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 节能 优化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优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医药、化工、石油炼制、火电、钢铁、水泥等流程工业,是重资产、资源型行业。这些行业一般都是设备专用,工艺相对固定;原料及能源消耗占到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目前,这些行业已经实现了较高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但相对来说国内的相关行业普遍在原料管理及能源管理、设备的管理维护等方面还比较粗放落后,能源有效利用率低。
3.优化节能(energy

saving by optimization)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原有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新增传感器,对原有的控制系统进行能耗优化,采用数据驱动控制技术代替采用pid算法的传统控制技术,达到节能的目的。优化节能的条件是多设备组合及负载可变,而工业领域的多种行业均具有负载可变的特点。
4.现有技术中的控制系统,通常控制模式是单一的,不方便在多种控制模式之间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控制模式、可方便在不同控制模式间切换的优化控制系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和第三开关装置;
8.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一开关装置连接至被控对象,并进一步与第二开关装置连接;
9.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三开关装置连接至被控对象,并进一步与第二开关装置连接;
10.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分别搭载不同控制算法。
11.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装置为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电源端连接第一控制器,获取第一控制器对其的电源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电源端连接第二开关装置,经第二开关装置获取第二控制器的对其的电源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的一组常开端口连接至被控对象。
1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装置为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一组常闭端口分别连接至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开关装置,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电源端口和第二电源端口均连接至第二控制器,以获取第二控制器的电源控制信号。
13.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为第三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电源端口和第二电源端口均连接至第二控制器,第三继电器的一组常开端口连接至被控对象。
1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端口一连接至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电源端口,第一通道的端口二连接至第二继电器的一个常闭端口。
15.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的包括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二通道的端口一和端口二连接至第二继电器的两个电源端口,第三通道的端口一和端口二连接至第三继电器的两个电源端口。
16.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连接,用于对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下发控制信号。
17.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采用plc 控制器。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化节能控制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改进了现有技术中控制系统单一控制器的结构,通过新增控制器、新增继电器的方式,构建了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的多通路连接结构,可实现节能控制模式的方便切换。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控制系统对被控对象的控制逻辑图;
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3]1‑
第一继电器;
[0024]2‑
第二继电器;
[0025]3‑
第三继电器;
[0026]4‑
被控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能耗领域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多控制器和多种控制模式,可根据工况在不同控制模式之间切换。
[0029]
一种优化节能控制系统,结构参考图1,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和第三开关装置;
[0030]
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一开关装置连接至被控对象4,并进一步与第二开关装置连接;
[0031]
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三开关装置连接至被控对象4,并进一步与第二开关装置连接;
[0032]
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分别搭载不同控制算法,两个控制器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互不干扰。两个控制器均可以采用plc控制器,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控制器。
[0033]
第一控制器可搭载常规控制算法,第二控制器可搭载优化节能控制算法。控制算法针对被控对象的特点设计,这部分属于现有技术。当第一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通路
连通时,第二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通路断开;当第二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通路连通时,第一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通路断开。同一时刻,仅一种控制算法可被作用于被控对象,通过三个开关装置的开闭控制,实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通路连接。
[0034]
第一开关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的开闭状态,共同实现第一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信号通路控制。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对第一开关装置施加开关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开关装置对第一控制器施加开关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共同控制第一开关装置的工作状态,当第一开关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控制。此时,第二开关装置控制第三开关装置关闭。
[0035]
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装置和第三开关装置的开闭状态。当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装置关闭,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装置打开,此时第二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控制。
[0036]
通过上述控制逻辑结构,可方便实现不同控制模式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切换。
[0037]
以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结构。
[0038]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装置为第一继电器1,第一继电器1的第一电源端连接第一控制器,获取第一控制器对其的电源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1的第二电源端连接第二开关装置,经第二开关装置获取第二控制器的对其的电源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的一组常开端口连接至被控对象4。
[0039]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装置为第二继电器2,第二继电器2的一组常闭端口分别连接至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开关装置,第二继电器2的第一电源端口和第二电源端口均连接至第二控制器,以获取第二控制器的电源控制信号。
[0040]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关装置为第三继电器3,第三继电器3的第一电源端口和第二电源端口均连接至第二控制器,第三继电器3的一组常开端口连接至被控对象4。
[0041]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端口一连接至第一继电器1的第一电源端口,第一通道的端口二连接至第二继电器2的一个常闭端口。
[0042]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的包括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二通道的端口一和端口二连接至第二继电器2的两个电源端口,第三通道的端口一和端口二连接至第三继电器3的两个电源端口。
[0043]
以下对上述实施结构进行具体展开说明。
[0044]
第一继电器1、第二继电器2和第三继电器3可采用同型号的继电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型。
[0045]
本实施例中,三个继电器的端口13和端口14均为电源端口,当端口13和端口14同时接通时,继电器可接通或断开。具体到本实施例,第一继电器1和第三继电器3的的端口5和端口9为常开端口,第二继电器2的端口1和端口9为常闭端口。
[0046]
第一控制器包括通道一,通道一具有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至第一继电器1的端口13,和第二继电器的端口1;第一继电器1的端口5 和端口9连接至被控对象4;第二控制器具有通道二和通道三,通道二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至第二继电器2的端口13和端口14,第二继电器2的端口9连接至第一继电器1的端口14,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形成一种间接连接结构,第二控制器可通过第二继电器2 将电源控制信号施加至第一继电器1,与第一控
制器共同控制第一继电器1的得电与失电。
[0047]
第二控制器的端口1和端口2分别连接至第三继电器3的端口 13和端口14,以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继电器3的得电与失电;第三继电器3的端口5和端口9均连接至被控对象4。
[0048]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监控终端,监控终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连接,用于对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下发控制信号。监控终端可下发控制模式的选择指令,当选择指令下发至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后,两个控制器生成对第一继电器1、第二继电器2和第三继电器3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两个控制器与被控对象4之间的通路,执行相应的控制模式。
[0049]
具体的,监控终端工控机搭载scada软件,通过以太网形式连接至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输出优化节能控制命令;
[0050]
第三继电器3投入时断开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第二控制器通过通道3输出控制指令;第三继电器3切除时,第一继电器1接入,恢复原控制模式。对被控对象控制时,以1000ms的频率查询节能模式开关变量的值,实现控制模式的切换。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