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产汽车配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具 汽车配件 生产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汽车配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是一种工业工件生产造型的方法,通常使用橡胶注塑或塑料注塑。采用注射成型机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主要用于制造各种结构复杂或者体积较小的工件。目前的模具一般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为型腔,注塑时需要将上模和下模相贴,使用注射成型机将熔融态的原料挤入型腔内,然后再对模具进行冷却,熔融态原料随之冷却,并逐渐凝固,最终形成与相同的工件。
3.现有的模具生产设备中,由于物料添加过程中,可能存在空气,物料的进入注塑腔的速度不稳定,容易产生喷涌的现象,造成产品表面成型品质差,产品表面容易产生气纹和缩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汽车配件的模具。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汽车配件的模具,包括上模组、下模组、导向单元、快速注塑单元、热流道单元和注塑腔;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相对设置,所述注塑腔由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配合形成;所述导向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之间,用于开合模导向;所述快速注塑单元设置在所述下模组,所述快速注塑单元的进料端位于所述下模组的下表面,所述快速注塑单元的出料端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快速注塑单元包括快速注塑口、分流座和多个注塑端,所述快速注塑口与所述分流座连通,多个所述注塑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分流座连通,多个所述注塑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热流道单元设置在所述下模组,所述热流道单元的输出端和回流端均与各个所述注塑端连通。
6.优选的,所述分流座为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注塑端并排设置。
7.优选的,还包括上模管路,所述上模管路设置在所述上模组内。
8.优选的,所述上模管路包括多个上模进水管和多个上模出水管,所述上模进水管和所述上模出水管并排设置在所述上模组,所述上模进水管和所述上模出水管交错分布。
9.优选的,还包括下模管路,所述下模管路设置在所述下模组内。
10.优选的,所述下模管路包括下模进水管、连接管和下模出水管,所述下模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出水管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下模组内。
11.优选的,所述下模组设置有顶板导向槽;注塑模具还包括顶板单元,所述顶板单元包括顶升油缸、顶板和顶针;所述顶升油缸设置在所述下模组的侧壁,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顶板导向槽内,所述顶升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顶针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顶
针分布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多个所述顶针的上端与所述注塑腔连通。
12.优选的,所述上模组与所述下模组之间设置有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平衡块分布在所述注塑腔的外围。
13.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快速注塑口搭接大水口进料,起到快速注塑的目的,同时,在注塑过程中,配合分流座和多个注塑端,使注入的物料稳定且均匀进入注塑腔,减少甚至避免产品表面的气纹以及缩印,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注塑效果稳定,产品表面气纹或缩印少,生产的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4.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管路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顶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模组1、下模组2、导向单元3、快速注塑单元4、快速注塑口41、分流座42、注塑端43、热流道单元5、上模管路6、上模进水管61、上模出水管62、下模管路7、下模进水管71、连接管72、下模出水管73、顶板单元8、顶升油缸81、顶板82、顶针83、平衡块9。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生产汽车配件的模具,包括上模组1、下模组2、导向单元3、快速注塑单元4、热流道单元5和注塑腔。
28.所述上模组1和所述下模组2相对设置,所述注塑腔由所述上模组1和所述下模组2配合形成。
29.所述导向单元3设置在所述上模组1和所述下模组2之间,用于开合模导向。
30.所述快速注塑单元4设置在所述下模组2,所述快速注塑单元4的进料端位于所述下模组2的下表面,所述快速注塑单元4的出料端与所述注塑腔连通。
31.所述快速注塑单元4包括快速注塑口41、分流座42和多个注塑端43,所述快速注塑口41与所述分流座42连通,多个所述注塑端4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分流座42连通,多个所述注塑端4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注塑腔连通。
32.所述热流道单元5设置在所述下模组2,所述热流道单元5的输出端和回流端均与各个所述注塑端43连通。
33.采用这种结构,快速注塑口41搭接大水口进料,起到快速注塑的目的,同时,在注塑过程中,配合分流座42和多个注塑端43,使注入的物料稳定且均匀进入注塑腔,减少甚至避免产品表面的气纹以及缩印,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注塑效果稳定,产品表面气纹或缩印少,生产的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34.优选的,所述分流座42为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注塑端43并排设置。
35.优选的,还包括上模管路6,所述上模管路6设置在所述上模组1内。
36.优选的,所述上模管路6包括多个上模进水管61和多个上模出水管62,所述上模进水管61和所述上模出水管62并排设置在所述上模组1,所述上模进水管61和所述上模出水管62交错分布。
37.具体地,还包括下模管路7,所述下模管路7设置在所述下模组2内。
38.同时,所述下模管路7包括下模进水管71、连接管72和下模出水管73,所述下模进水管7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72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7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出水管73连通,所述连接管72设置在所述下模组2内。
39.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上模管路6或下模管路7对模具进行降温。
40.具体地,所述下模组2设置有顶板导向槽。
41.注塑模具还包括顶板单元8,所述顶板单元8包括顶升油缸81、顶板82和顶针83。
42.所述顶升油缸81设置在所述下模组2的侧壁,所述顶板82设置在所述顶板导向槽内,所述顶升油缸81的输出端与所述顶板82连接,所述顶针8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顶针83分布在所述顶板82的上表面,多个所述顶针83的上端与所述注塑腔连通。
43.采用这种结构,顶升油缸81带动顶板82朝上模组1方向移动,顶针83上移完成模具的脱模工作,移动过程稳定,多个顶针83配合增加与模具的接触点,方便模具脱模。
44.优选的,所述上模组1与所述下模组2之间设置有平衡块9,所述平衡块9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平衡块9分布在所述注塑腔的外围。
45.设置多个平衡块9为注塑腔分担侧向压力,防止开合模过程中,损坏模具。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
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