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贴合装置及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与流程

2021-09-28 19: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0.2mm。
18.可选的,所述缓冲层为硅胶材料层,所述缓冲层的硬度为20a-60a。
19.可选的,所述不锈钢层与所述缓冲层通过硅胶注塑工艺复合一体化;
20.所述支撑基台为刚性基台,且与所述不锈钢层焊接。
21.可选的,所述板材配置为具有磁性;
22.所述固定治具配置为具有磁性,且可调节所述磁性强弱。
23.可选的,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中的磁性层;所述磁性层配置为可通过电信号调节磁性强弱。
24.可选的,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两个弯折部;
25.所述固定治具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主体部形状相同或相似,所述两个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两个弯折部形状相同或相似;所述第一部分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部分可拆卸地连接。
26.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平板区及分别位于所述平板区两端的两个1/4圆弧弯曲区;所述弯折部包括1/4圆弧弯曲区,所述弯折部的1/4圆弧弯曲区与所述主体部的1/4圆弧弯曲区连接形成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180度弯折。
27.一种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采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进行贴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将柔性基板放置于所述板材上;
29.将保护盖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治具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内;
30.通过所述弯曲组件施加应力以带动所述板材及位于所述板材上的所述柔性基板朝向所述板材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弯曲;
31.驱动所述板材和所述柔性基板进入所述固定治具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内;
32.所述弯曲组件释放应力以允许所述板材和所述柔性基板回弹,以实现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贴合;
33.驱动所述板材离开所述容纳空间。
34.可选的,所述板材配置为具有磁性;所述固定治具配置为具有磁性,且可调节所述磁性强弱;
35.在所述弯曲组件释放应力以允许所述板材和所述柔性基板回弹,以实现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贴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6.调节所述固定治具的磁性使得所述固定治具与所述板材之间磁性相吸,以实现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完全贴合。
37.可选的,通过所述弯曲组件施加应力以带动所述板材及位于所述板材上的所述柔性基板朝向所述板材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弯曲,具体包括:
38.所述柔性基板的弯曲外侧表面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弯曲内侧表面形状一致,或者所述柔性基板的弯曲外侧表面的弧度大于所述保护盖板的弯曲内侧表面的弧度。
39.可选的,所述弯曲组件包括承载膜和驱动件;
40.通过所述弯曲组件施加应力以带动所述板材及位于所述板材上的所述柔性基板朝向所述板材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弯曲,具体包括:
41.通过所述驱动件拉伸所述承载膜使得所述承载膜弯曲,以带动所述板材和所述柔
性基板随着所述承载膜弯曲;
42.所述弯曲组件释放应力以允许所述板材和所述柔性基板回弹,以实现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贴合,具体包括:
43.所述驱动件逐步释放拉力,使得所述板材和所述柔性基板逐渐回弹,以实现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贴合。
44.可选的,所述弯曲组件包括板材辅助回弹杆;
45.驱动所述板材离开所述容纳空间,具体包括:
46.通过所述板材辅助回弹杆带动所述板材弯曲,以使得所述板材能够通过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
47.驱动所述板材从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离开所述容纳空间。
48.可选的,所述固定治具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部分可拆卸地连接;
49.将保护盖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治具形成的所述容纳空间内,具体包括:
50.将所述固定治具的两个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拆卸分离;
51.将所述保护盖板的主体部与所述固定治具的第一部分接触匹配;
52.将所述固定治具的两个第二部分分别罩在所述保护盖板的所述两个弯折部上,并将所述两个第二部分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上。
附图说明
5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装配保护盖板和柔性基板之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5.图3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贴合保护盖板和柔性基板的过程示意图;
56.图4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将柔性基板和板材移动至固定治具的容纳空间内的两种操作方式示意图;
5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
60.板材1,可弯曲且具有回弹特性,被配置为承载柔性基板5;
61.支撑基台2,配置为支撑板材1,并带动板材1及位于板材1上的柔性基板5移动;
62.弯曲组件3,配置为施加应力以带动板材1及位于板材1上的柔性基板5朝向板材1背离柔性基板5的一侧弯曲,以及释放应力以允许板材1和柔性基板5回弹;
63.固定治具4,配置为固定保护盖板6;保护盖板6用于与柔性基板5贴合;固定治具4
与保护盖板6的形状相同或相近,固定治具4弯曲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保护盖板6固定于容纳空间内。
64.上述贴合装置中,固定治具4与保护盖板6的形状相同或相近,可以容纳并固定弯曲的保护盖板6;柔性基板5放置于板材1上,并可以在弯曲组件3的作用下与板材1一起弯曲,从而使得柔性基板5的贴合面能够与弯曲的保护盖板6的贴合面在形状上尽量匹配,并且通过将板材1和柔性基板5弯曲还可以使得板材1和柔性基板5能够容纳于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以进行柔性基板5和保护盖板6的贴合;具体的,如图3中的a1-a2所示,支撑基台2能够带动弯曲的板材1和柔性基板5移动至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并使得弯曲的柔性基板5的贴合面与弯曲的保护盖板6的贴合面尽量匹配贴近,然后,如图3中的a3-a5所示,通过弯曲组件3逐步释放应力可以使得板材1和柔性基板5逐渐回弹,从而在板材1和柔性基板5自身的回弹作用力下,柔性基板5的贴合面即能够与弯曲的保护盖板6的贴合面完全接触并贴合。
65.综上所述,一方面,上述贴合装置可以实现柔性基板5与大弧度保护盖板6之间的全贴合,尤其适用于180
°
倒扣式保护盖板6的贴合,方法简单实用;另一方面,上述贴合装置借助板材1的高回弹及高疲劳强度特性,逐步释放预弯应力以完成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之间的贴合,贴合过程可控,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和裂纹的风险较小,可以提高贴合良率。
66.具体的,保护盖板6可以为玻璃盖板。
67.具体的,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之间通过光学胶(oca)实现粘性贴合,具体可以在柔性基板5进入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之前,在柔性基板5的贴合面涂敷光学胶,然后当柔性基板5在回弹力作用下与保护盖板6接触时即能够实现两者的贴合。
68.具体的,柔性基板5与板材1的弯曲形状可以与保护盖板6的弯曲形状一致,或者可以超出保护盖板6的弯曲弧度;例如,柔性基板5的弯曲外侧表面与保护盖板6的弯曲内侧表面形状一致,或者柔性基板5的弯曲外侧表面的弧度大于保护盖板6的弯曲内侧表面的弧度。这样,可以使得板材1和柔性基板5能够进入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并且有利于弯曲的柔性基板5的贴合面与弯曲的保护盖板6的贴合面能够良好的匹配贴合。
69.示例性的,以保护盖板及其固定治具呈两端180
°
弯曲且倒扣式设置为例,如图4中的(1)所示,当柔性基板(图中未示出)和板材1的弯曲形状与保护盖板(图中未示出)的弯曲形状一致时,可以通过支撑基台2驱动板材1和柔性基板从固定治具4容纳空间的下侧开口进入容纳空间内;或者,如图4中的(2)所示,当柔性基板(图中未示出)与板材1的弯曲形状超过保护盖板(图中未示出)的弯曲弧度时,可以通过支撑基台2驱动板材1和柔性基板从固定治具4容纳空间的旁侧开口进入容纳空间内。
70.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弯曲组件3可以包括承载膜31和驱动件。
71.具体的,承载膜31配置为贴附在柔性基板5朝向板材1的一侧表面(即柔性基板5背离贴合面的一侧表面),用于与柔性基板5共同置于板材1上并带动柔性基板5和板材1弯曲。
72.具体的,驱动件配置为与承载膜31配合使用,通过拉伸承载膜31以驱动承载膜31弯曲。
73.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承载膜31包括超出柔性基板5边沿的拉伸部310;驱动件包括夹具32和辊轴33,夹具32用于夹持拉伸部310的边缘并向拉伸部310施加拉力,辊轴33用于支撑拉伸部310并改变拉伸部310拉力的方向。
74.示例性的,辊轴33与拉伸部310的边缘延伸方向一致,且辊轴33可以固定于支撑基台2上。夹具32沿拉伸部310的边缘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夹持在拉伸部310边缘延伸方向上较宽的一段边缘上,以使得作用在拉伸部310上的拉力分布均匀,作用效果较好。驱动件还可以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与夹具32传动连接,以带动夹具32拉伸承载膜31的拉伸部310边缘。
75.如图2所示,以图2中的方位为例,承载膜31贴附于柔性基板5一侧并与柔性基板5共同放置于板材1上,承载膜31的拉伸部310可以绕过辊轴33向下延伸,拉伸部310的边缘夹持有夹具32,夹具32可以与伺服电机相连,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夹具32拉伸拉伸部310的边缘,在拉力的作用下,承载膜31既可以发生弯曲并带动柔性基板5和板材1弯曲。
76.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保护盖板6包括主体部601以及位于主体部601两端的两个弯折部602;柔性基板5中用于与保护盖板6的两个弯折部602相贴合的两个端部可以通过弯曲组件3弯折。此时,承载膜31可以包括两个拉伸部310,这两个拉伸部310分别靠近柔性基板5的两个端部,弯曲组件3可以包括两组驱动件(辊轴33和夹具32),该两组驱动件分别位于承载膜31的两侧,用于拉伸承载膜31两侧的两个拉伸部310,在承载膜31两侧的两个拉伸部310的拉力带动作用下,柔性基板5的两个端部即可以弯曲以与保护盖板6的两个弯折部602匹配。
77.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弯曲组件3还可以包括板材辅助回弹杆34,板材辅助回弹杆34与板材1的边缘连接,配置为施加应力以驱动板材1弯曲以及释放应力以允许板材1回弹。
78.具体的,如图3中的a7所示,当完成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两者的贴合操作后,需要驱动板材1离开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此时,可以通过板材辅助回弹杆34带动板材1弯曲,以使得板材1能够通过容纳空间的开口;然后通过支撑基台2驱动板材1移动,使得板材1与承载膜31分开并从容纳空间的开口离开容纳空间。
79.具体的,如图3中的a7所示,当完成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两者的贴合操作后,可以将承载膜31从柔性基板5上剥离。示例性的,承载膜31与柔性基板5接触的一侧可以采用uv减黏胶,通过紫外线照射即可以大大降低其粘性,因此可以很容易将承载膜31从柔性基板5上剥离。
80.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板材1包括不锈钢层11和缓冲层12,缓冲层12表面配置为承载面。
81.具体的,不锈钢层11具有高强度,高疲劳强度,高回弹特性等特点。示例性的,不锈钢层11的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硬度大于530hv,厚度为0.1mm-0.2mm。
82.具体的,缓冲层12可以为硅胶材料层,缓冲层12的硬度可以为20a-60a。
83.示例性的,不锈钢层11与缓冲层12可以通过硅胶注塑工艺复合一体化。
84.进一步地,支撑基台2为刚性基台,且可与不锈钢层11焊接。
85.示例性的,支撑基台2可通过液压柱提供动力以实现上下平移;当然,支撑基台2也可以进行左右平移,具体驱动方式不限。
86.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板材1可以配置为具有磁性。进一步地,固定治具4也配置为具有磁性,且可调节磁性强弱。
87.具体的,当柔性基板5在回弹力的作用下与保护盖板6接触并贴合之后,还可以调
节固定治具4的磁性使得固定治具4与板材1之间磁性相吸,并将两者之间的吸合压力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得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可以被进一步压合。由于板材1与固定治具4两者在各位置处均存在吸合压力,且该吸合压力可控,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之间各处的贴合良率,尤其是弯折区域,不会出现贴合气泡和裂纹等情况,进而有效提升贴合显示产品特别是大弧度(例如180度)贴合显示产品的质量。
88.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固定治具4可以包括基材41以及设置在基材41中的磁性层42;磁性层42配置为可通过电信号调节磁性强弱。
89.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保护盖板6包括主体部601以及位于主体部601两端的两个弯折部602。固定治具4包括第一部分401以及位于第一部分401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402;第一部分401与保护盖板6的主体部601形状相同或相似,两个第二部分402分别与保护盖板6的两个弯折部602形状相同或相似;固定治具4的第一部分401分别与两个第二部分402可拆卸地连接。
90.具体的,固定治具4与保护盖板6的形状一致,既可以实现对保护盖板6的良好固定效果,又可以为保护盖板6提供支撑,避免贴合过程的压力导致保护盖板6破碎。而将固定治具4设置为可拆卸的三部分(第一部分401以及位于第一部分401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402),可以便于将保护盖板6放置于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以及将保护盖板6固定等操作。
91.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保护盖板6的主体部601可以包括平板区d及分别位于平板区d两端的两个1/4圆弧弯曲区r1;保护盖板6的弯折部602包括1/4圆弧弯曲区r2;弯折部602的1/4圆弧弯曲区r2与主体部601的1/4圆弧弯曲区r1连接形成主体部601与弯折部602之间180度弯折。换句话说,保护盖板6呈两端180度弯折的形状,弯曲部分呈半圆弧状,主体部601与弯折部602将半圆弧状的弯曲部分平均分割,各具有1/4圆弧弯曲区。相应地,固定治具4的第一部分401以及两个第二部分402与保护盖板6的主体部601和两个弯折部602设置相同。
92.具体的,在进行固定保护盖板6的操作时,可以首先将固定治具4的两个第二部分402与第一部分401拆卸分离;然后将保护盖板6的主体部601与固定治具4的第一部分401接触匹配;之后将固定治具4的两个第二部分402分别罩在保护盖板6的两个弯折部602上,并将该两个第二部分402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部分401上,此时即可以实现将保护盖板6固定在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
93.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该贴合方法采用如上述任一项的贴合装置进行贴合,如图5所示,该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4.步骤101,如图2所示,将柔性基板5放置于板材1上;
95.步骤102,如图2所示,将保护盖板6固定于固定治具4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96.步骤103,如图2所示,通过弯曲组件3施加应力以带动板材1及位于板材1上的柔性基板5朝向板材1背离柔性基板5的一侧弯曲;
97.步骤104,如图3中的a1-a2所示,驱动板材1和柔性基板5进入固定治具4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98.步骤105,如图3中的a3-a5所示,弯曲组件3释放应力以允许板材1和柔性基板5回弹,以实现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的贴合;
99.步骤106,如图3中的a7所示,驱动板材1离开容纳空间。
100.具体的,上述步骤101和步骤102的执行先后顺序不限。
101.一些实施例中,板材配置为具有磁性;固定治具配置为具有磁性,且可调节磁性强弱。
102.具体的,在步骤105之后,即在弯曲组件释放应力以允许板材和柔性基板回弹,以实现柔性基板与保护盖板的贴合之后,该贴合方法还包括:
103.调节固定治具的磁性使得固定治具与板材之间磁性相吸,以实现柔性基板与保护盖板的完全贴合。
104.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3,通过弯曲组件施加应力以带动板材及位于板材上的柔性基板朝向板材背离柔性基板的一侧弯曲,具体可以包括:
105.柔性基板的弯曲外侧表面与保护盖板的弯曲内侧表面形状一致,或者柔性基板的弯曲外侧表面的弧度大于保护盖板的弯曲内侧表面的弧度。
106.一些实施例中,弯曲组件包括承载膜和驱动件。
107.具体的,步骤103,通过弯曲组件施加应力以带动板材及位于板材上的柔性基板朝向板材背离柔性基板的一侧弯曲,具体包括:
108.如图2所示,通过驱动件(例如夹具32和辊轴33)拉伸承载膜31使得承载膜31弯曲,以带动板材1和柔性基板5随着承载膜31弯曲。
109.进一步的,步骤105,弯曲组件释放应力以允许板材和柔性基板回弹,以实现柔性基板与保护盖板的贴合,具体包括:
110.如图3中的a3-a5所示,驱动件(例如夹具32和辊轴33)逐步释放拉力,使得板材1和柔性基板5逐渐回弹,以实现柔性基板5与保护盖板6的贴合。
111.一些实施例中,弯曲组件包括板材辅助回弹杆。
112.具体的,步骤106,驱动板材离开容纳空间,具体包括:
113.如图3中的a7所示,通过板材辅助回弹杆34带动板材1弯曲,以使得板材1能够通过容纳空间的开口;驱动板材1从容纳空间的开口离开容纳空间。
114.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治具4包括第一部分401以及位于第一部分401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402;第一部分401分别与两个第二部分402可拆卸地连接。
115.具体的,步骤102,将保护盖板固定于固定治具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具体包括,如图2所示:
116.将固定治具4的两个第二部分402与第一部分401拆卸分离;
117.将保护盖板6的主体部601与固定治具4的第一部分401接触匹配;
118.将固定治具4的两个第二部分402分别罩在保护盖板6的两个弯折部602上,并将两个第二部分402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部分401上。
119.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以保护盖板6呈两端180度弯折形状的倒扣式设置为例;本实施例的贴合装置的具体条件为:板材1和固定治具4配置为具有磁性,弯曲组件3包括承载膜31,驱动件(包括夹具32和辊轴33),板材辅助回弹杆34。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基板贴合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可以包括:
120.步骤201,如图2所示,将保护盖板6夹持在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
121.步骤202,如图2所示,将柔性基板5表面贴附承载膜31,然后置于板材1上;拉伸驱动件的夹具32以通过承载膜31带动柔性基板5和板材1预弯折。
122.步骤203,如图3中的a1-a2所示,通过支撑基台2带动板材1和柔性基板5进入固定治具4弯折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并使得柔性基板5弯曲外侧表面上的光学胶(oca)与保护盖板6之间大致距离1mm左右。具体的,如图4中的(1)所示,板材1和柔性基板可以从固定治具4的下侧进入容纳空间内,或者,如图4中的(2)所示,板材1和柔性基板也可以从旁侧开口进入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内。进一步地,如图3中的a2所示,当板材1和柔性基板5完全容纳于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中之后,可以通过支撑基台2缓慢上移使得柔性基板5的非弯折区与保护盖板6的非弯折区预贴合。
123.步骤204,如图3中的a3-a5所示,放松驱动件(夹具32和辊轴33),柔性基板5和板材1借助回弹力回复形变,柔性基板5按照由中间向两侧的顺序逐渐与保护盖板6相贴合,从而完成弯折区域的预贴合。
124.步骤205,如图3中的a6所示,调节固定治具4的磁性,产生磁场以吸引板材1,保持固定治具4与板材1之间的吸引压力一段时间,实现保护盖板6和柔性基板5的完全贴合;
125.步骤206,如图3中的a7所示,放开驱动件(夹具32和辊轴33)使得驱动件处于自由态,拉伸板材辅助回弹杆34以将板材1弯折,通过支撑基台2带动板材1移动退出固定治具4的容纳空间,完成整个贴合过程。
126.具体的,如图3中的a7所示,完成贴合过程后,可以将承载膜31从柔性基板5上撕除。
127.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步骤,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其详细说明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文中关于贴合装置及保护盖板和柔性基板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中,对于一些步骤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描述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操作方式,具体可以参考上文中关于贴合装置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28.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盖板和柔性基板,保护盖板和柔性基板具体采用如上述任一项的贴合方法贴合制备而成。
129.示例性的,该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柔性基板为驱动背板,保护盖板为玻璃盖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显示器,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电子显示设备中。
1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