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7-27 13: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顶板 回风 降噪 结构
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顶板回风口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中顶板是一种安装在轨道客车顶部的板材,其上一般设置有回风口用于保证轨道客车内的空气流通;

由于轨道客车的运行速度一般较快,使得回风口内的气流流速会较块,导致回风口在使用时由于气流的激烈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不仅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还会对乘客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设计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包括固定安装有回风管的中顶板,所述回风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外罩,所述外罩内固定安装有进风板,且进风板为软质材质吸音材料制成,且进风板内开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回风管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弧形板,且两个弧形板与回风管之间均安装有减振机构,所述回风管的外部固定套设有吸音棉,所述中顶板内通过两个分管固定安装有两个螺旋管,两个所述螺旋管与回风管之间均连通有导风管,且两个导风管的出风端均向上设置。

在上述的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弧形板与回风管上的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内均通过滑动结构安装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与相应固定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压缩弹簧。

在上述的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中,所述滑动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移动板上的梯形滑块,相应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与梯形滑块相配合的梯形滑槽。

在上述的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中,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橡胶层,且相应固定板内的移动板均与相应橡胶层相贴合。

在上述的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中,每个所述进风孔的端面形状均设置为螺旋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外罩与进风板,外罩设置在回风管的下端(即出风端),能够增加风力气流出风的范围,从而可减缓风速,而进风板为软质材质吸音材料制成,其内的多个进风孔可将气流进行多重分隔并会与进风孔的内壁相碰撞吸收,即可进一步的降低出风的风速,从而可进一步的削弱回风时产生的噪音。

2:通过设置减振机构,当气流在回风管内流动时,会与弧形板相接触并产生振动,产生振动时位于两个固定板内的移动板即会发生移动并相对的挤压或拉伸压缩弹簧,从而可产生相对的弹性力即可将弧形板的振动进行抵消,即可通过采用减振的方式来降低回风的噪音。

3:通过设置分管与导风管,在进行回风时会有部分气流通过分管进入,并通过螺旋管传导至导风管内,而由于导风管的出风口为向上设置,即可使导风管内的气流与回风管内的气流发生碰撞,从而可减小回风管内的气流风速,即可进一步的起到降噪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种降噪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将回风管回风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的抵消,还可减小回风管产生噪音的可能,降噪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节点放大图;

图3为图1中进风板与其上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中顶板、2回风管、3外罩、4进风板、5进风孔、6弧形板、7分管、8螺旋管、9导风管、10吸音棉、11减振弹簧、12固定板、13压缩弹簧、14移动板、15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中顶板回风口降噪结构,包括固定安装有回风管2的中顶板1,回风管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外罩3,外罩3内固定安装有进风板4,且进风板4内开设有多个进风孔5,回风管2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弧形板6,且两个弧形板6与回风管2之间均安装有减振机构,中顶板1内通过两个分管7固定安装有两个螺旋管8,两个螺旋管8与回风管2之间均连通有导风管9,且两个导风管9的出风端均向上设置;

上述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外罩3设置在回风管2的下端(即出风端),能够增加风力气流出风的范围,从而可减缓风速,从而可减小气流碰撞时的强度,即可起到降噪的作用。

2、进风板4为软质材质吸音材料制成,其内的多个进风孔5可将气流进行多重分隔并会与进风孔5的内壁相碰撞吸收,即可进一步的降低出风的风速,从而可进一步的削弱回风时产生的噪音。

3、每个进风孔5的端面形状均设置为螺旋形,设置为螺旋形可增加气流与进风孔5侧壁的撞击的可能性,从而可更好的实现降噪。

4、减振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弧形板6与回风管2上的两个固定板12,两个固定板12内均通过滑动结构安装有移动板14,两个移动板14与相应固定板1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压缩弹簧13,当气流在回风管2内流动时,会与弧形板6相接触并时弧形板6产生振动,产生振动时位于两个固定板12内的移动板14即会发生移动,并会相对的挤压或拉伸相应压缩弹簧13,从而可产生相对的弹性力即可将弧形板6的产生的振动进行抵消,即可通过采用减振的方式来降低回风的噪音。

5、滑动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移动板14上的梯形滑块,相应固定板12内开设有与梯形滑块相配合的梯形滑槽,滑动结构用于使移动板14只可在固定板12内进行滑动,而不会与固定板12之间发生偏移与分离。

6、两个固定板12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橡胶层15,且相应固定板12内的移动板14均与相应橡胶层15相贴合,当移动板14进行移动时,其侧边会与橡胶层15相摩擦,从而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即可将压缩弹簧13产生的弹性反力进行抵消。

7、回风管2的外部固定套设有吸音棉10,吸音棉10套设在回风管2的外部,可对回风管2上产生的噪音进行整体吸收。

8、在进行回风时会有部分气流通过分管7进入,并通过螺旋管8传导至导风管9内,而由于导风管9的出风口为向上设置,即可使导风管9内的反向气流与回风管2内的正向气流发生碰撞,从而可减小回风管2内的气流的风速,即可进一步的起到降噪的作用。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