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注塑模具 改良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生产效率,一般会给模具设置降温、散热结构,加速模具的降温散热速度,从而缩短产品的生产时间。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具结构,会有各种不同的降温结构。而对于多凹模的模具,暂时还没有比较理想的降温结构,因此,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针对多凹模结构,设置可升降降温结构,从而确保模具能够具有良好的降温功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所述上模结构和所述下模结构通过螺杆结构连接,所述上模结构设置有浇口,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安装板、上模板、凸模,所述上模板安装在所述上模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凸模安装在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底板、下模垫板、凹模座、多工位凹模结构,所述下模垫板通过支撑杆与所述下模底板连接并且形成间隔空间,所述凹模座安装在所述下模垫板的上表面,所述多工位凹模结构通过驱动结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凹模座上,所述多工位凹模结构包括条形板体,所述条形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线性阵列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模对应的注塑型腔;所述上模结构设置有降温结构,所述凹模座的内腔设置有储液腔,所述下模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降温结构连接的冷液提供结构以及液体回收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多根连接杆、与所述凸模外轮廓对应的环形储液腔,所述上模板贯穿设置有弹簧收纳槽,所述弹簧收纳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安装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弹簧的连接端延伸进所述弹簧收纳槽内,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储液腔的上表面固定设置;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合模后,环形储液腔与所述条形板体的上表面相抵接触,此时所述弹簧处于最大被压缩状态;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开模后,所述环形储液腔处于所述凸模的下方,此时所述弹簧处于最大张开状态。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液提供结构包括冷液储备箱、泵体,所述冷液储备箱安装在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泵体与所述冷液储备箱连接,所述泵体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储液腔、环形储液腔的进水口连接。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回收结构包括回收箱、泵体,所述回收箱安装在所述下模底板上并且与所述冷液提供结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泵体与所述回收箱连接,所述泵体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储液腔、环形储液腔的出水口连接。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模座的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推拉气缸,所述推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条形板体的相对两侧面均对应设置有供所述推拉杆插入的定位槽a。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储液腔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根定位凸柱,所述条形板体的上表面并且位于相邻两所述注塑型腔之间均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凸柱插入的定位槽b。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杆结构包括螺杆驱动电机、螺杆,所述螺杆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杆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模安装板并且与所述上模安装板活动连接。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底板上设置有顶起结构,所述顶起结构包括推杆、推板、固定板、多根顶杆,所述推杆贯穿所述下模底板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多根所述顶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各所述顶杆的自由端均依次贯穿所述下模垫板、凹模座,所述条形板体位于所述注塑型腔的位置均开设有供所述顶杆插入的通孔。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底板上位于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顶出结构,所述顶出结构包括顶出气缸、连接杆、安装座、与所述注塑型腔内的通孔数量对应的顶柱;所述顶出气缸安装在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各所述顶柱依次线性阵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降温结构在上模结构的带动下实现上下位移,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合模后,环形储液腔与所述条形板体的上表面相抵接触,完成注塑动作后,通过的冷液提供结构向降温结构以及储液腔注入冷却液同时对凸模和注塑型腔进行散热降温,从而确保模具具有良好的降温功能;
14.2、凹模座的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推拉气缸,推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推拉杆,条形板体的相对两侧面均对应设置有供推拉杆插入的定位槽a,当驱动结构将条形板体带动至既定的合模位置后,推拉气缸促使推拉杆插入定位槽a中从而实现定位,确保凸模能够准确地移动至注塑型腔的所在位置,提升注塑动作的精确度;
15.3、环形储液腔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根定位凸柱,条形板体的上表面并且位于相邻两注塑型腔之间均开设有供定位凸柱插入的定位槽b,合模动作时,定位凸柱对应插入到定位槽b内,从而确保环形储液腔能够准确位移到既定的位置进行冷却动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模状态的剖面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合模状态的剖面视图。
20.附图标记为:上模安装板10、上模板11、环形储液腔12、注塑型腔13、定位槽b14、条形板体15、螺杆驱动电机17、螺杆16、下模底板18、下模垫板20、凹模座19、顶杆21、推板22、冷液储备箱23、泵体24、管道25、顶出气缸26、支撑杆27、安装座28、顶柱29、定位槽a30、推拉气缸31、连接杆a32、凸模33、凸柱34、固定板35、弹簧36、弹簧收纳槽 37、推杆38、连接杆
b39、浇口40、回收箱42、储液腔44、通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通过螺杆结构连接,上模结构设置有浇口40,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安装板10、上模板11、凸模33,上模板11安装在上模安装板10的下表面,凸模33安装在上模板11的下表面,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底板18、下模垫板20、凹模座19、多工位凹模结构,下模垫板20通过支撑杆 27与下模底板18连接并且形成间隔空间,凹模座19安装在下模垫板20的上表面,多工位凹模结构通过驱动结构活动设置在凹模座19上,驱动结构可以设置为输送带或者驱动电机;多工位凹模结构包括条形板体15,条形板体15上沿其长度方向线性阵列设置有多个与凸模33 对应的注塑型腔13;上模结构设置有降温结构,凹模座19的内腔设置有储液腔44,下模底板18上分别设置有与储液腔44、降温结构连接的冷液提供结构以及液体回收结构;降温结构包括多根连接杆a32、与凸模33外轮廓对应的环形储液腔12,上模板11贯穿设置有弹簧收纳槽37,弹簧收纳槽37内设置有弹簧36,弹簧36的一端与上模安装板10连接,弹簧36的另一端与连接杆a32连接,连接杆a32与弹簧36的连接端延伸进弹簧收纳槽37内,连接杆 a32的另一端与环形储液腔1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合模后,环形储液腔12与条形板体15的上表面相抵接触,此时弹簧36处于最大被压缩状态;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开模后,环形储液腔12处于凸模33的下方,此时弹簧36处于最大张开状态。
23.冷液提供结构包括冷液储备箱23、泵体24,冷液储备箱23安装在下模底板18上,泵体 24与冷液储备箱23连接,泵体24通过管道25分别与储液腔44、环形储液腔12的进水口连接。
24.液体回收结构包括回收箱42、泵体24,回收箱42安装在下模底板18上并且与冷液提供结构相对的另一侧,泵体24与回收箱42连接,泵体24通过管道25分别与储液腔44、环形储液腔12的出水口连接。
25.凹模座19的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推拉气缸31,推拉气缸31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推拉杆,条形板体15的相对两侧面均对应设置有供推拉杆插入的定位槽a30。当条形板体15被驱动结构带动至既定位置后,推拉气缸31动力输出,带动推拉杆靠向条形板体15的方向移动直至插入到定位槽a30内,从而实现定位,确保凸模能够准确地移动至注塑型腔的所在位置,提升注塑动作的精确度。
26.环形储液腔12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根定位凸柱34,条形板体15的上表面并且位于相邻两注塑型腔13之间均开设有供定位凸柱34插入的定位槽b14。合模动作时,定位凸柱对应插入到定位槽b内,从而确保环形储液腔能够准确位移到既定的位置进行冷却动作。
27.螺杆结构包括螺杆驱动电机17、螺杆16,螺杆驱动电机17安装在下模底板18上,螺杆 16的一端与螺杆驱动电机1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螺杆16的另一端贯穿上模安装板10并且与上模安装板10活动连接。当需要进行合模动作时,驱动电机17驱动螺杆16动作,螺杆16 带动上模安装板10、上模板11、凸模33向下模结构移动,直至凸模33对应嵌入注塑型腔13 完成合模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确保上模结构能够稳定进行位移动作,从而提升合模
的精确度。
28.下模底板18上设置有顶起结构,顶起结构包括推杆38、推板22、固定板35、多根顶杆 21,推杆38贯穿下模底板18与推板22连接,固定板35安装在推板22的上表面,多根顶杆 21的一端贯穿固定板35与推板22固定连接,各顶杆21的自由端均依次贯穿下模垫板20、凹模座19,条形板体15位于注塑型腔13的位置均开设有供顶杆21插入的通孔41。当完成注塑动作后,推杆38通过推板22同步带动固定板35、多根顶杆21向上移动,顶杆21将注塑型腔13内的成型产品顶起,从而完成脱料动作,随后,推杆38通过推板22同步带动固定板35、多根顶杆21复位至起始位置,为下一次的脱料动作做准备。
29.下模底板18上位于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顶出结构,顶出结构包括顶出气缸26、连接杆b39、安装座28、与注塑型腔13内的通孔数量对应的顶柱29;顶出气缸26安装在下模底板18上,连接杆b39的一端与安装座28连接,连接杆b39的另一端与顶出气缸2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各顶柱29依次线性阵列设置在安装座28上。当完成注塑的注塑型腔13被移动至顶出结构的上方后,顶出气缸26通过连接杆b39带动安装座28上升至既定位置,顶柱29将注塑型腔13 内的成型产品顶起至既定高度,以供取料结构进行取料;完成取料动作后,顶出气缸26通过连接杆b39带动安装座28复位至起始位置,为下一次的顶起动作做准备。
30.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原理是:上模结构向下模结构移动进行合模动作,当凸模33与条形板体15上相应位置的注塑型腔13紧密嵌合后即完成合模动作,此时,环形储液腔12与条形板体15的上表面相抵接触;完成注塑动作后,冷液提供结构同时向环形储液腔12和储液腔44 注入冷却液,并且为了加快散热的速度,液体回收结构将环形储液腔12和储液腔44中受热后的冷却液抽回到回收箱42中,如此循环操作至既定时间后,顶起结构动作,将成型产品顶起,从而形成脱料动作;上模结构与下模结构开模,上模结构复位至起始位置后,驱动结构促使多工位凹模结构向出料口方向移动一个工位,下一待使用的注塑型腔13被移动至与凸模 33对应的位置,而带成型产品的工位移动至顶出结构的下方,顶出结构将注塑型腔13内的成型产品顶起至既定高度,以供取料结构进行取料,如此重复操作。
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