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6-15 19: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装置 设备 电子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周知,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利用电子发热元件的加热效应对其所储存的液态介质进行雾化的装置。为便于用户能够向装置内(即:储液空间)补充可进行雾化的液态介质,通常会在装置本体上设置注液孔;而为了防止液态介质发生泄漏,在现有技术中,大多会利用胶塞等配件以拔插等方式来封闭或开启注液孔。然而,孩童在接触到电子雾化装置后,却很容易将胶塞从注液孔中拔出,从而引发液态介质泄漏、甚至是误食液态介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以达到防止注液孔被孩童随意打开的目的。

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本体和第一密封件,所述雾化本体具有注液孔,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注液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止套管,所述锁止套管安装于雾化本体内,所述锁止套管与注液孔同轴对位,所述锁止套管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凸环和第二锁止凸环,所述第一锁止凸环与第二锁止凸环沿锁止套管的轴向方向呈上下并排排列,所述第一锁止凸环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槽部,所述第二锁止凸环开设有第二缺口槽部,所述第一缺口槽部与第二缺口槽部在锁止套管的轴向方向上呈上下错位分布,所述第一锁止凸环与第二锁止凸环之间的空间构成容置环槽;

旋钮锁柱,所述旋钮锁柱的内端部同轴插装于锁止套管内,所述旋钮锁柱的外端部外露于雾化本体,且所述旋钮锁柱的内端面封盖第一密封件,所述旋钮锁柱的周壁上设置有锁止凸起,通过转动和提拉所述旋钮锁柱使锁止凸起与第一缺口槽部、第二缺口槽部及容置环槽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以实现旋钮锁柱的解锁和上锁转换。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锁柱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环绕旋钮锁柱均匀分布的锁止凸起,所述第一缺口槽部的数量和第二缺口槽部的数量与锁止凸起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缺口槽部环周且均匀地开设于第一锁止凸环上,所述第二缺口槽部环周且均匀地开设于第二锁止凸环。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套管的内周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三锁止凸环,每层所述第三锁止凸环均与第二锁止凸环沿锁止套管的轴向方向呈上下并排分布,每层所述第三锁止凸环上均开设有第三缺口槽部,相邻地两层所述第三锁止凸环的第三缺口槽部在锁止套管的轴向方向上呈上下错位分布,所述第二缺口槽部与邻近的第三锁止凸环的第三缺口槽部在锁止套管的轴向方向上呈上下错位分布,所述第二锁止凸环与邻近的第三锁止凸环之间以及两两相邻的第三锁止凸环之间的空间均构成容置环槽。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锁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层沿旋钮锁柱的轴向方向呈上下交错分布的锁止凸起。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本体上开设有嵌套孔和缩口套管部,所述缩口套管部由嵌套孔的一端朝注液孔所在方向延伸后形成,所述缩口套管部的端口面抵压于第一密封件上,所述锁止套管同轴插嵌于嵌套孔内,且所述锁止套管的内端口抵靠于缩口套管部的端口内周侧,所述旋钮锁柱的内端面封盖缩口套管部。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端固定于旋钮锁柱的内端部内、另一端插装于缩口套管部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缩口套管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锁柱的外端部设置有位于嵌套孔的外侧的旋钮凸环,所述旋钮凸环的外径大于嵌套孔的孔径。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凸环的周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且位于注液孔内的端部表面上设置有止回槽缝,所述止回槽缝在第一密封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类三角形。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盖板部和塞套部,所述盖板部封盖注液孔,所述塞套部设置于盖板部的内表面侧,所述塞套部插装于注液孔内,所述止回槽缝设置于盖板部的底面上并位于塞套部内。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具有注液孔的雾化本体、封堵注液孔的第一密封件、安装于雾化本体内的锁止套管及同轴插装于锁止套管内的旋钮锁柱,锁止套管内设置第一锁止凸环、第二锁止凸环和容置环槽,第一锁止凸环上开设第一缺口槽部,第二锁止凸环开设第二缺口槽部;旋钮锁柱上设置锁止凸起,通过转动和提拉旋钮锁柱使锁止凸起与第一缺口槽部、第二缺口槽部及容置环槽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由于需要转动和提拉这两个动作的配合,才能将旋钮锁柱从锁止套管中取出,以解除对第一密封件及注液孔的封盖防护;因此,可以有效增加孩童接触第一密封件并开启注液孔的难度,从而防止因注液孔被孩童随意打开而导致液态介质泄漏或误食液态介质等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注液孔处的部件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5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锁止套管与旋钮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锁止套管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雾化本体;11、储液腔;12、注液孔;13、嵌套孔;14、缩口套管部;15、雾化芯;16、壳体部;17、烟嘴部;18、底座部;

20、锁止套管;21、第一锁止凸环;22、第二锁止凸环;23、第一缺口槽部;24、第二缺口槽部;25、容置环槽;26、第三锁止凸环;27、第三缺口槽部;

30、旋钮锁柱;31、锁止凸起;32、旋钮凸环;33、第二密封件;

40、第一密封件;41、止回槽缝;42、盖板部;43、塞套部;44、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本体10、锁止套管20、旋钮锁柱30和第一密封件40;其中:

雾化本体10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如下基本结构架构,即:主要由雾化芯15、壳体部16、设置于壳体部16的顶端侧并与壳体部16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烟嘴部17以及设置于壳体部16的底端侧的底座部18组成,底座部18与壳体部16连接后,可在壳体部16内形成相对封闭的空腔,雾化芯15经由底座部18装配于壳体部16的空腔内并与烟嘴部17对接连通,从而形成一种实施例下的雾化本体10的基本结构架构;利用雾化芯15对壳体部16的空腔空间进行分隔,可在壳体部16的空腔内形成围绕雾化芯15分布的储液腔11;储液腔11用于储存诸如烟油、液态药物、生理盐水、液态提取物等可进行雾化的液态介质。

一个实施例中,在底座部18上设置注液孔12,注液孔12与储液腔11连通,第一密封件40封堵注液孔12,以通过封堵注液孔12来防止液态介质泄漏;鉴于雾化本体10在使用时会通过底座部18与电子烟电池组件进行对接,将注液孔12设置于底座部18上,可在电子烟正常使用时,利用电子烟电池组件将注液孔12及第一密封件40所在部分进行结构性隐藏,有利于增加孩童寻找第一密封件40及注液孔12所在位置的难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雾化本体10的具体结构形态的变化或选择,亦可在壳体部16的顶部或者周壁上设置注液孔12,并使注液孔12与储液腔11连通。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6,锁止套管20插嵌于雾化本体10内,锁止套管20与注液孔12同轴对位,锁止套管2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凸环21和第二锁止凸环22,第一锁止凸环21与第二锁止凸环22沿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呈上下并排排列,在第一锁止凸环21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槽部23,在第二锁止凸环22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槽部24,第一缺口槽部23与第二缺口槽部24在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上呈上下错位分布,第一锁止凸环21与第二锁止凸环22之间的空间构成容置环槽25。所述及的“错位分布”可以作如下理解:第一缺口槽部23和第二缺口槽部24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如在0-360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雾化本体10的一部分(如底座部18或壳体部16)设置成锁止套管20的结构构造,使锁止套管20以雾化本体10本身的一部分结构呈现出来,如在雾化本体10的设计、开模加工的过程中直接形成锁止套管20及其内部关联结构。

旋钮锁柱30的内端部同轴插装于锁止套管20内,旋钮锁柱30的外端部外露于雾化本体10(如底座部18的底面),并且旋钮锁柱30的内端面封盖第一密封件40,在旋钮锁柱30的周壁上设置有锁止凸起31,锁止凸起31用于与第一缺口槽部23、容置环槽25和第二缺口槽部24进行结构配合,以使用户能够采用转动和提拉这两个动作来控制旋钮锁柱30,从而驱使锁止凸起31与第一缺口槽部23、第二缺口槽部24及容置环槽25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进而实现旋钮锁柱30的解锁和上锁转换;基于此,利用旋钮锁柱30与锁止套管20的配合,可在对注液孔12处形成类似于旋钮式儿童锁的结构构造。

更为具体地,当旋钮锁柱30处于完全封盖第一密封件40的状态下,锁止凸起31恰好处于第一锁止凸环21与第一密封件40之间,此时相当于旋钮锁柱30为上锁状态,实现对第一密封件40及注液孔12所在部分的结构性隐藏及外围防护;第一步,用户转动旋钮锁柱30,以使锁止凸起31与第一缺口槽部23对位后,再沿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提拉旋钮锁柱30,即可使锁止凸起31被转移至容置环槽25内;第二步,利用第一缺口槽部23与第二缺口槽部24之间的错位分布关系,转动旋钮锁柱30使锁止凸起31与第二缺口槽部23对位,再沿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提拉旋钮锁柱30,即可使锁止凸起31经由第二缺口槽部23被转移至第二锁止凸环22的外侧(即:容置环槽23的相对侧或者远离第一锁止凸环22的一侧),从而可最终将旋钮锁柱30从锁止套管20中取出,最后用户通过对第一密封件40的操作即可通过注液孔12向储液腔11内注液。一方面,由于必须多次对旋钮锁柱30进行转动和提拉这两个动作的执行操作,才能够将旋钮锁柱30从锁止套管20中取出,从而解除对第一密封件40及注液孔12的封盖防护(即:解锁),以使第一密封件40所在部分裸露出来;因此,可以有效增加孩童接触第一密封件40以开启注液孔12的难度,防止因注液孔12被孩童随意打开而导致液态介质泄漏或误食液态介质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利用旋钮锁柱30和锁止套管20的配合可形成对第一密封件40及注液孔12所在部位的隐藏式防护结构,不但增加孩童寻找注液孔12或第一密封件40的难度,而且通过在旋钮锁柱30本身或者旋钮锁柱30与第一密封件40之间增加密封部件,亦可进一步增强雾化器的防液态介质渗漏的效果。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旋钮锁柱30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环绕旋钮锁柱30均匀分布的锁止凸起31,相应地,第一缺口槽部23的数量和第二缺口槽部24的数量均与锁止凸起31的数量相同;第一缺口槽部23环周且均匀地开设于第一锁止凸环21上,第二缺口槽部24环周且均匀地开设于第二锁止凸环22。通过对锁止凸起31的数量以及分布形式的选择,可以有效增加锁止凸起31与第一锁止凸环21和第二锁止凸环22之间的接触面积,为防止旋钮锁柱30在转动或提拉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确保各关联部件之间进行结构组合的稳定性和紧凑性;同时,依锁止凸起31的数量及布置方式所对应设置的第一缺口槽部23和第二缺口槽部24则可为锁止凸起31在锁止套管20内的位置转移提供相配合的通道。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在锁止套管20的内周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三锁止凸环26,每层第三锁止凸环26均与第二锁止凸环22沿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呈上下并排分布,每层第三锁止凸环26上均开设有第三缺口槽部27,相邻地两层第三锁止凸环26的第三缺口槽部27在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上呈上下错位分布,第二缺口槽部27与邻近的第三锁止凸环26的第三缺口槽部27在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上呈上下错位分布,第二锁止凸环22与邻近的第三锁止凸环26之间以及两两相邻的第三锁止凸环26之间的空间均构成容置环槽25。基于非孩童用户容易掌握雾化器解锁及上锁的操作原理,通过增设的第三锁止凸环26可在锁止套管20的轴向方向上增加锁止凸环的数量,进而需要完成更多次的旋转和提拉这两个动作,才能将旋钮锁柱30从锁止套管20中完全取出;以此,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孩童操作的难度,确保孩童不会轻易地接触到第一密封件41并随意打开注液孔12。

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锁止凸环数量的增加,可同时在旋钮锁柱3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层沿旋钮锁柱30的轴向方向呈上下交错分布的锁止凸起31,以配合锁止凸环来增加旋钮锁柱30被解锁的难度。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雾化本体10上开设有嵌套孔13和缩口套管部14,缩口套管部14由嵌套孔13的一端朝注液孔12所在方向延伸后形成,缩口套管部14的端口面抵压于第一密封件40上,锁止套管20同轴插嵌于嵌套孔13内,并且锁止套管20的内端口抵靠于缩口套管部14的端口内周侧,旋钮锁柱30的内端面封盖缩口套管部14。通过设置的嵌套孔13为锁止套管20提供结构装配空间,以使其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雾化本体10进行结构组合;同时,利用缩口套管部14可以在第一密封件40与旋钮锁柱30之间形成缩口结构构造,既可以增强第一密封件40和注液孔12的隐藏效果,又可以避免旋钮锁柱30直接与第一密封件40进行直接接触,从而防止旋钮锁柱30在长期使用后对第一密封件40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请参阅图2至图5,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3,第二密封件33的一端固定于旋钮锁柱30的内端部内、另一端插装于缩口套管部14内,第二密封件33封堵缩口套管部14。利用第二密封件33对缩口套管部14的封堵,可进一步在第一密封件40或注液孔12的外围形成密封结构,防止因第一密封件40出现意外破损等而发生液态介质渗漏的问题。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旋钮锁柱30的外端部设置有位于嵌套孔13的外侧的旋钮凸环32,旋钮凸环32的外径大于嵌套孔13的孔径,利用旋钮凸环32可便于用户从雾化本体10的底面侧对旋钮锁柱30进行转动或提拉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旋钮凸环32的周壁上设置防滑纹,防滑纹可以采用凸棱、凸点、凹点等结构形式,以期通过增加旋钮凸环32与用户手指之间的摩擦力来增强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密封件40且位于注液孔12内的端部表面上设置有止回槽缝41,止回槽缝41在第一密封件40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类三角形。利用止回槽缝41可在第一密封件41上形成类似于内大外小的结构缝隙,防止存储于储液腔11内的液态介质发生渗漏。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回槽缝41可以以类似于长条形的沟槽状形式呈现在第一密封件40的端面上,亦可以以类似于锥形槽或十字形槽体的形式呈现在第一密封件40的端面上。另外,在注液时,无需将第二密封件40从注液孔12中拔出,可直接通过外物以注射的方式将液态介质注入至储液腔11内。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0可由硅胶等材料加工制作而成,以利用硅胶材料所具有的柔韧性、具备一定张力、耐腐蚀等特点,来增强第一密封件40的功能作用。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第一密封件40包括盖板部42和塞套部43,盖板部42封盖注液孔12,塞套部43设置于盖板部42的内表面侧,塞套部43插装于注液孔12内,止回槽缝41设置于盖板部42的底面上并位于塞套部43内。利用盖板部42、塞套部43的配合,既可以在实现对注液孔11封堵和封盖,又可以使整个第一密封件40被稳固地装配在雾化本体10上,防止第一密封件40意外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扩展盖板部42的面积以及改变盖板部42局部区域的结构来形成围绕盖板部42分布的延伸部44,利用延伸部44作为雾化本体10的壳体部16与底座部18之间的密封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雾化本体10的组成部件之间的结构缝隙,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空腔。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