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摆渡 升降 对接 车行 装置
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摆渡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自动升降对接飞机舱的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国内外机场内用于远机位运送旅客往返于候机楼与飞机舱之间的常用设备均为机场摆渡车,登机时,旅客需从机场摆渡车下来,然后再通过旅客登机梯或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登机,这就导致旅客登机排队时间过长,工作效率较低,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工作效率高、登机快捷、安全可靠的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动力系统和悬挂式升降机构,所述底盘总成包括车架11、前轮转向机构、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所述车架11下端前部经前轮转向机构与前轮15相连接,下端后部经后桥13与后轮16相连接,所述车架上端设有悬挂式升降机构,所述车架11后部设有动力系统,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后桥13,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为驱动电机14、前轮转向机构和悬挂式升降机构提供动力,所述悬挂式升降机构是由四个多级油缸组成,四个多级油缸两两对称固定安装于车架11两侧,所述多级油缸经动力系统驱动,通过多级油缸的同步运动实现车厢的升降,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四个多级油缸收回,将车厢总成4降低至最低位,满足行走要求;作业时,四个多级油缸同时伸出,车厢总成4升高至与飞机舱舱门对应高度,来达到车厢总成4与飞机舱对接,使得乘客直接从车厢总成4进入飞机舱内,显著缩短了乘客的登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每个多级油缸下端的车架上设有拉线传感器,所述拉线传感器上拉线连接在多级油缸的活塞杆铰接点上,以利于通过四个拉线传感器将四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高度信息分别上传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上传的四个高度数据信息与设定高度值进行比对,实时调整每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速度,使四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高度控制在相同高度,使车厢底面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达到重心平稳、平稳升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1下部设有车架同步升降装置,所述车架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框架18、后起升框架101、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

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分别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车架前部上端设有前起升框架,后部上端设有后起升框架,所述前起升框架经前升降转向机构与前轮相连接,所述后起升框架经后升降机构与后轮相连接,以使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提升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提高了通过性,当本实用新型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降低车厢总成高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显著增加了车厢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和轮毂连接架28,所述转向杆26一侧与铰接在车架11上的转向油缸27相铰接,所述转向杆26两端分别与上铰接臂20下端相铰接,所述上铰接臂20下部前侧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前侧与滑套22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臂21前端与轮毂连接架28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连接架28前端与前轮15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2可转动地套在支撑轴24上,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前起升框架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下端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与上铰接臂20上端相铰接,

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后桥空气悬挂102,所述后桥空气悬挂102下端与后桥13固定连接,上端与后起升框架101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转向油缸27和后桥空气悬挂102分别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

以利于在行驶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提升车辆底盘,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在转弯时,通过转向油缸对前轮转向,提高了通过性;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同时降低底盘总成,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达到满足行走和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动力系统和板链式升降机构,所述底盘总成包括车架11、前轮转向机构、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所述车架11下端前部经前轮转向机构与前轮15相连接,下端后部经后桥13与后轮16相连接,所述车架上端设有板链式升降机构,所述车架11后部设有动力系统,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后桥13,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为驱动电机14、前轮转向机构和板链式升降机构提供动力,所述板链式升降机构是由举升缸502、板式链503、轮架504、链轮505、螺杆506和辅助剪支梁装置组成,所述车架11前端和后端两侧分别对称固定设有举升缸502,所述车架11上端设有辅助剪支梁装置,所述举升缸502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举升缸502的举升杆上端设有轮架504,所述轮架504上固定有轮轴,所述链轮505经轴承固定在轮轴上,所述板式链503与链轮505相啮合后、一端经螺杆506与载客厢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螺杆506与车架11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举升缸502的升降带动车厢总成上升或下降,来达到车厢总成与飞机舱对接,使得乘客直接从车厢总成进入飞机舱内,显著缩短了乘客的登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剪支梁装置包括辅助内剪支梁515、辅助外剪支梁516、铰接轴517,所述辅助外剪支梁516中部与辅助内剪支梁515中部经铰接轴铰接,所述辅助外剪支梁516下端经下滚轮与车架上设有的底部轨道521滚动连接,上端与载客厢相铰接,所述辅助内剪支梁515下端与车架相铰接,上端经上滚轮510与车厢底部固定设有的顶部轨道520滚动连接,以使车厢总成在升降过程中,通过辅助剪支梁装置对车厢总成进行支撑,防止车厢总成在上升过程中由于载客厢内的乘客动态走动而导致重量失衡,进一步达到平稳升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辅助外剪支梁516上部设有安全升降传感器518,所述安全升降传感器518与控制系统相连接,以达到安全升降和行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1下部设有车架同步升降装置,所述车架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框架18、后起升框架101、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

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分别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车架前部上端设有前起升框架,后部上端设有后起升框架,所述前起升框架经前升降转向机构与前轮相连接,所述后起升框架经后升降机构与后轮相连接,以使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提升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提高了通过性,当本实用新型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降低车厢总成高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显著增加了车厢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和轮毂连接架28,所述转向杆26一侧与铰接在车架11上的转向油缸27相铰接,所述转向杆26两端分别与上铰接臂20下端相铰接,所述上铰接臂20下部前侧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前侧与滑套22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臂21前端与轮毂连接架28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连接架28前端与前轮15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2可转动地套在支撑轴24上,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前起升框架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下端与下铰接臂21铰接,上端与上铰接臂20上端相铰接,

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后桥空气悬挂102,所述后桥空气悬挂102下端与后桥13固定连接,上端与后起升框架101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转向油缸27和后桥空气悬挂102分别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

以利于在行驶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提升车辆底盘,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在转弯时,通过转向油缸对前轮转向,提高了通过性;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同时降低底盘总成,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达到满足行走和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动力系统和剪刀式升降机构,所述底盘总成包括车架11、前轮转向机构、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所述车架11下端前部经前轮转向机构与前轮15相连接,下端后部经后桥13与后轮16相连接,所述车架11上端设有剪刀式升降机构5,所述车架11后部设有动力系统,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后桥13,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为驱动电机14、前轮转向机构和剪刀式升降机构提供动力,

所述剪刀式升降机构是由外剪支梁507、内剪支梁508、铰轴509、上滚轮510、下滚轮511、底部导轨512、顶部导轨513、驱动液缸514组成,所述外剪支梁507中部与内剪支梁中部交叉并经铰轴509相铰接,所述外剪支梁下端经下连接轴上设有的下滚轮511与车架11上设有的底部导轨512滚动连接,上端经铰接架与载客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剪支梁508下端与车架11相铰接,上端经上连接轴上设有的上滚轮510与载客厢底面设有的顶部导轨513滚动连接,所述驱动液缸514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驱动液缸514下端与内剪支梁508相铰接,上端与外剪支梁507相铰接,以利于通过驱动液缸514的升降,带动外剪支梁和内剪支梁上端的车厢总成4上升或下降,来达到车厢总成4与飞机舱对接,使得乘客直接从车厢总成4进入飞机舱内,显著缩短了乘客的登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外剪支梁上端设有安全升降传感器518,以达到安全升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1下部设有车架同步升降装置,所述车架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框架18、后起升框架101、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

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分别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车架前部上端设有前起升框架,后部上端设有后起升框架,所述前起升框架经前升降转向机构与前轮相连接,所述后起升框架经后升降机构与后轮相连接,以使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提升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提高了通过性,当本实用新型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降低车厢总成高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显著增加了车厢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和轮毂连接架28,所述转向杆26一侧与铰接在车架11上的转向油缸27相铰接,所述转向杆26两端分别与上铰接臂20下端相铰接,所述上铰接臂20下部前侧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前侧与滑套22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臂21前端与轮毂连接架28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连接架28前端与前轮15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2可转动地套在支撑轴24上,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前起升框架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下端与下铰接臂21铰接,上端与上铰接臂20上端相铰接,

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后桥空气悬挂102,所述后桥空气悬挂102下端与后桥13固定连接,上端与后起升框架101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转向油缸27和后桥空气悬挂102分别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

以利于在行驶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提升车辆底盘,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在转弯时,通过转向油缸对前轮转向,提高了通过性;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同时降低底盘总成,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达到满足行走和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工作效率高、登机快捷、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悬挂式升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板链式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的剖视图。

图8是图3中剪刀式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车厢总成4、车架11、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前起升框架18、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轮毂连接架28、多级油缸501、后起升框架101、后桥空气悬挂102、辅助内剪支梁515、辅助外剪支梁516、铰接轴517、拉线传感器5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图4、图5、图10所示,一种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动力系统和悬挂式升降机构,所述底盘总成包括车架11、前轮转向机构、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所述车架11下端前部经前轮转向机构与前轮15相连接,下端后部经后桥13与后轮16相连接,所述车架11上端经升降机构5与车厢总成4相连接,所述车架11后部设有动力系统,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后桥13,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为驱动电机14、前轮转向机构和升降机构提供动力,所述悬挂式升降机构是由四个多级油缸组成,四个多级油缸两两对称固定安装于车架11两侧,所述多级油缸上端与载客厢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多级油缸经动力系统驱动,通过多级油缸的同步运动实现车厢的升降,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四个多级油缸收回,将车厢总成4降低至最低位,满足行走要求;作业时,四个多级油缸同时伸出,车厢总成4升高至与飞机舱舱门对应高度,来达到车厢总成4与飞机舱对接,使得乘客直接从车厢总成4进入飞机舱内,显著缩短了乘客的登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每个多级油缸501下端的车架上设有拉线传感器519,所述拉线传感器519上拉线连接在多级油缸501的活塞杆铰接点上,以利于通过四个拉线传感器519将四个多级油缸501的升降高度信息分别上传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上传的四个高度数据信息与设定高度值进行比对,实时调整每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速度,使四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高度控制在相同高度,使车厢底面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达到重心平稳、平稳升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1下部设有车架同步升降装置,所述车架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框架18、后起升框架101、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

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分别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车架前部上端设有前起升框架,后部上端设有后起升框架,所述前起升框架经前升降转向机构与前轮相连接,所述后起升框架经后升降机构与后轮相连接,以使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提升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提高了通过性,当本实用新型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降低车厢总成高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显著增加了车厢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和轮毂连接架28,所述转向杆26一侧与铰接在车架11上的转向油缸27相铰接,所述转向杆26两端分别与上铰接臂20下端相铰接,所述上铰接臂20下部前侧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前侧与滑套22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臂21前端与轮毂连接架28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连接架28前端与前轮15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2可转动地套在支撑轴24上,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前起升框架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下端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与上铰接臂20上端相铰接,

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后桥空气悬挂102,所述后桥空气悬挂102下端与后桥13固定连接,上端与后起升框架101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转向油缸27和后桥空气悬挂102分别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

以利于在行驶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提升车辆底盘,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在转弯时,通过转向油缸对前轮转向,提高了通过性;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同时降低底盘总成,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达到满足行走和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系统是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机、液压泵和电机控制器组成,所述电池组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供电,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输出高压电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将高压电电压转化为适合动力电机、驱动电机14和驱动压缩机运行的电机的额定电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输出低压电给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动力电机驱动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经液压管路为前轮转向机构中的转向液缸、升降油缸和多级油缸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悬挂式升降机构上部安装有车厢总成,在与飞机对接时,其对接步骤为:

步骤一、机场安全行驶:初始状态下,车架同步升降装置不启动,车架处于最低位,便于乘客上车,上车时,司机点击控制面板,上客车门自动打开,乘客经上客车门快速进入车厢内,此时,推拉门关闭,当乘客完全进入车厢内,司机点击控制面板,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动作,驱动电机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时动作,带动车架起升,便于底盘总成在机场内行驶;当要向左或向右转向时,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转向油缸27动作,带动转向杆26向右或向左移动,转向杆26同时带动两端的上铰接臂20转向,上铰接臂20同时经下铰接臂21和轮毂连接架28带动前轮15转向,使得本实用新型朝着指定的飞机舱方向行进;

步骤二、自动对接:当当摆渡车行驶到距离飞机9m时,雷达31接收信号并上传至控制系统3报警,控制系统并指令驱动电机14刹车减速,当距离飞机低于9m高于3m时,车速控制在5km/h以下速度行驶,当距离飞机低于3m而高于0.6m时,车速控制在不超过0.8km/h速度行使,当距离飞机0.6m时,刹车使车速到0,底盘总成停止前进,开始对接飞机;

步骤三、当底盘总成停止行驶,司机手动操作控制面板上的同步升降装置键,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时动作,带动车架下降至最低位,然后,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升降机构上升键,控制系统再指令四个多级油缸动作,带动车厢总成上升,当车厢总成4上升到距离车架0.1-0.3m时,控制系统接收拉线传感器信号即指令多级油缸由慢速上升转为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通过四个拉线传感器将四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高度信息分别上传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上传的四个高度数据信息与设定高度值进行比对,在上升过程中实时调整每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速度,使四个多级油缸的升降高度控制在相同高度,使车厢底面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当车厢总成4上升到距最高位0.1-0.3m距离时,拉线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指令多级油缸上升速度由快速转为慢速,直至到达最高位停止;

步骤四、自动对接:控制系统接收拉线传感器上传的停止上升信息,并指令平台伸缩液缸45伸出,对接平台前移,当距离飞机间距为0.1m时,控制系统接收超声波传感器信号即指令平台伸缩油缸停止前进,完成对接;

步骤五、打开推拉门,乘客从对接平台进入飞机舱;

步骤六、对接平台离开飞机舱门:

当乘客完全从载客厢、对接平台离开后,关闭推拉门,司机点击控制面板,平台伸缩液缸带动对接平台回位;

步骤七、车厢总成安全回位:

控制系统接收到对接平台回位信息后,指令多级油缸带动车厢总成下降回位,拉线传感器将载客厢下降过程距离车架底部的高度信息实时上传至控制系统,在车厢总成下降0.1-0.3m的距离内,控制系统接收拉线传感器信息并指令多级油缸由慢速转为快速下降,当车厢总成距离车架端面0.1-0.3m时,控制系统指令多级油缸由快速转为慢速,在未完全降低至最低位时,拉线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不启动,直至落在车架上,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步上升至最高位,使得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便于行驶,然后控制系统再指令动力系统驱动驱动电机动作,驱动前轮和后轮行驶,返回候机厅继续载客。

在自动上升过程中,当其中一个拉线传感器失效,控制面板上的拉线传感器上升指示灯报警并停止上升,人工手动干预,将自动控制模式转换为手动控制模式,继续完成余下动作,保证乘客安全登机;或者,在下降过程中,若其中一个拉线传感器失效,控制面板上的拉线传感器下降指示灯报警,车厢总成停止下降,人工手动干预,将自动控制模式转换为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操作车厢总成下降至车架上,然后人工驱车离开飞机,接受检修,以进一步保证了乘客的安全登机。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往返候机厅与飞机之间运送旅客,而且,还能自动与飞机舱对接,将旅客安全输送到飞机舱上,显著降低了旅客的登机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旅客的安全登机。

实施例2:如附图2、图4、图6、图7、图10所示的一种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动力系统和板链式升降机构,所述底盘总成包括车架11、前轮转向机构、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所述车架11下端前部经前轮转向机构与前轮15相连接,下端后部经后桥13与后轮16相连接,所述车架11上端经升降机构5与车厢总成4相连接,所述车架11后部设有动力系统,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后桥13,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为驱动电机14、前轮转向机构和升降机构提供动力,所述板链式升降机构是由举升缸502、板式链503、轮架504、链轮505、螺杆506和辅助剪支梁装置组成,所述车架11前端和后端两侧分别对称固定设有举升缸502,所述车架11上端经辅助剪支梁装置与载客厢相连接,所述举升缸502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举升缸502的举升杆上端设有轮架504,所述轮架504上固定有轮轴,所述链轮505经轴承固定在轮轴上,所述板式链503与链轮505相啮合后、一端经螺杆506与载客厢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螺杆506与车架11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举升缸502的升降带动车厢总成上升或下降,来达到车厢总成与飞机舱对接,使得乘客直接从车厢总成进入飞机舱内,显著缩短了乘客的登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剪支梁装置包括辅助内剪支梁515、辅助外剪支梁516、铰接轴517,所述辅助外剪支梁516中部与辅助内剪支梁515中部经铰接轴铰接,所述辅助外剪支梁516下端经下滚轮与车架上设有的底部轨道521滚动连接,上端与载客厢相铰接,所述辅助内剪支梁515下端与车架相铰接,上端经上滚轮510与车厢底部固定设有的顶部轨道520滚动连接,以使车厢总成在升降过程中,通过辅助剪支梁装置对车厢总成进行支撑,防止车厢总成在上升过程中由于载客厢内的乘客动态走动而导致重量失衡,进一步达到平稳升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辅助外剪支梁516上部设有安全升降传感器518,所述安全升降传感器518与控制系统相连接,以达到安全升降和行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1下部设有车架同步升降装置,所述车架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框架18、后起升框架101、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

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分别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车架前部上端设有前起升框架,后部上端设有后起升框架,所述前起升框架经前升降转向机构与前轮相连接,所述后起升框架经后升降机构与后轮相连接,以使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提升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提高了通过性,当本实用新型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降低车厢总成高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显著增加了车厢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和轮毂连接架28,所述转向杆26一侧与铰接在车架11上的转向油缸27相铰接,所述转向杆26两端分别与上铰接臂20下端相铰接,所述上铰接臂20下部前侧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前侧与滑套22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臂21前端与轮毂连接架28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连接架28前端与前轮15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2可转动地套在支撑轴24上,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前起升框架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下端与轮毂连接架28相铰接,上端与上铰接臂20上端相铰接,

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后桥空气悬挂102,所述后桥空气悬挂102下端与后桥13固定连接,上端与后起升框架101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转向油缸27和后桥空气悬挂102分别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

以利于在行驶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提升车辆底盘,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在转弯时,通过转向油缸对前轮转向,提高了通过性;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同时降低底盘总成,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达到满足行走和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系统是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机、液压泵和电机控制器组成,所述电池组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供电,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输出高压电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将高压电电压转化为适合动力电机、驱动电机14和驱动压缩机运行的电机的额定电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输出低压电给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动力电机驱动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经液压管路为前轮转向机构中的转向液缸、升降油缸和举升缸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板链式升降机构上部安装有车厢总成,辅助剪支梁装置安装在车厢总成底部,用于调整车厢总成在升降过程总的稳定性,在与飞机对接时,其对接步骤为:

步骤一、机场安全行驶:初始状态下,车架同步升降装置不启动,车架处于最低位,便于乘客上车,上车时,司机点击控制面板,上客车门自动打开,乘客经上客车门快速进入车厢内,此时,推拉门关闭,当乘客完全进入车厢内,司机点击控制面板,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动作,驱动电机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时动作,带动车架起升,便于底盘总成在机场内行驶;当要向左或向右转向时,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转向油缸27动作,带动转向杆26向右或向左移动,转向杆26同时带动两端的上铰接臂20转向,上铰接臂20同时经下铰接臂21和轮毂连接架28带动前轮15转向,使得摆渡车朝着指定的飞机舱方向行进;

步骤二、自动对接:当摆渡车行驶到距离飞机9m离时,雷达31接收信号并上传至控制系统3报警,控制系统并指令驱动电机14刹车减速,当距离飞机低于9m高于3m时,车速控制在5km/h以下速度行驶,当距离飞机低于3m而高于0.6m时,车速控制在不超过0.8km/h速度行使,当距离飞机0.6m时,刹车使车速到0,底盘总成停止前进,开始对接飞机;

步骤三、自动上升:当本移动设备停止行驶,司机手动操作控制面板上的同步升降装置键,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时动作,带动车架下降至最低位,然后,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升降机构上升键,控制系统再指令四个举升缸动作,带动车厢总成上升,当车厢总成4上升到距离车架0.1-0.3m时,控制系统接收安全升降传感器信号即指令举升缸由慢速上升转为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安全升降传感器将上升信息上传至控制系统,车厢总成经辅助支撑装置支撑,当车厢总成上升到距离最高位0.1m-0.3m时,控制系统接收安全升降传感器信号即指令举升缸的上升速度由快速转为慢速,直至到达设定的最高位停止;

步骤四、自动对接:控制系统接收车厢总成到位信息并指令平台伸缩液缸45伸出,对接平台前移,当超声波传感器将检测的距离飞机间距为0.1m的信息上传至控制系统时,控制系统接收超声波传感器信号即指令平台伸缩油缸停止前进,完成对接;

步骤五、打开推拉门,乘客从对接平台41进入飞机舱;

步骤六、对接平台离开飞机舱门:

当乘客完全从载客厢、对接平台离开后,关闭推拉门,司机点击控制面板,平台伸缩液缸45带动对接平台回位;

步骤七、车厢总成安全回位:

控制系统指令举升缸带动车厢总成下降回位,安全升降传感器将载客厢下降过程中距离车架底部的高度信息实时上传至控制系统,在车厢总成下降0.1-0.3m的距离内,控制系统接收安全升降传感器信息并指令举升缸由慢速转为快速下降,当安全升降传感器感应到车厢总成距离车架端面0.1-0.3m时,控制系统指令举升缸由快速转为慢速,在未完全降低至最低位时,安全升降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不启动,直至落在车架上,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步上升至最高位,使得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便于行驶,然后控制系统再指令动力系统驱动驱动电机动作,驱动前轮和后轮行驶,返回候机厅继续载客。

在自动上升过程中,当安全升降传感器失效,控制面板上的安全升降传感器上升指示灯报警并停止上升,人工手动干预,将自动控制模式转换为手动控制模式,继续完成余下动作,保证乘客安全登机;或者,在下降过程中,若安全升降传感器失效,控制面板上的安全升降传感器下降指示灯报警,车厢总成停止下降,人工手动干预,将自动控制模式转换为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操作车厢总成下降至车架上,然后人工驱车离开飞机,接受检修。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往返候机厅与飞机之间运送旅客,而且,还能自动与飞机舱对接,将旅客安全输送到飞机舱上,显著降低了旅客的登机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旅客的安全登机。

实施例3:如附图3、涂4、图8、图9、图10所示的一种摆渡车行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动力系统和剪刀式升降机构,所述底盘总成包括车架11、前轮转向机构、后桥13、驱动电机14、前轮15和后轮16,所述车架11下端前部经前轮转向机构与前轮15相连接,下端后部经后桥13与后轮16相连接,所述车架11上端经升降机构5与车厢总成4相连接,所述车架11后部设有动力系统,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后桥13,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为驱动电机14、前轮转向机构和升降机构提供动力,

所述剪刀式升降机构是由外剪支梁507、内剪支梁508、铰轴509、上滚轮510、下滚轮511、底部导轨512、顶部导轨513、驱动液缸514组成,所述外剪支梁507中部与内剪支梁中部交叉并经铰轴509相铰接,所述外剪支梁下端经下连接轴上设有的下滚轮511与车架11上设有的底部导轨512滚动连接,上端经铰接架与载客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剪支梁508下端与车架11相铰接,上端经上连接轴上设有的上滚轮510与载客厢底面设有的顶部导轨513滚动连接,所述驱动液缸514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驱动液缸514下端与内剪支梁508相铰接,上端与外剪支梁507相铰接,以利于通过驱动液缸514的升降,带动外剪支梁和内剪支梁上端的车厢总成4上升或下降,来达到车厢总成4与飞机舱对接,使得乘客直接从车厢总成4进入飞机舱内,显著缩短了乘客的登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外剪支梁上端设有安全升降传感器518,以达到安全升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1下部设有车架同步升降装置,所述车架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框架18、后起升框架101、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

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分别经动力系统驱动,所述车架前部上端设有前起升框架,后部上端设有后起升框架,所述前起升框架经前升降转向机构与前轮相连接,所述后起升框架经后升降机构与后轮相连接,以使本实用新型在行走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提升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提高了通过性,当本实用新型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前升降转向机构和后升降机构降低车厢总成高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显著增加了车厢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升降转向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9、上铰接臂20、下铰接臂21、滑套22、固定架23、支撑轴24、转向杆26、转向油缸27和轮毂连接架28,所述转向杆26一侧与铰接在车架11上的转向油缸27相铰接,所述转向杆26两端分别与上铰接臂20下端相铰接,所述上铰接臂20下部前侧与下铰接臂21相铰接,上端前侧与滑套22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臂21前端与轮毂连接架28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连接架28前端与前轮15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2可转动地套在支撑轴24上,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前起升框架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下端与轮毂连接架28相铰接,上端与上铰接臂20上端相铰接,

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后桥空气悬挂102,所述后桥空气悬挂102下端与后桥13固定连接,上端与后起升框架101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19、转向油缸27和后桥空气悬挂102分别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

以利于在行驶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提升车辆底盘,增大了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在转弯时,通过转向油缸对前轮转向,提高了通过性;在对接作业时,通过升降油缸和后空气悬挂系统同时降低底盘总成,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达到满足行走和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系统是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机、液压泵和电机控制器组成,所述电池组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供电,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输出高压电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将高压电电压转化为适合动力电机、驱动电机14和驱动压缩机运行的电机的额定电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输出低压电给控制系统供电,所述动力电机驱动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经液压管路为前轮转向机构中的转向液缸、升降油缸、驱动液缸514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剪刀式升降机构上部安装有车厢总成,在与飞机对接时,其对接步骤为:

步骤一、机场安全行驶:初始状态下,车架同步升降装置不启动,车架处于最低位,便于乘客上车,上车时,司机点击控制面板,上客车门自动打开,乘客经上客车门快速进入车厢内,此时,推拉门关闭,当乘客完全进入车厢内,司机点击控制面板,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动作,驱动电机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时动作,带动车架起升,便于底盘总成在机场内行驶;当要向左或向右转向时,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转向油缸27动作,带动转向杆26向右或向左移动,转向杆26同时带动两端的上铰接臂20转向,上铰接臂20同时经下铰接臂21和轮毂连接架28带动前轮15转向,使得本实用新型朝着指定的飞机舱方向行进;

步骤二、自动对接:当本实用新型行驶到距离飞机9m离时,雷达31接收信号并上传至控制系统3报警,控制系统并指令驱动电机14刹车减速,当距离飞机低于9m高于3米时,车速控制在5km/h以下速度行驶,当距离飞机低于3m而高于0.6m时,车速控制在不超过0.8km/h速度行使,当距离飞机0.6m时,刹车使车速到0,底盘总成停止前进,开始对接飞机;

步骤三、自动上升:当底盘总成停止行驶,司机手动操作控制面板上的同步升降装置键,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时动作,带动车架下降至最低位,然后,点击操作面板上的升降机构上升键,控制系统再指令四个举升缸动作,带动车厢总成上升,当车厢总成上升到距离车架0.1-0.3m时,控制系统接收安全升降传感器信号即指令驱动液缸由慢速上升转为快速上升,车厢总成平稳上升,当车厢总成上升到距离最高位0.1m-0.3m时,控制系统接收安全升降传感器信号即指令驱动液缸的上升速度由快速转为慢速,直至到达设定的最高位停止;

步骤四、自动对接:控制系统接收车厢总成到位信息并指令平台伸缩液缸伸出,对接平台前移,当超声波传感器将检测的距离飞机间距为0.1m的信息上传至控制系统时,控制系统接收超声波传感器信号即指令平台伸缩油缸停止前进,完成对接;

步骤五、打开推拉门,乘客从对接平台进入飞机舱;

步骤六、对接平台离开飞机舱门:

当乘客完全从载客厢、对接平台离开后,关闭推拉门,司机点击控制面板,平台伸缩液缸带动对接平台回位;

步骤七、车厢总成安全回位:

控制系统指令驱动液缸带动车厢总成下降回位,安全升降传感器将载客厢下降过程中距离车架底部的高度信息实时上传至控制系统,在车厢总成下降0.1-0.3m的距离内,控制系统接收安全升降传感器信息并指令驱动液缸由慢速转为快速下降,当安全升降传感器感应到车厢总成距离车架端面0.1-0.3m时,控制系统指令驱动液缸由快速转为慢速,在未完全降低至最低位时,安全升降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不启动,直至落在车架上,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驱动升降油缸和后桥空气悬挂同步上升至最高位,使得车架离地高度增大,便于行驶,然后控制系统再指令动力系统驱动驱动电机动作,驱动前轮和后轮行驶,返回候机厅继续载客。

在自动上升过程中,当安全升降传感器失效,控制面板上的安全升降传感器上升指示灯报警并停止上升,人工手动干预,将自动控制模式转换为手动控制模式,继续完成余下动作,保证乘客安全登机;或者,在下降过程中,若安全升降传感器失效,控制面板上的安全升降传感器下降指示灯报警,车厢总成停止下降,人工手动干预,将自动控制模式转换为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操作车厢总成下降至车架上,然后人工驱车离开飞机,接受检修,进一步保证了乘客的安全登机。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往返候机厅与飞机之间运送旅客,而且,还能自动与飞机舱对接,将旅客安全输送到飞机舱上,显著降低了旅客的登机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旅客的安全登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工作效率高、登机快捷、安全可靠等优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