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小体积重物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0: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搬运车 搬动 重物 小车 体积


1.本发明涉及搬动小车,具体是一种小体积重物搬运车。


背景技术:

2.民建、市政、公路等类工程施工项目中,构件的搬运工作非常多。构件搬运大多是短距离运输,不适合使用运输车,且塔吊垂直运输也不能达到全覆盖。为了方便构件搬运,现有技术中都是使用运输小车完成。运输小车一般结构是,包括车厢、手推杆和车轮。使用时将构件搬抬到车厢内,将车推到目的地。对于一些较重的物体,抬到车上需要一人或多人操作,虽然距离不长,非常费力。到目的地后也需要将重物从车上抬下来,施工现场人工搬移费工费时,极大地降低了劳动效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自行将重物从地面抬起的运输装置。
4.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体积重物搬运车,包括车底座,车底座设有前车轮、后车轮;还设有用于拉动车体的拉杆,还设有起重架,起重架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于车底座上。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起重架直接将需要搬运的物体从地面抬起,不需要人工搬抬上车,大大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效率。
6.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举臂和第二举臂,第一举臂、第二举臂与起重架铰接;第一举臂与第二举臂平行设置;第一举臂通过第一销轴与车底座铰接;第二举臂通过第二销轴与车底座铰接;所述拉杆与第二举臂固接。此升降机构不需要动力设备,实现起重架的升降。
7.所述车底座是由两个侧梁和一个后梁组成的前端开口的u形框架。此车底座的结构使车体以及起重架可以充分的探入重物下,有利于起重架直接承托重物。
8.第一举臂安装于车底座前端,第二举臂安装于车底座后端;两个侧梁分别安装一个第一举臂、一个第二举臂;第一举臂包括一根设置于侧梁前端的方管,方管两侧固接内臂板和外臂板;内臂板、外臂板后端分别设置于侧梁内侧和外侧,第一销轴同时穿过内臂板、侧梁和外臂板。此结构起重架和举臂位置低,可以与车底座同样高度,方便插入重物底部,可以直接将重物抬起。
9.拉杆为π形支撑支架,拉杆两个下端分别与车底架左、右的两个第二举臂固接。双杆结构的拉杆在搬运车移动时,前进、转向更易操控。
10.拉杆与第二举臂上部固接,拉杆高度是第二举臂高度的2倍以上。较高的拉杆更力矩大,则更为省力。
11.车底座两侧的第一举臂、第二举臂分别通过连杆相连且固接。连杆使左右连杆体
系组合为一体,使左右升降步调统一。
12.起重架包括两根连梁,一根连梁与车底座左侧的第一举臂、第二举臂连接,另一根连梁与车底座右侧的第一举臂、第二举臂相连。此起重架结构简单,满足对重物的托举,最大程度的降低车体重量。
13.第二举臂后侧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车底座固接。限位块使举臂在抬起重物后,由向车前方倾斜变为稍向车后方倾斜而停止,避免举臂继续向后倾倒。
14.前车轮安装于车底座两侧;后车轮为万向轮,安装于车底座底部。万向轮方便车体转向。
附图说明
15.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发明实施例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举臂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俯视角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起重架升高状态示意图;图6 为本发明起重架托举重物移动状态参考图;图7为本发明起重架后设置的限位块示意图。
16.图中:1

拉杆;2

车底座;2
‑1‑
侧梁;2
‑2‑
后梁;3

前车轮;4

后车轮;5

第一举臂;5
‑1‑
方管;5
‑2‑
左臂板;5
‑3‑
右臂板;6

起重架;7

第二举臂;8

第一销轴;9

第二销轴;10

拉杆;11

重物;12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本发明提供的搬运车针对体积小,重量大的箱体、物料包、混凝土管道段或钢盘卷等块型重物进行搬运。本小体积重物搬运车包括车底座2,车底座2设有前车轮3、后车轮4;还设有用于拉动车体的拉杆1,还设有起重架6,起重架6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于车底座2上。起重架6的名称包含了其功能要求,用于将重物11直接从地面提升。架体承托物体。
19.上述升降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5、图6所示,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举臂5和第二举臂7,第一举臂5、第二举臂7的上端与起重架6铰接。第一举臂5通过第一销轴8与车底座2铰接;第二举臂7通过第二销轴9与车底座2铰接。第一举臂5与第二举臂7平行设置。起重架6、两个举臂(5和7)和车底座1通过四铰轴构造出平行四边形结构架。拉杆1与第二举臂7固接。拉杆1拉动第二举臂7使平行四边形变形,达到起重架6高度控制的效果。
20.本发明中车底座的结构是:如图1、图4,车底座2由两个侧梁2

1和一个后梁2

2组成,形成一个前端开口的u形框架。对于圆形,圆管形或筒形的重物,u形框架的结构使两侧梁2

1能探入重物11底部更宽的深度,使起重架6完成插入重物11底部。而对于箱形重物,工程中一般在堆放时就有底座或摆放台,起重架6和侧梁2

1可以插入摆放台或托架下,起重架6从摆放台或托架的梁间隙中提升起来。
21.由于本发明的总设计思想是将体进入重物11下,直接将重物11从地面提升起来,那么基于这个的构思,起重架6的高度越低则越能获得更多种的重物1。基于此,参考图1至图2至图4,本发明设计了能够与车底座2以同等高度探入物体11下部的结构:第一举臂5安装于车底座2前端,第二举臂5安装于车底座2后端;两个侧梁2

1分别安装一个第一举臂5、一个第二举臂7;第一举臂5包括一根设置于侧梁2

1前端的方管5

1,方管5

1两侧固接内臂板5

2和外臂板5

3;内臂板5

2、外臂板5

3后端分别设置于侧梁2

1内侧和外侧,第一销轴8同时穿过内臂板5

2、侧梁2

1和外臂板5

3。此结构,第一举臂5在侧梁2

1前端,第二举臂7可采用钢板条制作,起重架6用钢板条或钢管均可,保证刚度的同时兼故车体的轻便性能。举臂和起重架6可以完全折叠进入车底座2内,结合u型结构的车底座,可以将车体移动到重物11底部。
22.拉杆1为π形支撑支架,拉杆1两个下端分别与车底座左、右的两个第二举臂7固接。双杆结构的拉杆1在车体移动和转向时更容易操作。拉杆1与第二举臂7上部固接,拉杆1高度是第二举臂7高度的2倍以上。拉杆1的固定点实际固定在第二举臂7任意高度均可,但会影响力矩长度,设计较高的固接点、较高的拉1杆可以获得更大的力矩,使抬起重物时能够省力。
23.车底座2两侧的第一举臂5、第二举臂6分别通过连杆10相连且固接。起重架6包括两根连梁,一根连梁与车底座2左侧的第一举臂5、第二举臂7连接,另一根连梁与车底座2右侧的第一举臂5、第二举臂7相连。
24.铰接点自身有转动阻力限制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抬起后不会因重物11的压力而倒塌。但是若为了保证铰接点的活动性,制作为润滑较好的销轴节点,虽然拉杆1将重物11拉起时会省力,但是无法在重物11处于高点时很好的制动。因此为了解决起重时省力同时能稳定重物的问题,进一步的,本发明设计了限位结构。参考图7,第二举臂7后侧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与车底座2固接。平行四边形完全立起后,因拉力起重架6会继续向后倾斜,限位块12有效挡住第二举臂7和起重架6,使平行四边形固定。限位块12可以固定在车底座2的侧梁2

1上,高度接近举臂高度,使平行四边形稍微有反向倾斜时即得到限制。限位块12可以固定在车底座后梁2

2上,通过一个弧形支架固定一个阻挡板,优选为弧形阻挡板,第二举臂向后倾斜时,连杆10压入弧形阻挡板内,同样可以使整个平行四边形体系固定。
25.本发明提供的搬运车,无论是在起重时还是在起重后重物处于车上时,重物11重心都处于车体靠前的位置,因此车后轮4设计为万向轮可方便车体转向。具体地,前车轮3安装于车底座2两侧;后车轮4为万向轮,安装于车底座2底部。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