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增透蓝光阻隔膜、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及量子点光学膜和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量子 阻隔 蓝光 光学 器件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及量子点光学膜以及量子点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2.高色域电视发展迅速,而且需求日益增长;量子点光学薄膜,是一种新型光致发光的功能光学薄膜材料,在光致发光应用方向,采用高频谱蓝色led代替传统白光led光源,量子点材料在高频光源的照射下,可被激发产生不同波长的光,通过调整量子点材料种类和尺寸大小,即可调节合成所需光的颜色。所以,只需要在普通液晶显示中增加一层使用量子点技术的量子点光学膜片,不显著增减液晶显示成本,能够将色域提高到85%以上,色彩和画面更加绚丽逼真,达到甚至超过oled的显示效果。
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量子点光学膜片,为了解决量子点材料本身的防水氧性能问题,量子点光学薄膜会采用两层阻隔膜包覆量子点胶体溶液,虽然提高了量子点的使用寿命,但是也增加了光学薄膜的成本,而且导致光学膜透光率低,防水氧性能并不优异,这一直是制备量子点光学膜用于背光显示的一个难点。
4.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膜生产工艺流程,首先将量子点材料分布于胶液基体中,混胶完成后,在二层pet阻隔膜中间进行一次或是二次精密涂布成型,这二层阻隔膜采用同样的镀膜工艺和膜系,固化完成后进行覆膜,即可形成量子点光学膜片。
5.量子点材料因本身材料特性,透过率在90%左右;单层阻隔膜的透过率虽然有不断的进步,pet厚度减薄和阻隔层膜系的不断优化,但是在450nm波长透过率最高能达到85%左右,全光系的透过率在90%左右,经过三层材料的堆叠,最终的量子点光学膜透过率=85%
×
90%
×
90%=68.85%左右,光的利用率非常低,导致色彩表现不够理想。
6.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开发具有更高透过率的量子点光学膜。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及量子点光学膜以及量子点显示器件。本实用新型的量子点光学膜在保证光学膜防水氧性能的同时,解决了透过率低的问题。
8.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包括基材层和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所述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nb2o5层、第一sio2层、第二nb2o5层和第二sio2层,所述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中均是第一nb2o5层与基材层接触。
10.在本实用新型中,增透蓝光阻隔膜采用增透蓝色(400~500nm)的ar膜系,因光源采用蓝色光源,一般生产的蓝光led波长范围是465

470nm,峰值为 467.5nm。所以将面向光
源的阻隔层的阻隔膜只增透蓝光,而pet上表面虽然也采用增透蓝色ar层,增加了蓝色光的透过率,主要作用却是为了减少从量子点材料反射回来的红光和绿光。
11.本实用新型的增透蓝光阻隔膜选择性将400~470nm波长段的蓝光透过率从 85%提高到90~95%。
12.优选地,所述第一nb2o5层的厚度为80~90nm,例如80nm(467nm波长透过率为94%)、82nm、84nm、85nm(467nm波长透过率为97%)、87nm、89nm或90(467nm波长透过率为94%)nm。如果该层的厚度低于80nm,或是厚度高于90nm,增透蓝光效果减弱,膜厚降低的同时,水汽阻隔效果会适当降低。
13.优选地,所述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40~50nm,例如40(467nm波长透过率为95%)nm、43nm、45nm(467nm波长透过率为98%)、48nm或50nm (467nm波长透过率为95%)。如果该层的厚度低于40nm,或是厚度高于50nm,增透蓝光效果减弱,膜厚降低的同时,水汽阻隔效果会适当降低。
14.优选地,所述第二nb2o5层的厚度为80~90nm,例如80nm(467nm波长透过率为94%)、82nm、84nm、85nm(467nm波长透过率为97%)、87nm、 89nm或90(467nm波长透过率为94%)nm。如果该层的厚度低于80nm,或是厚度高于90nm,增透蓝光效果减弱,膜厚降低的同时,水汽阻隔效果会适当降低。
15.优选地,所述第二sio2层的厚度为40~50nm,例如40(467nm波长透过率为95%)nm、43nm、45nm(467nm波长透过率为98%)、48nm或50nm (467nm波长透过率为95%)。如果该层的厚度低于40nm,或是厚度高于50nm,增透蓝光效果减弱,膜厚降低的同时,水汽阻隔效果会适当降低。
16.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i(聚酰亚胺)、coc(环烯烃共聚物) 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
17.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300μm,例如10μm、20μm、30μm、50 μm、8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或300μm。
18.本实用新型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在蓝光段430~47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在0%~3%之间,即透过率可达到97%以上,450nm波长的光的透过率几乎接近100%。
19.在本实用新型中,增透蓝光阻隔膜中增透膜的厚度设计的等于蓝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蓝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导致蓝光的透视能量增大,反射能力减少,这就是本实用新型中增透蓝光ar层的实现原理。
20.增透膜可实现光学表面反射光与透射光的能量重新分配,分配的结果是某一段波长透射光能量增大,反射光能量减小。常用的增透薄膜,并没有使透射光的光强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没有使反射光达到最弱。主要是要增透的光往往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频宽,而一个增透膜只对某一波长的单色光有完全增透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镀膜技术来改善增透效果,设计的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同时也增加了透射光的线宽,也就是频宽。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层镀膜技术得到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即通过控制磁控连续镀膜设备的靶材选取(即选择nb靶和si靶),靶位的设计(一般可设计4~10个靶位,可将靶的位置设计成nb靶 si靶 nb靶 si靶),电源的选择(nb靶使用直流电源,si靶是陶瓷靶,需使用中频或是射频电源),工艺气体选择(工作气体为氩气,反应气体为氧气),镀膜时
间的控制(根据沉积速率计算每个靶位所需要的的沉积时间,沉积速率提前用台阶仪测试膜厚得出,即所需膜厚/沉积速率=沉积时间),得到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
22.在本实用新型中,氧化铌和氧化硅与pet附着力良好,本身具有阻水氧的作用,同时光学膜结构优化并使用特殊增透膜后,增透全光的量子点光学膜阻隔层透过率从85%提升到92%左右,透过率绝对值增加7%,而增透蓝光的量子点光学膜阻隔层透过率从85%提升到94%左右,透过率绝对值增加9%。二层阻隔膜总体透过率从原来的85%
×
85%=72.25%,提高到92%
×
94%=86.48%,光的利用率提高了16%。
2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包括基材层和位于基材层下表面的增透全光ar层,所述增透全光ar层包括层叠在一起的nb2o5层和sio2层,所述增透全光ar层中nb2o5层与基材层接触。
24.本实用新型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透过率从90%提高到95%左右。
25.优选地,所述nb2o5层的厚度为85~95nm,例如85nm、87nm、88nm、90 nm、93nm或95nm。如果该层的厚度低于85nm,或是厚度高于95nm,增透全光效果减弱,膜厚降低的同时,水汽阻隔效果会适当降低。
26.优选地,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70~80nm,例如70nm、73nm、75nm、78 nm或80nm。如果该层的厚度低于70nm,或是厚度高于80nm,增透全光效果减弱,膜厚降低的同时,水汽阻隔效果会适当降低。
27.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i(聚酰亚胺)、coc(环烯烃共聚物)、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8.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300μm,例如10μm、20μm、30μm、50 μm、8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或300μm。
29.本实用新型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实现,采用物理磁控溅射或是蒸发镀膜方法,通过镀膜工艺设置和靶材靶位设计,可精确控制膜层的结构,以及通过控制溅射时间来实现所需要的厚度。
30.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增透蓝光阻隔膜、位于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上表面的量子点胶水层、以及位于量子点胶水层上表面的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中增透全光ar层与量子点胶水层相接触。
31.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胶水层包括基材层以及涂覆在基材层表面的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
32.所述量子点胶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量子点材料和胶水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胶水,脱去气泡后,将胶水涂覆在基材上制备成薄膜。
33.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量子点材料为cdse、cdte、cds、znse、cdte、cuins、 inp、cuinse或cdznsse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4.优选地,所述胶水聚合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双酚a环氧树脂或有有机硅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35.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胶水层中基材层的厚度为10~300μm;例如10μm、20 μm、30μm、50μm、8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或300μm。
36.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的厚度为20~300μm,例如20μm、30μm、 50μm、80
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或300μm。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量子点光学膜中结合了增透蓝光阻隔膜和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因光源采用蓝色光源,所以将面向光源的阻隔层的阻隔膜只增透蓝光,通过膜系设计出一种增透蓝光ar层,选择性将400~450nm波长段的蓝光透过率从85%提高到90~95%。经过量子点材料后,进入另外一层阻隔膜,这一层通过膜系设计增透全光ar层,透过率从90%提高到95%左右。这样整体通过量子点光学膜的透过率会相比原来的会提升10%左右。
38.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量子点显示器件,所述量子点显示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
39.优选地,所述量子点显示器件包括手机显示屏、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显示器、车载显示器或户外广告板等。
40.优选地,所述量子点显示器件从下至上包括导光板、如上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下增亮膜、上增亮膜和液晶面板。
41.本实用新型的量子点光学膜使得光透过率提高,在达到同样的显示亮度需求的同时,led光源的功率相应会降低,例如手机led灯共18个,原来设置电流为40ma,功率为0.04a
×
18
×
3v=2.16w;更换本实用新型所述透过率提高的量子点膜后,同等亮度条件下,电流从40ma降低到35ma,功率为0.035a
ꢀ×
18
×
3v=1.89w,led功耗对应会降低12.5%左右。
4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3.(1)本实用新型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在蓝光段430~47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在0%~3%之间,即透过率可达到97%以上,450nm波长的光的透过率几乎接近100%。
44.(2)增透全光系阻隔膜,透过率从90%提高到95%左右。
45.(3)量子点光学膜中结合了增透蓝光阻隔膜和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使得整体通过量子点光学膜的透过率相比原来的会提升10%左右。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透蓝光阻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增透蓝光ar 层,12为基材层,13为增透蓝光ar层;
47.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nb2o5层、 2为第一sio2层、3为第二nb2o5层,4为第二sio2层;
48.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为增透全光 ar层,32为基材层;
49.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透全光ar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为nb2o5层,6为 sio2层;
50.图5为本实用新型量子点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增透蓝光ar层, 12为基材层,13为增透蓝光ar层,31为增透全光ar层,32为基材层,2为量子点胶水层;
51.图6为本实用新型量子点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1为导光板,62为量子点光学膜,63为下增亮膜,64为上增亮膜,65为液晶面板;
52.图7为增透蓝光阻隔膜反射率测试结果图;
53.图8为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反射率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55.实施例1
5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12和位于基材层上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13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 ar层11,所述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nb2o5层1、第一sio2层2、第二nb2o5层3和第二sio2层4,所述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中均是第一nb2o5层1与基材层接触,其中基材层为 pet层。
57.所述第一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45nm,所述第二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二sio2层的厚度为45nm,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
5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的结构如图3 所示,包括基材层32和位于基材层32下表面的增透全光ar层31,所述增透全光ar层31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层叠在一起的nb2o5层5和sio2层6,所述增透全光ar层中nb2o5层5与基材层32接触,其中基材层为pet层,所述 nb2o5层的厚度为90nm,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75nm,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
5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位于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上表面的量子点胶水层2、以及位于量子点胶水层上表面的如上所述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中增透全光ar层31与量子点胶水层相接触。图中箭头方向代表光源的入射方向。
60.其中所述量子点胶水层包括基材层以及涂覆在基材层(pet层,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表面的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涂覆厚度100μm)。
61.所述量子点胶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量子点材料和胶水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胶水,脱去气泡后,将胶水涂覆在基材上制备成薄膜。
62.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量子点材料为cdse。
63.优选地,所述胶水聚合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64.实施例2
65.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12和位于基材层上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13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 ar层11,所述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nb2o5层1、第一sio2层2、第二nb2o5层3和第二sio2层4,所述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中均是第一nb2o5层1与基材层接触,其中基材层为 pe层。
66.所述第一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45nm,所述第二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二sio2层的厚度为45nm,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
6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的结构如图3 所示,包括基材层32和位于基材层32下表面的增透全光ar层31,所述增透全光ar层31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层叠在一起的nb2o5层5和sio2层6,所述增透全光ar层中nb2o5层5与基材层32接触,其中基材层为pe层,所述 nb2o5层的厚度为95nm,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75nm,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
6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位于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上表面的量子点胶水层2、以及位于量子点胶水层上表面的如上所述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中增透全光ar层31与量子点胶水层相接触。
69.其中所述量子点胶水层包括基材层以及涂覆在基材层(pe层,厚度为 100μm)表面的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涂覆厚度100μm)。
70.所述量子点胶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量子点材料和胶水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胶水,脱去气泡后,将胶水涂覆在基材上制备成薄膜。
71.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量子点材料为cdte。
72.优选地,所述胶水聚合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73.实施例3
7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12和位于基材层上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13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 ar层11,所述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nb2o5层1、第一sio2层2、第二nb2o5层3和第二sio2层4,所述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中均是第一nb2o5层1与基材层接触,其中基材层为 pet层。
75.所述第一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45nm,所述第二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二sio2层的厚度为45nm,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
7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的结构如图3 所示,包括基材层32和位于基材层32下表面的增透全光ar层31,所述增透全光ar层31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层叠在一起的nb2o5层5和sio2层6,所述增透全光ar层中nb2o5层5与基材层32接触,其中基材层为pet层,所述 nb2o5层的厚度为90nm,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75nm,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
7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位于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上表面的量子点胶水层2、以及位于量子点胶水层上表面的如上所述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中增透全光ar层31与量子点胶水层相接触。
78.其中所述量子点胶水层包括基材层以及涂覆在基材层(pet层,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表面的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涂覆厚度100μm)。
79.所述量子点胶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量子点材料和胶水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胶水,脱去气泡后,将胶水涂覆在基材上制备成薄膜。
80.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量子点材料为znse。
81.优选地,所述胶水聚合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82.实施例4
83.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12和位于基材层上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13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 ar层11,所述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nb2o5层1、第一sio2层2、第二nb2o5层3和第二sio2层4,所述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中均是第一nb2o5层1与基材层接触,其中基材层为 pi层。
84.所述第一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45nm,所述第二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二sio2层的厚度为45nm,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
8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的结构如图3 所示,包括基材层32和位于基材层32下表面的增透全光ar层31,所述增透全光ar层31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层叠在一起的nb2o5层5和sio2层6,所述增透全光ar层中nb2o5层5与基材层32接触,其中基材层为pi层,所述 nb2o5层的厚度为90nm,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75nm,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
8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位于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上表面的量子点胶水层2、以及位于量子点胶水层上表面的如上所述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中增透全光ar层31与量子点胶水层相接触。
87.其中所述量子点胶水层包括基材层以及涂覆在基材层(pi层,厚度为 150μm)表面的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涂覆厚度100μm)。
88.所述量子点胶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量子点材料和胶水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胶水,脱去气泡后,将胶水涂覆在基材上制备成薄膜。
89.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量子点材料为cdse。
90.优选地,所述胶水聚合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91.实施例5
9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透蓝光阻隔膜,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12和位于基材层上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13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11,所述增透蓝光ar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nb2o5层1、第一sio2层2、第二nb2o5层3和第二sio2层4,所述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增透蓝光ar层中均是第一nb2o5层1与基材层接触,其中基材层为 pp层。
93.所述第一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45nm,所述第二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第二sio2层的厚度为45nm,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
9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的结构如图3 所示,包括基材层32和位于基材层32下表面的增透全光ar层31,所述增透全光ar层31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层叠在一起的nb2o5层5和sio2层6,所述增透全光ar层中nb2o5层5与基材层32接触,其中基材层为pp层,所述 nb2o5层的厚度为85nm,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75nm,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
9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位于所述增透蓝光阻隔膜上表面的量子点胶水层2、以及位于量子点胶水层上表面的如上所述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所述增透全光系阻隔膜中增透全光ar层31与量子点胶水层相接触。
96.其中所述量子点胶水层包括基材层以及涂覆在基材层(pp层,厚度为 100μm)表面的量子点胶水聚合物层(涂覆厚度100μm)。
97.所述量子点胶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量子点材料和胶水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胶水,脱去气泡后,将胶水涂覆在基材上制备成薄膜。
98.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量子点材料为cdse。
99.优选地,所述胶水聚合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100.实施例6
101.将实施例1的量子点光学膜用于量子点显示器件,其结构如图6所示,从下至上包括导光板61、如上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62、下增亮膜63、上增亮膜 64和液晶面板65。其中箭头方向代表光的传播方向,导光板61上的三个箭头代表蓝光,量子点光学膜62上的三个箭头从左至由分别代表红绿蓝光。
102.对比例1
103.在该对比例中提供一种透明氧化铝类阻隔膜,其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氧化铝阻隔膜层、量子点胶水层和第二氧化铝阻隔膜层;所述第一氧化铝阻隔膜层和第二氧化铝阻隔膜层均包括基材(pet)层和覆于基材层上的氧化铝薄膜层,均是氧化铝薄膜层与量子点胶水层接触。
104.其中第一氧化铝阻隔膜层的基材层厚度10μm,氧化铝薄膜的厚度为50nm,量子点胶水层与实施例1的量子点光学膜中的量子点胶水层相同,第二氧化铝阻隔膜层的基材层厚度10μm,氧化铝薄膜层的厚度为50nm。
105.对实施例1

5的量子点光学膜进行性能测试:透过率和反射率测试仪器采用的是岛津uv3600,通过设置测量波长范围和透过率反射率参数选择,校准光源后进行测试,即可得到样品在所需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或是反射率数据曲线;水蒸气透过率测试通过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按gb/t 26253《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
红外检测器法》方法,采用红外传感器法测试原理,将样品样夹紧于测试腔之间,具有稳定相对湿度的氮气在薄膜的一侧流动,干燥氮气在薄膜的另一侧流动;由于湿度梯度的存在,水蒸气会从高湿侧穿过薄膜扩散到低湿侧;在低湿侧,透过的水蒸气被流动的干燥氮气携带至红外传感器,进入传感器时会产生同比例的电信号,通过对传感器电信号的分析计算,从而得出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率等参数。
106.表1中总结了测试得到的实施例1

5中增透蓝光阻隔膜在蓝光段430~470nm 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表2中总结了测试得到的实施例1

5中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在全光段380~780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表3中总结了测试得到的实施例1

5 的量子点光学膜和对比例1的透明氧化铝类阻隔膜在全光段380~780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和在40℃、90%rh湿度条件下的水蒸气阻隔率。
107.表1
[0108]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透过率(%)95.7%96.2%97.2%95.3%96.5%
[0109]
表2
[0110]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透过率(%)94.3%93.9%95.2%93.8%93.7%
[0111]
表3
[0112][0113]
图7为实施例1的增透蓝光阻隔膜在全光段380~78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测试结果图,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波长从380nm到780nm,反射率先在蓝光段下降,然后再绿光段开始上升;在蓝光段430~47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在0%~3%之间,即透过率可达到97%以上,465nm单点波长的光透过率几乎接近100%,绿光和红光的反射率明显很高,550nm单点波长透过率在70%。
[0114]
图8为实施例1的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在全光段380~780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测试结果,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波长从380nm到780nm,反射率先在蓝光段有上下起伏,在绿光段开始上升;在波长380~660nm范围内,反射率值均低于5%,即可保证大部分的可见光透过率能达到95%以上,绿光段490~580nm 反射率比蓝光稍微高一些,550nm单点波长的透过率在96%,而红光段波长 620~760nm比绿光段反射率高一些。
[0115]
测试结果显示,增透蓝光阻隔膜在蓝光段430~47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在0%~3%之间,即透过率可达到97%以上,450nm波长的光的透过率几乎接近 100%,相比原来的透明氧化铝类阻隔膜,能提高10%左右的透过率;增透全光系阻隔膜,透过率从85%提高到90%,甚至到95%;量子点光学膜中结合了增透蓝光阻隔膜和增透全光系阻隔膜,相比原来使用的二层阻隔膜,使得整体通过量子点光学膜的透过率相比原来的会提升10%左右。在40℃、90%rh湿度条件下,量子点光学膜的水蒸气阻隔率为8.5
×
10
‑2g/m2.天,相比其他常见的透明氧化铝类量子点光学膜水蒸气阻隔率8
×
10
‑2g/m2.天,无明显差异。
[0116]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增透蓝光阻隔膜、增透全光系阻隔膜及量子点光学膜及量子点显示器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