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6-22 15: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下 断面 工程建设 交通运输 系统
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都出现了城市地上空间过度开发的情况,城市地面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事故频发。城市有限的地面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城市有序发展建设城市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建轨道既建城市,地下轨道随着城市发展迎来了建设高潮,如何将地下轨道结合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目前地下工程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可集约利用地下轨道周边空间,解决土地资源不足,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及交通矛盾,减少地面噪音,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隧道内设置水平的中板将隧道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地下快速公路区域,下部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区域。

下部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区域两侧为纵向的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区域,通过竖墙隔开。

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区域内侧为隧道疏散平台,隧道疏散平台包括疏散平台板和侧板。

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区域和隧道疏散平台上方为地下人行道区域,地下人行道包括人行道底板和侧板。

中板上对应地下人行道的位置设置有避难人孔。

地下人行道的底板对应隧道疏散平台的位置设置有避难人孔。

中板横向两端通过隧道边墙设置的牛腿支撑。

中板底部通过隧道仰拱上方位于隧道中线的竖向支柱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系统将地铁、地下人行道、地下机动车道、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道物流通道等根据不同的断面有机结合,不仅能集约利用地下轨道周边空间,解决土地资源不足,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及交通矛盾,减少地面噪音,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还提升了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战争、地震、风暴、火灾、避难),提供了紧急避难空间,并利用地下空间的恒温恒湿特点,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助力城市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图。

图中标识为:1.地下管道物流通道,2.地下人行道,3.地下快速公路,4.地下轨道交通系统,5.隧道疏散平台,6.避难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于隧道内设置水平的中板将隧道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地下快速公路3区域,下部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4区域。

下部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4区域两侧为纵向的地下管道物流通道1区域,通过竖墙隔开。地下管道物流通道1区域内侧为隧道疏散平台5,隧道疏散平台5包括疏散平台板(平台板外边缘为防护栏杆)和侧板。地下管道物流通道1区域和隧道疏散平台5上方为地下人行道2区域,地下人行道2包括人行道底板(底板每间隔500米设置一个可与隧道疏散平台连接的紧急救援人孔联系上下空间)和侧板。

中板上对应地下人行道2的位置设置有避难人孔6。地下人行道2的底板对应隧道疏散平台5的位置设置有避难人孔6。

中板横向两端通过隧道边墙设置的牛腿支撑。中板底部通过隧道仰拱上方位于隧道中线的竖向支柱支撑。

本实用新型主要分为交通功能和运输功能两大部分。中板以下包括两层结构,通高空间为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两侧分别是隧道疏散平台和地下管道物流通道,也位于一层;二层为地下人行系统,主要为轨道交通沿线的地下空间步行连通空间。中板以上的三层为地下双向四车道快速公路,为机动车提供地下快速通空间,也可做为紧急情况下的跨不同地下防护区机动通道。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地面机动车交通、部分地面物流改为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和部分人行到空间结合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一并入地,通过集中规划、建设、运营来规避现有的大规模地面交通对城市的影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及运输系统可以连接轨道交通两侧的地下空间,打通了各个地下空间的孤立状态,形成互联互通的地下交通网络,也是紧急状态下的人们紧急避难场所的联系纽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矿山法来实现的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及运输系统,根据不同的埋深和地质状况,经过结构验算来完成断面的外部维护结构。根据周边地块的地下空间开发情况来预留与周边地块的车行道人行道的接口打开条件,在外部维护结构上预留好暗梁暗柱,并分别在二层的地下人行道空间和三层地下快速车行空间设置了人孔,便于必要情况下的人员上下联通,本实用新型是助力地下空间有序开发和模块化建设的有力推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隧道内设置水平的中板将隧道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地下快速公路(3)区域,下部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4)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下部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4)区域两侧为纵向的地下管道物流通道(1)区域,通过竖墙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地下管道物流通道(1)区域内侧为隧道疏散平台(5),隧道疏散平台(5)包括疏散平台板和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地下管道物流通道(1)区域和隧道疏散平台(5)上方为地下人行道(2)区域,地下人行道(2)包括人行道底板和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板上对应地下人行道(2)的位置设置有避难人孔(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地下人行道(2)的底板对应隧道疏散平台(5)的位置设置有避难人孔(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板横向两端通过隧道边墙设置的牛腿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板底部通过隧道仰拱上方位于隧道中线的竖向支柱支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于隧道内设置水平的中板将隧道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地下快速公路区域,下部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区域;下部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区域两侧为纵向的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区域;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区域内侧为隧道疏散平台;地下管道物流通道区域和隧道疏散平台上方为地下人行道区域。本系统将地铁、地下人行道、地下机动车道、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道物流通道等根据不同的断面有机结合,不仅能集约利用地下轨道周边空间,解决土地资源不足,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及交通矛盾,减少地面噪音,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还提升了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供了紧急避难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邢晓;高志宏;尹静;张旭;罗冰洁;凌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3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