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P区和I区渐变掺杂的4H-SiCPIN微波二极管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1-10-27 20: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微波 衰减器 移相器 渐变 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p区和i区渐变掺杂的4h

sic pin二极管,自下而上包括n型衬底(1)、n 层(2)、i层(3)和p 层(4),衬底(1)的下部设有阴极(5),p 层(4)的上部设有阳极(6),阳极(6)的上部设有钝化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i层(3)采用由n层组成的多层结构,且自下而上按第一层(31)至第n层(3n)分布,各层分别由掺杂浓度线性递减的4h

sic半导体材料构成,n的取值根据器件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其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p 层(4)采用由m层组成的多层结构,且自下而上按第一层(41)至第m层(4m)分布,各层分别由掺杂浓度线性递增的4h

sic半导体材料构成,m的取值根据器件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其为大于1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和n 层(2),均采用4h

sic材料;所述钝化层(7)采用si3n4或sio2或al2o3或玻璃或铅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区(3)的厚度为2~15μm,各层的厚度均相等,且第1层(31)的掺杂浓度为10
17
cm
‑3~10
18
cm
‑3,第2层(32)的掺杂浓度为10
16
cm
‑3~10
17
cm
‑3,
……
,第n层(3n)的掺杂浓度为10
14
cm
‑3~10
15
cm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 区(4)的厚度为0.5~2μm,各层的厚度均相等,第1层(41)的掺杂浓度为10
17
cm
‑3~10
18
cm
‑3,第2层(42)的掺杂浓度为10
18
cm
‑3~10
19
cm
‑3,
……
,第m层(4m)的掺杂浓度为10
19
cm
‑3~10
20
cm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n 层(2)的厚度为0.5~2μm,掺杂浓度为10
18
cm
‑3~10
20
cm
‑3。6.一种基于p区和i区渐变掺杂的垂直4h

sic pin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衬底表面进行清洗和热处理,即依次在三氯乙烯、丙酮、无水乙醇中煮沸10~15min,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煮沸10min,在h2so4:h3po3=3:1的溶液中加热10min,然后放入去离子水中清洗,以消除表面悬挂键,再用5%的hf溶液去除表面的氧化物;2)将清洗和热处理之后的衬底装入反应室,在衬底上采用lpcvd工艺淀积厚度为0.5~2μm、掺杂浓度为10
18
cm
‑3~10
20
cm
‑3的4h

sic n 层(2);3)在4h

sic n 层(2)上采用lpcvd工艺淀积n层厚度相同的4h

sic i层(3),各层的掺杂浓度自下而上递减,其中,第1层(31)的掺杂浓度为10
17
cm
‑3~10
18
cm
‑3,第2层(32)的掺杂浓度为10
16
cm
‑3~10
17
cm
‑3,
……
,第n层(3n)的掺杂浓度为10
14
cm
‑3~10
15
cm
‑3;4)在4h

sic i层(3)上采用lpcvd工艺淀积m层厚度相同的4h

sic p 层(4),各层的掺杂浓度自下而上递增,其中第1层(41)的掺杂浓度为10
17
cm
‑3~10
18
cm
‑3,第2层(42)的掺杂浓度为10
18
cm
‑3~10
19
cm
‑3,
……
,第m层(4m)的掺杂浓度为10
19
cm
‑3~10
20
cm
‑3;5)在衬底背面采用蒸发或磁控溅射工艺淀积阴极(5),并在高温下进行退火;6)在p 层(4)上制作掩膜,采用蒸发或磁控溅射工艺在p 层(4)淀积阳极(6),并在高温下进行退火;7)将进行完上述步骤的外延片放入pecvd反应室内,进行钝化层(7)的沉积;8)在钝化层上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阳极接触孔,完成器件制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3)和4)中的lpcvd工艺参数如下:
反应室压力为10~200torr,反应室温度为1500℃;sih4流量为1~10sccm;c2h4流量为2~20sccm;h2流量为1000~3000scc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7)中pecvd工艺参数如下:反应室压力为0.5~30pa;反应室温度为200~500℃;反应室中通入的气体根据钝化层的材料进行选择。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中的阴极金属采用ti/ni或ti/pt或ni或ni/ti/al,其中第一层金属的厚度为20~100nm,第二层金属的厚度为30~300nm,第三层金属的厚度为20~200nm。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6)中的阳极金属采用ti/al或ti/al/ni或ni或ni/ti/al,其中第一层金属的厚度为20~100nm,第二层金属的厚度为30~300nm,第三层金属的厚度为20~200n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区和I区渐变掺杂的4H


技术研发人员:周弘 苏春旭 张进成 刘志宏 许晟瑞 郝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