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路协同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辅助 驾驶技术 智能交通


1.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驾驶技术。


背景技术:

2.私家车数量增加,导致出行的高效性、安全性受到挑战。全国平均每天发生大量交通事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不在少数。减少道路拥堵的最有效方法是修建高架、拓宽道路,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保留原有道路设施的基础,从技术层面缓解交通压力,保障道路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
3.相较于直行道路,交叉路口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其成为事故频发路段。信号灯、斑马线、路口变道标志等作为原有的基础设施,保证了交叉路口的正常运转,却不能改变拥堵、事故频发的现状。当信号灯被前方大型车辆遮挡、路口没有信号灯、信号灯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显示的时候,驾驶员跟车行驶或快速通过,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交通拥堵。
4.出任务的特殊车辆被堵在路上,即使鸣笛提醒,一方面由于道路噪声,前方车辆并不知情,另一方面仅一辆车的让行,不能改善车流拥堵的现状,导致特殊车辆在路途上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5.行人是道路上最不确定的因素,其自由性极强又最容易受到伤害。能否发现前方行人,往往依赖于驾驶员的主动观察,有时候驾驶员受视线遮挡的影响,不能及时发现行人的突然冒出,来不及踩下刹车。
6.人工作业开挖、自然灾害侵扰对道路通畅造成的障碍,如果不能及时被驾驶员预判,就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枯燥乏味的驾乘来说,在密闭的车舱内很容易产生困倦,疲劳驾驶也是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人、车、路、云为四要素,提出了一种车路协同的辅助驾驶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8.系统包括行人端、车辆端、路侧端和云端,行人端接收公共交通运行状态和紧急避让车辆信息,车辆端监控座舱内状态、采集道路信息、与其它车辆通信,路侧端发布指路标志和信号灯颜色计时,云端为行人端、车辆端、路侧端建立智能网联,计算、存储和传递数据。
9.路侧端发布信号灯颜色计时包括发布、订阅和转发,路侧端向云端发布信号灯颜色计时,车辆端订阅信号灯颜色计时,云端向车辆端转发信号灯颜色计时,车辆端根据信号灯颜色计时预判通行路线。
10.车辆端向云端发布通行路线,路侧端订阅车流密度,云端根据通行路线计算车流密度,向路侧端转发,路侧端根据车流密度调节信号灯颜色计时,实现信号灯随车流量自适应调节颜色计时,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11.特殊车辆或遇到特殊状况的行人、车辆向交警申请临时许可,获得红色标记,显示
在附近车辆端,发出语音提示,请求让出道路。
12.云端获取气象局发布的积水信息,计算积水深度向路侧端转发,路侧端显示积水深度,车辆端采用传感器采集积水深度数据,向云端发布。
13.车辆端不定时采集驾驶人的面部表情、头部姿态、眼球聚焦的信息,若判定驾驶人疲劳驾驶,提示休息,若判定驾驶人有生命危险,将车内视频传给公安部门。
14.本发明根据车辆同行和排队情况,调整信号灯,改善拥堵现象,传递路段信息,提示车辆避开拥堵地区,为有紧急通行需求的人和车开通道路,利用车辆探测积水深度,向路段发布积水提示,避免涉水险情,实时监测驾驶状态,避免疲劳驾驶。
附图说明
15.图1是系统结构原理图,图2是特殊车辆处理流程图,图3是积水路段应对流程图,图4是疲劳驾驶应对流程图,图5是排队车辆函数曲线图,图6是停车数量和排队长度曲线图,图7是延误时间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具体的说明。
17.系统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行人端的主要功能是手机接收公共交通运行状态、手机提示紧急避让车辆,车辆端的主要功能是座舱内监控、道路信息采集、车与车间通信,路侧端的主要功能是智能网联指路标志实时发布信息、转发信号灯颜色和配时,云端的主要功能是数据计算、转发。
18.为减少特殊车辆耽误救援的时间,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对特殊车辆、行人等进行红色标记,其它车辆为弱色标记,其它车辆遇到特殊状况,经过交警许可后,也可申请临时的红色标记,红色标记显示在周围车辆端的显示屏上,以及相应的语音提示,通知周围车辆让出道路。
19.下雨或施工出现积水,应对流程如图3所示,车辆端获取路侧端发布的积水严重路段信息,同时也自主检测积水深度,前者依赖于气象局通过智能网联指路标志,显示积水路段的信息,后者依赖于车辆端的相应传感器。
20.座舱内疲劳监测及应对流程如图4所示,车辆端不定时的采集驾驶人的姿态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头部姿态、眼球聚焦度,当系统判断出驾驶者有疲劳驾驶的风险,语音提示驾驶人就近高速休息,当发现驾驶人有生命危险,系统自动把车内视频传给公安部门。
21.为了验证信号灯的调整对于缓解排队拥堵的改善,令排队车辆的函数曲线如图5所示,设车辆在t1,t2,

时刻分别到达,累计到达数可表示为函数a(t),车辆在t1’
,t2’


时刻分别离开,累计离开数可表示为函数d(t)
22.在时刻t
i
,累计到达数为a(t
i
),累计离开数为d(t
i
),排队长度q(t
i
)为
23.q(t
i
)=a(t
i
)

d(t
i
)
24.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在时刻ti,到达的车辆为j,离开的时刻为t
j’=d
‑1(j),等待时间为w
j
=d
‑1(j)

a
‑1(j)
25.t时刻到达函数a(t)的斜率为λ(t)=(da(t)/d(t)),是t时刻的瞬时到达率,t时刻离开函数d(t)的斜率为μ(t1)=(dd(t)/dt),是t时刻的瞬时离开率
26.通行能力不能超过服务率μ(t),若λ(t)<μ(t),则无排队,d(t)同a(t)重合,车辆进入即离开;若λ(t)>μ(t),则出现排队;若λ(t)=服务率μ(t),则排队长度最大
27.车辆的排队等待时间为n辆车的平均等待时间为时段t内的车辆总数为平均排队长度为
28.两个曲线所包面积相等nw
a
=tq
a
或q
a
=nw
a
/t,n/t为单位时间内到达车辆的平均数,即平均排队长度=平均等待时间
×
平均到达率。
29.基于vissim道路仿真软件以及c#编程软件,得出数字化仿真结果,并用matlab图形化处理,验证优化后的自适应信号灯对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并为实际信号灯的布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30.设置仿真条件,将单条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设定为每小时900辆,如图6所示,在1200~1800秒之间,四个方向的车流量均达到最大值,每240秒监测一次车流量改变信号灯的路段,如图7所示,信号灯在时间段内的最大队列长度、队列内停车次数、交叉口总延误指标,均优于未改变信号灯的路段。
31.上述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