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向管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1: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管柱 车辆 转向 转向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转向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转向管柱是车辆的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连接在方向盘与车轮之间,用于在方向盘旋转时,带动车轮偏转,从而使得车辆转向。现有的车辆,其转向管柱通常只能满足车辆的正常行驶功能,无法满足车载游戏使用。
3.随着人们对汽车游戏娱乐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转向管柱,以使得车辆同时兼具游戏功能和正常驾驶功能,提高车辆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的通用性的技术方案。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包括能够与方向盘连接为同步旋转的第一转轴以及能够与车轮传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同轴套设,以在轴向上具有彼此重合的部位;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彼此重合的部位形成有锁孔,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锁舌,以及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锁舌退出至所述锁孔外或伸入至所述锁孔内,以对应解耦或耦合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
6.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上形成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转轴上形成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彼此连通时形成所述锁孔;
7.所述第一插孔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上的延伸尺寸以及所述第二插孔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周向上的延伸尺寸与所述锁舌的对应尺寸相适应,以在所述锁舌伸入至所述锁孔中时,能够耦合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
8.所述第一插孔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和/或所述第二插孔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锁舌的对应尺寸,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彼此重合的部位的轴向长度,从而调节所述方向盘的高度。
9.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两侧对称形成有所述第一插孔,第二转轴的径向两侧对称形成有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锁舌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两侧。
10.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11.驱动电机,用于提供驱动力;
12.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锁舌,以驱动所述锁舌退出至所述锁孔外或伸入至所述锁孔内;
13.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齿轮与所述锁舌啮合,以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旋转转化为所述锁舌的直线平移。
14.优选地,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力矩反馈机构,该力矩反馈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处于解耦状态,且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对所述第一转轴施加反馈力矩,以增强所述方向盘的操作手感。
15.优选地,所述力矩反馈机构包括:
16.力矩反馈电机,用于提供驱动力;
17.传动部件,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转轴,以对所述第一转轴施加反馈力矩;
18.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力矩反馈电机提供所述驱动力;
19.其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
20.蜗杆,该蜗杆与所述力矩反馈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以能够与所述力矩反馈电机的输出轴同步旋转;
21.蜗轮,该蜗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相连,以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旋转;
22.其中,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以能够将所述力矩反馈电机提供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转轴,从而对所述第一转轴施加反馈力矩,以增强所述方向盘的操作手感。
23.优选地,所述蜗杆通过弹性耦合器与所述力矩反馈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用于减小异响并稳定输出轴。
24.优选地,所述力矩反馈机构还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处于解耦状态,且需要耦合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时,对所述第一转轴施加反馈力矩,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解耦前的转向角度。
25.优选地,所述力矩反馈机构还包括:
26.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向角度;
27.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处于解耦状态,且需要耦合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时,根据所述角度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力矩反馈电机提供驱动力,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解耦前的转向角度。
28.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转向管柱,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转向管柱。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通过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彼此重合的部位形成锁孔,并设置解耦部件,该解耦部件包括锁舌和控制部件,其中,锁舌可以做直线运动从而退出至所述锁孔外,或伸入至所述锁孔内,而控制部件可以控制锁舌做直线运动。当锁舌伸入至锁孔内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耦合,二者之间不能产生周向的相对位移,因此,操作方向盘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同步旋转时,第二转轴也会随着第一转轴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车轮转向,此时,车辆处于正常驾驶模式。当锁舌退出至锁孔外,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解耦,二者之间彼此分离,操作方向盘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同步旋转时,第二转轴将因为车轮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第一转轴旋转,而第二转轴和车轮均保持静止不动,车辆进入游戏模式。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得车辆兼具正常驾驶模式和游戏模式,提高了车辆的通用性。
31.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其他技术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做进一步说明,部分其他技术效果将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更清晰地体现。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35.图4是现有技术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耦合状态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横截面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
第一转轴;2

外管柱;3

第二转轴;4

蜗杆;5

力矩反馈电机;6

轴承;7

蜗轮;8

控制器;9

角度传感器;10

解耦部件;11

花键;12

第一插孔;13

第二插孔;14

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5

齿轮;16

锁舌;17

弹性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指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0041]
参阅图1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包括:能够与方向盘连接为同步旋转的第一转轴1以及能够与车轮传动连接的第二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同轴套设,以在轴向上具有彼此重合的部位;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的彼此重合的部位形成有锁孔,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锁舌16,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锁舌16退出至所述锁孔外或伸入至所述锁孔内,以对应解耦或耦合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的控制部件。
[004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解耦指的是,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彼此分离,当第一转轴1发生旋转,例如,因转动方向盘而带动第一转轴1同步旋转时,第二转轴3不会受到第一转轴1的影响,其一般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
[0043]
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耦合指的是,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彼此相连,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周向的相对位移,当第一转轴1发生旋转,例如,因转动方向盘而带动第一转轴1同步旋转时,第二转轴3也会随着第一转轴1同步旋转;表现为,当方向盘转动时,方向盘、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三者将同步轴向旋转。
[0044]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耦合状态下,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不能产生周向的相对运动(即一者不能相对于另一者产生轴向旋转),但有可能产生轴向的相对运动(即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可产生轴向的平移)。
[0045]
为了能够与方向盘同步旋转,通常,第一转轴1的端部可以同轴固定在方向盘的圆心部位。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同轴套设,指的是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中的一者沿着另一者的轴向自所述另一者的一端伸入至该另一者的内部且彼此同轴,从而在轴向上形成彼此重合的部位。这意味着,可以是第一转轴1伸入至第二转轴3内,也可以是第二转轴3伸入
至第一转轴1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套设在第二转轴3外侧。
[0046]
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可以均为空心结构,也可以是其中一者为空心结构,另一者为实心结构,实心结构伸入在空心结构内部。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均为空心结构,由此,可以减轻转向管柱的重量,并节省成本。
[004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的彼此重合的部位形成锁孔,并设置解耦部件10,该解耦部件10包括锁舌16和控制部件,其中,锁舌16可以做直线运动从而退出至所述锁孔外,或伸入至所述锁孔内,而控制部件可以控制锁舌16做直线运动。当锁舌16伸入至锁孔内时,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耦合,二者之间不能产生周向的相对位移,因此,操作方向盘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1同步旋转时,第二转轴3也会随着第一转轴1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车轮转向,此时,车辆处于正常驾驶模式。当锁舌16退出至锁孔外,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解耦,二者之间彼此分离,操作方向盘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1同步旋转时,第二转轴3将因为车轮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第一转轴1旋转,而第二转轴3和车轮均保持静止不动,车辆进入游戏模式。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得车辆兼具正常驾驶模式和游戏模式,提高了车辆的通用性。
[0048]
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操作人员对方向盘的操作需求,提高操作人员在转动方向盘时的舒适度,所述第一转轴1上形成有第一插孔12,所述第二转轴3上形成有第二插孔13,所述第一插孔12与所述第二插孔13彼此连通时形成所述锁孔;所述第一插孔12在所述第一转轴1的周向上的延伸尺寸以及所述第二插孔13在所述第二转轴3的周向上的延伸尺寸与所述锁舌16的对应尺寸相适应,以在所述锁舌16伸入至所述锁孔中时,能够耦合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所述第一插孔1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和/或所述第二插孔13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锁舌16的对应尺寸,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的彼此重合的部位的轴向长度,从而调节所述方向盘的高度。
[0049]
以锁舌16伸入在锁孔中为例,其中,第一插孔12在第一转轴1的环周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以及第二插孔13在第二转轴3的环周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与锁舌16的对应尺寸彼此适应指的是,锁舌16在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3的周向上的尺寸基本等于锁孔在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3的周向上的尺寸。由于锁舌16需要伸入至锁孔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锁舌16在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3的周向上的尺寸略小于锁孔在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3的周向上的尺寸。
[0050]
所述第一插孔1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和/或所述第二插孔13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锁舌16的对应尺寸指的是,所述第一插孔1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锁舌16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和/或,第二插孔13在平行于第二转轴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锁舌16在平行于第二转轴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
[0051]
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上的第一插孔12的过孔尺寸较小,略大于锁舌16的横截面尺寸,而第二转轴3上的第二插孔13较为细长,其沿着平行于第二转轴3的轴向的方向开设在第二转轴3的外壁上,当第一转轴1转动至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13彼此连通时,二者形成锁孔,锁舌16可以伸入至锁孔内,由于第一插孔12在第一转轴1的环周方向上
的延伸尺寸以及第二插孔13在第二转轴3的环周方向上的延伸尺寸与锁舌16的对应尺寸彼此适应,因此,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可以耦合在一起,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周向上的相对运动。
[0052]
由于第二转轴3上的第二插孔13较为细长,该第二插孔13在平行于第二转轴3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锁舌16的对应尺寸,因此,当需要调节方向盘的高度时,解锁方向盘,下压方向盘或上提方向盘即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通常情况下,方向盘的位置相对于车身是固定不动的,为了满足这个目的,通常在第一转轴1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外管柱2,而第一转轴1轴向可旋转地同轴安装在第一外管柱2内侧;第一外管柱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安装支架固定在车内,安装支架上设置有锁止机构,通过该锁止机构可以将第一外管柱2与车身内的其他静止零部件锁定,从而固定第一外管柱2的位置;当需要解锁方向盘时,通过锁止机构解锁第一外管柱2即可。第一外管柱2与车身内其他静止零部件之间的解锁和锁定方式已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0053]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转轴3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外管柱2,而第二转轴3轴向可旋转地同轴安装在第二外管柱2内侧;其中第一外管柱2和第二外管柱2为两个彼此独立的部件,二者之间可产生轴向的相对平移。
[0054]
为了将所述第一转轴1轴向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管柱2内,或将所述第二转轴3轴向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外管柱2内,所述第一转轴1的外侧同轴固定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二转轴3的外侧同轴固定有第二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6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外管柱2的内周面彼此固定,所述第二轴承6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管柱2的内周面彼此固定。
[0055]
尽管在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插孔12在平行于第一转轴1的轴向方向上的延伸距离较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第一插孔12在平行于第一转轴1的轴向方向上的距离较大,也形成为细长的插孔时,同样可以实现方向盘的高度调节。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插孔12形成为细长的结构形式,则锁舌16以及锁舌16的控制部件可以安装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的任意合适位置,只要能够调节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的彼此重合的部位的轴向长度即可;若第一插孔12的大小较小,与锁舌16的横截面大小相当,则为了能够在方向盘解锁后,调节方向盘的高度,锁舌16以及锁舌16的控制部件需要安装在第一转轴1上。
[0056]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转轴3伸入在第一转轴1内,且第一转轴1上的第一插孔12较短,而第二转轴3上的第二插孔13较为细长,锁舌16及其控制部件安装在第一转轴1的外侧。
[0057]
参阅图4,与现有技术中普遍通过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花键11连接的方式,来调节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之间的彼此重合的部位的轴向长度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13的形状进行如上改进,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加工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的表面上的花键11。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的表面可以为光滑的平面,无需加工花键11。由此,减小了转向管柱的加工难度,降低了转向管柱的制造成本。
[0058]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之间的解耦或耦合,锁孔以及对应的锁舌16可以设置多个,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1的径向两侧对称形成有所述第一插孔12,第二转轴3的径向两侧对称形成有所述第二插孔13,所述锁舌16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转轴1或所述第二转轴3的径向两侧。由此,当所述第一插孔12和所述第
二插孔13彼此连通时,锁舌16可以伸入至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13连通而形成的锁孔内,由此耦合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使得二者不能相对于彼此产生周向位移。当需要解耦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时,控制锁舌16退出至锁孔外即可。
[0059]
由于锁舌16对称布置在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3的径向两侧,因此,可以从两侧对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进行耦合,从而更好地保持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之间的位置稳定性。
[0060]
用于控制所述锁舌16移动的控制部件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件包括:驱动电机,用于提供驱动力;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锁舌16,以驱动所述锁舌16退出至所述锁孔外或伸入至所述锁孔内。
[0061]
具体地,驱动电机可以接收外部的控制信号,当接收到解锁指令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4开始正向旋转,从而使得锁舌16退出至锁孔外,当接收到锁定指令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4开始反向旋转,从而使得锁舌16伸入至锁孔内;
[0062]
为了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4的轴向旋转转化为锁舌16的直线平移,所述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15,该齿轮15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4同轴固定,所述齿轮15与所述锁舌16啮合,以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4的轴向旋转转化为所述锁舌16的直线平移。具体地,锁舌16为长条形,齿轮15的外环为第一齿结构,锁舌16的靠近齿轮15的一端端部形成有第二齿结构,第一齿结构和第二齿结构彼此啮合,当齿轮15轴向自旋转时,可以带动锁舌16直线平移。
[0063]
当锁舌16退出至锁孔外,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解耦,车辆进入游戏模式。用户操作方向盘旋转时,不会带动第二转轴3以及车轮旋转。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增强用户在游戏模式下沉浸式、真实性体验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力矩反馈机构,该力矩反馈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处于解耦状态,且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对所述第一转轴1施加反馈力矩,以增强所述方向盘的操作手感。
[0064]
具体地,在解耦状态下,力矩反馈机构能够在方向盘转动时,对第一转轴1施加反向的反馈力矩,从而阻碍第一转轴1转动,从而增强方向盘的操作手感。
[0065]
通过力矩反馈机构向方向盘施加反向的反馈力矩,由此可以在用户操作方向盘转向时,对方向盘施加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在游戏模式下操作方向盘转动时会有一定的“重”感,就像在实际路面上真实驾驶一样,从而改善用户使用车辆进行游戏娱乐时的操作体验。
[0066]
所述力矩反馈机构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力矩反馈机构包括:力矩反馈电机5,用于提供驱动力;传动部件,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轴1,以对第一转轴1施加反向的反馈力矩;控制器8,用于控制力矩反馈电机5提供所述驱动力。
[0067]
驱动力由传动部件传递给第一转轴1,传动部件例如可以为传送带。例如可以在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滚轮,在第一转轴1上安装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安装在二者上的传送带传动连接。
[0068]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力矩反馈机构的体积,以方便力矩反馈机构的安装。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为同步旋转的蜗杆4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1连接为同步旋转的蜗轮7,蜗轮7和蜗杆4啮合。蜗杆4例如可以同轴固定在力矩反馈
电机5的输出轴上,蜗轮7例如可以同轴固定在第一转轴1上,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垂直,力矩反馈电机5输出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涡杆、蜗轮7传递给第一转轴1,从而给第一转轴1施加反馈力矩。
[0069]
更优选地,所述蜗杆4通过弹性耦合器17与所述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相连,用于减小异响并稳定输出轴。其中,所述弹性耦合器17一般通过橡胶制成,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和蜗杆4一般为金属材料,如果直接将蜗杆4与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则会产生撞击的异响,也不利于输出轴的稳定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弹性耦合器17同轴连接力矩反馈电机5的输出轴和蜗杆4,来克服该缺陷。
[0070]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力矩反馈机构可以根据方向盘的扭转力矩来对第一转轴1施加反馈力矩,以更真实地模拟路面驾驶。
[0071]
反馈力矩与检测的扭转力矩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试验建立,并预先存储在控制器8中,由控制器8根据检测的扭转力矩控制力矩反馈机构输出的反馈力矩的大小,给予用户最佳的游戏体验。用于检测扭转力矩的力矩检测元件例如可以为力矩传感器,控制器8例如可以为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等,控制器8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扭转力矩的大小来控制电机的输入电流从而改变力矩反馈电机5输出的驱动力。
[0072]
车辆游戏模式结束后,需要耦合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以使车辆进入正常驾驶模式。在利用上述锁舌16耦合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时,需要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属于彼此对中的状态。也就是,需要第一转轴1上的第一插孔12与第二转轴3上的第二插孔13彼此连通,此时,移动锁舌16才能够耦合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否则,锁舌16将无法实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之间的耦合。
[0073]
然而,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解耦后,由于用户在游戏时操作方向盘转向,在游戏结束后,方向盘可能不再位于解耦前的转向角度。方向盘的偏转将导致第一转轴1发生偏转,当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不再对中时,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将无法实现游戏后的再次耦合,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0074]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中,所述转向管柱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在游戏模式结束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复位以使所述锁舌16能够耦合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3。其中,所述第一转轴1复位指的是第一转轴1回转到解耦前的转向角度,在第一转轴1解耦前,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3处于彼此对中的状态,第一插孔12和第二插孔13彼此连通。
[0075]
具体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转轴1在游戏模式结束前的转向角度和游戏模式结束后的转向角度;动力元件,用于提供驱动力;传动部件,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转轴1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复位至解耦前的转向角度;控制器8,用于根据所述角度检测元件检测的转向角度控制所述动力元件提供所述驱动力。
[0076]
更具体地,角度检测元件可以为角度传感器9,角度传感器9可以安装在第一转轴1上,动力元件可以为力矩反馈电机5,通过控制器8精确控制动力元件的输出转速和转动圈数来使第一转轴1在游戏结束后复位至解耦前的初始角度。
[0077]
这意味着,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依靠同一力矩反馈机构即实现第一转轴1的复位动作,又可以为方向盘的转动提供阻力以增强方向盘的操作手感。不同的是,力矩反馈电机5在完成不同功能时,输出的驱动力的大小不同。当需要增强方向
盘的操作手感时,力矩反馈电机5输出的驱动力一般相对较小,其仅用作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而当需要复位第一转轴1时,力矩反馈电机5输出的驱动力一般相对较大,其目的在于在游戏结束后驱动第一转轴1转向复位。
[0078]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转向管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转向管柱。
[0079]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转向管柱具有如前文所述的有益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具有更好地通用性。
[008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