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酯薄膜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薄膜 聚酯 保护膜


1.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酯薄膜保护膜。


背景技术:

2.在光学薄膜领域中,很多需要在光学薄膜表面涂布功能涂层来达到某些应用功能,如在光学薄膜表面涂布防污层、防眩层、防静电层、高雾层、扩散层等以及包含这些功能涂层的光学构件,在运输或者组装这些光学功能膜或光学构件过程中会在其表面贴合一层保护膜,防止表面被污染和划伤,在贴合保护膜的状态下对光学构件模切时,容易造成溢胶或者是掉粉,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3.现有技术虽然提供有相关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cn110734711a公开一种用于偏光片保护膜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该偏光片保护膜的压敏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软单体31

35份、功能单体6

8份、引发剂0.15

0.35份、溶剂57

63份、固化剂2

4份,制得的偏光片保护膜,其体系中无硬单体,也无内交联单体增加其内聚力,仅是通过固化剂交联来提高内聚力是不足的,在模切过程中,极易产生掉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酯薄膜保护膜,包括聚酯薄膜以及涂布于所述聚酯薄膜表面的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经过模切后不掉粉;所述压敏胶层含丙烯酸酯树脂;
5.所述丙烯酸酯树脂是双烯烃单体、硬单体、软单体、功能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而成;
6.其中,双烯烃单体、硬单体、软单体、功能单体的重量份为:
[0007][0008][0009]
所述丙烯酸酯树脂制备方法如下:先将0.4g过氧化苯甲酰稀释在99.6g乙酸乙酯中,制备成引发剂稀释液。然后将上述双烯烃单体、硬单体、软单体、功能单体按配比量添加到反应容器中,并升温到设置温度。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冷却出料得到所述丙烯酸树脂。
[0010]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烯烃单体包括1,5

己二烯,1,8

壬二烯,1,10

十一碳二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0011]
所述双烯烃单体在所述丙烯酸酯树脂中的重量份介于2

10份,所述双烯烃单体重
量份低于2份时,聚酯薄膜保护膜模切时会产生溢胶和掉粉,当其重量份超过10份时,由于体系内聚力较大,压敏胶的初粘性会大大降低,所制备的保护膜的润湿性下降,不利于贴合。
[0012]
所述双烯烃单体包括1,5

己二烯,1,8

壬二烯,1,10

十一碳二烯;所述的双二烯单体,单体分子链长度低于6个碳时,当其两端的乙烯基与不同的分子链相连时,使两长链距离过近,宏观上表现为压敏胶的胶层韧性较差,当双二烯单体分子链高于11个碳时,主要呈固态,且无法在反应体系中溶解,不利于聚合。
[0013]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硬单体包括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4]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5]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体包括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6]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敏胶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物质:
[0017][0018]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抗静电剂包括锂盐类抗静电剂。
[0019]
所述的锂盐抗静电剂导电率适宜,热稳定性好,不受温湿度影响,不易析出,添加后不影响保护膜的透明度,且能与本发明使用的增塑剂具有有协同作用,提高导电率。
[0020]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包括聚乙二醇二已基丁酸酯、聚丙二醇二
‑2‑
已基己酸酯、聚丙二醇二已基己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0021]
所述的增塑剂与丙烯酸酯树脂相容性较好,且增塑效率高,同时能够与本发明所用的抗静电剂具有协同作用,提高抗静电效率,进一步降低表面电阻率。
[0022]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交联剂包括多异氰酸酯交联剂。
[0023]
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溶剂包括酯类溶剂、酮类溶剂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
1、本发明使用的双烯烃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既可以形成大分子主链,也可以生成长支链,增大分子间的缠结,同时两个端烯烃也可以将大分连接在一起,增大分子间内聚力,不仅够有效的降低剥离力,还能够改善模切掉粉弊病。
[0026]
2、本发明的丙烯酸酯树脂中,使用的增塑剂能够增大分子间的距离,提高胶层的韧性,对模切掉粉有一定的改善,此外选用的增塑剂均为聚醚类增塑剂,其醚键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提高抗静电性能。
[0027]
3、本发明制备的聚酯薄膜保护膜,其压敏胶层电阻在10
10
ω/

以下,剥离时能有效防止剥离静电压造成的对电子元件的损害。
[0028]
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同时兼顾模切不溢胶不掉粉与光学构件表面的光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31]
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发剂稀释液制备方法为:将0.4g过氧化苯甲酰稀释在99.6g乙酸乙酯中,制备成引发剂稀释液。
[0032]
实施例1
[0033]
称取2g 1,8

壬二烯、9g甲基丙烯酸甲酯、24g丙烯酸乙酯、50g丙烯酸丁酯、5g丙烯酸羟丙酯,升温至78℃。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34]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0.4g六氟硫酸锂、0.6g双氟磺酰亚胺锂、0.5g聚乙二醇二已基丁酸酯、1.2g n3800、30g乙酸乙酯、20g乙酸丁酯,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35]
实施例2
[0036]
称取6g 1,8

壬二烯、2g 1,10

十一碳二烯、3g乙酸乙烯酯、3g甲基丙烯酸甲酯、40g丙烯酸乙酯、36g丙烯酸丁酯、5g丙烯酸羟丙酯、5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升温至80℃。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37]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0.1g双氟磺酰亚胺锂、0.8g聚乙二醇二已基丁酸酯、1g聚丙二醇二
‑2‑
已基己酸酯、0.7g聚丙二醇二已基己酸酯、1.6glupranate mi、30g乙酸乙酯、30g丙酮,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38]
实施例3
[0039]
称取2g 1,5

己二烯、4g 1,10

十一碳二烯、14g甲基丙烯酸甲酯、68g丙烯酸丁酯、8g丙烯酸羟丙酯、2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升温至76℃。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40]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0.25g六氟硫酸锂0.3g双氟磺酰亚胺锂、0.5g聚丙二醇二
‑2‑
已基己酸酯、0.5g聚丙二醇二已基己酸酯、1g n3800、1g lupranate mi、70g乙酸
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41]
实施例4
[0042]
称取2g 1,5

己二烯、2g 1,8

壬二烯、2g 1,10

十一碳二烯、10g甲基丙烯酸甲酯、80g丙烯酸丁酯、6g丙烯酸羟丙酯,升温至84℃。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43]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0.35g双氟磺酰亚胺锂、0.5g聚乙二醇二已基丁酸酯、0.5g聚丙二醇二
‑2‑
已基己酸酯、0.8g n3800、1.6g lupranate mi、30g乙酸乙酯、20g乙酸丁酯、30g丙酮,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44]
实施例5
[0045]
称取3g 1,5

己二烯、4g 1,8

壬二烯、3g 1,10

十一碳二烯、11g乙酸乙烯酯、70.5g丙烯酸丁酯、8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升温至82℃。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46]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0.75g六氟硫酸锂、0.5g聚乙二醇二已基丁酸酯、1.5g聚丙二醇二已基己酸酯、0.8g n3800、2.0g lupranate mi、15g乙酸乙酯、20g乙酸丁酯、35g丙酮、10g丁酮,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47]
对比例1
[0048]
称取20g乙酸乙烯酯、65g丙烯酸异辛酯,15g丙烯酸羟乙酯、升温至80℃。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49]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1g三氟甲烷磺酸锂盐、1.5g聚丙二醇二已基己酸酯、1g n3300、40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50]
对比例2
[0051]
称取8g 1,8

壬二烯、15g乙酸乙烯酯、65g丙烯酸异辛酯,12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升温至80℃。均匀滴加8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4小时,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继续滴加20g引发剂稀释液,控制滴加时间1小时,然后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0052]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100g和1g三氟甲烷磺酸锂盐、2g邻苯二甲酸二辛脂、1g n3300、40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涂布液,该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表面,经过干燥后,在压敏胶层面贴合离型膜,得到聚酯薄膜保护膜。
[0053]
表1中各项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0054]
(1)压敏胶层电阻测试
[0055]
聚酯薄膜保护膜裁成12*12mm尺寸,撕去离型膜,在高阻计(型号:sme

8310)上测
试压敏胶层电阻。
[0056]
(2)剥离力测试
[0057]
将保护膜裁切成300mm*25mm尺寸,撕去离型膜后贴合在偏光片表面,使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型号:ags

x),在180
°
剥离角度、拉伸速度30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剥离力测试。
[0058]
(2)压敏胶层附着力测试
[0059]
聚酯薄膜保护膜撕去离型膜后,参照标准gb/t9286

1998,对压敏胶层附着力进行测试,判定标准如下:
[0060]
等级0:在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0061]
等级1: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不超过5%;
[0062]
等级2:在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但不到15%;
[0063]
等级3: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或者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被剥落的面积超过15%,但不到35%;
[0064]
等级4: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但不超过65%;
[0065]
等级5:超过上一等级。
[0066]
表1 性能数据表
[0067][0068]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至5,其电阻在109ω/

,剥离力最高为5.6g/25mm,附着力等级为0级,对比例1中未加双烯烃单体,其剥离力明显偏大达到32g/25mm,同时附着力等级为3级,结果相对实施例变差,这说明双烯烃单体两端的双键既能够在既能够生成长的支链起到内增速作用,降低剥离力,又能够在不同分子间形成桥接增加内聚力改善附着力,避免模切掉粉。对比例2中添加了双烯烃单体,增塑剂选用常用增塑剂领苯二甲酸二辛脂,与实施例1至5相比,对比例2中电阻值相对较差,达到1010ω/

,附着力也略有降低,这是因为本发明中所选用的增塑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提高抗静电性能,且本发明选择的增塑剂具有降低剥离力的效果。
[006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