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超轻山地软尾车架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架 山地 自行车 超轻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超轻山地软尾车架。


背景技术:

2.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型自行车,对车架的要求是必须具有很高的强度、耐冲击性和耐震动性。现有的山地自行车车架,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增加较多的结构使得使整个车架的结构连接复杂且重量增加,而且现有的山地车减震器设计不合理,使得避震效果较差,例如图1所示,传统的避震车是采用:杠杆受力垂直避震结构,连杆工作受力来自于后轮向上的推力,然而向上的推力被连杆以转轴点c1为中心使c2转轴点向上运动,c转轴点向下运动垂直挤压避震器,这个连杆的工作原理就是杠杆原理(c2转点和c转点都是围绕c1转点为中心,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运动)。杠杆原理由于力臂的长短(即c2

c1的距离大于c

c1的距离)会导致受力做功的时效延迟和做功减小。故而,杠杆受力垂直避震结构没有牵引受力横置避震结构做功直接,灵敏,高效。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超轻山地软尾车架,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超轻山地软尾车架,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连杆摇臂、上叉、下叉、避震前叉和避震器,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头管、前三角上管和前三角座管,所述避震前叉的两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头管和前轮胎之间,所述连杆摇臂连接于所述避震器、前三角上管和上叉之间,所述避震器远离所述连杆摇臂的一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上管上,所述上叉远离所述连杆摇臂的一端连接于后轮胎上,所述下叉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座管和上叉之间。
6.优选的,所述连杆摇臂的顶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避震器的后端,所述连杆摇臂的前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上管上,所述连杆摇臂的后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上叉的前端。
7.优选的,所述上叉的底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下叉的后端,所述下叉的前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座管上。
8.优选的,所述避震前叉和避震器均采用气压减震结构。
9.优选的,所述连杆摇臂、上叉和下叉均由铝件加工而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超轻山地软尾车架结构设计新颖,在该车架骑行过程中,无论是来自前轮胎或者后轮胎以及骑乘者自重所发生的受力方向都集中在前三角上管部位,由于在受力最集中的前三角上管部位设计了横置的避震器,以缓冲各个方向的受力,从而达到高效灵敏的避震效果。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5.1、前三角头管;2、前三角上管;3、前三角座管;4、前轮胎;5、后轮胎;6、连杆摇臂;7、上叉;8、下叉;9、避震前叉;10、避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连杆摇臂6、上叉7、下叉8、避震前叉9和避震器10,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头管1、前三角上管2和前三角座管3,所述避震前叉9的两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头管1和前轮胎4之间,所述连杆摇臂6连接于所述避震器10、前三角上管2和上叉7之间,所述避震器10远离所述连杆摇臂6的一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上管2上,所述上叉7远离所述连杆摇臂6的一端连接于后轮胎5上,所述下叉8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座管3和上叉7之间。
18.其中,所述连杆摇臂6的顶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避震器10的后端,所述连杆摇臂6的前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上管2上,所述连杆摇臂6的后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上叉7的前端。
19.其中,所述上叉7的底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下叉8的后端,所述下叉8的前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座管3上。
20.其中,所述避震前叉9和避震器10均采用气压减震结构。
21.其中,所述连杆摇臂6、上叉7和下叉8均由铝件加工而成。
22.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2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培林转轴连接的部件都可以单向旋转活动,在骑车过程中,当前轮胎4受到来自山地越野路面冲击时,轮胎会向上受力(如图2受力方向标注a),前轮胎4与避震前叉9连接,避震前叉9与前三角头管1连接,从而使得前三角头管1也会向上受力;当后轮胎5受到来自地越野路面冲击时,轮胎会向上受力(如图2受力方向标注b),后轮胎5与上叉7连接,然后下叉8连接于前三角座管3上,又牵引上叉8的末端,所以后轮胎5向上受力只会在下叉8牵引半径范围内活动,连杆摇臂6连接于前三角上管2又牵引上叉7的顶端,所以把来自上叉向上受力转为向前受力(如图2受力方向标注c),而骑行者自身重力向下,受力于前三角座管3端(如图1受力方向标注d),所以,在该车架骑行过程中,无论是来自前轮胎4或者后轮胎5以及骑乘者自重所发生的受力方向都集中在前三角上管2部位,由于在受
力最集中的前三角上管2部位设计了横置的避震器10,以缓冲各个方向的受力,从而达到高效灵敏的避震效果。
24.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杆牵引受力横置避震结构。连杆工作受力来自于后轮向上的推力,然而向上的推力被连杆以转轴点c1为中心牵引c2转轴点向前挤压横置避震器,从而使得来自后轮的推力直接灵敏高效的传递给避震器。
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6.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连杆摇臂(6)、上叉(7)、下叉(8)、避震前叉(9)和避震器(10),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头管(1)、前三角上管(2)和前三角座管(3),所述避震前叉(9)的两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头管(1)和前轮胎(4)之间,所述连杆摇臂(6)连接于所述避震器(10)、前三角上管(2)和上叉(7)之间,所述避震器(10)远离所述连杆摇臂(6)的一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上管(2)上,所述上叉(7)远离所述连杆摇臂(6)的一端连接于后轮胎(5)上,所述下叉(8)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座管(3)和上叉(7)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摇臂(6)的顶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避震器(10)的后端,所述连杆摇臂(6)的前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上管(2)上,所述连杆摇臂(6)的后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上叉(7)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7)的底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下叉(8)的后端,所述下叉(8)的前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所述前三角座管(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前叉(9)和避震器(10)均采用气压减震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摇臂(6)、上叉(7)和下叉(8)均由铝件加工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轻山地软尾车架,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连杆摇臂、上叉、下叉、避震前叉和避震器,车架包括前三角头管、前三角上管和前三角座管,避震前叉的两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前三角头管和前轮胎之间,连杆摇臂连接于避震器、前三角上管和上叉之间,避震器远离连杆摇臂的一端通过培林转轴连接于前三角上管上,上叉远离连杆摇臂的一端连接于后轮胎上,下叉连接于前三角座管和上叉之间,无论是来自前轮胎或者后轮胎以及骑乘者自重所发生的受力方向都集中在前三角上管部位,由于在受力最集中的前三角上管部位设计了横置的避震器,以缓冲各个方向的受力,从而达到高效灵敏的避震效果。的避震效果。的避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 韩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赛尔途自行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9/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