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2021-06-11 19: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道交通 屏蔽门
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屏蔽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



背景技术:

随着大城市的人口日益增多,路上交通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急剧增加的交通使用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重要的作用。自从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以来,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广泛应用,为了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会在对应列车门前而外设置一组轨道交通屏蔽门,目前现阶段公开技术中的轨道交通屏蔽门基本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使用所需,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有一定的小弊端,例如屏蔽门在闭合状态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增加人流与屏蔽门之间的距离,完全依靠着人群的自觉性,在列车启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靠近屏蔽门人员佩戴的纱巾等装饰衣物飞舞或丢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受伤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现阶段公开技术中的轨道交通屏蔽门基本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使用所需,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有一定的小弊端,例如屏蔽门在闭合状态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增加人流与屏蔽门之间的距离,完全依靠着人群的自觉性,在列车启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靠近屏蔽门人员佩戴的纱巾等装饰衣物飞舞或丢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受伤情况出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包括收门框,所述收门框的内部内侧设有屏蔽门,所述屏蔽门的前表面设有增距机构;

所述增距机构包括凹槽、第一定位销、棱形筒、圆筒、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转杆、机箱、斜杆、曲杆、第二定位销、挡板、圆杆和第三定位销;

所述凹槽开设在屏蔽门的前侧表面,所述凹槽的内部中心后侧固接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棱形筒,所述棱形筒的前表面固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右表面固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侧端部固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顶端与凹槽的内部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棱形筒的外壁前后两侧均铰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曲杆,所述曲杆的前表面上方铰接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后侧端部与凹槽的内部接触面固定相连,所述曲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后表面内侧铰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前侧顶端铰接有第三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与凹槽的内部接触面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圆筒和棱形筒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外侧表面端部加工有圆角。

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相对于凹槽的中心点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前表面设有辅助机构;

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竖条板、罩壳、方槽、透明板和短杆;

两个所述竖条板分别固接在挡板的前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竖条板的前表面固接有罩壳,所述罩壳的前表面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部固接有透明板,所述罩壳的内部底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多个短杆,所述短杆与挡板的接触面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罩壳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轨道交通屏蔽门,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收门框、屏蔽门和增距机构之间的配合,当两侧屏蔽门之间处于收纳状态时,控制机箱内部的电机对转杆和第二伞形齿轮进行驱动转动,通过第二伞形齿轮和第一伞形齿轮的啮合连接关系,能使第一伞形齿轮、圆筒和棱形筒同时进行转动,此过程中通过斜杆、曲杆个圆杆的传动,可以使凹槽内部两侧挡板均向屏蔽门的外侧表面伸出,继而能够有效的增加人群与屏蔽门之间的距离,利于人群与列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能够明显降低人群装饰衣物飞舞丢失几率,利于保障每位人员的乘车安全。

通过收门框、屏蔽门、增距机构和辅助机构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将宣传海报板放置在罩壳的内部进行存放,且对宣传海报板的更换较为简单便捷,能够为海报铺设人员提供便捷。

通过罩壳和插孔之间的配合,插孔能够便于后续对罩壳上方安装挡盖,利于罩壳内部海报的长久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增距机构收纳效果示意图;

图3为图1屏蔽门、棱形筒和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挡板和辅助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门框,2、屏蔽门,3、增距机构,301、凹槽,302、第一定位销,303、棱形筒,304、圆筒,305、第一伞形齿轮,306、第二伞形齿轮,307、转杆,308、机箱,309、斜杆,310、曲杆,311、第二定位销,312、挡板,313、圆杆,314、第三定位销,4、辅助机构,401、竖条板,402、罩壳,403、方槽,404、透明板,405、短杆,5、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包括收门框1,收门框1的内部内侧设有屏蔽门2,收门框1内部设有驱动组件,能够智能化控制屏蔽门2的收放,属公知技术领域,故不再做过多说明,1屏蔽门2的前表面设有增距机构3,增距机构3包括凹槽301、第一定位销302、棱形筒303、圆筒304、第一伞形齿轮305、第二伞形齿轮306、转杆307、机箱308、斜杆309、曲杆310、第二定位销311、挡板312、圆杆313和第三定位销314,凹槽301开设在屏蔽门2的前侧表面,凹槽301的内部中心后侧固接有第一定位销302,第一定位销302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棱形筒303,棱形筒303通过滚珠轴承与第一定位销302转动相连,棱形筒303的前表面固接有圆筒304,圆筒304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伞形齿轮305,第一伞形齿轮305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306,第二伞形齿轮306的右表面固接有转杆307,转杆307的右侧端部固接有机箱308,机箱308的内部安装有型号为42jsf330as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307同心固定相连,转杆307通过滚珠轴承与机箱308转动相连,电机的电源线与外界供电装置相对接,且线路上安装有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机箱308内部电机的启停以及正反转,机箱308的顶端与凹槽301的内部顶端固定相连,棱形筒303的外壁前后两侧均铰接有斜杆309,斜杆309的另一端铰接有曲杆310,曲杆310的前表面上方铰接有第二定位销311,第二定位销311的后侧端部与凹槽301的内部接触面固定相连,曲杆310的另一端铰接有挡板312,挡板312的后表面内侧铰接有圆杆313,圆杆313的外壁前侧顶端铰接有第三定位销314,第三定位销314与凹槽301的内部接触面固定相连,第一伞形齿轮305、圆筒304和棱形筒303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第一伞形齿轮305受力转动时,能够使圆筒304和棱形筒303进行同心转动,挡板312的外侧表面端部加工有圆角,能够降低挡板312外侧表面端部的锋利度,以免划伤外侧人员,两个挡板312相对于凹槽301的中心点均匀分布,能够使两个挡板312较为均匀分布在屏蔽门2的前侧表面,使得屏蔽门2的美观性得以保障。

挡板312的前表面设有辅助机构4,辅助机构4包括竖条板401、罩壳402、方槽403、透明板404和短杆405,两个竖条板401分别固接在挡板312的前表面左右两侧,竖条板401的前表面固接有罩壳402,罩壳402的前表面开设有方槽403,方槽403的内部固接有透明板404,透明板404为pvc材质制成的透明板材,罩壳402的内部底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多个短杆405,短杆405与挡板312的接触面固定相连,罩壳402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孔5,插孔5能够用来与外界挡盖的安装。

当轨道交通屏蔽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当两侧屏蔽门2之间处于收纳封闭状态时,控制机箱308内部的电机对转杆307和第二伞形齿轮306进行驱动转动,通过第二伞形齿轮306和第一伞形齿轮305的啮合连接关系,能使第一伞形齿轮305、圆筒304和棱形筒303同时进行转动,此过程中通过斜杆309、曲杆310个圆杆313的传动,可以使凹槽301内部两侧挡板312均向屏蔽门2的外侧表面伸出,继而能够有效的增加人群与屏蔽门2之间的距离,利于人群与列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利于保障每位人员的乘车安全,当列车进站停稳,乘车人员需要进行乘车时,控制机箱308内部的电机对转杆307和第二伞形齿轮306进行相反方向的驱动转动,可以使伸出的挡板312从新收回到凹槽301的内部,然后在将屏蔽门2收纳至收门框1内部即可,同时轨道交通屏蔽门应用前,在操作人员将宣传海报板放置在罩壳402的内部进行存放,能够对乘车人员对乘车注意事项起到警示作用,且对宣传海报板的更换较为简单便捷,能够为海报铺设人员提供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