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与流程

2021-02-09 10: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丛集 装设 储存 定位 硬盘

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关于储存装置之硬盘的定位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丛集式储存系统包含一主机及与至少一连接该主机的储存设备。该主机安装有linux操作系统来操作该主机本身与该储存设备。其中,该储存设备包含有多个硬盘扩充接口(expander),以及安装于每一硬盘扩充接口的非挥发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nvm express,non-volatile memory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之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
[0003]
然而,现有对于非挥发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之固态硬盘的技术,无法得知该主机之linux操作系统中相关于每一固态硬盘的信息系对应到该储存设备中是哪一颗固态硬盘。因此,当技术开发人员于该主机之linux操作系统中发现存在有固态硬盘之信息发生错误而必须检修对应之固态硬盘时,技术开发人员便无从得知该储存设备中到底是哪一颗固态硬盘出现错误,以致无法进行后续的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借由包含一主机及一电连接该主机的储存设备的该丛集式储存系统来实施。该主机安装有一用于操作该主机与该储存设备的操作系统。该储存设备包括至少一硬盘扩充接口,及多个皆电连接至该至少一硬盘扩充接口的硬盘,每一硬盘扩充接口包括多个用于装设该等硬盘的硬盘插槽。该主机储存有每一硬盘扩充接口所对应的硬盘插槽对应表。其中,每一硬盘插槽对应表包含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的一地址,及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之每一硬盘插槽的一第一虚拟插槽名称与一实体插槽名称。
[0006]
该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包含一步骤(a)、一步骤 (b),及一步骤(c)。
[0007]
该步骤(a)是借由该主机,获得每一硬盘于该操作系统中且唯一对应的一专用装置名称。
[0008]
该步骤(b)是对于每一硬盘,借由该主机,根据该硬盘所对应的该专用装置名称,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及一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之硬盘扩充接口的地址。
[0009]
该步骤(c)是对于每一硬盘,借由该主机,根据该等硬盘插槽对应表、该硬盘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及该硬盘扩充接口的地址,获得一包含该硬盘的专用装置名称及所对应之硬盘插槽的实体插槽名称的硬盘定位对应表。
[001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借由该主机于获得每一硬盘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后,对于每一硬盘,根据该硬盘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及一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之硬盘扩充接口的地址,最后根据所有硬盘插槽对应表、每一硬盘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及该硬盘扩充接口的地址,获得该硬盘定位对应表,技术开发人员便能根据该硬盘定位对应表,得知该操作系统中每一硬盘对应于该储存设备中的实体装设位置,以进行后续的检修。
【附图说明】
[0011]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2]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一执行本发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之一实施例的丛集式储存系统;
[0013]
图2是一流程图,说明该实施例之一硬盘定位程序;
[0014]
图3是一流程图,说明该硬盘定位程序如何获得一硬盘所对应的一第二虚拟插槽名称、装设该硬盘之硬盘扩充接口之地址,以及该硬盘之地址的细部流程;
[0015]
图4是一流程图,说明该硬盘定位程序如何获得一硬盘定位对应表的细部流程;
[0016]
图5是一流程图,该实施例之一第一硬盘管理程序;及
[0017]
图6是一流程图,该实施例之一第二硬盘管理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19]
参阅图1,执行本发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之一实施例的一丛集式储存系统100,包含一主机1,以及一电连接该主机1的储存设备2。
[0020]
该主机1安装有一用于操作该主机1与该储存设备2的操作系统。其中,该操作系统为linux。
[0021]
该主机1预先储存有每一硬盘扩充接口21(expander)所对应的硬盘插槽对应表,以及一指示出每一硬盘扩充接口21之每一硬盘插槽所欲装设之硬盘22 之型号规格的硬盘型号规格对应表。每一硬盘插槽对应表包含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一地址(pcie address),及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21之每一硬盘插槽的一第一虚拟插槽名称与一实体插槽名称。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每一硬盘插槽的该第一虚拟插槽名称系根据对应之该硬盘插槽的地址而定义,其中,部份的该第一虚拟插槽名称与其对应之该硬盘插槽的地址至少部份相同。特别地,于较佳本实施例中,每一硬盘插槽对应表还能包含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一实体接口名称,以便于技术开发人员快速得知每一硬盘插槽对应表所对应的该实体接口名称。而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主机1还预先储存有一桥接插槽对应表,该桥接插槽对应表包含每一硬盘扩充接口21所对应的该实体接口名称,及装设每一硬盘扩充接口21之多个网桥地址名称。
[0022]
举例来说,该主机1所储存之该等硬盘插槽对应表之其中一者举例如下表1,而表1所列之地址、该实体接口名称、该第一虚拟插槽名称及该实体插槽名称的命名方式仅为在本说明书中方便说明而使用,并非实际的命名方式。
[0023]
表1
[0024][0025]
该储存设备2包括至少一硬盘扩充接口21,及多个皆电连接至该至少一硬盘扩充接口21的硬盘22。每一硬盘扩充接口21包括多个用于装设该等硬盘22 的硬盘插槽。其中,每一硬盘22于该操作系统中且对应有一唯一的专用装置名称(nvme node)。
[0026]
在该实施例中,该主机1之实施态样例如为具有一般计算功能的计算机,但不以此为限。
[0027]
在该实施例中,每一硬盘22之实施态样例如为一固态硬盘,但不以此为限。
[0028]
以下将借由本发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之该实施例应用于开机完成进入操作系统运行时间时自动地执行,或是应用于该主机1 之操作系统侦测到有装设新的储存设备2时自动地执行,以藉此说明该丛集式储存系统100之该主机1,以及该至少一储存设备2各组件定位管理的运作细节。该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包含一硬盘定位程序、一第一硬盘管理程序,以及一第二硬盘管理程序。
[0029]
参阅图2,该硬盘定位程序系用于定位每一硬盘22的实体装设位置,并包含一步骤51、一步骤52,以及一步骤53。
[0030]
在该步骤51中,该主机1执行一相关于该操作系统中之硬盘名称及规格的名称规格获取指令,获得每一硬盘22于该操作系统中且唯一对应的该专用装置名称,以及一型号规格信息,其中,该名称规格获取指令为「nvme list」。在该实施例中,该主机1借由在linux上执行「nvme list」,以获得每一硬盘22 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以及该型号规格信息。举例来说,假设该储存设备2 有装设二个硬盘扩充接口21,而每一硬盘扩充接口21各装设二十个硬盘22(总共四十个硬盘22),则该主机1执行「nvme list」后,便会获得当下每一硬盘 22于该操作系统中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例如:nvme0、nvme1、nvme2、

、 nvme39),及每一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该型号规格信息。特别地,该型号规格信息包含一产品序号(serial number)及一装置型号名称(model name)其中至少一者,但不以此为限。其中,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所举例之专用装置名称的命名方式仅为在本说明书中方便说明而使用,并非在linux中实际的命名方式。
[0031]
在该步骤52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22所对应的该专用装置名称,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一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22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以及一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22的地址。
[0032]
参阅图3,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该步骤52还进一步包含一子步骤521,以及一子步骤522。
[0033]
在该子步骤521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22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执行一相关于该操作系统中之装设路径的路径获取指令,获得一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的系统装设路径,其中,该路径获取指令为「readlink」。在该实施例中,该主机1借由在linux上执行「readlink-f/sys/class/nvme/ 该专用装置名称」,以获得当下每一硬盘22于该操作系统中所对应的系统装设路径。举例来说,该主机1执行「readlink-f/sys/class/nvme/nvme9」指令后,便会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为nvme9所对应的系统装设路径「../../devices/pci0000:17/0000:17:00.0/0000:18:00.0/0000:19:0d.0/00 00:23:00.0/nvme/nvme9」。
[0034]
在该子步骤522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22所对应的系统装设路径,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一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22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以及一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22的地址。特别地,该第二虚拟插槽名称系根据所对应的该专用装置名称之该系统装设路径中之硬盘插槽的地址而定义,其中,部份的该第二虚拟插槽名称与其对应之该硬盘插槽的地址至少部份相同。举例来说,该专用装置名称为nvme9之硬盘22所对应的系统装设路径为「../../devices/pci0000:17/0000:17:00.0/0000:18:00.0/0000:19:0d.0/00 00:23:00.0/nvme/nvme9」。其中「0000.19.0d.0」为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所对应之硬盘22之硬盘插槽的地址,以藉此将「0d.0」作为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 所对应的该第二虚拟插槽名称,「0000:17:00.0」及「0000:18:00.0」各自皆能作为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0000:23:00.0」为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的地址。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此「0000:17:00.0」为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 之硬盘扩充接口21相对于上一阶硬件(例如:网桥)的地址,而「0000:18:00.0」为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之硬盘扩充接口21相对于下一阶硬件(例如:硬盘22)的地址,因此「0000:17:
00.0」及「0000:18:00.0」各自皆能为装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
[0035]
在该步骤53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等硬盘插槽对应表、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及该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获得一包含该硬盘22的专用装置名称及所对应之硬盘插槽的实体插槽名称的硬盘定位对应表。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硬盘定位对应表亦可为包含该硬盘22的地址、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实体接口名称及所对应之硬盘插槽的实体插槽名称。
[0036]
参阅图4,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该步骤53还进一步包含一子步骤531、一子步骤532,以及一子步骤533。
[0037]
在该子步骤531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自该等硬盘插槽对应表,获得一对应该硬盘22的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以及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所对应的实体接口名称。其中,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之所对应之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与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相符。举例来说,假设在该步骤52中所获得的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nvme9所对应的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为「0000:17:00.0」及「0000:18:00.0」其中一者,则所获得之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即为表1及其对应之该实体接口名称「a01」。而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主机1亦可根据该专用装置名称为nvme9所对应的该网桥地址名称「pci0000:17」(撷取自nvme9所对应的系统装设路径)及该桥接插槽对应表,查找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为nvme9所对应的该实体接口名称「a01」。
[0038]
在该子步骤532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自该硬盘22所对应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的该等实体插槽名称中,获得一与该第二虚拟插槽名称相符之第一虚拟插槽名称所对应的目标实体插槽名称。举例来说,假设根据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 之硬盘22,所获得之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如表1(对应硬盘扩充接口21的实体接口名称:a01),而借由该路径获取指令所获得之该第二虚拟插槽名称为「0d.0」,则在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中比对出与该第二虚拟插槽名称相符之第一虚拟插槽名称亦为「0d.0」,以及其所对应的该目标实体插槽名称为「slot#4」。
[0039]
在该子步骤533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的实体接口名称及该目标实体插槽名称,获得该硬盘定位对应表。举例来说,假设根据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 22,所获得之该目标硬盘插槽对应表如表1(对应硬盘扩充接口21的实体接口名称:a01),而所获得之目标实体插槽名称便为「slot#4」,技术研发人员根据该硬盘定位对应表便可得知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的实体装设位置为装设于实体插槽名称为「slot#4」的硬盘插槽上,更详细的说,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的实体装设位置为装设于实体接口名称为「a01」的硬盘扩充接口21之实体插槽名称为「slot#4」的硬盘插槽上,也就是说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nvme9之硬盘22的实体装设位置系装设于具有地址为「0000:17:00.0」及「0000:18:00.0」其中一者的硬盘扩充接口21之实体插槽名称为「slot#4」上。
[0040]
参阅图5,该第一硬盘管理程序系管理储存设备2中所有硬盘22是否装设错误,并包含一步骤61,以及一步骤62。
[0041]
在该步骤61中,该主机1根据该硬盘型号规格对应表及该步骤51所获得之每一硬
盘22所对应的型号规格信息,判定该等硬盘22中是否存在至少一装设错误的误装硬盘22。当该主机1判定出该等硬盘22中不存在任一误装硬盘 22时,结束该第一硬盘管理程序;当该主机1判定出该等硬盘22中存在该至少一误装硬盘22时,进行流程步骤62。
[0042]
在该步骤62中,对于每一误装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误装硬盘22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及该硬盘定位对应表,定位出该误装硬盘22所对应的硬盘扩充接口21的实体接口名称及该误装硬盘22所装设的硬盘插槽所对应的实体插槽名称至少其中一者。
[0043]
参阅图6,该第二硬盘管理程序系管理储存设备2中所有硬盘22是否故障损坏,并包含一步骤71、一步骤72,以及一步骤73。
[0044]
在该步骤71中,对于每一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子步骤522所获得之该硬盘22的地址执行一相关于该操作系统中之硬盘效能的效能获取指令,获得对应该硬盘22的效能信息,其中,该效能获取指令为「lspci」,该效能信息包含该硬盘22的链接速率(link speed)和带宽(bandwidth),但不以此为限。在该实施例中,该主机1借由在linux上执行「lspci-s该硬盘22的地址-vvv」,以获得每一硬盘22所对应的效能信息。举例来说,假设对应该专用装置名称之硬盘22所对应的地址为「23」,该主机1执行「lspci-s 23-vvv」指令后,便会获得该专用装置名称为nvme9所对应的效能信息。
[0045]
在该步骤72中,该主机1判定该等硬盘22中是否存在至少一所对应之效能信息所指示出之效能值低于一默认值的受损硬盘22。当该主机1判定出该等硬盘22中不存在任一受损硬盘22时,结束该第二硬盘管理程序;当该主机1 判定出该等硬盘22中存在该至少一受损硬盘22时,进行流程步骤73。
[0046]
在该步骤73中,对于每一受损硬盘22,该主机1根据该受损硬盘22所对应的专用装置名称及该硬盘定位对应表,定位出该受损硬盘22所对应的硬盘扩充接口21的实体接口名称及该受损硬盘22所装设的硬盘插槽所对应的实体插槽名称至少其中一者。
[0047]
综上所述,本发明定位丛集式储存系统之硬盘实体装设位置的方法,而当该主机1于操作系统执行时,借由所有硬盘插槽对应表、每一硬盘22之专用装置名称所对应的第二虚拟插槽名称及该硬盘扩充接口21的地址,自动地获得该硬盘定位对应表,使得技术开发人员能除了根据该硬盘定位对应表,得知该操作系统中每一硬盘22对应于该储存设备中的实体装设位置外,更能于该主机1 根据该硬盘型号规格对应表、每一硬盘22所对应的型号规格信息及每一硬盘22 的效能信息,自动地检测出有任何的该误装硬盘22及/或该受损硬盘22时,将所有误装硬盘22及/或所有受损硬盘22的实体装设位置显示于屏幕,又或是发送通知讯息(e-mail)告知技术开发人员,以进行后续的检修。因此,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