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1-06-11 21: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器 气溶胶 转换 雾化 有多
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溶胶的雾化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多雾化芯的可自动适应口肺吸食量转换的雾化器。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雾化器的转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吸食电子烟气溶胶时,存在口吸和肺吸两种方式。所谓口吸是指仅将电子烟气溶胶吸食进口腔然后直接呼出,由于口腔容积小因而需要的气溶胶量也小。此时需要的电子烟工作状况产生较小量的气溶胶。所谓肺吸也就是将气溶胶通过口腔吸进肺内并尽量充满肺泡,然后再呼出。由于肺内容积大,需要的吸食量也大,需要电子烟产生较大量的气溶胶。口吸和肺吸状态是可以转换的,对于电子烟吸食者来讲,吸食电子烟是一种休闲,处于随意状态,因而有时从口吸转换为肺吸很可能是一个偶尔的意念转换,这种转换时间快,突发性强,可能就在开始吸食后才发生变换。因而一般情况下来不及进行手动或者程序调整功率,手动调整和程序调整均达不到及时在口吸与肺吸之间随意转换的功能。这就需要电子烟具有一个自检测自适应调整的功能,在检测使用者吸气量大而快时判定为肺吸,吸气量小而慢时判定为口吸。并根据检测判断结果自动调整工作状态,目前电子烟领域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上述功能。

如一般雾化器中仅设置有单一的雾化芯,单一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在使用时,只能通过改变供电电压、电流等参数改变加热功率,实现雾化效果和雾化量的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方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电子烟发热丝电阻的长度、直径是确定的,电阻阻值也是确定的,即使通过供电电压及电流的调整能够改变加热功率,但是一般的电阻发热丝很难承受成倍数的提高电压或者电流,否则容易出现高温熔断等问题,调节量是有限的,口吸到肺吸需要的气溶胶体积之间的变换一般是数倍以上的增长,也需要发热功率以数倍进行增加。因此单一发热体的雾化芯即使通过自适应调整也不能够适应电子烟从口吸到肺吸的随时转换。

后来出现的一种雾化器中,其可以设置多个发热体,根据吸食量的需求设定发热体工作的数量,实现雾化量和吸食量调节。其具体结构是雾化芯设置多个发热丝并联连接,雾化芯设置统一的进油孔、进气孔和气流出口。在一般吸烟需求,打开一个发热丝进行工作时,进行简单的小烟雾量吸食,此时的进油孔和进气孔都在工作。而需要增大吸食量时则需要调节打开两个或者多个发热丝同时工作,此时的进油孔和进气孔仍然保持同一个工作状态,仍然会以原来的方式进油或者进气。从一个发热丝发热到多个发热丝发热都是使用同样的进气孔和进油孔。而对于每一组发热丝来说,都只有一个最适合的进油进气量,只有进油量和进气量与发热丝工作的数量匹配的好,才会达到最好的雾化效果。而这种同一进油孔同一进气孔的结构中,进油量和进气量不论大小都很难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如一组发热丝工作时相对的进油量和进气量会比较大,会导致雾化温度不足,不但影响雾化效果,甚至被大量的烟油淹没,达不到雾化温度。而多组发热丝工作时则相对会出现进油量小的问题,可能产生烟油供应不足,产生干烧现象。相对进气量小则气流速度慢,气溶胶吸走速度慢,也会影响雾化效果,相对进气量大造成雾化的气溶胶浓度过低的问题。

因而,虽然是设置了多个雾化发热丝,但是由于不能实现分别独立控制,仍然不会达到最好最佳的雾化目的。而且,多个发热丝的接通或者关闭,仍是通过手动调节或者程序控制实现的,并不能根据吸食量的大小进行自动调整。

本发明人根据上述缺陷,结合多发热体雾化芯的结构,开发了一种能够自适应吸食量的口肺转换的雾化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同时提供一种这种雾化器的自适应口肺转换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包括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雾化芯;所述每一组雾化芯控制电路、气流通道分别独立设置,独立控制;所述两组或者两组以上雾化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雾化芯的气流通道设置负压开关。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所述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全部雾化芯气流通道设置有气流传感器。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气流传感器可以这样设置,所述第一、第二至第n雾化芯设置进气孔,进气孔为共用进气孔,形成共用进气腔,每一雾化芯的气流通道与共用进气腔连通,气流传感器设置在每一雾化芯气流通道与共用进气腔连通处。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气流传感器也可以这样设置,所述第一、第二至第n雾化芯的进气孔分别独立设置,气流传感器设置在每一雾化芯进气孔处。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吸嘴,吸嘴与雾化芯外壳对接连接,所述吸嘴与雾化芯外壳连接处设置气流缓冲腔;所述每一雾化芯的气流通道与气流缓冲腔连通;所述雾化芯负压开关设置在气流通道与气流缓冲腔连通处,气流通道通过负压开关与气流缓冲腔连通。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所述每一组雾化芯设置有独立的加热体、导油体、气流通道、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每一雾化芯的进油孔与储油仓连通,每一雾化芯的气流传感器分别与电源控制装置独立连接。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所述雾化芯部分设置有负压开关,所述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雾化芯定义为第一、第二至第n雾化芯;所述第二至第n雾化芯气流通道出口处设置有负压开关。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所述负压开关为机械开关或者电子开关,感测气流缓冲腔内的负压压力,第二至第n雾化芯的负压开关的负压阈值依次增大。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全部雾化芯均设置负压开关,所述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雾化芯定义为第一、第二至第n雾化芯;所述第一、第二至第n雾化芯气流通道出口处设置负压开关。

上述所述的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中,所述负压开关为机械开关或者电子开关,感测气流缓冲腔内的负压压力,第一、第二至第n雾化芯的负压开关的负压阈值依次增大。

本发明的一种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始吸烟,气流缓冲腔产生负压,第一雾化芯工作,吸食第一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b:增大吸烟量,气流缓冲腔负压增大,打开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第二雾化芯工作,吸食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共同雾化的气溶胶;

c:继续增大吸烟量,气流缓冲腔负压继续增大,直至打开第n雾化芯负压开关,第n雾化芯工作,吸食第一加第二直至加第n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本发明的另一种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始吸烟,气流缓冲腔产生负压,打开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及气流通道,第一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知气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雾化芯工作雾化,吸食第一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b:增大吸烟量,气流缓冲腔负压增大,打开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及气流通道,第二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知气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雾化芯工作雾化,吸食第一加第二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c:继续增大吸烟量,气流缓冲腔负压继续增大,直至打开第n雾化芯负压开关及气流通道,第n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知气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n雾化芯工作雾化,吸食第一加第二直至加第n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本发明的再一种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多雾化芯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始吸烟,气流缓冲腔产生负压,第一雾化芯气流通道产生吸烟气流,第一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知气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雾化芯工作雾化,吸食第一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b:增大吸烟量,气流缓冲腔负压增大,打开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及气流通道,第二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知气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雾化芯工作雾化,吸食第一加第二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c:继续增大吸烟量,气流缓冲腔负压继续增大,直至打开第n雾化芯负压开关及气流通道,第n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知气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n雾化芯工作雾化,吸食第一加第二直至加第n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

上述的本发明的雾化器和控制方法中,通过设置多组相对独立控制的雾化芯,实现每一组雾化芯的通电开关、气流通道的启闭和烟油通道的通断。实现了独立雾化和独立控制,再结合在气流通道设置负压开关感测吸食者的吸气负压,以负压的大小控制雾化芯的工作数量和工作状态,实现根据吸气量大小自适应调整的过程。当吸气量大时判定为肺吸,多个雾化芯同时工作,当吸气量小时判定为口吸,单个或者少数个雾化芯工作。实现自适应的口吸和肺吸之间的状态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械负压开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双电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吸嘴;2为雾化器外壳;3为气流缓冲腔;4为双气道;5为负压开关;6为雾化芯双盖体;7为导油体;8为雾化芯双壳体;9为雾化芯双进气孔;10为雾化芯双电极;11为底座。

21为内部空间;41为第一气道;42为第二气道;51为复位弹簧;52为阀盖;53为阀体。54为通气孔;71为第一导油体;72为第二导油体;81为第一进油孔;82为第二进油孔;91为第一进气孔;92为第二进气孔。

100为负极板;101为第一双电极;102为第二双电极;711为第一雾化芯气流通道;721为第二雾化芯气流通道;1011为第一电极柱;1021为第一电极绝缘圈;1021为第二电极柱;1022为第二电极绝缘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解释,其中所做的任何描述均不影响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两组雾化芯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雾化器主体由外壳2、底座11和吸嘴1组合而成。其中的吸嘴1和外壳2一体成型或者密封固定连接结构。外壳2为长方体形壳体,底座11也为长方体状,两组雾化芯在该外壳2内以长度方向并列设置。

在外壳2和底座11之间的空间构成了雾化器内部空间21,用于作为储存烟油的储油仓和雾化芯容置空间。其中的两组雾化芯均设置在该空间21内,并列且一体化设置。

两组雾化芯的结构是这样的,设置一雾化芯双壳体8,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每一壳体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导油体7的容置空间,形成第一导油体容置空间和第二导油体容置空间,如图1中所示的圆柱形区域,在双壳体8的第一壳体部的壁面上设置第一进油孔81,在第二壳体部的壁面上设置第二进油孔82。第一进油孔81和第二进油孔82也是相互独立设置的,相互之间并不连通。

其中,雾化芯双壳体8的底部设置有横向的双进气孔9,如图所示,该进气孔9也分为第一进气孔91和第二进气孔92的状态,而且第一进气孔91与第二进气孔92在底座内连通形成一共用进气腔,也就是进入的空气在该共用进气腔内交汇。当然也可以是将第一进气孔91和第二进气孔92分别独立设置的状态,如从中间隔开,即他们之间并不相互交汇,而是分别独立的引出。分别位于双壳体8下端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第一进气孔91和第二进气孔92分别向内连通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

双壳体8的下侧是与双壳体8组装连接的双电极10,分别设置成第一双电极101和第二双电极102,每一双电极均设置成内电极柱和外电极环的双层电极状态,其中的第一双电极101和第二双电极102的外环电极可以一体设置。而双电极10与双壳体8的组装连接方式为密封对接连接。

具体双电极10的剖面结构体见附图4所示,其中的第一双电极101和第二双电极102均设置在一导体材料板100上,一般作为共同的负极使用。在板100上开设二对应的孔洞,每一孔洞中设置一导体电极柱1011和1021,一般作为正极使用。在电极柱1011和1021与板体100之间设置绝缘固定圈1012和1022,分别将电极柱1011和1021与板体100绝缘并固定设置。此时便形成形成两组分别连接的正极和统一的负极的电极,便可以实现连接独立控制的发热体的状态。

具体连接时可以将发热体两端的电极分别插入到绝缘固定圈的内外两侧,便可以实现了发热体的电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导油体也是分为两组,第一导油体71和第二导油体72,其中第一导油体71内侧设置第第一加热体(图中未绘出),第二导油体内侧设置第二加热体,第一加热体内侧形成第一气流通道711,第二加热体内侧形成第二气流通道721。第一加热体和第二加热体可以是发热电阻丝螺旋或者筒形发热丝网,虽然本实施例附图中没有表示出第一加热体和第二加热体的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

在双壳体8的上侧设置一双盖体6,双盖体6与双壳体8密封对接设置,用于与双壳体8密封对接后将第一导油体71和第二导油体72封闭在双壳体8内,分别形成独立的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并在双盖体6上设置第一出气道和第二出气道。

设置一双气道组件4,双气道组件为一体结构的双气流通道,与双盖体6对接,在其内部形成第一气道41和第二气道42,第一气道41与第一雾化芯气流通道711连通,第二气道42与第二雾化芯气流通道连通721。

其中的第一气道41和第二气道42在双气道4的上端部形成一个共同的腔室,在此处双气道的气流相互混合交汇并缓冲,成为气流缓冲腔3。在第二气道42与气流缓冲腔3连通处设置负压开关5,该负压开关为机械开关,能够感测气流缓冲腔3的压力状态。双气道4上端与吸嘴1密封对接连接。

双壳体8的底端固定密封设置在底座11上,底座11设置双壳体8底端容置空间,并设置横向进气孔,分别为第一进气道111和第二进气道112,分别与双壳体8底部的横向第一进气孔91和第二进气孔92连通,底座11横向进气道与大气连通。本实施例是在向下弯折后从底座11的端面开孔的。

本实施例还需要设置电源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与雾化器对接后,为双电极10分别供电,且可以分别控制。其中的第二雾化芯的加热控制系统与负压开关5联动,负压开关5关闭时,第二双电极102不供电,也就是第二雾化芯不工作。负压开关5打开时,第二雾化芯工作,而且负压开关5设置成常闭状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开关5是机械开关,是在第二气道42的出口处设置的弹簧压力阀门,由复位弹簧51、阀盖52、阀体53和通气孔54构成。其中的阀体53是圆筒形结构,与第二气道42的内壁配合滑动,阀体53的圆筒中空部与气道42连通,在阀体53的壁面上设置通气孔54,而阀盖52设置在阀体53的上部,整体可以覆盖阀体53和第二气道42的上端面,复位弹簧51从上侧压紧阀盖52。当气流缓冲腔3负压未达到该负压开关5的阈值时,复位弹簧51的压力大于负压压力,此时阀盖52及阀体53无动作,处于阀盖52覆盖气道42及阀体53的状态,此时气流不能互通。而一旦气流缓冲腔的负压压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弹性力时,便可以克服弹簧压力,使阀体53及阀盖52上移,直至通气孔54暴露到气流缓冲腔3的位置,此时便可以通过通气孔54将气流缓冲腔和气道42连通,实现了负压开关通气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产品组装时,双电极10与双壳体8密封对接后,再装设导油体7及发热体,使发热体与电极电连接,从上侧密封盖上双盖体6,再装设双气道4和负压开关5。然后再将整体的雾化芯组装带底座11上。组装好外壳2和吸嘴1,便形成完整的雾化器。这种雾化器在使用时灌注烟油和接通电源,打开开关便可以实现吸烟功能。

本实施例的雾化器是在雾化腔室内设置两组相互独立控制的雾化芯,两组雾化芯可以分别控制工作状态,在需要时变更工作状态,使分别处于单一雾化芯工作和两组雾化芯同时工作两种状态。

本实施例的产品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开始打开电源吸食时,负压开关5处于常闭状态,此时第二雾化芯并不工作,只有第一雾化芯工作,自动处于常规的小量口吸状态,相当单一雾化芯电子烟。而当吸食者突然增大吸烟量时,也就是吸烟量和吸烟速度会加快,气流速度也会加快,此时会在气流缓冲腔3处产生较大负压,达到负压开关5的阈值时,会打开负压开关5,第二雾化芯气流通道畅通。与负压开关5联动的第二雾化芯控制器打开控制第二雾化芯加热工作。第二雾化芯便开始工作,增大烟雾量,形成大烟雾量的肺吸状态。当吸食量和吸食速度再次恢复口吸状态时,气流缓冲腔3的气流压力回归正常,低于负压开关5的阈值时,自动关闭。联动的第二雾化芯控制器停止工作,恢复口吸状态。从而达到自适应口肺转换的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基础上的结构变化,连接结构并不发生变化,但是可以增加雾化芯的组数,根据雾化器整体空间的需求,可以将雾化芯的数量增加至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而只在其中的第二组雾化芯的后续雾化芯的气流通道以气流缓冲腔的连通处设置负压开关吗,且负压开关的阈值设置为逐渐增大。如第二雾化芯的负压开关阈值为950百帕,第三雾化芯的阈值设置为900百帕等。这里的数值仅仅是做原理说明用,具体可以根据吸食量进行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为了实现真正的自适应口肺吸食转换,还可以在每一组雾化芯的气道41与气流缓冲腔3连通处都设置负压开关5,即在第一气道41与气流缓冲腔3连通处设置负第一压开关,第二气道42与气流缓冲腔3连通处设置第二负压开关。且负压开关分别与所在的雾化芯的加热控制器联动控制,即打开相应的负压开关时,对应的雾化芯便开始加热工作。置于第一负压开关和第二负压开关的启动阈值一般是不同的,启动阈值小的先启动开始工作。如设置第一雾化芯先工作时,可以设置第一雾化芯的启动压力为1000百帕,而第二雾化芯的启动压力可以为950百帕。

实施例4:

实施例1至实施例3所述的负压开关5为机械开关,是一个弹性阀门,当负压达到阈值时克服弹簧51的弹力,弹簧压缩打开,负压在阈值以下时,在弹簧51的压力下回复关闭状态,是一个常闭机械开关。

如果此时将该负压开关与雾化芯加热控制器联动的话,需要将负压开关5的动作转换为电信号,因此需要增加相应的装置,如连接导线等。需要较为复杂的电连接结构。为了避免复杂的电连接结构,可以在每一雾化芯的气流通道内设置气流传感器,具体可以设置在雾化芯的进气孔9处,在感知该部位有气流通过时控制打开加热。由于进气孔9处的位置比较靠近电源控制装置,此处设置电连接结构相对容易。具体的,如果第一进气孔91和第二进气孔92在底座11处汇合形成共用进气腔的话,则将气流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雾化芯或者第二雾化芯的气流通道与共用进气腔的连通处。而第一进气孔91与第二进气孔92各自独立设置的话,则直接将气流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气孔91和第二进气孔处即可,目的都是实现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在雾化芯的气流通道内。

本实施例的结构自适应能力更为加强,在刚开始吸烟动作时,处于待机状态,无气流通过第一雾化芯时,第一雾化芯气流进气孔的91处的气流传感器感知不到气流通过,此时第一雾化芯并不加热工作,而当吸烟气流产生时,第一雾化芯才开始工作,加热雾化,避免不吸烟时雾化芯处工作状态。同时也只有负压开关5打开以后,第二雾化芯中有气流通过时,第二雾化芯才开始加热工作,避免出现误动作。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设置更多组的雾化芯,除了第一雾化芯、第二雾化芯外,还可以设置第三直至第n雾化芯。全部雾化芯的气道与气流缓冲腔连通处均设置负压开关,同时在全部雾化芯的进气孔位置均设置气流传感器。雾化芯的负压开关的阈值也要逐渐增大,如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阈值1000百帕,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阈值950百帕,第三雾化芯负压开关阈值压力900百帕等。只有这样设置才会出现随着吸食压力的增加逐渐打开。而随着吸食压力的不同,雾化芯的工作状态也会出现第一雾化芯工作,第二雾化芯和第一雾化芯同时工作,第三雾化芯与第二、第一雾化芯同时工作等状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使用电子负压开关替代机械负压开关,具体的可以在气流缓冲腔3处设置电子空气压力计,在气流通达41或者42与气流通道连通处设置气流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气流通道。电子空气压力机与气流阀门联动,达到某一适合的负压数值时打开相应的气流阀门,实现自适应控制。本实施例中则可以不再设置进气孔处的气流传感器,以电子压力计感知的压力控制雾化芯加热体的电流通断。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雾化器是这样工作的:

首先,打开电子烟开关,开始吸食,第一雾化芯开始工作,吸食第一雾化芯产生的气溶胶,处于口吸状态。同时负压开关5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吸食压力,当吸食压力达到负压开关5的开启负压阈值时,开启负压开关5,第二雾化芯开始工作,第二雾化芯产生气溶胶,处于肺吸状态。当肺吸状态结束,吸食压力降低时,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降低,负压压力低于负压开关5的开启负压阈值时,负压开关5再次关闭,又进入口吸状态。停止口吸状态需要关闭电子烟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2的雾化器是这样工作的:

首先,打开电子烟开关,进入待机状态,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的负压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雾化芯都不工作。开始第一口吸食时,负压开关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吸烟负压压力,当负压压力达到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打开,控制打开第一雾化芯开始加热雾化。同时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当负压压力不再变换或者变化达不到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仍然是第一雾化芯工作,处于口吸状态。当检测到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达到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打开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控制第二雾化芯加热工作,此时便处于肺吸状态。当肺吸状态结束,吸食压力降低时,气流缓冲腔的负压压力降低,负压压力低于第二负压开关的开启负压阈值时,第二负压开关再次关闭,进入待机状态,此时又进入口吸状态。吸烟压力继续降低到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压力时,再次关闭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整体电子烟进入待机状态。

实施例2的结构在增加设置气流传感器后的工作流程。

首先,打开电子烟开关,进入待机状态,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的负压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雾化芯都不工作。开始第一口吸食时,负压开关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吸烟负压压力,当负压压力达到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打开,同时第一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测到有气流通过,控制打开第一雾化芯开始加热雾化。同时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当负压压力不再变换或者变化达不到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仍然是第一雾化芯工作,处于口吸状态。当检测到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达到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打开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第二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检测到第二雾化芯有气流通过,控制第二雾化芯加热工作,此时便处于肺吸状态。当肺吸状态结束,吸食压力降低时,气流缓冲腔的负压压力降低,负压压力低于第二负压开关的开启负压阈值时,第二负压开关再次关闭,同时第二雾化芯气流消失,第二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控制第二雾化芯停止加热工作,进入待机状态,此时又进入口吸状态。吸烟压力继续降低到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压力时,再次关闭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第一雾化芯气流消失,第一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控制第一雾化芯停止工作,整体电子烟进入待机状态。

实施例5的结构的工作流程。

首先,打开电子烟开关,进入待机状态,第一雾化芯、第二雾化芯至第n雾化芯的负压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雾化芯都不工作。开始第一口吸食时,负压开关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吸烟负压压力,当负压压力达到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第一雾化芯负压开关打开,同时第一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感测到有气流通过,控制打开第一雾化芯开始加热雾化。同时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检测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当负压压力不再变换或者变化达不到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仍然是第一雾化芯工作,处于口吸状态。当检测到气流缓冲腔3的负压压力达到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开启阈值时,打开第二雾化芯负压开关,第二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检测到第二雾化芯有气流通过,控制第二雾化芯加热工作,此时便处于肺吸状态。当吸烟量再次增大,气流缓冲腔的负压压力再次增大到直至第n雾化芯的负压开关阈值时,打开第n雾化芯工作,吸食全部雾化芯工作产生的气溶胶。当肺吸状态结束,吸食压力降低时,气流缓冲腔的负压压力降低,负压压力低于第n负压开关的开启负压阈值时,第n负压开关再次关闭,同时第n雾化芯气流消失,第n雾化芯气流传感器控制第n雾化芯停止加热工作,进入待机状态,继续降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第一雾化芯停止工作。整体电子烟进入待机状态。

综上所示,本发明是将多个独立的雾化芯设置在雾化器内,同时设置共同的气流缓冲腔,在每一雾化芯与气流缓冲腔的连通处设置负压开关。通过负压开关的设置,可以检测吸烟的负压压力,当吸烟负压压力达到一定的阈值时,负压开关打开并控制相应的雾化芯工作,进而可以根据吸气压力的大小自动的自然的控制雾化芯的工作状态,实现雾化量的成倍提高。可以根据吸气压力的大小实现大烟雾量及小烟雾量吸食的状态转换,也就是实现了口吸和肺吸的状态转换,而无需进行复杂的手动调节和程序控制的调整,实现的是一种自然适应过程。

本发明的自适应结构是根据人的吸食压力的大小,通过自动检测吸食时产生的负压,来调整多个雾化芯的工作状态,实现雾化烟雾量转换的。在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但是只要未脱离本发明交替加热的基本思路,便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