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7: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鞍座 减震


1.本实用新型属于鞍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鞍座。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骑行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鞍座作为支撑骑行者的主要部件,鞍座的减震性能直接影响到骑行的舒适度。授权公告号为cn 20987061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减震鞍座,其包括底壳、设置于底壳顶面的坐垫、设置于底壳底面的支撑弓、以及对应底壳后部底面设置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体和用于固定减震体的固定架,所述减震体设置为2个且并排设置于底壳后部,固定架罩合于减震体上并与底壳连接,其中,所述减震体为正六棱柱型弹性体,固定架上设置有与减震体形状吻合的固定槽。该减震鞍座取消了传统的弹簧减震结构,使用新型的减震体替代,减震体较好地平衡鞍座的减震性能和支撑性能。市场上有各种减振鞍座,其大致结构均为鞍座前端通过支撑杆的前端螺栓固定,鞍座后端通过各式的弹簧与支撑杆的后端连接,以达到减振的目的。授权公告号为cn 211809978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横轴螺旋减震鞍座,包括座板以及安装在座板下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在所述座板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梁杆,所述梁杆的后部设有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轴线沿水平延伸。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支撑鞍座座板的支架上具有螺旋部,令支架除具有支撑作用之外,其自身具有减震功能,无需连接配装其它减震部件,减少鞍座下部的部件数量,简化减震结构,消除因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授权公告号为cn 211809980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竖向回形减震鞍座,包括座板以及安装在座板下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在所述座板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梁杆,所述梁杆的后部设有竖向回形部,所述竖向回形部包括支撑梁段和连接于两支撑梁段之间的弯曲缓冲梁段,所述支撑梁段和弯曲缓冲梁段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上。
3.上述结构虽然通过弹簧能够减震,但是只是鞍座的后半部分有减震效果。原因是减震时鞍座前端被固定,随着后方弹簧的压缩,鞍座后方可以下沉,随着弹簧上下往复运动,带动鞍座呈“磕头式”运动,实际只是半边减震,因此使骑行舒适度大打折扣。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以及市场的需求,鞍座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鞍座,可以实现鞍座前后同时上下平稳运动,保证鞍座的前后端减震均匀。
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座板及置于其下方的支架、支架上连接有弹性支撑杆,弹性支撑杆上夹紧有鞍座固定夹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支撑杆包括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支撑杆后侧悬臂、支撑杆前侧悬臂、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支撑杆后端弯曲圆弧和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所述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与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吻接后向后折返构成支撑杆后侧悬臂,所述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与支
撑杆后端弯曲圆弧吻接后向前折返构成支撑杆前侧悬臂,并构成形状呈双u字形弹簧构件,所述支撑杆后侧悬臂与支架后端连接,支撑杆前侧悬臂与支架前端连接,两只平行设置的双u字形弹簧构件的支撑杆前侧悬臂分别与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吻接构成整体双u型弹性支撑杆。
7.所述支撑杆后侧悬臂由直线悬臂和s形悬臂构成加长型后侧悬臂,加长型后侧悬臂前端与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吻接,直线悬臂后端直角弯曲构成支撑杆后支点轴。
8.所述支撑杆后侧悬臂末端直角弯曲构成支撑杆后支点轴,鞍座固定夹片与双u型弹性支撑杆夹紧形成固定支点,支架与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端、后端的连接呈活动支点结构。
9.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支撑杆限位柱和压盖,所述支架主体内侧后端对称设有两只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支架主体内侧前端设有支撑杆限位柱,两只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与支撑杆限位柱呈三角形设置,所述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沿其轴向设有长槽,所述长槽开口朝前设置,所述支撑杆后支点轴在长槽中转动,长槽开口处设有限位螺钉;支撑杆限位柱置于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端两侧支撑杆前侧悬臂之间位置,支撑杆前侧悬臂作滑动运动,所述支撑杆限位柱通过螺钉与压盖连接。
10.所述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的长槽开口朝后设置,所述支撑杆后支点轴在长槽中前后滑动,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端的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在支撑杆限位柱与压盖之间转动。
11.所述支撑杆限位柱由限位圆弧凸起和中心限位柱构成整体结构。
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从固定夹片后方通过u形折返支撑鞍座前端,从固定夹片前方通过u形折返支撑鞍座后端,”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鞍座前后都有减震,能够上下平移减震,解决了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单边减震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既可以满足鞍座固定夹片在有限空间内有足够的前后调整范围,又增加了弹性支撑杆悬臂长度,提高其变形量,实现了鞍座前后同时上下平稳运动,保证鞍座的前后端减震均匀,提高骑行舒适性。其结构简单,安装工序少,降低生产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实施例1自然状态下的剖视图;
14.图2是图1压缩状态下的剖视图;
15.图3是实施例1的立体仰视图;
16.图4是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图;
17.图5是实施例1的沿中心线立体剖视图;
18.图6是实施例1支架的3d示意图;
19.图7是整体双u型弹性支撑杆的立体斜视图;
20.图8是整体双u型弹性支撑杆的立体后视图;
21.图9是实施例2自然状态下的剖视图;
22.图10是图8的压缩状态下的剖视图。
23.图中:1、双u型弹性支撑杆,1

1、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1

2、支撑杆后侧悬臂,1

3、支撑杆后支点,1

4、支撑杆后端弯曲圆弧,1

5、支撑杆前侧悬臂,1

6、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1

7、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2、支架,2

1、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2

2、支撑杆限位柱,2

3、
限位圆弧凸起,2

4、长槽,3、座板,4、压盖,5、螺钉,6、鞍座固定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1

7,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座板3及置于其下方的支架2、支架上连接有弹性支撑杆,弹性支撑杆上固接有鞍座固定夹片6,所述弹性支撑杆包括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1

7、支撑杆后侧悬臂1

2、支撑杆前侧悬臂1

5、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1

1、支撑杆后端弯曲圆弧1

4和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1

6,所述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与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吻接后向后折返构成支撑杆后侧悬臂,所述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与支撑杆后端弯曲圆弧吻接后向前折返构成支撑杆前侧悬臂,并构成形状呈双u字形弹簧构件,所述支撑杆后侧悬臂与支架后端连接,支撑杆前侧悬臂与支架前端连接,两只平行设置的双u字形弹簧构件的支撑杆前侧悬臂分别与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吻接构成整体双u型弹性支撑杆1。座板采用常规鞍座选用的材料制作如海绵、聚酯等材质,属于鞍座常规工艺,不在赘述。双u型支撑杆材质为弹簧钢。
26.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撑杆后侧悬臂由直线悬臂和s形悬臂构成加长型后侧悬臂,加长型后侧悬臂前端与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吻接,直线悬臂后端直角弯曲构成支撑杆后支点轴。悬臂加长可以在鞍座的有限空间中使弹簧构件加大变形量,减少弯曲圆弧处的应力,提高减震幅度。
27.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撑杆后侧悬臂末端直角弯曲构成支撑杆后支点轴,鞍座固定夹片与双u型弹性支撑杆夹紧形成固定支点,支架与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端、后端的连接呈活动支点结构。
28.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2

1、支撑杆限位柱2

2和压盖4,所述支架主体内侧后端对称设有两只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支架主体内侧前端设有支撑杆限位柱,两只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与支撑杆限位柱呈三角形设置,所述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沿其轴向设有长槽2

4,所述支撑杆后支点轴在长槽中转动,长槽开口处设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挡在支点转轴前方,限制鞍座前后移位的自由度;支撑杆限位柱置于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端两支撑杆前侧悬臂之间位置,支撑杆前侧悬臂作滑动运动,所述支撑杆限位柱通过螺钉5与压盖连接,所述支撑杆限位柱由限位圆弧凸起2

3和中心限位柱构成整体结构。起到鞍座前端固定作用,同时当鞍座受力变形时对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移起到导向作用。支架主体采用鞍座塑料制成,如abs塑料。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和支撑杆限位柱与支架主体一次注塑成型。
29.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的长槽开口向前或向后方向设置。实施例1是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的长槽开口向前结构;
30.本实施例采用的加长型后侧悬臂目的是在鞍座下方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加长支撑杆后侧悬臂长度,增加参与变形的长度,以加大变形量提高减震幅度的同时降低弯曲
圆弧处应力,加强可靠性。当然支撑杆后侧悬臂增加参与变形长度的方案并非只有本实施例的s型一种设计。
31.详见附图8、9,实施例2是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的长槽开口向后结构。所述支撑杆后支点安装台的长槽开口朝后设置,所述支撑杆后支点轴在长槽中前后滑动,双u型弹性支撑杆前端的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在支撑杆限位柱与压盖之间转动。
32.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是双u字形弹簧构件的形状是以固接的鞍座固定夹片为中心,从鞍座固定夹片前方折返至后方形成鞍座后端的支撑悬臂,从鞍座固定夹片后方折返至前方形成鞍座前端的支撑悬臂,两次折返构成了加长扭簧做功悬臂的结构,既可以保证固定夹片安装空间,又能提高减震幅度,真正实现了鞍座的平稳减震效果。
33.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4.鞍座固定夹片6夹紧双u型弹性支撑杆的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1

7,且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范围内前后可调夹紧位子,以便调整到不同骑行着各自最为舒服的位子。鞍座固定夹片通过螺栓与自行车鞍管固接,完成鞍座在自行车上的安装。图1

2所示,以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1

7为固定点,当骑行者坐在鞍座上时,双u型弹性支撑杆通过前后三个支点支撑起骑行者重量,支撑杆前/后侧悬臂均发生较大形变,鞍座前/后端均可上下运动,提供减震,使得减震过程中鞍座能够上下平移运动,给骑行者提供更为舒适的骑行效果。实施例1中,鞍座向下运动时支撑杆后支点轴1

3在长槽中作转动运动,支撑杆前侧悬臂1

5与限位圆弧凸起2

3作滑动运动。实施例2中,鞍座向下运动时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1

6在支撑杆限位柱2

2与压盖之间作转动运动,支撑杆后支点1

3在长槽中作滑动运动。
35.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减震鞍座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