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及磁悬浮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6-25 10: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辆 缓冲 牵引 装置 申请


1.本申请涉及磁悬浮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及磁悬浮车辆。


背景技术:

2.磁悬浮列车的牵引缓冲装置,采用中空的铝合金型材及板材焊接而成,由下盖板、缓冲梁、牵引梁、侧连接梁、型材车钩面板、补强板等结构组成。由于采用六块板材和一块型材拼焊而成,焊缝较多,焊接变形较大,工艺制造较为复杂,给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牵引缓冲装置重量较大且占用较大空间。
3.因此,磁悬浮车辆现有的牵引缓冲装置的制造工艺复杂且重量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及磁悬浮车辆,以解决磁悬浮车辆现有的牵引缓冲装置的制造工艺复杂且重量大的技术问题。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包括:
7.牵引缓冲本体,所述牵引缓冲本体是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本体,所述牵引缓冲本体的底端用于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底架连接;
8.刚性的耐磨板,所述耐磨板固定在所述牵引缓冲本体的前端面,用于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车钩连接。
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磁悬浮车辆,包括上述牵引缓冲装置。
11.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2.刚性的耐磨板固定在牵引缓冲本体的前端面,耐磨板用于与磁悬浮车辆的车钩连接,牵引缓冲本体的底端用于与磁悬浮车辆的底架连接,这样,牵引缓冲装置能够实现对车钩的牵引力传递和对冲击力的缓冲。牵引缓冲本体由于采用的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小,使得整个牵引缓冲装置的重量较小,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焊接,制造工艺也较为简单。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装置,由于采用了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本体,牵引缓冲装置的重量较小,制造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俯视图;
16.图3为图1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右视图;
17.图4为图2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a-a剖视图;
18.图5为图1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牵引缓冲本体的主视放大图;
19.图6为图5所示的牵引缓冲本体的b-b剖面图;
20.图7为图5所示的牵引缓冲本体的c-c剖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0牵引缓冲本体,110固定底板,120牵引缓冲框,121框形外壳,
23.121-1翻边,122泡沫,130空心柱状结构,140走线孔,
24.200耐磨板,300补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实施例一
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a-a剖视图。
2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包括:
29.牵引缓冲本体100,所述牵引缓冲本体100是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本体,所述牵引缓冲本体100的底端用于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底架连接;
30.刚性的耐磨板200,所述耐磨板固定在所述牵引缓冲本体的前端面,用于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车钩连接。
31.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刚性的耐磨板固定在牵引缓冲本体的前端面,耐磨板用于与磁悬浮车辆的车钩连接,牵引缓冲本体的底端用于与磁悬浮车辆的底架连接,这样,牵引缓冲装置能够实现对车钩的牵引力传递和对冲击力的缓冲。牵引缓冲本体由于采用的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小,使得整个牵引缓冲装置的重量较小;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焊接,制造工艺也较为简单。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装置,由于采用了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本体,牵引缓冲装置的重量较小,制造较为简单。
32.图5为图1所示的牵引缓冲装置的牵引缓冲本体的主视放大图;图6为图5所示的牵引缓冲本体的b-b剖面图;图7为图5所示的牵引缓冲本体的c-c剖视图。实施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牵引缓冲本体100包括:
33.固定底板110,所述固定底板110是碳纤维材料的固定底板110,所述固定底板110用于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底架连接;
34.牵引缓冲框120,凸设于所述固定底板110之上,所述耐磨板200固定在所述牵引缓冲框120的前框板朝外的侧面。
35.固定底板110用于实现与磁悬浮车辆的底架的连接,牵引缓冲框120凸设于固定底板之上。
36.实施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牵引缓冲框120包括:
37.碳纤维材料的框形外壳121,所述框形外壳121的各个框板的横截面是“几”字形结构,所述框形外壳下端外翻的翻边121-1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110之上;
38.泡沫122,填充固定在所述框形外壳121的“几”字形结构的空腔内。
39.泡沫的密度比碳纤维材料的密度小,这样,在保证牵引缓冲框强度的前提下,牵引缓冲框的重量较小,成本也较低;所述框形外壳下端外翻的翻边使得与固定底板的固定面较大,牵引缓冲框与固定底板的固定更为稳固。
40.实施中,所述框形外壳,所述泡沫和所述固定底板是通过共固化工艺形成为一体的牵引缓冲本体。
41.这样,牵引缓冲本体本身不是多个部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共固化工艺一体形成的,牵引缓冲本体的结构更为坚固。
42.实施中,所述框形外壳的“几”字形结构的单层厚度是12毫米,所述固定底板的厚度是6毫米;
43.所述泡沫是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材料形成的泡沫,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的英文简称是pmi,应为全称是polymethacrylimide。
44.这样厚度的碳纤维材料的框形外壳和碳纤维材料的固定底板,牵引缓冲装置能够达到足够的强度。
45.实施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框形外壳的前框板的两端具有外翻的空心柱状结构130,所述空心柱状结构130内填充所述泡沫;
46.所述固定底板110的形状与所述框形外壳121的底面的形状相同。
47.空心柱状结构的存在,使得对应位置也有固定底板,进而使得牵引缓冲装置与底架的固定位置较大,传递车钩的牵引力较大;同时,空心柱状结构的顶部还可以用来固定磁悬浮车辆的其他部件,提供了安装位置。所述固定底板的形状与所述框形外壳的底面的形状相同,这样,框形外壳的框形口与固定底板对应的位置是中空的,固定底板的重量较小,进而使得牵引缓冲装置整体的重量也相对的较小。
48.实施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固化为一体的所述框形外壳下端外翻的翻边121-1和所述固定板具有贯穿的螺栓孔;
49.所述螺栓孔用于配合螺栓将所述牵引缓冲装置固定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底架之上,且所述固定底板110和所述磁悬浮车辆的底架也通过胶接固定。
50.这样,能够将牵引缓冲装置固定于所述磁悬浮车辆的底架之上,固定牢固,传递牵引力。
51.实施中,如图1所示,所述框形外壳的后框和两个侧框板开有走线孔140;
52.所述框形外壳的后框设置有两个所述走线孔140,所述框形外壳的每个侧框板设置有一个所述走线孔140。
53.走线孔的存在,使得为走线预留了走线空间。
54.实施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牵引缓冲装置还包括:
55.碳纤维材料的补强板300;所述补强板300竖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框形外壳的前框板
和后框板之间,以增强所述框形外壳的刚度和强度。
56.补强板竖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框形外壳的前框板和后框板之间,这样,可以使得框形外壳的强度大大增强,进而使得牵引缓冲装置传递牵引力和缓冲冲击力的作用大大增强。补强板能够增强牵引缓冲装置的强度,有利于磁悬浮车辆的纵向的牵引力的传递。
57.具体的,所述耐磨板为6毫米厚的铝板,通过胶接及螺接固定在所述牵引缓冲本体的前端面。
58.这样,耐磨板和牵引缓冲本体的固定十分稳固,耐磨板的耐磨性也较高。
59.具体的,由于牵引缓冲装置的牵引缓冲本体是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的牵引缓冲本体制造是不同于背景技术中的焊接的,牵引缓冲本体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
60.实施例二
6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车辆,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牵引缓冲装置。
62.所述牵引缓冲装置通过螺栓以及胶接的方式固定在磁悬浮车辆的底架。实现了牵引缓冲装置和底架的稳定固定。
63.尤其是适用于中速磁悬浮车辆。
64.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65.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66.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7.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68.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6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