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2021-09-28 10: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优选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制造工序中适宜使用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在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如下的情况:为了防止在加工、组装、检查、运输等时对构件的表面造成损伤而贴附表面保护薄膜(SPV),或者为了对较薄而脆弱的构件进行加强而贴附加强用薄膜(RF)(例如专利文献1等)。

为了提高如上所述的贴附工序中的效率,相较于以单片逐片地贴附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的工序,利用卷对卷(Roll-to-Roll)方式的连续工序更为有效。

若将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的基材面贴附于具有基材与轻剥离粘合剂层的载体片材的该轻剥离粘合剂层面而制成层叠体,则能够通过卷对卷连续地向构件贴附该表面保护薄膜、该加强用薄膜。该情况下,在贴附后将载体片材剥离。

在使用如上所述的层叠体连续进行对构件的贴附工序时,要求贴附的位置对准精度较高。然而,若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载体片材的透明性过高,则会产生如下问题:难以利用相机、传感器等检测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的加工端部等的问题,或者难以将载体片材的两端与构件的位置关系对准从而会产生TD方向上的偏移的问题。因此,考虑降低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载体片材的透明性,但若过度降低该透明性,则会产生如下问题:表面保护薄膜本身、加强用薄膜本身、载体片材本身的外观检查、异物检查变得困难的问题,或者忽略将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贴附于构件时的异物混入的风险变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10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层叠体,其是在载体片材上层叠有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的层叠体,其中,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表现高的位置对准精度与高的检查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层叠体是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

其是依次具有该树脂薄膜(1)、该粘合剂层(1)、该树脂薄膜(2)且不具有该粘合剂层(2)及该树脂薄膜(3)的3层以上的层叠体(A)与依次具有该粘合剂层(2)、该树脂薄膜(3)且不具有该树脂薄膜(1)、该粘合剂层(1)及该树脂薄膜(2)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B)直接层叠而成的,

该层叠体的透过率为5%~7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层叠体(A)的一个最外层为上述树脂薄膜(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层叠体(B)的一个最外层为上述粘合剂层(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层叠体(A)的透过率为6%~7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层叠体(B)的透过率为6%~7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层叠体,其是在载体片材上层叠有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的层叠体,其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表现高的位置对准精度与高的检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出现“重量”的表述时,可与常作为表示重量的SI系单位使用的“质量”相互替换。

本说明书中出现“(甲基)丙烯酸”的表述时,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出现“(甲基)丙烯酸酯”的表述时,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出现“(甲基)烯丙基”的表述时,是指“烯丙基和/或甲基烯丙基”,出现“(甲基)丙烯醛”的表述时,是指“丙烯醛和/或甲基丙烯醛”。

《《1.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是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是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且不具有粘合剂层(2)及树脂薄膜(3)的3层以上的层叠体(A)与依次具有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且不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及树脂薄膜(2)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B)直接层叠而成的。

层叠体(A)只要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且不具有粘合剂层(2)及树脂薄膜(3)的3层以上的层叠体,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合适的其他层。

层叠体(B)只要为依次具有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且不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及树脂薄膜(2)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合适的其他层。

层叠体(A)优选为其一个最外层为树脂薄膜(2)。

层叠体(B)优选为其一个最外层为粘合剂层(2)。

即,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且该树脂薄膜(2)为最外层的3层以上的层叠体(A)与依次具有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且该粘合剂层(2)为最外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B)以该树脂薄膜(2)与该粘合剂层(2)直接层叠的方式层叠而成的5层以上的层叠体。

作为上述其他层,从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例如可列举透过率控制层等。作为透过率控制层,只要为可控制透过率的层,则可采用任意合适的层。作为这样的透过率控制层,例如可列举黑色带的层、黑色的印刷层等。

透过率控制层例如可列举:树脂薄膜(1)的与粘合剂层(1)处于相反侧的面、树脂薄膜(1)的粘合剂层(1)侧的面、粘合剂层(1)的树脂薄膜(1)侧的面、粘合剂层(1)的树脂薄膜(2)侧的面、树脂薄膜(2)的粘合剂层(1)侧的面、树脂薄膜(2)的粘合剂层(2)侧的面、粘合剂层(2)的树脂薄膜(2)侧的面、粘合剂层(2)的树脂薄膜(3)侧的面、树脂薄膜(3)的粘合剂层(2)侧的面、树脂薄膜(3)的与粘合剂层(2)处于相反侧的面等。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层叠数根据上述其他层的数量,优选为5层~10层,更优选为5层~8层,进一步优选为5层~7层,特别优选为5层~6层,最优选为5层。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层叠体100是树脂薄膜(1)10、粘合剂层(1)20、树脂薄膜(2)30、粘合剂层(2)40、树脂薄膜(3)50依次直接层叠而成的。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的层叠体部分相当于层叠体(A),可作为表面保护薄膜、加强用薄膜。在该情况下,树脂薄膜(1)可成为隔离体。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层叠体部分相当于层叠体(B),可作为载体片材。载体片材也可作为表面保护薄膜对待。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其透过率为5%~70%,优选为10%~70%,进一步优选为20%~70%,特别优选为30%~65%,最优选为40%~60%。若本发明的层叠体的透过率为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层叠体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表现高的位置对准精度与高的检查性。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层叠体(A)的透过率优选为6%~70%,更优选为10%~70%,进一步优选为20%~70%,特别优选为30%~70%,最优选为40%~60%。若上述层叠体(A)的透过率为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层叠体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表现更高的位置对准精度与更高的检查性。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层叠体(B)的透过率优选为6%~70%,更优选为10%~70%,进一步优选为20%~70%,特别优选为30%~70%,最优选为40%~60%。若上述层叠体(B)的透过率为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层叠体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表现更高的位置对准精度与更高的检查性。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mm/分钟将该粘合剂层(2)自该树脂薄膜(2)剥离时的粘合力优选为1gf/25mm以上,更优选为1gf/25mm~10gf/25mm,进一步优选为1.2gf/25mm~8gf/25mm,进一步优选为1.4gf/25mm~7gf/25mm,特别优选为1.6gf/25mm~5gf/25mm,最优选为1.8gf/25mm~3gf/25mm。若上述粘合力为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层叠体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抑制树脂薄膜(2)自粘合剂层(2)浮起。

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mm/分钟将粘合剂层(2)自树脂薄膜(2)剥离时的粘合力的测定例如可以如下来进行。即,剥离10cm×10cm的层叠体(A)的隔离体,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利用手压辊将评价用样品的粘合剂层表面贴附于10cm×10cm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MICRO SLIDE GLASS S),其后,以0.25MPa的压力进行压接,将预先去除了静电的带隔离体的表面保护薄膜(也可称为载体片材)切割为宽度25mm、长度150mm,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通过2.0kg辊往返一次贴附于固定在玻璃上的层叠体(A)的树脂薄膜侧,其后,以0.25MPa的压力进行压接,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熟化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力试验机(Minebea株式会社制造,制品名:TCM-1kNB),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mm/分钟,将粘合剂层(2)自树脂薄膜(2)剥离,从而可测定粘合力。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将该粘合剂层(2)自该树脂薄膜(2)剥离时的粘合力优选为2gf/25mm以上,更优选为2gf/25mm~20gf/25mm,进一步优选为2.5gf/25mm~10gf/25mm,进一步优选为3gf/25mm~9gf/25mm,特别优选为3gf/25mm~8gf/25mm,最优选为3.5gf/25mm~7gf/25mm。若上述粘合力为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层叠体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进一步抑制树脂薄膜(2)自粘合剂层(2)浮起。

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将粘合剂层(2)自树脂薄膜(2)剥离时的粘合力的测定例如可以如下来进行。即,剥离10cm×10cm的层叠体(A)的隔离体,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利用手压辊将评价用样品的粘合剂层表面贴附于10cm×10cm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MICRO SLIDE GLASS S),其后,以0.25MPa的压力进行压接,将预先去除了静电的带隔离体的表面保护薄膜(也可称为载体片材)切割为宽度25mm、长度150mm,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通过2.0kg辊往返一次贴附于固定在玻璃上的层叠体(A)的树脂薄膜侧,其后,以0.25MPa的压力进行压接,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熟化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力试验机(Minebea株式会社制造,制品名:TCM-1kNB),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将粘合剂层(2)自树脂薄膜(2)剥离,从而可测定粘合力。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2400mm/分钟将该粘合剂层(2)自该树脂薄膜(2)剥离时的粘合力优选为5gf/25mm以上,更优选为5gf/25mm~100gf/25mm,更优选为7gf/25mm~60gf/25mm,进一步优选为8gf/25mm~40gf/25mm,特别优选为9gf/25mm~30gf/25mm,最优选为10gf/25mm~25gf/25mm。若上述粘合力为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层叠体在通过卷对卷连续贴附于构件时,可更进一步抑制树脂薄膜(2)自粘合剂层(2)浮起。上述粘合力的测定方法记载于下文。

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2400mm/分钟将粘合剂层(2)自树脂薄膜(2)剥离时的粘合力的测定例如可以如下来进行。即,剥离10cm×10cm的层叠体(A)的隔离体,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利用手压辊将评价用样品的粘合剂层表面贴附于10cm×10cm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MICRO SLIDE GLASS S),其后,以0.25MPa的压力进行压接,将预先去除了静电的带隔离体的表面保护薄膜(也可称为载体片材)切割为宽度25mm、长度150mm,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通过2.0kg辊往返一次贴附于固定在玻璃上的层叠体(A)的树脂薄膜侧,其后,以0.25MPa的压力进行压接,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熟化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力试验机(Minebea株式会社制造,制品名:TCM-1kNB),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2400mm/分钟,将粘合剂层(2)自树脂薄膜(2)剥离,从而可测定粘合力。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粘合剂层(1)的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将该粘合剂层(1)自玻璃剥离时的粘合力(1)与粘合剂层(2)的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将该粘合剂层(2)自玻璃剥离时的粘合力(2)优选为粘合力(1)>粘合力(2)。通过使粘合力(1)>粘合力(2),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粘合力(1)的测定例如可以如下来进行。即,将包含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的层叠体(A)切割为宽度25mm、长度150mm而制作评价用样品,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自制作的评价用样品剥离树脂薄膜(1),通过2.0kg辊往返一次贴附于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MICRO SLIDE GLASS S),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熟化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力试验机,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进行剥离,从而可测定粘合力(1)。

粘合力(2)的测定例如可以如下来进行。即,将包含隔离体/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的带隔离体的层叠体(B)切割为宽度25mm、长度150mm而制作评价用样品,另外,与粘合力(1)的测定相同地预先准备自层叠体(A)剥离树脂薄膜(1)后贴附于玻璃板而成的被粘物,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自上述评价用样品剥离隔离体,通过2.0kg辊往返一次贴附于上述被粘物,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熟化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分钟进行剥离,从而可测定粘合力(2)。

《1-1.树脂薄膜(1)》

关于树脂薄膜(1)的厚度,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μm~300μm,更优选为1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150μm,特别优选为40μm~100μm,最优选为50μm~80μm。

树脂薄膜(1)包含树脂基材薄膜(1a)。

作为树脂基材薄膜(1a),例如可列举: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以α-烯烃作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氯乙烯(PVC)构成的塑料薄膜;由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碳酸酯(PC)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苯硫醚(PPS)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等酰胺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醚醚酮(PEEK)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系树脂等构成的塑料薄膜;等。

树脂基材薄膜(1a)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树脂基材薄膜(1a)也可进行了拉伸。

树脂基材薄膜(1a)也可实施了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例如可列举: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电离辐射线处理、利用底涂剂的涂布处理等。

树脂基材薄膜(1a)也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包含任意适宜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透过率控制剂等。作为这样的透过率控制剂,例如可列举:着色颜料、着色染料,优选为黑色颜料、黑色染料。

在树脂基材薄膜(1a)含有透过率控制剂时,作为其含有比率,从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1重量%。

为了提高自粘合剂层(1)的剥离性,树脂薄膜(1)也可具有脱模层(1b)。在树脂薄膜(1)具有脱模层(1b)时,脱模层(1b)侧直接层叠于粘合剂层(1)。

关于脱模层(1b)的形成材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形成材料。作为这样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有机硅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剂、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等。这些之中,优选有机硅系脱模剂。脱模层(1b)可以以涂布层的形式来形成。

关于脱模层(1b)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优选为10nm~2000nm,更优选为10nm~1500nm,进一步优选为10nm~1000nm,特别优选为10nm~500nm。

脱模层(1b)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作为有机硅系脱模层,例如可列举加成反应型有机硅树脂。作为加成反应型有机硅树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信越化学工业制造的KS-774、KS-775、KS-778、KS-779H、KS-847H、KS-847T;Toshiba Silicone制造的TPR-6700、TPR-6710、TPR-6721;Dow Corning Toray制造的SD7220、SD7226等。有机硅系脱模层的涂布量(干燥后)优选为0.01g/m2~2g/m2,更优选为0.01g/m2~1g/m2,进一步优选为0.01g/m2~0.5g/m2

脱模层(1b)的形成例如可如下进行:采用反向凹版涂布、棒涂、模涂等以往公知的涂布方式在任意适宜的层上涂布上述形成材料后,在通常120~200℃左右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由此使之固化。此外,根据需要也可组合使用热处理与紫外线照射等活性能量线照射。

树脂薄膜(1)也可具有抗静电层(1c)。

关于抗静电层(1c)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优选为1nm~1000nm,更优选为5nm~900nm,进一步优选为7.5nm~800nm,特别优选为10nm~700nm。

抗静电层(1c)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作为抗静电层(1c),只要为能够发挥抗静电效果的层,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抗静电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层,优选为在任意适宜的基材层上涂布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而形成的抗静电层。具体而言,例如为在树脂基材薄膜(1a)上涂布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而形成的抗静电层。作为具体的涂布方法,可列举:辊涂法、棒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关于导电性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在π共轭系导电性聚合物中掺杂有聚阴离子的导电性聚合物等。作为π共轭系导电性聚合物,可列举: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乙炔等链状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聚阴离子,可列举:聚苯乙烯磺酸、聚异戊二烯磺酸、聚乙烯基磺酸、聚烯丙基磺酸、聚丙烯酸乙基磺酸、聚甲基丙烯酰羧酸等。导电性聚合物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树脂薄膜(1)的一个实施方式依次包含树脂基材薄膜(1a)、抗静电层(1c)及脱模层(1b)。代表性的是,该实施方式包含树脂基材薄膜(1a)、抗静电层(1c)及脱模层(1b)。

树脂薄膜(1)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依次包含抗静电层(1c)、树脂基材薄膜(1a)、抗静电层(1c)及脱模层(1b)。代表性的是,该实施方式包含抗静电层(1c)、树脂基材薄膜(1a)、抗静电层(1c)及脱模层(1b)。

《1-2.粘合剂层(1)》

粘合剂层(1)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1)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关于粘合剂层(1)的厚度,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5μm~150μm,更优选为1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3μm~80μm,特别优选为5μm~50μm,最优选为5μm~30μm。

粘合剂层(1)优选由选自由丙烯酸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构成。

粘合剂层(1)可利用任意适宜的方法形成。作为这样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在任意适宜的基材(例如,树脂薄膜(2))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选自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干燥,根据需要使之固化,从而在该基材上形成粘合剂层。作为这样的涂布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凹版辊涂机、逆辊涂布机、接触辊涂布机、浸渍辊涂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喷雾涂布机、逗点涂布机、直接涂布机、辊刷涂布机等方法。

粘合剂层(1)也可包含导电成分。导电成分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粘合剂层(1)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合适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透过率控制剂等。作为这样的透过率控制剂,例如可列举:着色颜料、着色染料,优选为黑色颜料、黑色染料。

在粘合剂层(1)含有透过率控制剂时,其含有比率代表性的是:相对于形成粘合剂层(1)的粘合剂组合物(选自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从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1重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处所谓的“聚合物成分”,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是指丙烯酸系聚合物,在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是指选自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及多元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是指橡胶系聚合物,在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是指有机硅系聚合物。

<1-2-1.丙烯酸系粘合剂>

丙烯酸系粘合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与交联剂。

丙烯酸系聚合物在丙烯酸系粘合剂的领域中可被称作所谓的基础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以固体成分换算,优选为60重量%~99.9重量%,更优选为65重量%~9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99.9重量%,特别优选为75重量%~99.9重量%,最优选为80重量%~99.9重量%。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丙烯酸系聚合物。

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250万,更优选为35万~200万,进一步优选为40万~180万,特别优选为50万~150万。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由组合物(A)通过聚合而形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组合物(A)包含(a成分)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b成分)选自由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由如下的组合物(A)通过聚合而形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组合物(A)包含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a成分)、并且不包含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而是包含(甲基)丙烯酸作为(b成分);更优选为由如下的组合物(A)通过聚合而形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组合物(A)包含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a成分)、并且不包含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而是包含丙烯酸作为(b成分)。

(a成分)、(b成分)分别独立地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成分),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这些之中,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更优选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

作为选自由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b成分),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等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等。这些之中,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更优选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

组合物(A)也可包含除(a)成分及(b)成分以外的共聚性单体。共聚性单体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共聚性单体,例如可列举: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这些的酸酐(例如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的单体)等含羧基的单体(其中不包括(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氨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的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的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噁唑等含杂环的乙烯基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的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的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的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类、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醚类;氯乙烯等。

作为共聚性单体,也可采用多官能性单体。多官能性单体是指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对于烯属不饱和基团,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烯属不饱和基团。作为这样的烯属不饱和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乙烯醚基(乙烯氧基)、烯丙醚基(烯丙氧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作为多官能性单体,例如可列举: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这样的多官能性单体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共聚性单体,也可采用(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氧基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关于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成分)的含量,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5重量%~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98重量%,特别优选为50重量%~95重量%。

关于选自由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b成分)的含量,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重量%~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20重量%,特别优选为3重量%~10重量%。

组合物(A)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溶剂等。这些其他成分的含量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含量。

聚合引发剂可根据聚合反应的种类而采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热聚合引发剂可优选在通过溶液聚合获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时采用。作为这样的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等)、氧化还原系聚合引发剂等。这些热聚合引发剂之中,特别优选日本特开2002-69411号公报中公开的偶氮系引发剂。这样的偶氮系聚合引发剂从聚合引发剂的分解物不易作为成为加热产生气体(释气)的产生原因的部分残留于丙烯酸系聚合物中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作为偶氮系聚合引发剂,可列举:2,2'-偶氮二异丁腈(以下有时称为AIBN)、2,2'-偶氮双-2-甲基丁腈(以下有时称为AMBN)、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缬草酸等。

光聚合引发剂可优选在通过活性能量射线聚合获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时采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茴香醚甲醚等。作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1-苯基-1,1-丙烷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等。作为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等。作为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酰等。作为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作为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作为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也可包含交联剂。通过使用交联剂,可提高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内聚力,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交联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交联剂,可列举: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以及脲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碳二酰亚胺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等。这些之中,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选自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及环氧系交联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c成分)。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例如可列举: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等。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也可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oronate 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oronate HL”)、商品名“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akenate 110N”)等市售品。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多官能环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醚、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山梨醇酐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多缩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以及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系树脂等。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也可列举:商品名“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等市售品。

关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含量,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含量。作为这样的含量,例如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5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18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份~15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成分、交联促进剂、交联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等)、抗老化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箔状物、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导电剂、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剂、耐热稳定剂、聚合抑制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1-2-2.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7-03985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公知的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等任意适宜的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作为这样的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例如为由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且该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及多元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与交联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成分。

<1-2-3.橡胶系粘合剂>

橡胶系粘合剂代表性的是由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代表性的是含有橡胶系聚合物。作为橡胶系粘合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5-07477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公知的橡胶系粘合剂等任意合适的橡胶系粘合剂。这些可仅为一种,也可为两种以上。橡胶系粘合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合适的成分。

<1-2-4.有机硅系粘合剂>

有机硅系粘合剂代表性的是由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代表性的是含有有机硅系聚合物。作为有机硅系粘合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4-047280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公知的有机硅系粘合剂等任意合适的有机硅系粘合剂。这些可仅为一种,也可为两种以上。有机硅系粘合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合适的成分。

<1-2-5.导电成分>

粘合剂层(1)也可含有导电成分。代表性的是,成为粘合剂层(1)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选自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也可含有导电成分。

关于导电成分,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成分。作为这样的导电成分,优选为选自离子性液体、离子传导聚合物、离子传导填料、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导电成分时,作为基础聚合物(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多元醇、氨基甲酸酯预聚物、橡胶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与导电成分的比率,导电成分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5重量份~9.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75重量份~8.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1重量份~7.0重量份。

关于离子性液体,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离子性液体。此处,所谓离子性液体,是指在25℃下呈液态的熔融盐(离子性化合物)。离子性液体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这样的离子性液体,优选为由氟有机阴离子与鎓阳离子构成的离子性液体。

关于能够构成离子性液体的鎓阳离子,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鎓阳离子。作为这样的鎓阳离子,优选为选自含氮鎓阳离子、含硫鎓阳离子、含磷鎓阳离子中的至少1种。

关于能够构成离子性液体的鎓阳离子,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选自具有通式(1)~(5)表示的结构的阳离子中的至少1种。

在通式(1)中,Ra表示碳数4至20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Rb及Rc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至16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其中,在氮原子包含双键时,不存在Rc。

在通式(2)中,Rd表示碳数2至20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Re、Rf及Rg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至16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

在通式(3)中,Rh表示碳数2至20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Ri、Rj及Rk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至16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

在通式(4)中,Z表示氮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Rl、Rm、Rn及Ro相同或不同,表示碳数1至20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其中,在Z为硫原子时,不存在Ro。

在通式(5)中,X表示Li原子、Na原子或K原子。

作为通式(1)表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吡啶鎓阳离子、吡咯烷鎓阳离子、哌啶鎓阳离子、具有吡咯啉骨架的阳离子、具有吡咯骨架的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1)表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1-乙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等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等哌啶鎓阳离子等;更优选为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

作为通式(2)表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咪唑鎓阳离子、四氢嘧啶鎓阳离子、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2)表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为1,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3-二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等咪唑鎓阳离子,更优选为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

作为通式(3)表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吡唑鎓阳离子、吡唑啉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3)表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1-甲基吡唑鎓阳离子、3-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等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等吡唑啉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4)表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四烷基铵阳离子、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烷基鏻阳离子、上述烷基的一部分被取代为烯基、烷氧基、进而环氧基而得到的离子等。

作为通式(4)表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三乙基甲基铵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铵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乙基锍阳离子、二甲基癸基锍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鏻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鏻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鏻阳离子等非对称的四烷基铵阳离子、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烷基鏻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阳离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丁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三甲基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丙基铵阳离子、三乙基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庚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阳离子、三辛基甲基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等,更优选为三甲基丙基铵阳离子。

关于可构成离子性液体的氟有机阴离子,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氟有机阴离子。这样的氟有机阴离子可完全被氟化(全氟化),也可部分被氟化。

作为这样的氟有机阴离子,例如为:全氟烷基磺酸盐、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全氟烷烃磺酰基)酰亚胺,更具体而言,例如为:三氟甲磺酸盐、五氟乙磺酸盐、七氟丙磺酸盐、九氟丁磺酸盐、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

关于离子性液体的具体例,可从上述阳离子成分与上述阴离子成分的组合中适当选择来使用。作为这样的离子性液体的具体例,例如为:1-己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盐、1-辛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盐、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盐、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盐、1-己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盐、三甲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盐、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

离子性液体可使用市售品,也可如下合成。作为离子性液体的合成方法,只要能够获得目标离子性液体,则无特别限定,一般而言,使用文献“离子性液体-开发的最前线与未来”(CMC出版发行)中记载的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及中和法等。

下文中关于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及中和法,以含氮鎓盐为例,示出了其合成方法,其他的含硫鎓盐、含磷鎓盐等其他离子性液体也可利用相同方法获得。

卤化物法是利用反应式(1)~(3)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叔胺与卤化烷基进行反应而获得卤化物(反应式(1),作为卤素,使用氯、溴、碘)。

使获得的卤化物与具有目标离子性液体的阴离子结构(A-)的酸(HA)或盐(MA,M为铵、锂、钠、钾等与目标阴离子形成盐的阳离子)进行反应而获得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

(1)R3N RX→R4NX (X:Cl,Br,I)

(2)R4NX HA→R4NA HX

(3)R4NX MA→R4NA MX (M:NH4,Li,Na,K,Ag等)

氢氧化物法是利用反应式(4)~(8)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首先,利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反应式(4))、OH型离子交换树脂法(反应式(5))或与氧化银(Ag2O)的反应(反应式(6)),由卤化物(R4NX)获得氢氧化物(R4NOH)(作为卤素,使用氯、溴、碘)。

对于获得的氢氧化物,与上述卤化法同样地利用反应式(7)~(8)的反应而获得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

(4)R4NX H2O→R4NOH 1/2H2 1/2X2 (X:Cl,Br,I)

(5)R4NX P-OH→R4NOH P-X (P-OH:OH离子型交换树脂)

(6)R4NX 1/2Ag2O 1/2H2O→R4NOH AgX

(7)R4NOH HA→R4NA H2O

(8)R4NOH MA→R4NA MOH (M:NH4,Li,Na,K,Ag等)

酸酯法是利用反应式(9)~(11)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叔胺(R3N)与酸酯进行反应而获得酸酯物(反应式(9),作为酸酯,使用硫酸、亚硫酸、磷酸、亚磷酸、碳酸等无机酸的酯、甲磺酸、甲基膦酸、甲酸等有机酸的酯等)。

对于获得的酸酯物,与上述卤化法同样地利用反应式(10)~(11)的反应而获得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此外,通过使用三氟甲磺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等作为酸酯,也可直接获得离子性液体。

(9)R3N ROY→R4NOY

(10)R4NOY HA→R4NA HoY

(11)R4NOY MA→R4NA MOY (M:NH4,Li,Na,K,Ag等)

中和法是利用反应式(12)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可通过使叔胺与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机酸进行反应而获得。

(12)R3N HZ→R3HN Z-

[HZ: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6SO2)2NH等有机酸}

上述反应式(1)~(12)中记载的R表示氢或碳数1至20的烃基,也可包含杂原子。

关于离子传导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离子传导聚合物。作为这样的离子传导聚合物,例如可列举:使具有季铵盐基的单体进行聚合或共聚而获得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聚亚乙基亚胺、烯丙基胺系聚合物等导电性聚合物等。离子传导聚合物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关于离子传导填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离子传导填料。作为这样的离子传导填料,例如可列举:锡氧化物、锑氧化物、铟氧化物、镉氧化物、钛氧化物、锌氧化物、铟、锡、锑、金、银、铜、铝、镍、铬、钛、铁、钴、铜碘化物、ITO(铟氧化物/锡氧化物)、ATO(锑氧化物/锡氧化物)等。离子传导填料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关于导电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导电聚合物,例如可列举:(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等。

<1-2-6.其他成分>

成为粘合剂层(1)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选自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其他聚合物成分、交联促进剂、交联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等)、抗老化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箔状物、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导电剂、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剂、耐热稳定剂、聚合抑制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1-3.树脂薄膜(2)》

关于树脂薄膜(2)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25μm~500μm,更优选为25μm~400μm,进一步优选为25μm~300μm,特别优选为25μm~200μm,最优选为25μm~150μm。

树脂薄膜(2)包含树脂基材薄膜(2a)。

作为树脂基材薄膜(2a),例如可列举: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以α-烯烃作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氯乙烯(PVC)构成的塑料薄膜;由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碳酸酯(PC)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苯硫醚(PPS)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等酰胺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醚醚酮(PEEK)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系树脂等构成的塑料薄膜;等。

树脂基材薄膜(2a)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树脂基材薄膜(2a)也可进行了拉伸。

也可对树脂基材薄膜(2a)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例如可列举: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电离辐射线处理、利用底涂剂的涂布处理等。

树脂基材薄膜(2a)也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包含任意适宜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透过率控制剂等。作为这样的透过率控制剂,例如可列举:着色颜料、着色染料,优选为黑色颜料、黑色染料。

在树脂基材薄膜(2a)含有透过率控制剂时,作为其含有比率,从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1重量%。

树脂薄膜(2)可具有导电层(2b)。导电层(2b)可配置于粘合剂层(1)与树脂基材薄膜(2a)之间。

导电层(2b)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导电层(2b)可通过形成于任意适宜的基材上而设置。作为这样的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2a)。

导电层(2b)利用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镀覆法、电气镀覆法、或这些的组合方法等任意适宜的薄膜形成方法在任意适宜的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2a))上形成导电膜。这些薄膜形成方法中,从导电膜的形成速度、大面积膜的形成性、生产率等方面出发,优选真空蒸镀法、溅射法。

作为用于形成导电膜的材料,例如使用:包含金、银、铂、钯、铜、铝、镍、铬、钛、铁、钴、锡、这些的合金等的金属系材料;包含铟氧化物、锡氧化物、钛氧化物、镉氧化物、这些的混合物等的金属氧化物系材料;包含铜碘化物等的其他金属化合物;等。

关于导电层(2b)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例如,在由金属系材料形成时,优选为在由金属氧化物系材料形成时,优选为

导电层(2b)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0×1010Ω/□以下,更优选为1.0×109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108Ω/□以下,特别优选为1.0×107Ω/□以下。

在任意适宜的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2a))上形成导电膜时,也可对该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2a))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等任意适宜的预处理,以提高导电膜与该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2a))的密合性。

树脂薄膜(2)也可具有抗静电层(2c)。抗静电层(2c)可配置于粘合剂层(1)与树脂基材薄膜(2a)之间和/或树脂基材薄膜(2a)与粘合剂层(2)之间。

抗静电层(2c)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关于抗静电层(2c)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优选为1nm~1000nm,更优选为5nm~900nm,进一步优选为7.5nm~800nm,特别优选为10nm~700nm。

抗静电层(2c)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0×1010Ω/□以下,更优选为8.0×109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109Ω/□以下,特别优选为1.0×109Ω/□以下。

关于抗静电层(2c),只要为能够发挥抗静电效果的层,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抗静电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层,优选为在任意适宜的基材层上涂布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而形成的抗静电层。具体而言,例如为在树脂基材薄膜(2a)上涂布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而形成的抗静电层。在涂布后,根据需要进行干燥,根据需要进行固化处理(热处理、紫外线处理等)。作为具体的涂布方法,可列举:辊涂法、棒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关于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涂布液。这样的导电涂布液优选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粘结剂、交联剂及溶剂。该溶剂在形成抗静电层(2c)的过程中会因加热等而挥发、蒸发等,从而实质上消失,因此,抗静电层(2c)优选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粘结剂及交联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有机溶剂、水、或这些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列举:乙酸乙酯等酯类;甲乙酮、丙酮、环己酮等酮类;四氢呋喃(THF)、二噁烷等环状醚类;正己烷、环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环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环己醇等脂肪族或脂环族醇类;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例如,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等二醇醚类等。溶剂优选为水、或以水为主成分的混合溶剂(例如水与乙醇的混合溶剂)。

抗静电层(2c)中的导电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优选为3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60重量%。

关于导电性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在π共轭系导电性聚合物中掺杂有聚阴离子的导电性聚合物等。作为π共轭系导电性聚合物,可列举: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乙炔等链状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聚阴离子,可列举:聚苯乙烯磺酸、聚异戊二烯磺酸、聚乙烯基磺酸、聚烯丙基磺酸、聚丙烯酸乙基磺酸、聚甲基丙烯酰羧酸等。

导电性聚合物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抗静电层(2c)中的粘结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95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90重量%。

关于导电涂布液中可含有的粘结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粘结剂。粘结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粘结剂,优选为树脂,更优选为聚酯树脂。聚酯树脂在粘结剂中所占的比率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98重量%~100重量%。

聚酯树脂优选包含聚酯作为主成分(占比优选超过50重量%、更优选为7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的成分)。

关于聚酯,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聚酯。作为这样的聚酯,优选具有如下的结构:优选由选自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羧基的多元羧酸(例如二羧酸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例如,多元羧酸的酸酐、酯化物、卤化物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化合物(多元羧酸成分)与选自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例如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化合物(多元醇成分)缩合而成的结构。

关于多元羧酸成分,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多元羧酸。作为这样的多元羧酸成分,例如可列举:草酸、丙二酸、二氟丙二酸、烷基丙二酸、琥珀酸、四氟琥珀酸、烷基琥珀酸、(±)-苹果酸、内消旋酒石酸、衣康酸、马来酸、甲基马来酸、富马酸、甲基富马酸、乙炔二羧酸、戊二酸、六氟戊二酸、甲基戊二酸、戊烯二酸、己二酸、二硫代己二酸、甲基己二酸、二甲基己二酸、四甲基己二酸、亚甲基己二酸、粘康酸、半乳糖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全氟辛二酸、3,3,6,6-四甲基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全氟癸二酸、十三烷二酸、十二烷基二羧酸、十三烷基二羧酸、十四烷基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类;环烷基二羧酸(例如,1,4-环己烷二羧酸、1,2-环己烷二羧酸)、1,4-(2-降冰片烯)二羧酸、5-降冰片烯-2,3-二羧酸(HIMIC acid)、金刚烷二羧酸、螺庚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类;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硫代间苯二甲酸、甲基间苯二甲酸、二甲基间苯二甲酸、氯间苯二甲酸、二氯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甲基对苯二甲酸、二甲基对苯二甲酸、氯对苯二甲酸、溴对苯二甲酸、萘二羧酸、氧代芴二羧酸、蒽二羧酸、联苯二羧酸、亚联苯基二羧酸、二甲基亚联苯基二羧酸、4,4”-对三联苯二羧酸、4,4”-对四联苯二羧酸、联苄基二羧酸、偶氮苯二羧酸、高邻苯二甲酸(homophthalic acid)、亚苯基二乙酸、亚苯基二丙酸、萘二羧酸、萘二丙酸、联苯二乙酸、联苯二丙酸、3,3'-[4,4'-(亚甲基二对亚联苯基)]二丙酸、4,4'-联苄基二乙酸、3,3'-[(4,4'-联苄基)]二丙酸、氧二对亚苯基二乙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类;上述任意多元羧酸的酸酐;上述任意多元羧酸的酯(例如,烷基酯。单酯、二酯等);上述任意多元羧酸对应的酰卤化物(例如,二羧酰氯);等。

作为多元羧酸成分,可优选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类及其酸酐;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酸、HIMIC acid、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类及其酸酐;这些二羧酸类的低级烷基酯(例如,与碳原子数1~3的一元醇的酯)等。

关于多元醇成分,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多元醇。作为这样的多元醇成分,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戊二醇、二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苯二甲醇、氢化双酚A、双酚A等二醇类;这些二醇类的环氧烷加成物(例如,环氧乙烷加成物、环氧丙烷加成物等)等。

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以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5×103~1.5×105,更优选为1×104~6×104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10℃~80℃。

作为聚酯树脂,可使用例如市售的东洋纺公司制造的商品名“VYLONAL”等。

导电涂布液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一步含有除聚酯树脂以外的树脂(例如,选自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硅氮烷树脂、聚氨酯树脂、氟树脂、聚烯烃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作为粘结剂。

关于导电涂布液中可含有的交联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交联剂。交联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可优选列举: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以及脲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等。其中,优选为三聚氰胺系交联剂。

抗静电层(2c)中的交联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重量%~3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20重量%。

抗静电层(2c)中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

《1-4.粘合剂层(2)》

粘合剂层(2)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2)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关于粘合剂层(2)的厚度,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5μm~150μm,更优选为1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80μm,特别优选为3μm~50μm,最优选为5μm~30μm。

粘合剂层(2)可利用任意适宜的方法形成。作为这样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在任意适宜的基材(例如树脂薄膜(3))上涂布用于形成构成粘合剂层(2)的粘合剂的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干燥,根据需要使之固化,从而在该基材上形成粘合剂层。作为这样的涂布方法,例如可列举:凹版辊涂机、逆辊涂布机、接触辊涂布机、浸渍辊涂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喷雾涂布机、逗点涂布机、直接涂布机、辊刷涂布机等方法。

粘合剂层(2)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合适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透过率控制剂等。作为这样的透过率控制剂,例如可列举:着色颜料、着色染料,优选为黑色颜料、黑色染料。

在粘合剂层(2)含有透过率控制剂时,其含有比率代表性的是:相对于形成粘合剂层(2)的粘合剂组合物(代表性的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从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1重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处所谓的“聚合物成分”,这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时为丙烯酸系聚合物。

<1-4-1.丙烯酸系粘合剂>

粘合剂层(2)优选由丙烯酸系粘合剂构成。

丙烯酸系粘合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与交联剂。

丙烯酸系聚合物在丙烯酸系粘合剂的领域中被称作所谓的基础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以固体成分换算,优选为60重量%~99.9重量%,更优选为65重量%~9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99.9重量%,特别优选为75重量%~99.9重量%,最优选为80重量%~99.9重量%。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丙烯酸系聚合物。

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250万,更优选为35万~200万,进一步优选为40万~180万,特别优选为50万~150万。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由组合物(B)通过聚合而形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组合物(B)包含(a成分)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b成分)选自由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a成分)、(b成分)分别独立地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成分),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这些中,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更优选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

作为选自由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b成分),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等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等。这些中,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更优选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

组合物(B)也可包含除(a)成分及(b)成分以外的共聚性单体。共聚性单体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共聚性单体,例如可列举: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这些的酸酐(例如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的单体)等含羧基的单体(其中不包括(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氨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的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的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噁唑等含杂环的乙烯基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的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的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的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类、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醚类;氯乙烯等。

作为共聚性单体,也可采用多官能性单体。所谓多官能性单体,是指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对于烯属不饱和基团,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烯属不饱和基团。作为这样的烯属不饱和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乙烯醚基(乙烯氧基)、烯丙醚基(烯丙氧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作为多官能性单体,例如可列举: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这样的多官能性单体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共聚性单体,也可采用(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氧基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关于烷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成分)的含量,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5重量%~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98重量%,特别优选为50重量%~95重量%。

关于选自由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b成分)的含量,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重量%~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20重量%,特别优选为3重量%~10重量%。

组合物(B)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溶剂等。这些其他成分的含量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含量。

聚合引发剂可根据聚合反应的种类而采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热聚合引发剂可优选在利用溶液聚合获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时采用。作为这样的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等)、氧化还原系聚合引发剂等。这些热聚合引发剂之中,特别优选为日本特开2002-69411号公报中公开的偶氮系引发剂。这样的偶氮系聚合引发剂从聚合引发剂的分解物不易作为成为加热产生气体(释气)的产生原因的部分而残留于丙烯酸系聚合物中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作为偶氮系聚合引发剂,可列举:2,2'-偶氮二异丁腈(以下有时称为AIBN)、2,2'-偶氮双-2-甲基丁腈(以下有时称为AMBN)、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缬草酸等。

光聚合引发剂可优选在通过活性能量射线聚合获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时采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茴香醚甲醚等。作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1-苯基-1,1-丙烷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等。作为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姻等。作为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酰等。作为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作为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作为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也可含有交联剂。通过使用交联剂,可提高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内聚力,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交联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作为交联剂,可列举: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以及脲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等。这些中,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选自由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及环氧系交联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c成分)。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例如可列举: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等。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也可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oronate 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oronate HL”)、商品名“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akenate 110N”)等市售品。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多官能环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醚、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山梨醇酐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多缩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以及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系树脂等。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也可列举:商品名“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等市售品。

关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含量,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含量。作为这样的含量,例如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5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18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份~15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成分、交联促进剂、交联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等)、抗老化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箔状物、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导电剂、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剂、耐热稳定剂、聚合抑制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1-4-2.导电成分>

粘合剂层(2)也可含有导电成分。关于导电成分,可直接引用<1-2-5.导电成分>项中的说明。

<1-4-3.其他成分>

成为粘合剂层(2)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其他聚合物成分、交联促进剂、交联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等)、抗老化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箔状物、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导电剂、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剂、耐热稳定剂、聚合抑制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1-5.树脂薄膜(3)》

关于树脂薄膜(3)的厚度,从可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4μm~450μm,更优选为8μm~350μm,进一步优选为12μm~250μm,特别优选为16μm~150μm,最优选为20μm~100μm。

树脂薄膜(3)包含树脂基材薄膜(3a)。

作为树脂基材薄膜(3a),例如可列举: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以α-烯烃作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氯乙烯(PVC)构成的塑料薄膜;由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碳酸酯(PC)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苯硫醚(PPS)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等酰胺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醚醚酮(PEEK)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塑料薄膜;由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系树脂等构成的塑料薄膜;等。

树脂基材薄膜(3a)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树脂基材薄膜(3a)也可进行了拉伸。

树脂基材薄膜(3a)也可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例如可列举: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电离辐射线处理、利用底涂剂的涂布处理等。

可对树脂薄膜(3a)的未设置粘合剂层(2)的面,出于形成容易退卷的卷绕体等的目的,例如在树脂薄膜(3a)中添加脂肪酸酰胺、聚亚乙基亚胺、长链烷基系添加剂等进行脱模处理,或者设置由有机硅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等任意合适的剥离剂形成的涂布层。

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在树脂薄膜(3a)中含有任意合适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透过率控制剂等。作为这样的透过率控制剂,例如可列举:着色颜料、着色染料,优选为黑色颜料、黑色染料。

在树脂基材薄膜(3a)含有透过率控制剂时,作为其含有比率,从可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1重量%。

树脂薄膜(3)也可具有导电层(3b)。导电层(3b)可配置于粘合剂层(2)与树脂基材薄膜(3a)之间。

导电层(3b)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导电层(3b)可通过形成于任意适宜的基材上而设置。作为这样的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3a)。

导电层(3b)利用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镀覆法、电气镀覆法、或这些的组合法等任意适宜的薄膜形成法在任意适宜的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3a))上形成导电膜。这些薄膜形成法之中,从导电膜的形成速度、大面积膜的形成性、生产率等方面出发,优选真空蒸镀法、溅射法。

作为用于形成导电膜的材料,例如使用:包含金、银、铂、钯、铜、铝、镍、铬、钛、铁、钴、锡、这些的合金等的金属系材料;包含铟氧化物、锡氧化物、钛氧化物、镉氧化物、这些的混合物等的金属氧化物系材料;包含铜碘化物等的其他金属化合物等。

关于导电层(3b)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例如,在由金属系材料形成时,优选为在由金属氧化物系材料形成时,优选为

导电层(3b)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0×1010Ω/□以下,更优选为1.0×109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108Ω/□以下,特别优选为1.0×107Ω/□以下。

在任意适宜的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3a))上形成导电膜时,也可对该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3a))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等任意适宜的预处理,从而提高导电膜与该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薄膜(3a))的密合性。

树脂薄膜(3)也可具有抗静电层(3c)。抗静电层(3c)可配置于粘合剂层(2)与树脂基材薄膜(3a)之间、和/或树脂基材薄膜(3a)的粘合剂层(2)的相反侧。

抗静电层(3c)可仅为1层,也可为2层以上。

关于抗静电层(3c)的厚度,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宜的厚度。作为这样的厚度,优选为1nm~1000nm,更优选为5nm~900nm,进一步优选为7.5nm~800nm,特别优选为10nm~700nm。

抗静电层(3c)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0×1010Ω/□以下,更优选为8.0×109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109Ω/□以下,特别优选为1.0×109Ω/□以下。

关于抗静电层(3c),只要为能够发挥抗静电效果的层,则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抗静电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层,优选为在任意适宜的基材层上涂布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而形成的抗静电层。具体而言,例如为在树脂基材薄膜(3a)上涂布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而形成的抗静电层。在涂布后,根据需要进行干燥,根据需要进行固化处理(热处理、紫外线处理等)。作为具体的涂布方法,可列举:辊涂法、棒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关于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导电涂布液,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涂布液。这样的导电涂布液优选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粘结剂、交联剂及溶剂。该溶剂在形成抗静电层(3c)的过程中会因加热等而挥发、蒸发等,从而实质上消失,因此,抗静电层(3c)优选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粘结剂及交联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有机溶剂、水、或这些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列举:乙酸乙酯等酯类;甲乙酮、丙酮、环己酮等酮类;四氢呋喃(THF)、二噁烷等环状醚类;正己烷、环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环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环己醇等脂肪族或脂环族醇类;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例如,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等二醇醚类等。溶剂优选为水、或以水为主成分的混合溶剂(例如水与乙醇的混合溶剂)。

抗静电层(3c)中的导电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优选为3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60重量%。

关于导电性聚合物,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在π共轭系导电性聚合物中掺杂有聚阴离子的导电性聚合物等。作为π共轭系导电性聚合物,可列举: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乙炔等链状导电性聚合物。作为聚阴离子,可列举:聚苯乙烯磺酸、聚异戊二烯磺酸、聚乙烯基磺酸、聚烯丙基磺酸、聚丙烯酸乙基磺酸、聚甲基丙烯酰羧酸等。

导电性聚合物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

抗静电层(3c)中的粘结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95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90重量%。

关于导电涂布液中可含有的粘结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粘结剂。粘结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粘结剂,优选为树脂,更优选为聚酯树脂。聚酯树脂在粘结剂中所占的比率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98重量%~100重量%。

聚酯树脂优选包含聚酯作为主成分(占比优选为超过50重量%、更优选为7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的成分)。

关于聚酯,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聚酯。作为这样的聚酯,优选具有如下的结构:优选由选自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羧基的多元羧酸(例如二羧酸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例如,多元羧酸的酸酐、酯化物、卤化物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化合物(多元羧酸成分)与选自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例如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化合物(多元醇成分)缩合而成的结构。

关于多元羧酸成分,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多元羧酸。作为这样的多元羧酸成分,例如可列举:草酸、丙二酸、二氟丙二酸、烷基丙二酸、琥珀酸、四氟琥珀酸、烷基琥珀酸、(±)-苹果酸、内消旋酒石酸、衣康酸、马来酸、甲基马来酸、富马酸、甲基富马酸、乙炔二羧酸、戊二酸、六氟戊二酸、甲基戊二酸、戊烯二酸、己二酸、二硫代己二酸、甲基己二酸、二甲基己二酸、四甲基己二酸、亚甲基己二酸、粘康酸、半乳糖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全氟辛二酸、3,3,6,6-四甲基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全氟癸二酸、十三烷二酸、十二烷基二羧酸、十三烷基二羧酸、十四烷基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类;环烷基二羧酸(例如,1,4-环己烷二羧酸、1,2-环己烷二羧酸)、1,4-(2-降冰片烯)二羧酸、5-降冰片烯-2,3-二羧酸(HIMIC acid)、金刚烷二羧酸、螺庚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类;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硫代间苯二甲酸、甲基间苯二甲酸、二甲基间苯二甲酸、氯间苯二甲酸、二氯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甲基对苯二甲酸、二甲基对苯二甲酸、氯对苯二甲酸、溴对苯二甲酸、萘二羧酸、氧代芴二羧酸、蒽二羧酸、联苯二羧酸、亚联苯基二羧酸、二甲基亚联苯基二羧酸、4,4”-对三联苯二羧酸、4,4”-对四联苯二羧酸、联苄基二羧酸、偶氮苯二羧酸、高邻苯二甲酸(homophthalic acid)、亚苯基二乙酸、亚苯基二丙酸、萘二羧酸、萘二丙酸、联苯二乙酸、联苯二丙酸、3,3'-[4,4'-(亚甲基二对亚联苯基)]二丙酸、4,4'-联苄基二乙酸、3,3'-[(4,4'-联苄基)]二丙酸、氧二对亚苯基二乙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类;上述任意多元羧酸的酸酐;上述任意多元羧酸的酯(例如,烷基酯、单酯、二酯等);上述任意多元羧酸对应的酰卤化物(例如,二酸酰氯);等。

作为多元羧酸成分,可优选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类及其酸酐;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酸、HIMIC acid、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类及其酸酐;这些二羧酸类的低级烷基酯(例如,与碳原子数1~3的一元醇的酯)等。

关于多元醇成分,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多元醇。作为这样的多元醇成分,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戊二醇、二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苯二甲醇、氢化双酚A、双酚A等二醇类;这些二醇类的环氧烷加成物(例如,环氧乙烷加成物、环氧丙烷加成物等)等。

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以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5×103~1.5×105,更优选为1×104~6×104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10℃~80℃。

作为聚酯树脂,可使用例如市售的东洋纺公司制造的商品名“VYLONAL”等。

导电涂布液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一步含有除聚酯树脂以外的树脂(例如,选自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硅氮烷树脂、聚氨酯树脂、氟树脂、聚烯烃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作为粘结剂。

关于导电涂布液中可含有的交联剂,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宜的交联剂。交联剂可仅为1种,也可为2种以上。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可优选列举: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以及脲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等。其中,优选为三聚氰胺系交联剂。

抗静电层(3c)中的交联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重量%~3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20重量%。

抗静电层(3c)中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适宜的其他成分。

《《2.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利用任意适宜的方法制造。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代表例,对本发明的层叠体为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粘合剂层(2)、树脂薄膜(3)而由这些构成要素形成的层叠体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分别制造依次具有树脂薄膜(1)、粘合剂层(1)、树脂薄膜(2)而由这些构成要素形成的层叠体(A)、以及依次具有粘合剂层(2)及树脂薄膜(3)而由这些构成要素形成的层叠体(B),其后,将层叠体(A)的树脂薄膜(2)的面与层叠体(B)的粘合剂层(2)的面贴附。

对于层叠体(A),例如,在树脂薄膜(2)上涂布用于形成构成粘合剂层(1)的粘合剂的粘合剂组合物(选自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干燥,根据需要使之固化,从而在该树脂薄膜(2)上形成该粘合剂层(1),其后,在该粘合剂层(1)的与该树脂薄膜(2)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贴附树脂薄膜(1)(具有脱模层(1b)时为脱模层(1b)侧)。

对于层叠体(II),例如,在树脂薄膜(3)上涂布用于形成构成粘合剂层(2)的粘合剂的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干燥,根据需要使之固化,从而在该树脂薄膜(3)上形成该粘合剂层(2)。需要说明的是,在直至将层叠体(A)与层叠体(B)贴附为止的期间,为了保护粘合剂层(2)的露出面,也可贴附任意适宜的隔离体(例如,与树脂薄膜(1)相同的薄膜)。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等中的试验及评价方法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记为“份”的情况下,无特别说明则是指“重量份”,记为“%”的情况下,无特别说明则是指“重量%”。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具体而言,作为GPC测定装置,使用商品名“HLC-8120GPC”(Tosoh株式会社制造),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测定,通过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而算出。

(分子量测定条件)

·样品浓度:0.2重量%(四氢呋喃溶液)

·样品注入量:10μL

·柱:商品名“TSKguardcolumn SuperHZ-H(1根) TSKgel SuperHZM-H(2根)”(Tosoh株式会社制造)

·参比柱:商品名“TSKgel SuperH-RC(1根)”(Tosoh株式会社制造)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量:0.6mL/min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

·柱温(测定温度):40℃

<透过率的测定>

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的HM-150N,在JIS-K-7361的条件下测定透过率(总透光率)。此时,层叠体整体以树脂薄膜(3)朝向光源侧的方式设置。层叠体(A)以树脂薄膜(2)朝向光源侧的方式设置。层叠体(B)以树脂薄膜(3)朝向光源侧的方式设置。

<对焦的评价>

使用协和界面科学的DropMeter DM700与分析软件FAMAS进行测定。在平台上,在距离CCD相机100mm、距离光源150mm的位置竖立设置层叠品样品(50mm×50mm),自背后照射光源,用CCD相机进行拍摄。此时,以树脂薄膜(1)朝向相机侧、层叠品样品端部不进入画面的方式设置(这是因为,若端部进入,则焦点对准容易)。一边利用界面测定分析系统软件FAMAS确认图像,一边转动强力把手,判定焦点是否对准。

〇:焦点对准成功

×:无法实现焦点对准

<异物检查性的评价>

进行测定对象的层叠体中的100μm~1mm尺寸的异物的检查。具体而言,在暗室中,将层叠体置于荧光灯(三波长),利用透过光,目视进行有无100μm~1mm尺寸的异物的检查。将可利用明亮的透过光而清晰地检测出层叠体中有无异物的情况作为○,将虽然透过光较暗但可检测出层叠体中有无异物的情况作为△,将无法检测的情况作为×。

[制造例1]粘合剂组合物(1A)的制造

在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回流冷凝管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作为单体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3重量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1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9重量份及丙烯酸羟基乙酯(HEA):13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以及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233重量份,流通氮气,一边搅拌一边进行约1小时的氮气置换。其后,加热至60℃,反应7小时,获得重均分子量(Mw)为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

在得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添加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学)1重量份,均匀混合而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A)。

[制造例2]粘合剂组合物(2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0.1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2A)。

[制造例3]粘合剂组合物(3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0.3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3A)。

[制造例4]粘合剂组合物(4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0.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4A)。

[制造例5]粘合剂组合物(5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1.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5A)。

[制造例6]粘合剂组合物(6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3.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6A)。

[制造例7]粘合剂组合物(7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0.1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7A)。

[制造例8]粘合剂组合物(8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0.3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8A)。

[制造例9]粘合剂组合物(9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0.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9A)。

[制造例10]粘合剂组合物(10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1.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0A)。

[制造例11]粘合剂组合物(11A)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3.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1A)。

[制造例12]粘合剂组合物(1B)的制造

在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回流冷凝管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作为单体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95重量份及丙烯酸羟基乙酯(HEA):5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以及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233重量份,流通氮气,一边搅拌一边进行约1小时的氮气置换。其后,加热至60℃,反应7小时,获得重均分子量(Mw)为44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

在得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添加Coronate HX(Nippon Polyurethane制造)4重量份,均匀混合,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B)。

[制造例13]粘合剂组合物(2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0.1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2B)。

[制造例14]粘合剂组合物(3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0.3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3B)。

[制造例15]粘合剂组合物(4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0.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4B)。

[制造例16]粘合剂组合物(5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1.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5B)。

[制造例17]粘合剂组合物(6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颜料(Alfa Aesar制造,炭黑):3.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6B)。

[制造例18]粘合剂组合物(7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0.1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7B)。

[制造例19]粘合剂组合物(8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0.3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8B)。

[制造例20]粘合剂组合物(9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0.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9B)。

[制造例21]粘合剂组合物(10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1.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0B)。

[制造例22]粘合剂组合物(11B)的制造

在制造例12中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中,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重量份进而添加黑色染料(BASF制造,Solvent Black 29):3.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操作,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1B)。

[制造例23]层叠体(A1)的制造

利用喷泉式辊(Fountain roll)将制造例1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1A)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5μm的方式涂布于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75μm,Toray公司制造),在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2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固化而干燥。由此,在基材上制作粘合剂层。接着,在粘合剂层的表面贴合对一面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由聚酯树脂“Lumirror S10”(厚度25μm,Toray公司制造)形成的基材的有机硅处理面,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1)。

[制造例24]层叠体(A2)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2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2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2)。

[制造例25]层叠体(A3)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3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3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3)。

[制造例26]层叠体(A4)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4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4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4)。

[制造例27]层叠体(A5)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5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5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5)。

[制造例28]层叠体(A6)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6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6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6)。

[制造例29]层叠体(A7)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7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7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7)。

[制造例30]层叠体(A8)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8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8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8)。

[制造例31]层叠体(A9)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9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9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9)。

[制造例32]层叠体(A10)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0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10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10)。

[制造例33]层叠体(A11)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1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11A)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A)以外,与制造例23同样操作,获得树脂薄膜(带有有机硅处理面)/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A11)。

[制造例34]层叠体(B1)的制造

利用喷泉式辊将制造例12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1B)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5μm的方式涂布于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50μm,Toray公司制造),在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2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固化而干燥。由此,在基材上制作粘合剂层。接着,在粘合剂层的表面贴合作为隔离体的对一面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由聚酯树脂“Lumirror S10”(厚度25μm,Toray公司制造)形成的基材的有机硅处理面,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1)。

[制造例35]层叠体(B2)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3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2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2)。

[制造例36]层叠体(B3)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4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3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3)。

[制造例37]层叠体(B4)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5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4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4)。

[制造例38]层叠体(B5)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6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5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5)。

[制造例39]层叠体(B6)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7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6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6)。

[制造例40]层叠体(B7)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8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7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7)。

[制造例41]层叠体(B8)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19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8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8)。

[制造例42]层叠体(B9)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20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9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9)。

[制造例43]层叠体(B10)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21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10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10)。

[制造例44]层叠体(B11)的制造

除使用制造例22中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11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1B)以外,与制造例34同样操作,获得隔离体/粘合剂层/树脂薄膜的构成的层叠体(B11)。

[实施例1]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5中获得的层叠体(A3)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1)。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6中获得的层叠体(A4)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2)。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7中获得的层叠体(A5)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3)。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30中获得的层叠体(A8)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4)。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31中获得的层叠体(A9)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5)。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32中获得的层叠体(A10)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6)。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33中获得的层叠体(A1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7)。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自制造例36中获得的层叠体(B3)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8)。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自制造例37中获得的层叠体(B4)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9)。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自制造例38中获得的层叠体(B5)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10)。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1]

自制造例41中获得的层叠体(B8)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11)。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自制造例42中获得的层叠体(B9)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12)。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3]

自制造例43中获得的层叠体(B10)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13)。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4]

自制造例44中获得的层叠体(B1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14)。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1)。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4中获得的层叠体(A2)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2)。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8中获得的层叠体(A6)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3)。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自制造例34中获得的层叠体(B1)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9中获得的层叠体(A7)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4)。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自制造例35中获得的层叠体(B2)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5)。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6]

自制造例39中获得的层叠体(B6)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6)。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7]

自制造例40中获得的层叠体(B7)剥离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贴附制造例23中获得的层叠体(A1)的树脂薄膜(未进行有机硅处理的树脂薄膜)侧,获得层叠体(C7)。结果示于表1。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适宜用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制造工序等。

附图标记说明

树脂薄膜(1) 10

粘合剂层(1) 20

树脂薄膜(2) 30

粘合剂层(2) 40

树脂薄膜(3) 50

层叠体 10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