速短暂离心将反应液收集至管底,pcr仪中37℃孵育15min;
[0126]
(4)结束后加入1μl限制性内切酶ⅱ,pcr仪中37℃再孵育15min;
[0127]
(5)选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产物,将目的条带切胶回收纯化;
[0128]
(6)以克隆质粒为模板,选用高保真酶与含同源序列目的片段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切胶回收纯化、载体连接与测序;
[0129]
(7)重组反应:在冰上配制重组反应体系见表8。
[0130]
表8重组反应体系
[0131]5×
ceⅱbuffer2μl线性化片段80ng线性化载体100ngexnaseⅱ1μlrnase free ddh2o补充至10μl
[0132]
轻弹混匀后低速短暂离心将反应液收集至管底,pcr仪中37℃孵育30min;
[0133]
(8)重组产物转化:选用dh5α克隆重组质粒ptsuobp16/pet28a( ),并选用m13f/r验证阳性克隆,最后测序验证;
[0134]
(9)阳性克隆质粒提取及转化:
[0135]

分别取过夜摇培的菌液10ml,12 000rpm离心1min,去除培养基;
[0136]

分别加入solutionⅰ500μl充分重悬菌体,再加入solutionⅱ500μl,迅速颠倒充分混匀至透明蛋清状,最后加入solutionⅲ700μl,充分混匀,室温静置5min,在12 000rpm
下离心10min;
[0137]

分别将上清液分数次加入质粒提取专用吸附管(吸附柱已作平衡处理)中,在12 000rpm下离心1min,去除收集管中的废液,重复此步骤至废液去除彻底;
[0138]

向管中加入solution w1 500μl,在12 000rpm下离心1min,去除收集管中的废液;
[0139]

向管中加入wash solution 600μl,在12 000rpm下离心1min,去除收集管中的废液,重复此步骤至废液去除彻底;
[0140]

在12 000rpm下离心2min,将吸附管转至新的1.5ml ep管中,室温下晾置10min;
[0141]

向吸附管中的膜中间滴加rnase free ddh2o 100μl,室温下放置2min,在12 000rpm离心2min,获得纯化的质粒;
[0142]

琼脂糖凝胶(1.5%)电泳与nano drop 2 000检测质粒的纯度及浓度;
[0143]

将阳性克隆质粒转入表达载体bl21(de3),热激时间延长为90sec,固体培养基为kana抗性,挑取阳性菌斑摇培,划线纯化后取单克隆再次摇培5h,菌液pcr检测后,送测序验证并保留菌种备用。
[0144]
(二)重组质粒诱导表达
[0145]
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将保留的ptsuobp16甘油菌活化后,按1:100的比例将甘油菌接入1l液体lb培养基中(含kana)。
[0146]

选用终浓度为0.6mm的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昔(isopropy

β

d

thiogalactoside,iptg),在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诱导;
[0147]

其他相同条件与步骤为:在150rpm转速下培养至od值为0.6-0.8之间,分别加入iptg,继续诱导培养12h。12 000rpm,4℃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菌体,分别加入100ml缓冲液(50mm pb,300mmnacl,20mm咪唑,ph=7.4)重悬菌体,同时加入加入pmsf至终浓度1mm,冰浴条件下对重悬液进行超声破碎(破碎循环条件为:超声破碎3sec,停5sec),12 000rpm离心30min,分别收集上清备用。分别取上清各20μl,分别加入5μl的loading buffer混匀后于100℃条件下水浴10min,短暂离心收集至管底,用12.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100v,120min)结合考马斯亮蓝法染色脱色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0148]
(三)关键ptsuobp16重组蛋白的纯化
[0149]

超声破碎后的上清液均过0.2μm孔径的滤膜;
[0150]

重悬液平衡镍离子树脂重力柱(1ml ni

/柱)备用;
[0151]

经滤膜过滤后的上清液逐次过重力柱(2遍);
[0152]

选用6ml
×
4wash buffer(50mm pb,300mm nacl,80mm咪唑,ph=7.4)洗脱目的蛋白上清液中的杂蛋白;
[0153]

分别用300μl
×
5elution buffer(300mm nacl,300mm咪唑,50mm pb,10%甘油,1mm蛋白酶抑制剂pmsf,ph=7.4)洗脱收集目的蛋白;
[0154]

将收集的目的蛋白分别装入透析袋中,分别用透析液ⅰ(200mm nacl,200mm咪唑,40mm pb,ph=7.4)于4℃条件下对各目的蛋白透析16h;再用透析液ⅱ(100mm nacl,100mm咪唑,20mm pb,ph=7.4)对各目的蛋白于相同条件下再透析16h;最后转入纯水中再透析16h;
[0155]

于-80℃中冷冻透析后的目的蛋白4h,再转至冷冻干燥仪中冷冻干燥目的蛋白
至蛋白完全干燥成粉末状;
[0156]

用rnase free ddh2o溶解干燥后的目的蛋白;
[0157]

用(sds

page,100v,120min)检测纯化后的目的蛋白溶液,并保存于-80℃条件下备用。
[0158]
ptsuobp16的纯化结果如图2所示,纯化收集获得的ptsuobp16,可用于开展气味结合蛋白的功能验证。
[0159]
实施例4
[0160]
ptsuobp16的功能验证
[0161]
目的蛋白的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步骤如下:
[0162]
(一)蛋白溶液与配体气味分子溶液的配制:选用50mm tris

hcl缓冲液(ph=7.4)将ptsuobp16的蛋白冻干粉溶解,nanodrop 1000核酸蛋白定量仪测定蛋白的浓度。选用色谱级甲醇溶解荧光探针n

苯基
‑1‑
萘胺(n

phenyl

l

naphthylamine,1

npn)与寄主植物香樟挥发物(樟脑、罗勒烯、右旋龙脑、芳樟醇、桉叶油素、3

蒈烯、反式

橙花叔醇、α水芹烯与β石竹烯)等配体气味分子,配成10mm的母液存于-20℃备用,实验时再用甲醇将母液稀释成1mm的工作液。
[0163]
(二)荧光探针1

npn的适合性测定:荧光探针1

npn的激发波长为337nm,向96黑色微孔板的微孔中分别加入适量20mm tris

hcl(ph=7.4)缓冲液(反应体系总体积250μl),再分别加入荧光探针1

npn,使其终浓度也为2μm,选用扫描法(spectrum)在em=400-500nm波长范围条件下进行扫描测定,发现460nm波长处存在荧光发射峰,依据目的蛋白ptsuobp16的浓度计算加入量,使目的蛋白ptsuobp16的终浓度为2μm,室温下反应2min使目的蛋白与1

npn充分结合,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检测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是否发生明显的蓝移且荧光强度是否显著上升。否则,需选用其他种类探针再测试。随后向2μm的目的蛋白溶液中逐次加入1

npn至终浓度分别为2μm、4μm、6μm、8μm、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和20μm,室温下分别反应2min,分别记录荧光值,目的蛋白ptsuobp16分别设置3个技术重复。实验参数条件为:激发光(ex)为337nm,吸收光(em)为1

npn与ptsuobp16结合光谱蓝移后的最大荧光发射峰所对应的取值。根据ptsuobp16的荧光值与荧光探针1

npn的浓度拟合作图并计算结合常数。同时选用scatchard法线性化曲线,横坐标为结合配体1

npn的浓度,纵坐标为结合配体1

npn的浓度和自由配体1

npn浓度的比值。以此检测荧光探针1

npn是否适用于ptsuobp16的荧光竟争性结合实验。若ptsuobp16与荧光探针1

npn的结合存在饱和效应且存在显著的scatchard线性化关系,表明目的蛋白ptsuobp16与荧光探针1

npn之间存在单一的结合位点且不存在别构效应的影响,荧光探针1

npn适用于后续的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
[0164]
(三)配体气味分子的竞争结合实验:在96黑色微孔板的微孔中分别加入适量20mm tris

hcl(ph=7.4)缓冲液(反应体系总体积250μl),依据目的蛋白ptsuobp16的浓度计算加入量,使ptsuobp16的终浓度为2μm,再分别加入1

npn,使其终浓度也为2μm,室温下分别反应2min,在337nm激发光与最大发射峰波长条件下,利用终点法(endpoint)测定并分别记录荧光值(初始荧光值)。随后分别向反应体系中逐次加入终浓度为2μm、4μm、6μm、8μm、12μm、16μm与20μm的寄主香樟挥发物,室温下分别反应2min,在337nm激发光与最大发射峰波长条件下,利用终点法(endpoint)测定并分别记录荧光值。
[0165]
(四)数据分析:选用graphpad prism 7.0对ptsuobp16结合荧光探针1

npn的最大发射峰处的荧光值与荧光探针1

npn的浓度拟合作图,并选用scatchard法线性化该曲线(y=bound/free,x=bound)并获得曲线的回归方程,再利用scatchard方程计算结合常数(bingding constant,k1‑
npn
)。计算各种配体气味分子的ic
50
值,即荧光值降至ptsuobp16结合荧光探针1

npn的初始荧光值的一半时配体气味分子的浓度。最后利用公式i计算获得各种配体气味分子的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ki);
[0166]
公式ki=[ic
50
]/(1 [1

npn]/k1‑
npn
)
ꢀꢀꢀꢀ
公式ii
[0167]
式中,ic
50
(halfmax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为荧光强度下降一半时的配体气味分子浓度;[1

npn]为未结合的荧光探针1

npn浓度。
[0168]
结果如下:
[0169]
(1)ptsuobp16与1

npn的结合特性
[0170]
由图3可知,ptsuobp16气味结合蛋白与荧光探针1

npn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化关系且回归方程的r2=0.93,结果表明,ptsuobp16与1

npn的荧光值随1

npn浓度的增加均存在饱和效应,同时表明ptsuobp16具有单一的结合位点,可用于荧光竞争性结合力测定。此外,ptsuobp16与1

npn的结合常数k1‑
npn
=5.47
±
0.47。
[0171]
(2)ptsuobp16与气味配体的结合特性
[0172]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结合力判断标准:ki<10μm表示结合力强;10μm<ki<20μm表示结合力弱;ki>20μm表示不结合。
[0173]
ptsuobp16与香樟挥发物的结合亲和力如表9所示。
[0174]
表9 ptsuobp16与香樟挥发性化合物
[0175][0176][0177]
注:r.f.(relative fluorescense)表示在最大配基浓度时的相对荧光百分数。
[0178]
如图4与表9所示:在9种寄主香樟的挥发性化合物中,(1)ptsuobp16对罗勒烯(ki=8.14μm)、芳樟醇(ki=9.72μm)与α水芹烯;(2)ptsuobp16对樟脑(ki=13.23μm)与右旋龙
脑(ki=13.21μm)的结合力弱;(3)ptsuobp16对桉叶油素、3

蒈烯、反式

橙花叔醇与β石竹烯等4种挥发物不结合。
[017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