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铝液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7: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备 设备 合金


1.本技术涉及合金制备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液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2.在铝熔铸工序中。由于原料本身以及与周围环境中水汽反应会使铝熔体中带有一定量的氢,在铝熔体凝固后,其溶解氢的能力大大降低,原先溶解在铝熔体内的氢如不能在铝熔体凝固前排出,氢就会以气泡的形式留在铸锭内,形成气孔,影响冶金质量。因此,为了提高铸锭的质量,铝熔体在铸造前须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氢。
3.相关技术中降低氢含量的方法为气体分压差法,即向铝熔体中通入惰性气体,由于惰性气体形成的气泡内外氢含量不一致,气泡在上浮过程中,气泡外高浓度氢向低浓度的气泡内扩散,达到降低铝熔体氢含量的目的。目前主要的铝液制备设备包括除气箱和转子旋转除气装置,除气箱装有铝熔体。转子旋转除气装置包括伸入除气箱的转子和驱动转子转动的驱动机构,转子浸入铝熔体通过驱动机构旋转打碎通入铝熔体的惰性气体,增加气泡数和气泡表面积,达到除氢的目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除气箱在装有铝熔体时,铝熔体与除气箱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除气箱周围温度将升高,同时铝熔体的温度下降,加快铝熔体的凝固速度,从而降低铝熔体除氢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铝熔体除氢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铝液制备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铝液制备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铝液制备设备,包括外筒、置液筒以及端盖;所述外筒内部中空且两端连通于外筒的内腔;所述外筒的一端固定有挡片;所述置液筒内置于外筒内;所述置液筒的内部中空;所述置液筒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开设有连通于置液筒内腔的入液口;所述挡片远离外筒的一侧开设有供置液筒穿过的通孔;所述外筒与置液筒之间填充有保温隔热棉;所述端盖设置于置液筒的周侧,所述端盖盖合于外筒远离挡片的一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外筒与置液筒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棉时,先将保温隔热棉填充于外筒的内腔,再将与置液筒连接的端盖盖合于外筒的端部,端盖盖合于外筒端部的过程中,通过置液筒和通孔将部分保温隔热棉捅出外筒外,剩下位于外筒内腔的保温隔热棉将置液筒的外侧包覆。保温隔热棉降低置液筒内的铝熔体与外筒的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减缓置液筒内铝熔体的凝固,从而改善铝熔体除氢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外筒周围的操作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9.可选的,所述外筒的外侧壁固定有多个限制端盖移动的扣件;所述扣件与端盖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外筒和置液筒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棉时,为减少置液筒与外筒的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保温隔热棉会填充至与外筒端面平齐的位置,扣件的引
入,限制端盖与外筒之间的相互移动,改善保温隔热棉外露于外筒的周侧而影响端盖与外筒固定的问题。
11.可选的,所述置液筒的周侧固定有抵接于端盖背离挡片一侧的抵接片;所述置液筒穿过端盖的侧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铝熔体的温度过高,置液筒的使用寿命有限,抵接片的引入,便于置液筒脱离端盖和外筒,从而便于更换置液筒,减少铝熔体除氢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13.可选的,还包括移动盖以及移动装置;所述外筒内嵌于地面,所述端盖位于地面的上方;所述移动装置驱动移动盖盖合于入液口。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铝熔体除氢后,将移动盖盖合于入液口,减缓铝熔体的凝固,便于操作人员后续将置液筒内的铝熔体从入液口移出,另一方面移动装置移动移动盖,降低操作人员直接触碰温度过高的移动盖,降低操作人员烫伤的风险,同时移动移动盖的效率提高。
15.可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转杆、安装架、转盘、第一摆动扶手以及链条;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外筒的周侧;所述安装架固定于转杆的周侧;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安装架;所述第一摆动扶手固定于转盘的侧壁;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于转盘的周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于移动盖远离入液口的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动第一摆动扶手,转盘转动,带动链条移动,从而带动移动盖抬升,将盖合于入液口的移动盖移开,操作人员再通过第一摆动扶手转动转杆,便可将移动盖从入液口的上方移开。需要盖合入液口时,压动第一摆动扶手,通过第一摆动扶手转动转杆,便可将端盖盖合于入液口。端盖开合于入液口的过程方便快捷,提高移动移动盖的效率,从而减缓置液筒内铝熔体的凝固。
17.可选的,所述外筒的外侧壁束缚有箍带;所述箍带的侧壁固定有供转杆转动连接的套筒。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带和套筒的引入,降低转杆与外筒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转杆对外筒的破坏,提高保温隔热棉的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铰接架和第二摆动扶手;所述铰接架铰接于端盖远离挡片的一侧;所述移动盖的周侧固定于铰接架的侧壁;所述第二摆动扶手铰接于铰接架的侧壁,且第二摆动扶手与铰接架远离移动盖的一侧为相互抵接的关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动第二摆动扶手,使第二摆动扶手抵接于铰接架远离移动盖的一侧,再按压第二摆动扶手使铰接架翻转,便可将盖合于入液口的移动盖移开。需要将端盖盖合于入液口时,便可重新摆动第二摆动扶手,铰接架翻转,端盖盖合于入液口。通过铰接架和第二摆动扶手,便可将端盖开合入液口,减少端盖的放置区域,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烫伤的风险。
21.可选的,所述移动盖的内部中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降低移动盖的重量,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移动装置移动端盖,另一方面减少入液口的温度传导至移动盖的表面,提高移动盖表面温度下降的速率,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烫伤的风险。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置液筒和通孔,在安装保温隔热棉的过程中,置液筒和通孔将部分保温隔热棉捅出外筒外,剩下位于外筒内腔的保温隔热棉将置液筒的外侧包覆,降低置液筒内的铝熔体与外筒的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减缓置液筒内铝熔体的凝固,从而改善铝熔体除氢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外筒周围的操作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25.2.通过移动盖和移动装置,一方面在铝熔体除氢后,将移动盖盖合于入液口,减缓铝熔体的凝固,便于操作人员后续将置液筒内的铝熔体从入液口移出,提高铝熔体的除氢效率,另一方面移动装置移动移动盖,降低操作人员直接触碰温度过高的移动盖,降低操作人员烫伤的风险,同时提高移动移动盖的效率;
26.3.移动盖的内部中空,一方面降低移动盖的重量,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移动装置移动端盖,另一方面减少入液口的温度传导至移动盖的表面,提高移动盖表面温度下降的速率,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烫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一移动盖盖合于入液口的状态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外筒;2、置液筒;21、封闭端;22、入液口;23、抵接片;3、端盖;4、移动盖;5、移动装置;51、转杆;511、箍带;512、套筒;52、安装架;53、转盘;54、第一摆动扶手;55、链条;56、安装板;57、抵接板;58、铰接架;581、固定杆;582、抵接杆;59、第二摆动扶手;6、挡片;61、通孔;7、保温隔热棉;8、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铝液制备设备。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图2,铝液制备设备包括外筒1、置液筒2、端盖3、移动盖4以及移动装置5,外筒1竖直内嵌于地面,且外筒1上部外露于地面。外筒1和置液筒2的形状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外筒1的两端均连通于外筒1的内腔。外筒1嵌于地面内的一端焊接有挡片6,挡片6远离外筒1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挡片6侧壁的通孔61。通孔61的轴心位于外筒1的中轴线上。
35.参照图2,置液筒2的一端为封闭端21,另一端开设有连通于置液筒2内腔的入液口22。入液口22的周侧焊接有圆形的抵接片23。端盖3盖合于外筒1远离挡片6的一端。置液筒2穿过端盖3和通孔61,并以抵接片23抵接于端盖3远离外筒1的一侧。置液筒2和外筒1之间填充有保温隔热棉7。向外筒1与置液筒2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棉7时,先向外筒1的内腔填充保温隔热棉7,再将端盖3盖合于外筒1的端部,随后将置液筒2穿过端盖3并以置液筒2挤压保温隔热棉7,通过置液筒2和通孔61将部分保温隔热棉7捅出外筒1外,剩下位于外筒1内腔的保温隔热棉7将置液筒2的外侧包覆。
36.参照图1,外筒1的周侧焊接有六个限制端盖3移动的扣件8,六个扣件8以外筒1的中轴线为旋转轴等间距环绕设置于外筒1的周侧。端盖3的侧壁与扣件8的侧壁相互焊接。在向外筒1和置液筒2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棉7,保温隔热棉7填充至与外筒1端面平齐的位置后,
将端盖3盖合于外筒1的端部,部分保温隔热棉7将填入端盖3与外筒1端部之间的缝隙中,扣件8的引入方便外筒1与端盖3之间的焊接。
37.参照图1,移动盖4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移动盖4的直径大于置液筒2的直径,便于将移动盖4盖合于入液口22。移动装置5驱动移动盖4开合于入液口22。
38.参照图1,移动装置5包括转动连接于外筒1周侧的转杆51、固定于转杆51周侧的安装架52、两个转动连接于安装架52的转盘53、固定于转盘53侧壁的第一摆动扶手54以及两条固定于转盘53周侧的链条55,其中外筒1的周侧束缚有箍带511,箍带511的周侧固定有套筒512,套筒512的中轴线与外筒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转杆51穿过套筒512。
39.参照图1,安装架52位于端盖3的上方。两个转盘53分别转动连接于安装架52相对的内侧壁。第一摆动扶手54位于两个转盘53之间。两条链条55一一对应于两个转盘53。链条55的一端固定于转盘53的周侧,另一端固定于移动盖4的端面。压动第一摆动扶手54,转盘53转动,带动链条55移动,从而带动移动盖4抬升,将盖合于入液口22的移动盖4移开,操作人员再通过第一摆动扶手54转动转杆51,便可将移动盖4从入液口22的上方移开。
4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向置液筒2内灌入铝熔体,保温隔热棉7降低降低置液筒2内的铝熔体与外筒1的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减缓置液筒2内铝熔体的凝固,便于后续操作人员对置液筒2内的铝熔体进行除气或移出等作业。在对置液筒2内的铝熔体进行除气或移出等作业前,操作人员可先按压第一摆动扶手54,转盘53转动,带动链条55移动,从而带动移动盖4抬升,再通过第一摆动扶手54转动转杆51,将移动盖4盖合于入液口22,降低置液筒2内的铝熔体与置液筒2的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减缓置液筒2内铝熔体的凝固,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准备工作。在对置液筒2内的铝熔体进行除气或移出等作业时,操作人员先通过第一摆动扶手54,将盖合于入液口22的移动盖4移开,便可进行除气或移出等作业。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移动装置5包括焊接于外筒1周侧的安装板56、焊接于安装板56端部的抵接板57、铰接于抵接板57侧壁的铰接架58以及铰接于铰接架58侧壁的第二摆动扶手59。抵接板57抵接于端盖3远离外筒1的一侧。铰接架58位于抵接板57背离外筒1的一侧。铰接架58相对的侧壁分别焊接有两根固定杆581,两根固定杆581的周侧焊接于移动盖4的端面。
43.参照图3,第二摆动扶手59抵接于铰接架58远离固定杆581的一侧。铰接架58的内侧壁焊接有供第二摆动扶手59抵接的抵接杆582。第二摆动扶手59与铰接架58的铰接位置位于抵接杆582和铰接架58远离固定杆581一侧的之间。
4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对置液筒2内的铝熔体进行除气或移出等作业时,通过杠杆原理,操作人员摆动第二摆动扶手59,使第二摆动扶手59抵接于铰接架58远离固定杆581的一侧,再压动第二摆动扶手59,铰接架58翻转,便可将盖合于入液口22的移动盖4移开,便可进行除气或移出等作业。需要将入液口22盖合时,摆动第二摆动扶手59,铰接架58重新翻转,第二摆动扶手59重新抵接于抵接杆582,移动盖4便可重新将入液口22盖合。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