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组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池组 锂电池 用电 装置


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池的组装过程中,常通过支架将电芯固定于壳体内。而现有用于固定电芯的支架结构复杂且组成元件过多,从而增加了电池的组装难度。且在通过支架将电芯固定于壳体内时,会使电芯与壳体贴合,不利于组装和电芯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便于散热的电池模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多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一凸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凸部。
5.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撑件设于两个电芯之间,并将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一凸部,将第二支撑部连接于第二凸部,以使支撑件连接两个电芯并将两个电芯固定于壳体内,且支撑件结构简单,并在电池的组装过程中无需配合其他元件即可将电芯固定于壳体内,从而降低了电池的组装难度。
6.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块,沿第三方向,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设于所述支撑件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通槽,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7.上述方案通过在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通槽,以使电芯产生的热量通过通槽排出,以便于电芯散热。
8.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一侧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和所述支撑件相邻设置的电芯。
9.上述方案通过在支撑件和电芯之间设置缓冲件,以在电芯晃动时,缓冲件能缓解电芯与支撑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电芯在晃动时损坏。
10.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封装壳、收容于所述封装壳内的电极组件和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并延伸出所述封装壳的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包括设于所述封装壳外的第一焊接部,沿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相对的两侧。
11.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焊接部和第一支撑部设于第一凸部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一焊接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使电芯产生的热量从空间处排出,进一步的便于电芯的散热。
12.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封装壳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收容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一极耳自所述第二部分延伸出所述封装壳,所述支撑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设于两相邻的所述电芯的第二部分之间。上述方案通过将通槽设于两相邻的电芯的第二部分之间,以使电芯产生的热量从第二部分经通槽排出,从而进一步便于电芯的散热。
13.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耳还包括设于所述封装壳外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沿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槽。
14.上述方案通过使第一延伸部至少部分位于通槽内,以使第一延伸部与通槽连通,有利于电芯产生的热量从第一延伸部经通槽排出。
15.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相对的两侧。
16.上述方案通过使第一电路板和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凸部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一电路板在安装时,与电芯及支撑件分离,有利于电芯的散热,并在电芯晃动时,减少电芯与第一电路板的碰撞,从而降低电芯和第一电路板在晃动时损坏的几率。
17.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18.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电路板设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以便于将第一电路板的安装。
19.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连接件固定。
20.上述方案通过连接板上设置固定部,并使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以在将第一电路板放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时,便于第一电路板的固定,并在固定部上套设螺帽以锁紧第一电路板和连接件时,使旋转螺帽的扭矩传递至连接板上,从而避免第一电路板受力以降低第一电路板损坏的几率。
21.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设于所述第一凸部上。
22.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上开设第一槽,并通过将第一槽套设于第一凸部上以便于将连接件固定于壳体内。
23.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槽设于第二凸部,所述第三槽用于收容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连接结构。
24.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槽和第三槽设于第一电路板相对的两侧,以在第二槽配合第一槽而将连接件固定于壳体内时,第三槽位于与第一槽或第二槽相对第一电路板不同的两侧,从而便于线束的安装,并在线束过多时,防止多条线束相互干扰。
25.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
述第二方向。
26.上述方案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能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配合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以便于将支撑件固定于壳体内。
27.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体和收容于本体的上述电池组。
28.本技术的电池组包括壳体、多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和支撑件,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撑件设于两个电芯之间,并将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一凸部,将第二支撑部连接于第二凸部,以使支撑件连接两个电芯并将两个电芯固定于壳体内,支撑件结构简单,减少在电池的组装过程中其他元件,从而降低了电池的组装难度。进一步,电芯和壳体之间有更多的间隙,有利于散热。
附图说明
29.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池组的分解图。
30.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组的侧视图。
32.图4为图1所示的电芯、支撑件、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4所示的电芯的部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4所示的电芯、支撑件、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连接件的剖视图。
35.图7为图1所示的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2所示的第一电路板与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图8所示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9.电池组
ꢀꢀꢀꢀꢀꢀꢀꢀꢀꢀꢀꢀꢀꢀꢀꢀꢀꢀꢀꢀꢀꢀꢀꢀꢀꢀꢀꢀꢀ
100
40.壳体
ꢀꢀꢀꢀꢀꢀꢀꢀꢀꢀꢀꢀꢀꢀꢀꢀꢀꢀꢀꢀꢀꢀꢀꢀꢀꢀꢀꢀꢀꢀꢀ
10
41.第一盖板
ꢀꢀꢀꢀꢀꢀꢀꢀꢀꢀꢀꢀꢀꢀꢀꢀꢀꢀꢀꢀꢀꢀꢀꢀꢀꢀꢀ
11
42.第一侧壁
ꢀꢀꢀꢀꢀꢀꢀꢀꢀꢀꢀꢀꢀꢀꢀꢀꢀꢀꢀꢀꢀꢀꢀꢀꢀꢀꢀ
11a
43.第一固定部
ꢀꢀꢀꢀꢀꢀꢀꢀꢀꢀꢀꢀꢀꢀꢀꢀꢀꢀꢀꢀꢀꢀꢀꢀꢀ
111
44.第二固定部
ꢀꢀꢀꢀꢀꢀꢀꢀꢀꢀꢀꢀꢀꢀꢀꢀꢀꢀꢀꢀꢀꢀꢀꢀꢀ
112
45.第二盖板
ꢀꢀꢀꢀꢀꢀꢀꢀꢀꢀꢀꢀꢀꢀꢀꢀꢀꢀꢀꢀꢀꢀꢀꢀꢀꢀꢀ
12
46.第二侧壁
ꢀꢀꢀꢀꢀꢀꢀꢀꢀꢀꢀꢀꢀꢀꢀꢀꢀꢀꢀꢀꢀꢀꢀꢀꢀꢀꢀ
12a
47.第三固定部
ꢀꢀꢀꢀꢀꢀꢀꢀꢀꢀꢀꢀꢀꢀꢀꢀꢀꢀꢀꢀꢀꢀꢀꢀꢀ
121
48.第四固定部
ꢀꢀꢀꢀꢀꢀꢀꢀꢀꢀꢀꢀꢀꢀꢀꢀꢀꢀꢀꢀꢀꢀꢀꢀꢀ
122
49.第一凸部
ꢀꢀꢀꢀꢀꢀꢀꢀꢀꢀꢀꢀꢀꢀꢀꢀꢀꢀꢀꢀꢀꢀꢀꢀꢀꢀꢀ
13
50.第二凸部
ꢀꢀꢀꢀꢀꢀꢀꢀꢀꢀꢀꢀꢀꢀꢀꢀꢀꢀꢀꢀꢀꢀꢀꢀꢀꢀꢀ
14
51.第一端板
ꢀꢀꢀꢀꢀꢀꢀꢀꢀꢀꢀꢀꢀꢀꢀꢀꢀꢀꢀꢀꢀꢀꢀꢀꢀꢀꢀ
15
52.第一开口
ꢀꢀꢀꢀꢀꢀꢀꢀꢀꢀꢀꢀꢀꢀꢀꢀꢀꢀꢀꢀꢀꢀꢀꢀꢀꢀꢀ
151
53.第二端板
ꢀꢀꢀꢀꢀꢀꢀꢀꢀꢀꢀꢀꢀꢀꢀꢀꢀꢀꢀꢀꢀꢀꢀꢀꢀꢀꢀ
16
54.第二开口
ꢀꢀꢀꢀꢀꢀꢀꢀꢀꢀꢀꢀꢀꢀꢀꢀꢀꢀꢀꢀꢀꢀꢀꢀꢀꢀꢀ
161
55.电芯
ꢀꢀꢀꢀꢀꢀꢀꢀꢀꢀꢀꢀꢀꢀꢀꢀꢀꢀꢀꢀꢀꢀꢀꢀꢀꢀꢀꢀꢀꢀꢀ
20
56.封装壳
ꢀꢀꢀꢀꢀꢀꢀꢀꢀꢀꢀꢀꢀꢀꢀꢀꢀꢀꢀꢀꢀꢀꢀꢀꢀꢀꢀꢀꢀ
21
57.第一部分
ꢀꢀꢀꢀꢀꢀꢀꢀꢀꢀꢀꢀꢀꢀꢀꢀꢀꢀꢀꢀꢀꢀꢀꢀꢀꢀꢀ
211
58.第二部分
ꢀꢀꢀꢀꢀꢀꢀꢀꢀꢀꢀꢀꢀꢀꢀꢀꢀꢀꢀꢀꢀꢀꢀꢀꢀꢀꢀ
212
59.第一极耳
ꢀꢀꢀꢀꢀꢀꢀꢀꢀꢀꢀꢀꢀꢀꢀꢀꢀꢀꢀꢀꢀꢀꢀꢀꢀꢀꢀ
23
60.第一焊接部
ꢀꢀꢀꢀꢀꢀꢀꢀꢀꢀꢀꢀꢀꢀꢀꢀꢀꢀꢀꢀꢀꢀꢀꢀꢀ
231
61.第一延伸部
ꢀꢀꢀꢀꢀꢀꢀꢀꢀꢀꢀꢀꢀꢀꢀꢀꢀꢀꢀꢀꢀꢀꢀꢀꢀ
232
62.第二极耳
ꢀꢀꢀꢀꢀꢀꢀꢀꢀꢀꢀꢀꢀꢀꢀꢀꢀꢀꢀꢀꢀꢀꢀꢀꢀꢀꢀ
24
63.第二焊接部
ꢀꢀꢀꢀꢀꢀꢀꢀꢀꢀꢀꢀꢀꢀꢀꢀꢀꢀꢀꢀꢀꢀꢀꢀꢀ
241
64.第二延伸部
ꢀꢀꢀꢀꢀꢀꢀꢀꢀꢀꢀꢀꢀꢀꢀꢀꢀꢀꢀꢀꢀꢀꢀꢀꢀ
242
65.支撑件
ꢀꢀꢀꢀꢀꢀꢀꢀꢀꢀꢀꢀꢀꢀꢀꢀꢀꢀꢀꢀꢀꢀꢀꢀꢀꢀꢀꢀꢀ
30
66.第一支撑部
ꢀꢀꢀꢀꢀꢀꢀꢀꢀꢀꢀꢀꢀꢀꢀꢀꢀꢀꢀꢀꢀꢀꢀꢀꢀ
31
67.支撑块
ꢀꢀꢀꢀꢀꢀꢀꢀꢀꢀꢀꢀꢀꢀꢀꢀꢀꢀꢀꢀꢀꢀꢀꢀꢀꢀꢀꢀꢀ
311
68.通槽
ꢀꢀꢀꢀꢀꢀꢀꢀꢀꢀꢀꢀꢀꢀꢀꢀꢀꢀꢀꢀꢀꢀꢀꢀꢀꢀꢀꢀꢀꢀꢀ
312
69.第二支撑部
ꢀꢀꢀꢀꢀꢀꢀꢀꢀꢀꢀꢀꢀꢀꢀꢀꢀꢀꢀꢀꢀꢀꢀꢀꢀ
32
70.第三支撑部
ꢀꢀꢀꢀꢀꢀꢀꢀꢀꢀꢀꢀꢀꢀꢀꢀꢀꢀꢀꢀꢀꢀꢀꢀꢀ
33
71.缓冲件
ꢀꢀꢀꢀꢀꢀꢀꢀꢀꢀꢀꢀꢀꢀꢀꢀꢀꢀꢀꢀꢀꢀꢀꢀꢀꢀꢀꢀꢀ
40
72.第一散热件
ꢀꢀꢀꢀꢀꢀꢀꢀꢀꢀꢀꢀꢀꢀꢀꢀꢀꢀꢀꢀꢀꢀꢀꢀꢀ
50
73.第一电路板
ꢀꢀꢀꢀꢀꢀꢀꢀꢀꢀꢀꢀꢀꢀꢀꢀꢀꢀꢀꢀꢀꢀꢀꢀꢀ
60
74.第一通孔
ꢀꢀꢀꢀꢀꢀꢀꢀꢀꢀꢀꢀꢀꢀꢀꢀꢀꢀꢀꢀꢀꢀꢀꢀꢀꢀꢀ
61
75.第二电路板
ꢀꢀꢀꢀꢀꢀꢀꢀꢀꢀꢀꢀꢀꢀꢀꢀꢀꢀꢀꢀꢀꢀꢀꢀꢀ
70
76.连接件
ꢀꢀꢀꢀꢀꢀꢀꢀꢀꢀꢀꢀꢀꢀꢀꢀꢀꢀꢀꢀꢀꢀꢀꢀꢀꢀꢀꢀꢀ
80
77.连接板
ꢀꢀꢀꢀꢀꢀꢀꢀꢀꢀꢀꢀꢀꢀꢀꢀꢀꢀꢀꢀꢀꢀꢀꢀꢀꢀꢀꢀꢀ
81
78.第一连接部
ꢀꢀꢀꢀꢀꢀꢀꢀꢀꢀꢀꢀꢀꢀꢀꢀꢀꢀꢀꢀꢀꢀꢀꢀꢀ
82
79.第一槽
ꢀꢀꢀꢀꢀꢀꢀꢀꢀꢀꢀꢀꢀꢀꢀꢀꢀꢀꢀꢀꢀꢀꢀꢀꢀꢀꢀꢀꢀ
821
80.第二连接部
ꢀꢀꢀꢀꢀꢀꢀꢀꢀꢀꢀꢀꢀꢀꢀꢀꢀꢀꢀꢀꢀꢀꢀꢀꢀ
83
81.第二槽
ꢀꢀꢀꢀꢀꢀꢀꢀꢀꢀꢀꢀꢀꢀꢀꢀꢀꢀꢀꢀꢀꢀꢀꢀꢀꢀꢀꢀꢀ
831
82.第三槽
ꢀꢀꢀꢀꢀꢀꢀꢀꢀꢀꢀꢀꢀꢀꢀꢀꢀꢀꢀꢀꢀꢀꢀꢀꢀꢀꢀꢀꢀ
832
83.固定部
ꢀꢀꢀꢀꢀꢀꢀꢀꢀꢀꢀꢀꢀꢀꢀꢀꢀꢀꢀꢀꢀꢀꢀꢀꢀꢀꢀꢀꢀ
84
84.面板
ꢀꢀꢀꢀꢀꢀꢀꢀꢀꢀꢀꢀꢀꢀꢀꢀꢀꢀꢀꢀꢀꢀꢀꢀꢀꢀꢀꢀꢀꢀꢀ
90
85.第二散热件
ꢀꢀꢀꢀꢀꢀꢀꢀꢀꢀꢀꢀꢀꢀꢀꢀꢀꢀꢀꢀꢀꢀꢀꢀꢀ
91
86.导电铜片
ꢀꢀꢀꢀꢀꢀꢀꢀꢀꢀꢀꢀꢀꢀꢀꢀꢀꢀꢀꢀꢀꢀꢀꢀꢀꢀꢀ
110
87.第一方向
ꢀꢀꢀꢀꢀꢀꢀꢀꢀꢀꢀꢀꢀꢀꢀꢀꢀꢀꢀꢀꢀꢀꢀꢀꢀꢀꢀ
a
88.第二方向
ꢀꢀꢀꢀꢀꢀꢀꢀꢀꢀꢀꢀꢀꢀꢀꢀꢀꢀꢀꢀꢀꢀꢀꢀꢀꢀꢀ
b
89.第三方向
ꢀꢀꢀꢀꢀꢀꢀꢀꢀꢀꢀꢀꢀꢀꢀꢀꢀꢀꢀꢀꢀꢀꢀꢀꢀꢀꢀ
c
具体实施方式
9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9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
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9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9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多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和支撑件,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所述支撑件设于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一凸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
94.上述提供的电池组通过将支撑件设于两个电芯之间,并将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一凸部,将第二支撑部连接于第二凸部,以使支撑件连接两个电芯并将两个电芯固定于壳体内,且支撑件结构简单,并在电池的组装过程中无需配合其他元件即可将电芯固定于壳体内,从而降低了电池的组装难度。
9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96.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100,包括壳体10、多个设于壳体10内的电芯20和支撑件30。多个电芯20沿第一方向a层叠设置,沿第一方向a,支撑件30设于两个电芯20之间,支撑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沿第二方向b,壳体10包括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支撑件30设于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之间,且第一支撑部31连接于第一凸部13,第二支撑部32连接于第二凸部14,优选的,第二方向b垂直于第一方向a。
97.请结合图1、图2和图3,壳体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优选的,第一盖板11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部112,第二盖板12设置有第三固定部121和第四固定部122,第一固定部111可与第三固定部121固定,第二固定部112可与第四固定部122固定,以便于将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固定或分离,从而便于将多个层叠的电芯20设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
9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1、第二固定部112、第三固定部121和第四固定部122为可相互固定连接的结构,如卡勾结构等。
99.进一步地,第一盖板11包括第一侧壁11a,第二盖板12包括第二侧壁12a,沿第三方向c,第一侧壁11a第二侧壁12a设于电芯20的相对两侧。优选的,第三方向c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
1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设于第一侧壁11a。优选的,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自第一侧壁11a朝向第二侧壁12a设置。优选的,第一凸部13垂直于第一侧壁11a,第二凸部14垂直于第一侧壁11a。优选的,第一凸部13、第二凸部14和第一侧壁11a为一体成型结构,比如,通过注塑成型工艺的一体成型;比如,铝材挤压工艺等。优选的,第一凸部1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侧壁11a,比如通过螺栓固定。优选的,第二凸部14可拆卸的连接
于第一侧壁11a,比如通过螺栓固定。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沿第二方向b能抵持于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限制电芯20沿沿第二方向b的移动。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20受到外部其他力的冲击时,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有利于将冲击力通过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传导到第一侧壁11a,进步一保护电芯20。
10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3沿第一方向a连续设置,第二凸部14沿第一方向a连续设置,电池组10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30,多个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设于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之间,有利于进一步的限制电芯20沿第二方向b的移动。优选的,多个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设于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之间,有利于件将冲击力通过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进一步传导到第一侧壁,更好的保护电芯20。在其他实施中,电池组100包括多个第一凸部13和多个第二凸部14,第一凸部13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第二凸部14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电池组10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30,每个支撑件30对应设于一个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之间,或多个支撑件30对应设于一个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之间,比如两个支撑件30对应设于一个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之间。
102.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包括设于第二侧壁12a的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优选的,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自第二侧壁12a朝向第一侧壁11a设置。优选的,第一凸部13垂直于第二侧壁12a,第二凸部14垂直于第二侧壁12a。优选的,第一凸部13、第二凸部14和第二侧壁12a为一体成型结构,比如,通过注塑成型工艺的一体成型;比如,铝材挤压工艺等。优选的,第一凸部1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侧壁12a,比如通过螺栓固定。优选的,第二凸部14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侧壁12a,比如通过螺栓固定。
10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a和第二侧壁12a均设有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沿第三方向c,设于第一侧壁11a的第一凸部13和设于第二侧壁12a的第一凸部13相对设置的,具体的,沿第三方向c,设于第一侧壁11a的第一凸部13和设于第二侧壁12a的第一凸部13的正投影重叠。设于第一侧壁11a的第二凸部14和设于第二侧壁12a的第二凸部14相对设置的,具体的,沿第三方向c,设于第一侧壁11a的第二凸部14和设于第二侧壁12a的第二凸部14的正投影重叠。相对设置的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有利于更好的限制的电芯20的移动,进一步的,有利于将冲击力更均匀的通过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传导到第一侧壁11a和第二侧壁12a,进步一保护电芯20。
10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为可抵持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的结构,如片状板结构等。
105.壳体10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有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图未示),电芯20设于收容空间。优选的,第一端板1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51,第二端板16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61,以通过第一开口151和第二开口161在壳体10内部形成一连通的通道,从而便于壳体10内多个电芯20的散热。
106.请参阅图4和图5,电芯20包括封装壳21、收容于封装壳21内的电极组件(图未示)和连接于电极组件并延伸出封装壳21的第一极耳23。
107.请结合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3自电极组件一端延伸出封装壳21。优选的,第一极耳23包括设于封装壳21外的第一焊接部231和第一延伸部232,第一焊接部231用于和相邻的极耳或导电件连接。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一焊接部231和第一支撑部31
位于第一凸部13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一焊接部231与第一支撑部3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电芯20产生的热量从间隙处排出,有利于电芯20的散热。
108.第一延伸部232设于第一焊接部231和第二部分212之间,优选的,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一延伸部232至少部分位于通槽312,即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二部分212可伸出自通槽312以使第一延伸部232全部位于通槽312,第二部分212也可被第三支撑部33遮挡而使连接于第二部分212的第一延伸部232部分位于通槽312,有利于使电芯2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延伸部232经通槽312排出。
109.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芯20还包括第二极耳24。第一极耳23和第二极耳24分别自电极组件相对的两端伸出封装壳21。优选的,第二极耳24包括设于封装壳21外的第二焊接部241和第二延伸部242,第二焊接部241用于和相邻的极耳或导电件连接。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二焊接部241和第二支撑部32位于第二凸部14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二焊接部241与第二支撑部32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使电芯20产生的热量从空间处排出,以便于电芯20的散热。
110.第二延伸部242设于第二焊接部241和第二部分212之间,优选的,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二延伸部242至少部分位于通槽312,即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二部分212可伸出自通槽312以使第二延伸部242全部位于通槽312,第二部分212也可被第三支撑部33遮挡而使连接于第二部分212的第二延伸部242部分位于通槽312,有利于使电芯2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延伸部242经通槽312排出。
1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3或第二极耳24成90
°
折弯。优选的,第一极耳23或第二极耳24折弯的部位为上述第一焊接部231和第二焊接部241,以通过折弯的方式减少第一极耳23或第二极耳24伸出封装壳21的长度,减少电池组100在晃动时拉扯极耳而导致第一焊接部231或第二焊接部241脱离焊接区。
112.进一步地,封装壳2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12,第二部分212位于第一部分211的相对两端。优选的,第一部分211为封装壳21形成的具有一定收纳空间(图未示)的凸包结构,以将电极组件收容于收纳空间内。第二部分212自第一部分211周边延伸形成的扁平结构,第二部分212用于密封电芯20。第一极耳23、第二极耳24一端连接于电极组件,另一端从第二部分212延伸出封装壳2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3和第二极耳24设置于电芯20的同一端,第一极耳23和第二极耳24自同一个第二部分212延伸出第第一部分211。
113.请参阅图7,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均包括两个支撑块311,沿第三方向c,两个支撑块311分别设于支撑件30相对的边缘部位,且两个支撑块311之间设有通槽312。优选的,通槽312设于两个相邻的电芯20的第二部分212之间,以在电芯20产热时,电芯20内的热量能从第二部分212经通槽312排出。优选的,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延伸部232部分结构位于通槽312内,有利于对第一延伸部232散热。优选的,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二延伸部242部分结构位于通槽312内,有利于对第二延伸部242散热。
114.支撑件30还包括第三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设于第三支撑部33相对的两端。优选的,电芯20上通过粘接剂设于第三支撑部33朝向电芯20的侧面比如有双面胶或其他胶合材料。
115.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30为平板结构,以在支撑电芯20的同时抵持于第一凸部13和第二凸部14上,从而将电芯20与壳体10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30的类型并不限于
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件30还可为安装座结构等。
116.请再次参阅图6,电池组100还包括缓冲件40,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40设于支撑件30和电芯20之间。缓冲件40一侧连接于支撑件30,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和支撑件30相邻设置的电芯20,优选的,缓冲件40粘接于第三支撑部33,缓冲件40减缓支撑件30对电芯20的冲击力,以降低电芯20损坏的几率。
117.在另一实施例中,缓冲件40还可设置于两个电芯20之间,且缓冲件40相对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电芯20连接,以防止两个电芯20晃动而相互碰撞。优选的,缓冲件40和所述电芯20通过粘接剂连接,比如双面胶。
118.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40包括但不限于泡棉,优选的,缓冲件40具有缓冲功能。
119.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散热件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50设于两个电芯20之间,第一散热件50和缓冲件40间隔设置,即第一散热件50和缓冲件40之间连接有电芯20,以使电芯20产生的热量经第一散热件50排出。
120.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50还可设于电芯20与支撑件30之间。
1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50包括但不限于中空的铝片结构。请结合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电路板60,第一焊接部231设于第一电路板60上。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一电路板60和第一支撑部31位于第一凸部13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一电路板60与电芯20和支撑件30之间形成间隙,以便于散热。
122.进一步的,第一电路板60设有第一通孔61,第一极耳23伸出第一通孔61,第一焊接部231焊接于第一电路板60外侧的铜板(图未示)。
123.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二电路板70,第一电路板60和第二电路板70设于电芯20的相对两端,且第二焊接部241设于第二电路板70上。沿第一方向a观察,第二电路板70和第二支撑部32位于第二凸部14相对的两侧,以使第二电路板70与电芯20和支撑件30之间形成间隙,以便于散热。
124.进一步的,第二电路板70设有第二通孔(图未示),第二极耳24伸出第二通孔,第二焊接部241焊接于第二电路板70外侧的铜板(图未示)。
125.请参阅图8和图9,电池组100还包括连接件80。连接件80包括连接板81、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设于连接板81相对的两端,第一电路板60设于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之间,以通过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将第一电路板60固定于壳体10内。
12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82开设有第一槽821,第一槽821可套设于第一凸部13上,以使第一连接部82相对第一凸部13和壳体10固定。
127.更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83开设有与第一槽821相对设置的第二槽831,第二槽831可套设于第二凸部14上,以配合第一槽821将连接件80固定于壳体10内。
128.第二连接部83还开设有第三槽832,第二槽831和第三槽832设于第一电路板60相对的两侧,即第一槽821和第二槽831位于第一电路板60内侧,第三槽832位于第一电路板60外侧。以在第一槽821和第二槽831将第一电路板60固定于壳体10内时,第三槽832伸出第一电路板60,电池组100还包括设于第一电路板60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至少部分设于第三槽832,有利于对连接结构限位,有利于组装固定,减少连接结构和其他结构件的干涉。优选的,连接结构包括线束。优选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电铜片110。
129.连接件80还包括固定部84,固定部84设于连接板81上,并可固定于第一电路板60上。在将第一电路板60固定于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之间时,通过将固定部84伸出第一电路板60上的孔位并固定于第一电路板60上,以增加第一电路板60固定于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之间的稳固性。优选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电铜片110,导电铜片110设有开孔,固定部84穿过第一电路板60上的孔位和导电铜片110上的开孔,将连接件80、第一电路板60和导电铜片110固定,节省空间。
130.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84为螺杆。固定部84穿过第一电路板60上的孔位,并通过螺帽(图未示)固定。在螺帽将第一电路板60固定于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之间时,在固定部84上旋转螺帽,从而使得螺帽将第一电路板60夹紧。螺帽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扭矩传递至连接板81上,从而减轻转动螺帽时产生的扭矩对第一电路板60的干扰。可以理解的是,固定部84的类型并不限于此,凡可固定于连接板81并能将第一电路板60固定于第一连接部82和第二连接部83之间的结构均可。
131.请再次参阅图1,电池组100还包括面板90和设于面板90上的第二散热件91。面板90沿第一方向a设于壳体10具有第一端板15的一端,第二散热件91与第一开口151对应设置,以通过第二散热件91将电芯20产生的热量从壳体10内经第一开口151吸出。
13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件91包括但不限于此风扇,凡可将电芯20产生的热量从第一开口151内吸出的结构均可。
133.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图未示),包括本体(图未示)和收容于本体的电池组100,电池组100为上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组100,因此,用电装置具有该电池组100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进一步的,所述用电装置可为电动车、电动公交车、电动汽车等,相应的,所述本体为车体结构,所述电池组100组200设于所述车体内,以进行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用电装置还可是储能设备、电动自行车、飞行设备、手持电动装置,如吸尘器、除草机等其他装置。
134.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