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说 液态 油箱 燃油 积液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碳罐一般装在汽车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气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汽车油箱则是汽车上用于装燃料的容器,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然而,现有技术中油箱管路中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3.首先,油箱内加满燃油后,油箱内加满燃油后,随着车辆晃动时油箱内的燃油将会沿着阀体的缝隙跑入到管路中,管路中的燃油会被油箱内的压力直接压入到碳罐中,长时间将会导致碳罐失效,无法正常工作,比如:无法吸附、脱附油蒸汽。排放超标;碳罐内部阻力增大,油箱内的压力无法释放,导致油箱膨胀和无法正常加油。
4.其次,现在国家实行国六标准,排放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考虑到整车成本,不能采用进口的阀体,国产的阀体动态泄漏量较大,如果不能防止液态油进入到碳罐,将会导致碳罐受污染失效,排放无法达到国六标准,并且会出现加油跳枪或者油箱变形等不利的情况。
5.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864912.3,申请日20151102,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止燃油箱碳罐堵塞的通气过滤装置。包括碳罐和灰滤盒,所述碳罐固定于燃油箱上,所述灰滤盒通过支架固定于燃油箱的注油管上,所述碳罐与灰滤盒之间通过第一碳罐通大气管相连通,所述灰滤盒还与第二碳罐通大气管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碳罐通大气管另一端连通大气,所述灰滤盒包括灰滤盒壳体和卡接在灰滤盒壳体上端的端盖,所述灰滤盒壳体内部设有滤棉,所述灰滤盒壳体上部外侧四个角处设有卡扣,所述端盖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凹槽。
6.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防止燃油箱碳罐堵塞的通气过滤装置,不仅具备通气功能,还具备过滤灰尘杂质的功能,防止碳罐堵塞造成油箱吸瘪的问题,并且便于拆卸及更换。但是关于一种解决油箱动态泄漏产生的液态油进入到碳罐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7.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解决油箱动态泄漏产生的液态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而关于这种积液盒结构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油箱动态泄漏产生的液态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所述的积液盒结构包括积液盒本体;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一端连接积液盒本体,另一端连接三通接口;所述的三通接口中还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11.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出油腔;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侧设置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呈垂直分布,并形成第一型腔;所述的第四隔板相对第三隔板呈倾斜设计,并与出油腔的一侧外壁形成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五隔板与出油腔的另一侧外壁形成第三型腔;所述的积液盒本体设置有出油气通道;所述的出油气通道的一端和通气管相通,另一端和出油腔相通;所述的出油气通道依次和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以及第三型腔相通,且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以及第三型腔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侧围体和盖板;所述的盖板贴合在侧围体上。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油腔包括第一油腔部和第二油腔部;所述的第一油腔部和第二油腔部相通,并形成凸字形;所述的第一油腔部上设置有与出油气通道相通的缺口。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的高度均相通,且该高度低于侧围体的高度。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油腔的高度和侧围体的高度相平齐,且出油腔在缺口处的挡板低于第一隔板的高度。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以及第四隔板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高度和侧围体的相平齐。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侧围体的背面在出油腔位置处设置有凹槽;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侧围体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座。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侧围体在背面还设置有加强块。
20.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采用积液盒的形式,能有效解决碳罐进油和碳罐进油带来的问题;降低成本,若采用进口的阀体,价格昂贵,价格远远大于积液盒的成本;结构简单易实施,并且比起的双向阀更加可靠。
22.2、积液盒的内部形成迷宫结构,液态油与油蒸汽进入到积液盒后,液态油储存在积液盒中,当车辆在转弯时,积液盒内的燃油会根据管路流回油箱中,因此液态油无法淹没到油蒸汽的通道,不能流入到碳罐中,油蒸汽随着上面缺口流入到碳罐进行吸附。
23.3、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以及第四隔板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高度和侧围体的相平齐。该设计的效果是:当盖板封闭后,盖板和各个型腔之间均留置有通气口,方便油蒸汽在各个型腔之间流动传输。
附图说明
2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是积液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3是积液盒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4为油蒸汽在积液盒本体内部的流向分布示意图。
28.附图5是积液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31.1.积液盒本体
ꢀꢀꢀꢀꢀꢀꢀꢀꢀꢀꢀꢀꢀꢀꢀ
11.第一隔板
32.12.第二隔板
ꢀꢀꢀꢀꢀꢀꢀꢀꢀꢀꢀꢀꢀꢀꢀꢀ
13.第三隔板
33.14.第四隔板
ꢀꢀꢀꢀꢀꢀꢀꢀꢀꢀꢀꢀꢀꢀꢀꢀ
15.第五隔板
34.16.出油腔
ꢀꢀꢀꢀꢀꢀꢀꢀꢀꢀꢀꢀꢀꢀꢀꢀꢀꢀ
161.第一油腔部
35.162.第二油腔部
ꢀꢀꢀꢀꢀꢀꢀꢀꢀꢀꢀꢀꢀ
163.缺口
36.17.侧围体
ꢀꢀꢀꢀꢀꢀꢀꢀꢀꢀꢀꢀꢀꢀꢀꢀꢀꢀ
171.凹槽
37.172.加强块
ꢀꢀꢀꢀꢀꢀꢀꢀꢀꢀꢀꢀꢀꢀꢀꢀꢀ
173.固定座
38.18.盖板
ꢀꢀꢀꢀꢀꢀꢀꢀꢀꢀꢀꢀꢀꢀꢀꢀꢀꢀꢀꢀ
19.支撑柱
39.2.第一型腔
ꢀꢀꢀꢀꢀꢀꢀꢀꢀꢀꢀꢀꢀꢀꢀꢀꢀ
3.第二型腔
40.4.第三型腔
ꢀꢀꢀꢀꢀꢀꢀꢀꢀꢀꢀꢀꢀꢀꢀꢀꢀ
4.出油气通道
41.5.通气管
ꢀꢀꢀꢀꢀꢀꢀꢀꢀꢀꢀꢀꢀꢀꢀꢀꢀꢀꢀ
6.三通接口
42.7.第一管路
ꢀꢀꢀꢀꢀꢀꢀꢀꢀꢀꢀꢀꢀꢀꢀꢀꢀ
8.第二管路
43.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所述的积液盒结构包括积液盒本体1;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包括通气管5;所述的通气管5一端连接积液盒本体1,另一端连接三通接口6;所述的三通接口6中还连接有第一管路7和第二管路8;所述的第一管路7的外端连接flvv阀;所述的第二管路8的外端连接gvv阀。
44.请参照图2,图2是积液盒本体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包括侧围体17和盖板18;所述的盖板18贴合在侧围体17上。
45.请参照图3和图4,图3是积液盒本体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油蒸汽在积液盒本体1内部的流向分布示意图。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内部设有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第五隔板15以及出油腔1616;所述第三隔板13的一侧设置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三隔板13的另一侧设置第四隔板14和第五隔板15;所述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之间呈垂直分布,并形成第一型腔2;所述的第四隔板14相对第三隔板13呈倾斜设计,并与出油腔16的一侧外壁形成第二型腔3;所述的第五隔板15与出油腔16的另一侧外壁形成第三型腔4;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设置有出油气通道4;所述的出油气通道4的一端和通气管5相通,另一端和出油腔16相通;所述的出油气通道4依次和第一型腔2、第二型腔3以及第三型腔4相通。
46.所述的出油腔16包括第一油腔部161和第二油腔部162;所述的第一油腔部161和第二油腔部162相通,并形成凸字形;所述的第一油腔部161上设置有与出油气通道4相通的缺口163。
47.所述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第五隔板15的高度均相通,且该高度低于侧围体17的高度。
48.所述的出油腔16的高度和侧围体17的高度相平齐,且出油腔16在缺口163处的挡板低于第一隔板11的高度。
49.所述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以及第四隔板14均设置有支撑柱19;
所述的支撑柱19的高度和侧围体17的相平齐。
50.请参照图5,图5是积液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侧围体17的背面在出油腔16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71;所述的侧围体17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座173。所述的侧围体17在背面还设置有加强块172。
51.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52.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包括通气管5;所述的通气管5一端连接积液盒本体1,另一端连接三通接口6;所述的三通接口6中还连接有第一管路7和第二管路8。其中,通过三通接口6,能够实现将第一管路7和第二管路8中连通在一起,对管路中的燃油具有聚合作用,有效防止管路中的燃油进入到碳盒中。
53.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设置有出油气通道4;所述的出油气通道4的一端和通气管5相通,另一端和出油腔16相通;所述的出油气通道4依次和第一型腔2、第二型腔3以及第三型腔4相通,且第一型腔2、第二型腔3以及第三型腔4之间形成迷宫结构。该设计的效果是:使得积液盒的内部形成迷宫结构,液态油与油蒸汽进入到积液盒后,液态油储存在积液盒中,当车辆在转弯时,积液盒内的燃油会根据管路流回油箱中,因此液态油无法淹没到油蒸汽的通道,不能流入到碳罐中,油蒸汽随着上面缺口163流入到碳罐进行吸附。
54.所述的积液盒本体1包括侧围体17和盖板18;所述的盖板18贴合在侧围体17上。其中,通过盖板18贴合,能够对积液盒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漏气。
55.所述的出油腔16包括第一油腔部161和第二油腔部162;所述的第一油腔部161和第二油腔部162相通,并形成凸字形;所述的第一油腔部161上设置有与出油气通道4相通的缺口163。该设计的效果是:第一油腔部161用于对外部型腔中的油蒸汽进行粗步容纳吸收;第二油腔部162用于对油蒸汽向外部输出。其次,凸字形设计,增加了接触面积,使得油蒸汽容纳性好。
56.所述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第五隔板15的高度均相通,且该高度低于侧围体17的高度。该设计的效果是,使得各个型腔的油蒸汽能够上升,而液态油则不能流出型腔。
57.所述的出油腔16的高度和侧围体17的高度相平齐,且出油腔16在缺口163处的挡板低于第一隔板11的高度。该设计的效果是:对出油腔16和外部型腔之间设置有预留口,从而方便油蒸汽传输。
58.所述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以及第四隔板14均设置有支撑柱19;所述的支撑柱19的高度和侧围体17的相平齐。该设计的效果是:当盖板18封闭后,盖板18和各个型腔之间均留置有通气口,方便油蒸汽在各个型腔之间流动传输。
59.所述的侧围体17的背面在出油腔16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71。其中,凹槽171设计,具有减重功能,同时节省材料。
60.所述的侧围体17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座173,通过固定座173设计,便于对整个积液盒进行固定,稳定性好。
61.所述的侧围体17在背面还设置有加强块172。通过加强块172设计,能够有效加强积液盒的整体强度。
6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采用积液盒的形式,能有效解决碳罐进油和碳罐进油带来的问题;降低成本,若采用进口的阀体,价格昂贵,价
格远远大于积液盒的成本;结构简单易实施,并且比起的双向阀更加可靠。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