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大型船舶的下水方法与流程

2021-10-24 05: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下水 船舶 船台 驳船 建造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型船舶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船台上铺设沿纵向延伸的船台滑道;在船台的岸边处固定沿纵向首尾相连接的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保持两个驳船的甲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在船台和第一驳船之间、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之间设置防碰撞结构,使得三者在纵向上间隔布置;在各驳船的甲板上铺设沿纵向的驳船滑道,使驳船滑道和船台滑道处于同一直线上;将待下水的船体先后沿所述船台滑道、所述驳船滑道滑移至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甲板上;同步下潜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直至驳船漂浮;将船体从驳船上滑移下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防碰撞结构的步骤中,在第一驳船的艉部甲板上间隔安装多个防碰撞结构;在第一驳船的艏部的侧壁上间隔安装多个防碰撞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沿纵向首尾相连接的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中,调载第一驳船,使第一驳船的甲板保持水平;将第一驳船垂直于船台滑轨,使第一驳船的艉部的防碰撞结构抵接于船台;通过缆绳连接第一驳船和船台,使第一驳船保持稳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沿纵向首尾相连接的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中,调载第二驳船,使得两个驳船的甲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将第二驳船拖航至第一驳船的艏部处,使两个驳船的纵向中心线对齐;将第二驳船的艉部抵接于第一驳船艏部的防碰撞结构;通过缆绳连接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使两个驳船保持稳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结构包括安装座和突出设于安装座一端上的防撞件,所述防撞件由木头制成;在所述设置防碰撞结构的步骤中,将所述安装座焊接在第一驳船的艉部和艏部的侧壁上,使所述防撞件朝向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钢护舷,包括两个垂直相连的且具有不同设定厚度的钢护舷部件;所述防撞件分别与两所述钢护舷部件贴合,所述防撞件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抵接面,该抵接面用以贴合驳船的侧壁或者船台的侧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驳船上突出设置限位结构,利用该限位结构抵接第一驳船上的防碰撞结构防止两个驳船在横向上的相对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限位结构的步骤中,所述限位结构为沿纵向延伸的工字钢,将工字钢与驳船的甲板的上表面贴合并焊接固定,使工字钢的一端沿纵向超出甲板以悬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沿纵向首尾相连接的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中,根据驳船缆桩位置及码头缆桩位置,采用多根高强缆绳分别将两个驳船和码头连接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沿纵向首尾相连接的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中,分别在船台和第一驳船之间、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之间设置多组手拉葫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移至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
的甲板的步骤中,当船体滑移至第二驳船的艉部边缘时,暂停滑移,通过手拉葫芦的牵引和防碰撞结构的抵接调整两驳船的相对位置,保证驳船滑道的直线度;通过调载各驳船,保证驳船滑道的水平度之后继续滑移。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移至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甲板的步骤中,当船体从船台滑移至第一驳船的艉部边缘时,降低第一驳船的甲板的高度,使得甲板稍微低于船台滑道;待船体滑移进入驳船滑道后,调载第一驳船以抬高甲板的高度,使船体的底部与驳船滑道贴合受力。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船体的首尾方向与各驳船的首尾方向一致。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移至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甲板的步骤中,在第二驳船上的驳船滑道的末端上设置限位挡板,利用该限位挡板抵接船体的艏部以停止滑移。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步下潜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之前,利用拖轮牵引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使两驳船脱离码头区域并到达指定位置处准备下潜作业。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步下潜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中,通过实时调载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保持两个驳船的甲板处于同一水平面。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步下潜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步骤中,在各驳船的甲板入水前,按每0.5m的吃水深度为一个步长进行调载;在各驳船的甲板入水后,按每1.0m的吃水深度为一个步长进行调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船舶的下水方法,包括步骤:在船台上铺设沿纵向延伸的船台滑道;在船台的岸边处固定沿纵向首尾相连接的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保持两个驳船的甲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在船台和第一驳船之间、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之间设置防碰撞结构,使得三者在纵向上间隔布置;在各驳船的甲板上铺设沿纵向的驳船滑道,使驳船滑道和船台滑道处于同一直线上;将待下水的船体先后沿所述船台滑道、所述驳船滑道滑移至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的甲板上;同步下潜第一驳船和第二驳船,直至驳船漂浮;将船体从驳船上滑移下水。采用双驳船的纵向连接,克服现有驳船下水尺度的限制,摆脱了下水对船坞的依赖。对船坞的依赖。对船坞的依赖。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曲祖江 赵彪 赵爱军 刘海涛 史耀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