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置顶 注塑 顶下 保护装置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日用品,塑料制品的质量好坏与注塑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塑件制品有横向抽出结构的,注塑模具就会采用斜顶块或滑块机构实现脱模,一般产品有斜顶下方有深筋等形状成型时,一般成型在型芯板上或镶件镶拼的形式,这样会加大加工及研配难度,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形状原因,极易损坏,并难以出模,除此之外,采用顶针镶拼时,由于斜顶与顶针反复往复顶出复位运动,极易因碰撞损坏成型面,导致模具寿命降低。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119025.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斜顶杆导向保护装置,包括上顶针板、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的斜顶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斜顶座内的斜顶杆,所述斜顶座可带动所述斜顶杆移动,所述斜顶杆导向保护装置还包括下顶针板以及与所述下顶针板固定连接的导向杆,所述斜顶座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接。上述专利中的斜顶杆导向保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顶杆在顶出过程中,发生卡死、折断的现象,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四个导向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型腔,型腔的内壁设置有上模座,上模座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三个上安装座,六个上安装座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顶杆,六个顶杆的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座,六个顶杆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底板,六个底板的顶部外壁和六个固定座的内壁设置有四个以上的辅助轴。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个所述上安装座的顶部外壁均设置有斜顶,六个斜顶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个所述顶杆的一端均设置有下安装座,六个下安装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下模座,下模座的外壁设置于型腔的外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个所述上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均设置有活动腔,六个活动腔的顶部内壁均设置有弹簧,六个下安装座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限位柱,六个弹簧分别设置于六个限位柱的外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个所述上安装座的内壁均设置有导向筒,导向筒呈中空结构,六个导向筒的底部外壁分别设置于六个下安装座的内壁,六个导向筒的内壁均设置有润滑护套,且六个导向筒的内壁均设置有顶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个所述顶针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块,六个固定块的一侧外壁均设置于六个下安装座的一侧外壁,六个导向筒的外壁设置有凹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外壁设置与六个底板的底部外壁相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辅助轴和底板等结构,塑形完毕后,顶杆受力推动上安装座进行上移,上安装座受力向上时带动导向筒向上,使得斜顶对顶部的物料进行托起,多个斜顶加大与物料的接触范围,使得托起期间气流流入缝隙内,便于脱模,斜顶的尺寸较小,使得单个与物料的接触面小,避免托起物料过程中损坏物料,顶出期间,辅助轴支撑稳固顶杆,加强顶杆的受力,避免顶出时出现卡死导致顶杆折断,增加成本。
15.2.该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防滑垫和润滑护套等结构,上模座受力向上运动时,导向筒同时向上,随着弹簧的一端拉伸,使得下模座连同顶针随之缓慢提升,润滑护套保护顶针运动期间减少与导向筒的摩擦,减少顶针的磨损,斜顶先到达顶端后,顶针在固定块的带动下缓慢与斜顶接触,斜顶下的防滑垫有效减缓接触时的撞击力度。
16.3.该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弹簧和限位柱等结构,上模座受力顶起时与下模座分离,使得弹簧的一端拉伸,弹簧随之向上拉伸一段距离后,使得下模座连同顶针随之缓慢提升,制件取出后,动静模合模,弹簧复位向下方伸展,使得下安装座向下方运动,带动顶针脱离斜顶首先向下复位,当达到限位距离时停止向下,限位柱限制弹簧继续运动,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上安装随后一步与下安装座闭合,在顶出时,斜顶优先运动与顶针分离,复位时顶针优先运动避免与斜顶相碰,有效保护成型面,防止成型面因频繁运动而造成损伤,确保了模具顶出复位的顺利运行,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的上安装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的顶针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底座、2

导向孔、3

型腔、4

斜顶、5

顶针、6

顶杆、7

支撑板、8

驱动组件、9

导向筒、10

下安装座、11

上安装座、12

防滑垫、13

上模座、14

下模座、15

辅助轴、16

活动腔、17

弹簧、18

限位柱、19

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一种斜顶下置顶针的保护装置,为了避免顶杆6卡死,如图1

3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四个导向孔2;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型腔3,型腔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上模座13,上模座13的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上安装座11,六个上安装座11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杆6,六个顶杆6的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座,六个顶杆6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底板,六个底板的顶部外壁和六个固定座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以上的辅助轴15,将熔融材料放置于型腔3内,通过导向孔2使得动静模进行开、合,塑形完毕后,顶杆6受力推动上安装座11进行上移,从而将物料进行顶出,顶出期间,辅助轴15支撑稳固顶杆6,加强顶杆6的受力,避免顶出时出现卡死导致顶杆6折断。
26.为了便于托起物料,如图2和图3所示,六个所述上安装座11的顶部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斜顶4,六个斜顶4的底部内壁均粘接有防滑垫12,顶杆6顶出时,带动斜顶4对顶部的物料进行托起,多个斜顶4加大与物料的接触范围,使得托起期间气流流入缝隙内,便于脱模,斜顶4的尺寸较小,使得与物料的接触面小,避免托起物料过程中损坏物料。
27.为了使得上模座13与下模座14分离,如图3所示,六个所述顶杆6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下安装座10,六个下安装座10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下模座14,下模座14的外壁滑动连接于型腔3的外壁,上模座13受力顶起时与下模座14分离。
28.为了使得上模座13和下模座14分别受力向上,如图4所示,六个所述上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均开设有活动腔16,六个活动腔16的顶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弹簧17,六个下安装座10的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限位柱18,六个弹簧17分别套接于六个限位柱18的外壁,顶起物料时,上安装座11受力向上,带动弹簧17随之向上拉伸一段距离后,带动下模座14受力向上,使得上模座13和下模座14分别向上。
29.为了减少顶针5的磨损,减小撞击,如图3

5所示,六个所述上安装座11的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导向筒9,导向筒9呈中空结构,六个导向筒9的底部外壁分别滑动连接于六个下安装座10的内壁,六个导向筒9的内壁均粘接有润滑护套,且六个导向筒9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顶针5,上模座13受力向上运动时,导向筒9同时向上,随着弹簧17的一端拉伸,使得下模座14连同顶针5随之缓慢提升,润滑护套保护顶针5运动期间减少与导向筒9的摩擦,减少顶针5的磨损。
30.为了使得斜顶4与顶针5前后运动,如图3

5所示,六个所述顶针5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19,六个固定块19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六个下安装座10的一侧外壁,六个导向筒9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斜顶4先到达顶端后,顶针5在固定块19的带动下缓慢与斜顶4接触,斜顶4下的防滑垫12有效减缓接触时的力度,制件取出后,动静模合模,弹簧17复位向下方伸展,使得下安装座10向下方运动,带动顶针5脱离斜顶4首先向下复位,当达到限位距离时停止向下,限位柱18限制弹簧17继续运动,同时在弹簧17的作用下,使得上安装11随后一步与下安装座10闭合,有效保护成型面,防止成型面因频繁运动而造成损伤,确保了模具顶出复位的顺利运行,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1.为了给顶起结构提供动力支撑,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1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组件8,驱动组件8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顶部外壁通过螺
栓与六个底板的底部外壁相连接,启动驱动组件8,对支撑板7进行顶起,从而使得顶杆6向上方运动,为顶起结构提供动力支撑。
32.工作原理:将熔融材料放置于型腔3内,通过导向孔2使得动静模进行开、合,塑形完毕后,启动驱动组件8,对支撑板7进行顶起,从而使得顶杆6向上方运动,顶杆6受力推动上安装座11进行上移,上安装座11受力向上时带动导向筒9向上,上模座13受力顶起时与下模座14分离,使得弹簧17的一端拉伸,弹簧17随之向上拉伸一段距离后,使得下模座14连同顶针5随之缓慢提升,润滑护套保护顶针5运动期间减少与导向筒9的摩擦,减少顶针5的磨损,斜顶4先到达顶端后,顶针5在固定块19的带动下缓慢与斜顶4接触,斜顶4下的防滑垫12有效减缓接触时的撞击力度,斜顶4对顶部的物料进行托起,多个斜顶4加大与物料的接触范围,使得托起期间气流流入缝隙内,便于脱模,斜顶4的尺寸较小,使得单个与物料的接触面小,避免托起物料过程中损坏物料,制件取出后,动静模合模,弹簧17复位向下方伸展,使得下安装座10向下方运动,带动顶针5脱离斜顶4首先向下复位,当达到限位距离时停止向下,限位柱18限制弹簧17继续运动,同时在弹簧17的作用下,使得上安装11随后一步与下安装座10闭合,有效保护成型面,防止成型面因频繁运动而造成损伤,确保了模具顶出复位的顺利运行,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顶出期间,辅助轴15支撑稳固顶杆6,加强顶杆6的受力,避免顶出时出现卡死导致顶杆6折断。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