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氢氧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6-29 2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电 发生 设备
氢氧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氧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电解水产氢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氢气的常规方式,中国专利号201910043216.9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其配置有氢氧发生组件以及水箱,水箱向氢氧发生组件供水,氢氧发生组件则通过正负电极来电解水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对于氢气发生器的产气量则受氢氧发生组件中离子交换膜的大小程正比,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受离子交换膜成本的限制,常规便携式氢氧发生器中的氢氧发生组件配置的离子交换膜的尺寸较小,导致氢氧发生器的出气量较低。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满足便携化要求并提高出气量的氢氧发生设备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氢氧发生设备,实现增大出气量,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发生设备,包括外壳和水箱,所述外壳上配置有氢气吸口,所述水箱的上设置有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还包括多个氢氧发生组件,所述氢氧发生组件上设置有进水口、回水口和氢气出口,多个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循环出口连接,多个所述回水口分别与所述循环进口连接,多个所述氢气出口分别与所述氢气吸口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氢氧发生组件并排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板上设置有并排布置的支架,所述氢氧发生组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气水分离组件,所述气水分离组件配置有气水分离腔体;所述氢气出口通过所述气水分离组件的所述气水分离腔体与所述氢气吸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水分离组件包括分离筒、浮体、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上端盖设置在所述分离筒的上端口上,所述下端盖设置在所述分离筒的下端口上,所述分离筒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形成所述气水分离腔体,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分离筒中,所述浮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水口的封堵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配置有氧气吸口,所述水箱的上部设置有氧气出口,所述氧气出口与所述氧气吸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外壳中配置有多个氢氧发生组件,利用多个氢氧发生组件一同工作来满足高产气量的要求,这样,便无需采用大尺寸的离子交换膜,而以配置小尺寸离子交换膜的多个氢氧发生组件来产出氢气,在满足便携式的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大了氢氧发生设备的出气量,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中气水分离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氢氧发生设备,包括外壳1和水箱2,外壳1上配置有氢气吸口101,水箱2的上设置有循环进口(未标记)和循环出口(未标记),还包括多个氢氧发生组件3,氢氧发生组件3上设置有进水口(未标记)、回水口(未标记)和氢气出口(未标记),多个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循环出口连接,多个所述回水口分别与所述循环进口连接,多个所述氢气出口分别与氢气吸口101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氢氧发生设备在外壳1中配置有多个氢氧发生组件3,氢氧发生组件3则采用常规技术中氢氧发生器中的氢氧发生模块,其一般包括电极和离子交换膜等部件,在此对于氢氧发生组件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由于采用多个氢氧发生组件3并联设置来同时产气,进而可以获得较大的产气量,以满足用户对大气量的要求。同时,对于单个氢氧发生组件3而言,其采用的离子交换膜的尺寸较小,单个氢氧发生组件3的体积较小,进而可以在外壳1中配置多个氢氧发生组件3以满足便携式使用的要求。

其中,为了方便安装布局外壳1中的内部部件,则可以将多个氢氧发生组件3布置在水箱2的一侧,并且,多个氢氧发生组件3并排布置在外壳1的底板上。另外,还可以在外壳1的底板上设置有并排布置的支架10,氢氧发生组件3设置在对应的支架10上。

进一步的,为了对氢氧发生组件3产生的氢气进行气水分离处理,则氢氧发生设备还配置有气水分离组件4,气水分离组件4的作用是用于将气流中的水有效的分理出。具体的,所述气水分离组件配置有气水分离腔体;所述氢气出口通过所述气水分离组件的所述气水分离腔体与氢气吸口101连接。

具体的,氢氧发生组件3产生的氢气经由氢气出口输出进入到所述气水分离组件的气水分离腔体中,由于水分的重量较大,则大部分的水分将落入到分离筒41的底部,而氢气则会从气水分离腔体排出并经由氢气吸口101输出。

而对于所述气水分离组件而言,其安装在外壳1中,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所述气水分离组件包括分离筒41、浮体42、上端盖43和下端盖44;上端盖43上设置有进气管431和排气管432,下端盖44上设置有排水口441,上端盖43设置在分离筒41的上端口上,下端盖44设置在分离筒41的下端口上,分离筒41与上端盖43和下端盖44之间形成所述气水分离腔体,浮体42设置在分离筒41中,浮体4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水口441的封堵部421。

具体的,氢氧发生组件3产生的氢气含有较多的水分,进入到分离筒41中后,由于水分的重量较大,则大部分的水分将落入到分离筒41的底部,而氢气则会从排气管432排出。在进行气水分离过程中,浮体2则因重力作用将通过封堵部421将排水口41堵死,以避免或减少出现气体从排水口41泄漏。其中,分离筒41可以与上端盖43和下端盖44分别为独立的部件,或者,分离筒41与上端盖43或下端盖44为一体式结构。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则在分离筒41的底部会积存一定量的水,而随着底部积水量的增加,使得浮体42所收到的浮力大于浮体42自身的重力,进而在浮力作用下,使得浮体42漂浮并离开排水口441,以实现打开排水口441。而在排水口441打开后,由于气水分离腔体中因注入氢气的原因使得气水分离腔体内形成正压状态,利用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气压使得其底部的积水经由排水口441快速的排出。在较短的时间内,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水位将随之下降,使得浮体42的重力又大于浮力,浮体42再次下落并抵靠在排水口441上以实现自动关闭排水口441,进而避免氢气泄漏。

其中,进气管431和排气管432并排布置,进气管431的出气方向朝下,而排气管432的出气方向则朝上布置。由于进气管431和排气管432的出气方向反向布置,这样,从进气管431进入到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气流能够充分的分离出水分。

另外,对于封堵部421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密封堵头的方式,即在浮体42的底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为封堵部421。具体的,当浮体42的重力大于其所受的浮力时,则密封堵头将封堵住底部的排水口441,并结合底部的积水,可以使得密封堵头与排水口441形成的密封面具有更好的气密效果。而浮力大于重力时,则密封堵头跟随浮体42

优选实施例中,排气管432上还连接有控压模块(未图示)。具体的,控压模块设置在排气管432上能够对输出的气体进行限制,进而使得气水分离腔体内处于一定压力值的正压状态。而正压状态下,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浮体42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气压来对排水口441进行更加有效地的密封遮挡,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一定压力值的正压,也可以使得在浮体42打开排水口441时,利用气压快速的将积水排出。控压模块的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控压模块可以为连接在排气管432上的背压阀,或者,控压模块包括连接气管和曝气石,曝气石封堵在连接气管中,连接气管与排气管432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如图4所示,外壳1上配置有氧气吸口102,水箱2的上部设置有氧气出口(未标记),所述氧气出口与氧气吸口102连接。具体的,通过配置氧气吸口102可以满足用户吸氧的要求,而为了实现氧气的除水,也可以在氧气吸口102与氧气出口之间增加独立的气水分离组件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外壳中配置有多个氢氧发生组件,利用多个氢氧发生组件一同工作来满足高产气量的要求,这样,便无需采用大尺寸的离子交换膜,而以配置小尺寸离子交换膜的多个氢氧发生组件来产出氢气,在满足便携式的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大了氢氧发生设备的出气量,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