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06 12: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飞行 防撞 结构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在飞行时经常进行拍摄等工作,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经常因为操作者操作不慎或因地形和气流等缘故造成无人机的磕碰和撞击现象,对无人机的机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现有的无人机防撞装置一般是在无人机底端加装防护装置,在解决减少无人机受到冲击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无人机在发生故障坠落时,其螺旋桨容易受到冲击,发生折断,进而影响无人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四个机臂底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

四个所述连接柱外壁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四个所述安装杆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五个限位方槽,若干所述限位方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若干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弹簧,若干所述滑动杆远离安装杆外表面的一端均内凹形成安装槽,若干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杆;

四个所述支撑座顶面的中部均开设有放置槽。

可选的,四个所述支撑座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座和连接柱均通过螺栓分别与机臂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便于对四个支撑座和连接柱进行锁定,使四个支撑杆与四个机臂的朝向相同,进而可以通过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一端的安装杆和防护杆对螺旋桨和动力装置进行有效防护。

可选的,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面均分别与无人机本体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四个所述支撑杆均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柱外壁的中部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可以在动力装置的底端形成有效防护,同时支撑杆可以为安装杆提供支撑。

可选的,四个所述安装杆的形状均为弧形,四个所述安装杆的内壁与无人机本体之间均留有间隙,可以为安装杆受到冲击时留下一定的晃动空间,防止安装杆在受到冲击时与无人机本体发生直接接触。

可选的,若干所述滑动杆截面的形状均为正方形,若干所述滑动杆的尺寸均分别小于限位方槽的尺寸,可以便于滑动杆能够在限位方槽的内部进行相对滑动,同时若干限位方槽可以防止滑动杆发生转动,从而保持若干防护杆的朝向始终朝上。

可选的,若干所述防护杆均为弧形,若干所述防护杆的顶端均高于无人机本体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通过四个支撑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四个支撑杆的顶面和安装杆的内壁均分别与无人机本体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滑动杆远离安装杆外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杆,通过四个防护杆的形状均为弧形,进而可以便于对无人机本体顶端的螺旋桨进行有效防护,防止螺旋桨发生损坏。

2、该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通过若干滑动杆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弹簧,进而可以吸收无人机本体坠落时的部分冲击,从而防止螺旋桨直接与地面相接触,通过四个支撑座顶面的中部均开设有放置槽,四个机臂底端的一侧均卡进放置槽的内部,同时并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进而防止支撑座与机臂发生相对转动,进而有效防止螺旋桨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本体,2-防护杆,3-弹簧,4-滑动杆,5-支撑杆,6-连接柱,7-安装杆,8-放置槽,9-限位方槽,10-支撑座,1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结构,它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四个机臂底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

四个连接柱6外壁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四个支撑杆5远离连接柱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7,四个安装杆7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五个限位方槽9,若干限位方槽9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4,若干滑动杆4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弹簧3,若干滑动杆4远离安装杆7外表面的一端均内凹形成安装槽11,若干安装槽1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杆2;

四个支撑座10顶面的中部均开设有放置槽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四个支撑座10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连接柱6固定连接,四个支撑座10和连接柱6均通过螺栓分别与机臂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可以便于使螺栓将四个支撑座10和连接柱6与机臂的底端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对四个支撑座10和连接柱6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四个机臂均卡进放置槽8的内部,进而防止四个支撑座10和连接柱6与机臂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便于对螺旋桨进行有效防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四个支撑杆5的顶面均分别与无人机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四个支撑杆5均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柱6外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杆5可以对螺旋桨的底端进行有效防护,防止机臂内部的动力装置发生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四个安装杆7的形状均为弧形,四个安装杆7的内壁与无人机本体之间均留有间隙,为四个安装杆7受到撞击时留下一定的晃动空间,同时四个安装杆7均为弧形,进而可以在无人机本体1坠落接触地面时,都会有至少一个安装杆7与地面先接触,进而四个安装杆7在螺旋桨的外侧形成圆角防护,避免与地面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若干滑动杆4截面的形状均为正方形,若干滑动杆4的尺寸均分别小于限位方槽9的尺寸,可以使若干滑动杆4狗仔限位方槽9的内部进行顺畅滑动,进而可以通过滑动连接在滑动杆4外表面的弹簧3吸收掉大部分无人机本体1受到的撞击能量,由于四个安装杆7的内部均分别与无人机本体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进而能够避免螺旋桨和地面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防止螺旋桨被折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若干防护杆2均为弧形,若干防护杆2的顶端均高于无人机本体1的顶端,可以防止无人机本体倒置下落时,螺旋桨与地面直接相接触,对四个螺旋桨进行有效防护,同时若干防护杆2并排排列,进而可以使气流顺利通过,减少对无人机本体升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使用时,通过四个支撑杆5远离连接柱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7,四个支撑杆5的顶面和安装杆7的内壁均分别与无人机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滑动杆4远离安装杆7外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杆2,通过四个安装杆7的形状均为弧形,进而可以便于对无人机本体1顶端的螺旋桨进行有效防护,防止螺旋桨发生损坏,再通过若干滑动杆4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弹簧3,进而可以吸收无人机本体1坠落时的部分冲击,从而防止螺旋桨直接与地面相接触,通过四个支撑座10顶面的中部均开设有放置槽8,四个机臂底端的一侧均卡进放置槽8的内部,同时并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进而防止支撑座10与机臂发生相对转动,进而有效防止螺旋桨发生断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