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6-18 2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道 车辆 申请
一种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加热器的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带状加热器安装于内装侧墙板的内侧。加热器包括安装板,加热元件和罩板;安装板与内装侧墙的内侧固定,加热元件与安装板固定,罩板罩住加热元件,罩板上具有通气孔,作为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的地方。加热器通常是安装在内装侧墙板的下半部分的,靠近乘客的腿部的位置,这种安装方式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不利于空气流动,并且暖风主要集中在乘客的腿部,造成乘客身体上下温度不均,舒适度不高。

因此,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带来的流动不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以解决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均在下部带来的流动不畅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

车体,所述侧墙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

加热器,固定在所述侧墙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

内装侧墙板,所述内装侧墙板固定在所述加热器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

所述加热器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在车体侧墙的窗口的下边框设置了散热孔,即暖风出风的位置是设置在窗口的下边框的位置的;为了实现能从散热孔进行暖风出风,对加热器进行的对应的设置,加热器直接固定在侧墙的内侧且低于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安装在加热器的上边缘和窗口的下边框之间,这样,在加热器之上位置,形成由侧墙,内装侧墙板和窗口的下边框围成的导热空腔;在加热器的内腔和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的条件下,加热器产生的暖风沿着内装侧墙板和侧墙向上移动,直至从窗口的下边框的散热孔排出,实现暖风的送风;即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在加热器所在的高度位置,暖风送风是在窗口的下边框处,冷风进风的位置较低,暖风送风的位置较高,有利于空气流动,均匀轨道车辆内的温度,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辆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110侧墙,111散热孔,130安装梁,

200加热器,210安装板,220加热元件,230罩壳,

300内装侧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辆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

车体100,所述侧墙110具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具有贯穿的散热孔111;

加热器200,固定在所述侧墙110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窗口的位置;

内装侧墙板300,所述内装侧墙板300固定在所述加热器200的上边缘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其中,所述侧墙110,所述内装侧墙板300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导热空腔;

所述加热器200的内腔和所述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200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111进行送风。

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在车体侧墙的窗口的下边框设置了散热孔,即暖风出风的位置是设置在窗口的下边框的位置的;为了实现能从散热孔进行暖风出风,对加热器进行的对应的设置,加热器直接固定在侧墙的内侧且低于窗口的位置,内装侧墙板安装在加热器的上边缘和窗口的下边框之间,这样,在加热器之上位置,形成由侧墙,内装侧墙板和窗口的下边框围成的导热空腔;在加热器的内腔和导热空腔之间相连通的条件下,加热器产生的暖风沿着内装侧墙板和侧墙向上移动,直至从窗口的下边框的散热孔排出,实现暖风的送风;即所述加热器产生的暖风经所述导热腔从所述散热孔进行送风。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冷风进风在加热器所在的高度位置,暖风送风是在窗口的下边框处,冷风进风的位置较低,暖风送风的位置较高,有利于空气流动,均匀轨道车辆内的温度,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散热孔111是竖直向上的散热孔;或者所述散热孔是斜着朝向所述车体的内部空间的散热孔。

暖风上升,此时散热孔是竖直向上的散热孔,或者斜着朝向车体的内部空间的散热孔有利于暖风进入轨道车辆的内部。

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器200安装在所述侧墙110靠近所述车体的地板的位置,且所述加热器200沿所述侧墙的长度设置;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

横向隔断板,所述横向隔断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以及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窗口的下边框和所述侧墙的端部之间;

所述侧墙110,所述内装侧墙板300,所述横向隔断板和所述窗口的下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导热空腔。

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侧墙靠近所述车体的地板的位置,即加热器安装的位置位于轨道车辆的下部,有利于充分利用侧墙的下部的空间;另外,加热器沿所述侧墙的长度设置,这样,加热器的加热长度较长,有利于轨道车辆的内部的温度的提高,且轨道车辆的内部一体性较高。横向隔断板的存在将暖风限制在窗口的下边框以下,避免暖风进入侧墙和内装侧墙板之间位于窗口的下边框以上的部分,提高暖风的使用效率。

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器包括:

安装板210,所述安装板210的内板面与所述侧墙110的内侧固定;

加热元件220,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10的外板面之上;

罩壳230,所述罩壳上开有多个通孔231,所述罩壳230的上端与所述侧墙的内侧凸设的间隔设置的罩壳安装结构固定,使得所述罩壳230和所述侧墙110之间的空间与所述内装侧墙板300和所述侧墙110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罩壳230的下端与所述车体的地板固定,且所述罩壳230罩住所述加热元件220。

安装板,加热元件和罩壳是三个独立的元件,彼此方便拆卸及检修。罩壳上开有多个通孔,用于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罩壳的上端与间隔设置的安装结构固定,就代表安装结构并没有将罩壳和侧墙之间的空间与内装侧墙板和侧墙之间的空间隔断,而是连通的;暖风能够经所述罩壳和所述侧墙之间的空间向上移动,进入到所述内装侧墙板和所述侧墙之间的空间。罩壳对加热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罩壳230是向所述车体内的空间凸起的曲面结构,所述罩壳230的上端与所述内装侧墙板300相平;

所述罩壳上半部分相对于所述内装侧墙板300的角度大于等于135度,以减少罩壳被踩踏。

这样结构的罩壳,既能对加热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对防止乘客对罩壳进行踩踏。

实施中,所述罩壳上半部分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罩壳朝向水平的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通孔。

罩壳上的通孔,不仅分布在罩壳的上半部分,而且分布在罩壳朝向水平的方向;位于罩壳的上半部分的通孔,能作为冷风进风和暖风送风的位置;这样,暖风能从窗口的下边框的散热孔和罩壳上半部分的通孔进行送风,从上下两个方向送风,更有利于空气的流动;罩壳朝向水平的通孔用于冷风进风。

实施中,如图1所示,所述侧墙的内侧具有座椅型材,用于固定所述轨道车辆的座椅;

所述座椅型材复用为所述罩壳安装结构;所述罩壳230的上端与所述座椅型材用螺栓固定,以实现所述罩壳的上端与所述侧墙的内侧固定;所述内装侧墙板300的下端与所述座椅型材固定。

侧墙的内侧必要的结构是座椅型材,对座椅型材进行复用,既作为座椅的安装结构,又作为罩壳安装结构,还作为内装侧墙板的下端的安装结构。

实施中,如图1所示,所述车体的地板之上具有安装梁130;所述罩壳230的下端插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梁130上。

安装梁是车体必须的结构,将罩壳的下端直接插接固定在安装梁上,安装便捷,罩壳的下端没有单独设置安装结构,而是复用了安装梁的结构,减少了在打扫时对清洁工作的影响。

实施中,所述罩壳是不锈钢材料的罩壳。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