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铁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1-06-18 16: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座椅 高铁
一种高铁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铁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铁座椅,即使乘客购买了无座位的车票,也可以使用高铁座椅,导致出现了“霸座”的现象,“霸座”即乘客坐在不属于自己的座椅上,导致购买该座椅车票的乘客失去了该座椅的使用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铁座椅,椅背与椅座之间的最小夹角为锐角,不是购买座椅车票的乘客不能改变椅背与椅座之间的夹角,因此能够防止“霸座”现象的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铁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身份识别器、微处理器和驱动单元,所述身份识别器与微处理器双向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单元的受控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椅背转动以调节椅背与椅座之间的夹角,所述椅背与椅座之间的最小夹角为不利于乘客乘坐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椅座包括座体,位于座体内部且上端开口的空腔,与座体相铰接的坐垫,所述空腔用于储存乘客的物品;

椅背和坐垫设计结构相配合实现如下两种状态:

椅背压靠在坐垫上以防止坐垫绕其铰接处向远离椅背底部一侧转动;

椅背向远离坐垫一侧转动,从而椅背底部与坐垫相脱离,使得坐垫可绕其铰接处向远离椅背一侧转动。

进一步,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空腔划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隔板,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储存乘客的物品,所述坐垫的尺寸大于第一空腔的开口尺寸,所述椅背的底部位于第二空腔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储物柜,所述储物柜上设置有电磁锁,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磁锁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椅背与椅座的夹角为45°~12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与微处理器双向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椅座的座体的一侧,所述微处理器还与高铁的系统服务器双向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受控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机,位于椅背底部的转轴;所述电机通过驱动转轴转动以驱动椅背转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椅背包括靠背和位于靠背上部的靠枕,所述靠背的底部与转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座椅原始的状态为关闭状态,即椅背前倾,椅背和椅座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座椅为关闭状态时,乘客难以坐在该状态下的座椅上。只有乘客的身份信息与座椅相匹配,控制机构才能通过转动椅背以调节椅背与椅座之间的角度,使之适合乘客坐在该座椅上。

(2)设置空腔,可以在空腔内放置乘客的物品,增加了座椅的储物功能。而且座椅上还设置了可以转动或滑动的坐垫,当乘客离开座椅时,移动坐垫,使坐垫位于空腔的开口上方,同时控制机构使座椅恢复到关闭状态。由于关闭状态时,椅背紧压在坐垫上,不能转动坐垫,即不能拿取空腔内的物品,能够防止物品丢失。

(3)隔板将空腔划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用于放置乘客的物品,靠背的底部位于第二空腔内。本实用新型的隔板能够阻止第一空腔内的物品进入到第二空腔内,以防止靠背转动时磨损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椅座11-座体12-坐垫13-第一空腔14-隔板15-第二空腔

2-椅背21-靠背22-靠枕3-控制机构31-壳体32-身份识别器

33-显示屏34-转轴35-电机36-微处理器37-电磁锁4-系统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高铁座椅,如图1和图2所示,高铁座椅包括椅座1和椅背2以及控制机构3。

如图1和图2所示,椅座1包括座体11,位于座体11内部且上端开口的空腔,与座体11构成转动或滑动配合的坐垫12,即坐垫12和座体11构成俯仰转动,或者,坐垫12可以沿着座体11的上边部滑动。空腔包括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15以及位于空腔内部的隔板14。本实施例中,坐垫12的尺寸大于第一空腔13的开口尺寸。

如图1和图2所示,椅背2包括靠背21和位于靠背21上部的靠枕22。靠背21的底部位于第二空腔15内。本实施例中,椅座1与靠背21之间的夹角为45°~120°。

如图4所示,控制机构3包括壳体31,位于壳体31外壁上的身份识别器32和显示屏33,位于壳体31内部的微处理器36、驱动单元、电磁锁37。驱动单元包括电机35和转轴34,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也可以为位于靠背21后方的液压装置。如图3所示,转轴34与靠背21的底部相连接。身份识别器32和显示屏33分别与微处理器36构成双向连接,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机35的受控端电连接,微处理器36的第二输出端与电磁锁37的输入端电连接。

微处理器36的型号为stm32f407,电机35的型号为vsmd112025t,电磁锁37的型号为ly-031,身份识别器32的型号为emp5700,身份识别器32即身份识别仪。

高铁发车前,高铁通过自身的系统服务器4向座椅的微处理器36发送该座椅对应乘客的身份信息。当乘客将身份证放置在身份识别器32上时,身份识别器32识别出乘客的身份信息是否与座椅相对应,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微处理器36,若乘客的身份信息与座椅相对应,则微处理器36控制电机35驱动转轴34转动,以使座椅为打开状态,即椅座1与靠背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若乘客中途需要离开座椅,则可以通过显示屏33将“离开”这一信息输入到微处理器36中,微处理器36控制电机35驱动转轴34转动,以使座椅为关闭状态。座椅处于关闭状态时,靠背21压紧坐垫12,能够防止位于坐垫12下方第一空腔13内的物品丢失。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铁座椅,包括椅座(1)和椅背(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3),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身份识别器(32)、微处理器(36)和驱动单元,所述身份识别器(32)与微处理器(36)双向连接,所述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单元的受控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椅背(2)转动以调节椅背(2)与椅座(1)之间的夹角,所述椅背(2)与椅座(1)之间的最小夹角为不利于乘客乘坐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1)包括座体(11),位于座体(11)内部且上端开口的空腔,与座体(11)相铰接的坐垫(12),所述空腔用于储存乘客的物品;

椅背(2)和坐垫(12)设计结构相配合实现如下两种状态:

椅背(2)压靠在坐垫(12)上以防止坐垫(12)绕其铰接处向远离椅背(2)底部一侧转动;

椅背(2)向远离坐垫(12)一侧转动,从而椅背(2)底部与坐垫(12)相脱离,使得坐垫(12)可绕其铰接处向远离椅背(2)一侧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空腔划分为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15)的隔板(14),所述第一空腔(13)用于储存乘客的物品,所述坐垫(12)的尺寸大于第一空腔(13)的开口尺寸,所述椅背(2)的底部位于第二空腔(15)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3)内部设置有储物柜,所述储物柜上设置有电磁锁(37),所述微处理器(36)的第二输出端与电磁锁(37)的输入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2)与椅座(1)的夹角为450~1200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还包括与微处理器(36)双向连接的显示屏(33),所述显示屏(33)位于椅座(1)的座体(11)的一侧,所述微处理器(36)还与高铁的系统服务器(4)双向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受控端与微处理器(36)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机(35),位于椅背(2)底部的转轴(34);所述电机(35)通过驱动转轴(34)转动以驱动椅背(2)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2)包括靠背(21)和位于靠背(21)上部的靠枕(22),所述靠背(21)的底部与转轴(34)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铁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身份识别器、微处理器和驱动单元,身份识别器与微处理器双向连接,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单元的受控端电连接,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椅背转动以调节椅背与椅座之间的夹角。座椅原始的状态为关闭状态,即椅背前倾,椅背和椅座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座椅为关闭状态时,乘客难以坐在该状态下的座椅上。只有乘客的身份信息与座椅相匹配,控制机构才能通过转动椅背以调节椅背与椅座之间的角度,使之适合乘客坐在该座椅上。

技术研发人员:李傲梅;张强;胡正豪;郭佳晖;翟昊;周川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8.06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