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5: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净水 滤芯 复合 特别 设备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净水器一般包括ro滤芯,为了进一步保护ro滤芯,可以在前置过滤水路中设置前置滤芯,为了进一步改善水质,获得更佳口感,可以在后置过滤水路中设置后置滤芯。由于净水器必须的零件无法减少,导致净水器的体积和滤芯有直接关系。一般单支滤芯独立放置在单个滤瓶内,使得净水器上具有多只滤瓶,每个滤瓶都需要占用净水器的体积。净水器体积过大,在用户安装的空间有限时,可能无法正常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缩小滤芯占用体积的复合滤芯。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瓶和滤瓶盖,两者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内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上端盖、前置滤芯、中端盖和后置滤芯,上端盖置于前置滤芯上方,上端盖中间设有一出水柱;所述中端盖将滤瓶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腔,前置滤芯置于中端盖上方,后置滤芯置于中端盖下方;所述中端盖朝向前置滤芯一侧设有2圈同心设置的连接端,内侧连接端与后置滤芯内侧相连通,中端盖内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通孔,外侧连接端通过该通孔与后置滤芯外侧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内部设置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部设有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下方与中端盖的外侧连接端相连通,第二套管下方与中端盖的内侧连接端相连通。
5.优选地,所述前置滤芯外侧与滤瓶内壁之间为第一进水通道,前置滤芯内侧与第一套管外壁之间为第一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与上端盖的出水柱相连通;所述第一套管内部为第二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通过中端盖内部通孔连通后置滤芯外侧;所述第二套管内部为第二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与后置滤芯内侧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滤瓶与滤瓶盖之间还设有压盘和转盘,转盘置于滤瓶盖内,压盘与滤瓶盖固定连接,将转盘限定在滤瓶盖内;所述压盘上设有4个通水口,转盘上设有4个通水柱,转盘相对压盘旋转时,存在压盘上的通水口与转盘上的通水柱互相连通或互相错开这两种状态。
7.优选地,所述压盘朝向过滤组件一侧设有3圈同心的圆环护壁,由内及外分为第一护壁、第二护壁和第三护壁,第一护壁与第二套管紧密配合,第二护壁与第一套管紧密配合,第三护壁与上端盖的出水柱相连通。
8.优选地,所述前置滤芯包括同轴设置的pp棉层和活性炭层,活性炭层位于pp棉层内部。
9.滤芯安装时,滤瓶插入水路板或滤芯固定装置的水路接口内,转动滤瓶,使得转盘上的通水柱与压盘上的通水口位置相对并连通。水依次从转盘的通水柱、压盘相应的通水
口、第一进水通道进入滤瓶内,从前置滤芯侧面进水,经pp棉层和活性炭层过滤后从第一出水通道、上端盖的出水柱流出;
10.经前置滤芯初滤后的水按照水路设计流动,例如流经进水电磁阀、增压泵、ro滤芯等,最后经多层过滤的水从第一套管内侧进入,从中端盖的外侧连接端、中端盖内部通孔流至后置滤芯外侧,然后水从后置滤芯侧面进入,从后置滤芯中间流至中端盖的内侧连接端,最后从第二套管内侧流出。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盘与转盘的转动,使得通水口和通水柱互相连通或者互相错位,从而实现滤芯的自锁。
12.本实用新型将前置滤芯、后置滤芯集成在一个滤瓶内,充分利用了滤瓶内的空间,缩小几个滤芯所占空间,从而大大减小净水器的体积,满足更多场合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3.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图;
17.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的水路原理图。
21.图中标记为:滤瓶1、压盘2、第一进水口21、第一出水口22、第二进水口23、第二出水口24、弧形槽25、转盘3、第一通水柱31、第二通水柱32、第三通水柱33、第四通水柱34、弧形缺口35、滤瓶盖4、第二凸块41、密封垫5、过滤组件6、上端盖61、出水柱611、前置滤芯62、pp棉层621、活性炭层622、中端盖63、内侧连接端631、外侧连接端632、通孔633、后置滤芯64、第一套管7、第二套管8、第一进水通道91、第一出水通道92、第二进水通道93、第二出水通道94、进水电磁阀10、增压泵11、ro滤芯12、废水电磁阀13、单向阀14、高压开关15、出水龙头16。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滤芯,包括滤瓶1、压盘2、转盘3以及滤瓶盖4,所述滤瓶盖4与滤瓶1固定连接,转盘3置于滤瓶盖4内,压盘2与滤瓶盖4固定连接,并将转盘3限定在滤瓶盖4内,压盘2与转盘3之间设有密封垫5。所述压盘2朝向转盘3一侧设有一弧形槽25,转盘朝向压盘一侧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置于弧形槽内,用于限制转盘的转动弧度;所述滤瓶盖4中间设有圆形开口,转盘的通水柱置于该圆形开口内,所述转盘3侧面设有一弧形缺口35,滤瓶盖的圆形开口内侧设有第二凸块41,第二凸块与弧形缺口配合工作,用于限制转盘的转动弧度。
23.所述滤瓶1内设有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包括上端盖61、前置滤芯62、中端盖63和后置滤芯64,上端盖61置于前置滤芯62上方,上端盖61中间设有一出水柱611;所述中端盖63将滤瓶1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腔,前置滤芯62为环状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pp棉层621和活
性炭层622,活性炭层位于pp棉层内部。前置滤芯置于中端盖63上方,后置滤芯64置于中端盖63下方;所述中端盖63朝向前置滤芯一侧设有2圈同心设置的连接端,内侧连接端631与后置滤芯64内侧通道相连通,中端盖内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通孔633,外侧连接端632通过该通孔633与后置滤芯64外侧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62内部设置有第一套管7,第一套管7内部设有第二套管8,第一套管7下方与中端盖的外侧连接端632相连通,第二套管8下方与中端盖的内侧连接端631相连通。
24.所述前置滤芯62外侧与滤瓶1内壁之间为第一进水通道91,前置滤芯62内侧与第一套管7外壁之间为第一出水通道92,第一出水通道92与上端盖的出水柱611相连通;所述第一套管7内部为第二进水通道93,第二进水通道93通过中端盖内部通孔633连通后置滤芯64外侧;所述第二套管8内部为第二出水通道94,第二出水通道94与后置滤芯64内侧相连通。
25.所述压盘2上设有4个通水口,第一进水口21、第一出水口22、第二进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压盘2朝向过滤组件一侧设有3圈同心的圆环护壁,由内及外分为第一护壁、第二护壁和第三护壁,第一护壁与第二套管紧密配合,并与第二出水口24相连通;第二护壁与第一套管紧密配合,并与第二进水口23相连通;第三护壁与上端盖的出水柱相连通,并与第一出水口22相连通,第一进水口21通过侧面开口与第三护壁外部相连通。
26.转盘3上设有4个通水柱,第一通水柱31、第二通水柱32、第三通水柱33和第四通水柱34,转盘相对压盘旋转时,存在压盘上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与转盘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通水柱互相连通或互相错开这两种状态。
27.滤芯安装时,滤瓶1插入水路板或滤芯固定装置的水路接口内,转动滤瓶1,使得转盘3上的通水柱与压盘2上的通水口位置相对并连通。原水a依次从转盘3的第一通水柱31、压盘2的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进水通道91进入滤瓶1内,从前置滤芯62侧面进水,经pp棉层和活性炭层过滤后从第一出水通道92、上端盖的出水柱611、压盘的第一出水口22、转盘的第二通水柱32流出初滤水b;
28.初滤水b按照水路设计流动,流经进水电磁阀10、增压泵11、ro滤芯12,ro滤芯12的废水端通过废水电磁阀13连接废水口,ro滤芯12的纯水端通过单向阀14连接复合滤芯,纯水c从转盘的第三通水柱33、压盘的第二进水口23、第二进水通道93进入第一套管7内,并沿中端盖的外侧连接端632、中端盖内部通孔633流至后置滤芯64外侧,接着水从后置滤芯64的侧面进入,流至后置滤芯中间,并从中端盖的内侧连接端631、第二套管8内侧、压盘的第二出水口24、转盘的第四通水柱34流出,最后经高压开关15,从出水龙头16流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