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1-09-10 23: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对位 平台 装置 方法


1.本发明涉及对位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对位平台一般是通过控制卡进行控制,只能实现简单的位置,方向控制,不能实现可靠的回原,更不用提在位置数据方向错误的情况下实现超强纠错功能。
3.开叉式遮光板可以实现原点的精确定位,避免单片式遮光片定位不准确的缺陷:单片遮光板如果从正值位置处开始回原与从负值位置开始回原,回原位置会存在较大偏差。而使用开叉式遮光板,不管从正值还是负值,都可以定位在开叉的中间位置,保证回原的一致性。该结构也有缺点,开叉式结构原点定位过程较为复杂,需设计复杂的定位流程才能实现精确定位。
4.传统的步进电机控制是开环控制方式,通过驱动器发送脉冲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距离和速度等,这一控制体系中,可能会有打滑或步进位置数据错误等异常情况,如果人工操作,可能会有误操作填入错误数据位置导致程序与实际背离等情况。当结合开叉式遮光片的特殊性,使得回原定位的问题更为复杂。同时实现高精度回原和理论位置数值与实际位置的纠错更是难上加难。
5.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位置数据的方向错误,回原将会向错误方向运动,并在极限位一直卡阻导致程序卡死;带开叉遮光片的回原与位置定位过程与单片式的遮光片的回原过程有差异,回原与定位过程更为复杂;带开叉遮光片的数据错误纠错过程在回原流程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复杂。
6.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以使对位平台快速、高效的回原的方法及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有效、可靠且操作简便,可以使对位平台快速、高效的回原。
8.基于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原点设置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
11.根据移动块移动方向,获取移动块上的感应部件感应结果;
12.根据所述感应结果与所述原点、所述前极限点和所述后极限点控制所述移动块移动直至回原;
13.其中,所述前极限点与所述后极限点分别位于所述原点的左右两侧。
14.优选地,所述控制移动块移动直至回原具体为:若所述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
15.若所述移动块无需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所述移动块保持原方向继续移动。
16.优选地,所述原点位于所述前极限点与所述后极限点之间的中点位置;
17.定义所述原点向所述前极限点移动的方向为正向;
18.所述原点向所述后极限点移动的方向为反向。
19.优选地,所述感应部件包括: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
20.所述第一感应叉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后极限点与所述原点之间;
21.所述第二感应叉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前极限点与所述原点之间
22.优选地,所述若所述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包括:
23.若移动方向为正向,所述第二感应叉感应到所述前极限点时,则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并将移动方向转为反向继续移动;
24.若移动方向为反向,所述第一感应叉感应到所述后极限点时,则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并将移动方向转为正向继续移动。
25.优选地,所述若所述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还包括:
26.若由前极限点向所述原点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感应叉感应到所述原点时,控制所述移动块继续移动;
27.待所述第二感应叉感应到所述原点时,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继续移动;
28.直至所述原点位于所述第一感应叉和所述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后,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
29.优选地,所述若所述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还包括:
30.若由后极限点向所述原点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感应叉感应到所述原点时,控制所述移动块继续移动;
31.待所述第一感应叉感应到所述原点时,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继续移动;
32.直至所述原点位于所述第一感应叉和所述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后,控制所述移动块停止。
33.一种对位平台回原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座、轴丝杆、移动块、感应部件和控制部件;
34.所述底座上设有轨道;
35.所述轨道上方设有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轴丝杆;
36.所述轴丝杆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移动块抵靠,所述移动块可沿所述轴丝杆在滑轨上滑动;
37.所述移动块上设有感应部件,所述感应部件用于感应所述移动块对应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
38.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移动块连接,用于根据移动块对应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控制所述移动块移动。
39.优选地,所述感应部件具体为设有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遮光片。
40.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具体为plc。
41.本发明所提供的对位平台回原方法,通过在轨道上的原点(即移动块需要回原的
位置对应在轨道上的点)设置前极限点和后极限点,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的设置一般可以依据回原部件的大小、型号来设置;
42.随后,通过移动块移动的方向,获取设置在移动块上的感应部件所感应的结果,移动块移动的过程中,其感应部件所对应轨道上的点是不断变化的,其感应点的位置即为感应结果;
43.之后,通过感应结果与原点、前极限点、后极限点位置控制移动块移动或停止,直至回原,即通过所获取的感应结果与移动块运动方向结合原点、前极限点、后极限点的具体位置,判断移动块回原需要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多少距离,是否需要转向等等,结合上述参数控制移动块移动,经过对移动块的调整,直至使移动块回到原点。
44.本方法简单、高效,仅需根据原点位置结合装置型号、大小设置前后极限点,并获取感应部件所感应的结果,即可通过上述参数使移动块达到快速精确回原的效果。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流程图;
4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位平台回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5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及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高精度回原和理论位置数值与实际位置的纠错的技术问题。
51.一种对位平台回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2.s1.根据原点设置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
53.s2.根据移动块移动方向,获取移动块上的感应部件感应结果;
54.s3.根据感应结果与原点、前极限点和后极限点控制移动块移动直至回原;
55.其中,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分别位于原点的左右两侧。
5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1具体为:根据对位平台中的回原部件的大小、型号在轨道上设置原点,该原点为移动块需要回原的位置对应在轨道上的点,并根据原点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极限点和后极限点,根据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轨道长度。
5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2具体为:使移动块沿着轨道上方的滑轨进行移动,根据原点、前极限点和后极限点的相对位置获取移动块移动方向,在移动块移动的过程中,安装
在移动块上的感应部件感应轨道上的点是不断变化的,获取感应部件所感应的结果具体是获取感应点在轨道上不断变化的过程,例如:t时刻,移动块处于a位置,t 1时刻,移动块处于b位置(a、b位置均由移动块上的感应部件获取)。
5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3具体为:根据所获取的感应结果与移动块方向结合并根据原点、前极限和后极限点位置,来判断移动块最终回到原点需要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多少距离,是否需要转向等。例如:移动块处于前极限点与原点之间,原点与前极限点相距x距离,移动块位于距原点y距离位置,并向前极限点移动的情况下,则移动块需要移动至前极限点位置再转向移动,直至回原,共移动了2x

y距离。经过对移动块的调整,直至使移动块回到原点。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所设置的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只是一个极限位置,即当移动块移动至前极限点或后极限点之一时必须进行转向,上述例举的情况是特殊情况,移动距离是极限距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当移动块处于向前极限点移动过程中,可以移动至前极限点后进行转向,也可以立即转向移动至原点,当处于后一种情况时,前极限点的作用为判断移动块移动方向且提供减速转向的缓冲距离。
60.优选地,控制移动块移动直至回原具体为:若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
61.若移动块无需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移动块保持原方向继续移动。
6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移动块朝远离原点方向移动,若需要使移动块回原就需要控制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继续移动直至回到原点;当移动块朝靠近原点方向移动,则无需控制移动块改变方向,使其保持原方向继续移动即可回到原点。
63.优选地,原点位于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之间的中点位置;
64.定义原点向前极限点移动的方向为正向;
65.原点向后极限点移动的方向为反向。
6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前极限点与后极限点对称设置在原点的左右两侧。移动块的移动范围就处于前极限点到后极限点之间,定义原点向前极限点移动的方向为正向,原点向后极限点移动的方向为反向,则前极限点向原点移动的方向为反向,后极限点向原点移动的方向为正向。通过对方向的定义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移动块回原是否需要转向。
67.优选地,感应部件包括: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
68.第一感应叉的初始位置位于后极限点与原点之间;
69.第二感应叉的初始位置位于前极限点与原点之间
7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定位平台在关闭时,移动块的初始位置位于原点处,移动块上可设有第一、第二感应叉,第一感应叉的初始位置位于后极限点和原点之间,第二感应叉的初始位置位于前极限点和原点之间。
71.优选地,若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包括:
72.若移动方向为正向,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前极限点时,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并将移动方向转为反向继续移动;
73.若移动方向为反向,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后极限点时,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并将移动
方向转为正向继续移动。
7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移动块处于前极限点和原点之间,并朝前极限点方向移动(即方向为正向)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感应叉初始位置位于前极限点和原点之间,其在正向运动过程中先于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前极限点。当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前极限点时,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并将移动块的移动方向转为反向继续移动,直至移动块回到原点。同样的,若移动块处于后极限点和原点之间,并朝后极限点方向移动(即方向为反向)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感应叉初始位置位于后极限点与原点之间,其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先于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后极限点。
75.优选地,若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还包括:
76.若由前极限点向原点方向移动,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控制移动块继续移动;
77.待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控制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继续移动;
78.直至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后,控制移动块停止。
7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移动块处于前极限点和原点之间,并朝原点方向移动(即方向为反向)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感应叉初始位置和位于后极限点与原点之间,其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先于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当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保持移动块方向不变继续移动,待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控制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移动(即方向转为正向),直至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后,控制移动块停止。
80.优选地,若移动块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动,则控制移动块停止后转向移动直至回原,还包括:
81.若由后极限点向原点方向移动,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控制移动块继续移动;
82.待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控制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继续移动;
83.直至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后,控制移动块停止。
8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的,若移动块处于后极限点和原点之间,并朝原点方向移动(即方向为正向)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感应叉初始位置位于前极限点与原点之间,其在正向运动过程中先于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当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保持移动块方向不变继续移动,待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时,控制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移动(即方向转为反向),直至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后,控制移动块停止。
8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判断该原点是否位于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中点位置,可以通过移动块移动时间进行判断的。具体为:在移动块由前极限点向原点方向移动,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与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之间的时间记为t1,控制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移动t1/2时后,控制移动块停止。同样的,在移动块由后极限点向原点方向移动,第二感应叉感应到原点与第一感应叉感应到原点之间的时间记为t2,控制移动块停止并转向移动t2/2时后,控制移动块停止。
86.由于本技术方案为了说明该方法及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默认移动块移动速度是匀速不变的,减速、加速过程中的时间忽略不计。
87.且本技术方案目的是解决移动块快速回原的技术问题,仅需确认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与第二感应叉之间的中点位置,即可达到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时间来确认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与第二感应叉之间的中点位置,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通过移动
块移动距离确认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与第二感应叉之间的中点位置;还可通过其他常规手段确认原点位于第一感应叉与第二感应叉之间的中点位置。
88.一种对位平台回原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座2、轴丝杆3、移动块4、感应部件5和控制部件6;
89.底座1上设有轨道;
90.轨道上方设有安装在安装座2上的轴丝杆3;
91.轴丝杆3上设有滑轨,滑轨与移动块4抵靠,移动块4可沿轴丝杆3在滑轨上滑动;
92.移动块4上设有感应部件5,感应部件5用于感应移动块4对应在轨道上的位置;
93.控制部件6与移动块4连接,用于根据移动块4对应在轨道上的位置控制移动块4移动。
94.本装置所提供的的对位平台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有轨道,轨道上方设有安装在安装座上的轴丝杆,轴丝杆上设置有滑轨,移动块可沿着轴丝杆在滑轨上滑动;移动块上设有感应部件,感应部件用于获取移动块对应底座轨道上的位置信息;控制部件与移动块连接,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移动块移动。工作过程中,通过感应部件所获取的位置信息,可以快速精确的控制移动块回到预设原点位置。
95.优选地,感应部件5具体为设有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的遮光片。
96.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遮光片就是置于光源前的装置。遮光片的作用是使光源能通过遮光片均匀显示,使光照射的强度在控制范围之内。因为使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所以不同材质的遮光片功能也是大同小异。不过据科研机构测试,遮光片具有导热、缓冲、背光、防水、耐摩擦等功能和特点。它可以广泛用于电子表,电脑、液晶tv周边模组,起导热、缓冲、背光、防水、耐摩擦等重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为提供更精确的位置信息,在遮光片上设有第一感应叉和第二感应叉。
97.优选地,控制部件6具体为plc。
98.实际运用过程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种具有微处理器的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载入内存进行储存与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由cpu、指令及数据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数字模拟转换等功能单元组成。在本实施例中,plc可以根据移动块上的感应部件所感应的信息,控制移动块的停止与移动。
9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0.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
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