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动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自动对焦 装置 数字 设备 pcr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用以检测设置在滑块上的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转速调节装置,设置在转盘下,用以对转盘的转速进行调节,所述转盘沿水平向设置,转盘下设置有所述待检测芯片;中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转速调节装置电连接,用以根据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调节转盘的转速;中控单元内设置有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和第三距离d3,且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第三距离d3,相应地,中控单元内设置有第一转速v1,第二转速v2和第三转速v3,且第一转速v1<第二转速v2<第三转速v3;若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与标准位置的距离d≤第一距离d1,则利用转速调节装置使得转盘的转速维持标准转速v0;若第二距离d2≥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与标准位置的距离d>第一距离d1,则选择第一转速v1对转盘的转速进行调节;若第三距离d3≥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与标准位置的距离d>第二距离d2,则选择第二转速v2对转盘的转速进行调节;若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与标准位置的距离d>第三距离d3,则选择第三转速v3对转盘的转速进行调节;所述标准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连轴器的保护框架上,保护框架内设置有联轴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确定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在确定实时位置的过程中,根据滑块的表面光滑度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滑块的表面光滑度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包括:中控单元内设置有第一修正系数k1,第二修正系数k2和第三修正系数k3,且第一修正系数k1>第二修正系数k2>第三修正系数k3,中控单元内还设置有标准光滑度范畴s10

s20,其中s10为标准光滑度的下限,s20为标准光滑度的上限;若滑块的光滑度<标准光滑度的下限s10,则采用第一修正系数k1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若滑块的光滑度≥标准光滑度的下限s10且≤标准光滑度的上限s20,则采用第二修正系数k2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若滑块的光滑度>标准光滑度的上限s20,则采用第三修正系数k3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修正系数k1对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和第三距离d3进行修正后,得到的第一修正距离d11

=d1(1 k1),第二修正距离为d21

=d2(1 k1),
第三修正距离为d31

=d3(1 k1),采用第二修正系数k2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后分别得到的为第一补偿距离d12

=d1(1 k2),第二补偿距离d22

=d2(1 k2),第三补偿距离d32

=d3(1 k2),采用第三修正系数k3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进行修正后分别得到的为第一调整距离d13

=d1(1 k3),第二调整距离d23

=d2(1 k3),第三调整距离d33

=d3(1 k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发光源和滤光机构,其中,所述激发光源用以发出激发光至所述待检测芯片,所述滤光机构用以使激发光产生预设波长的光至所述待检测芯片,所述转盘上设置若干滤光机构,用以通过特定的一滤光机构工作,以产生对应波长的光;激发光源包括led灯珠和板卡,led灯珠设置在板卡的中部,板卡沿竖直方向卡设在焦距调节筒内部,且板卡与散热片的散热板接触,以对led灯珠和板卡进行散热;还包括图像采集机构,用以对确定的一所述滤光机构通过的激发光对所述待检测芯片激发反应后产生的荧光进行采集及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待检测芯片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驱动所述丝杆使所述滑块沿着所述丝杆往复移动;所述转盘下设置有转台,所述转台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所述滤光机构设置在所述转盘上,并沿着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环形盘列设置若干个;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支撑平台,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图像采集机构上,用以实时采集其与所述待检测芯片的距离,用以确保两者距离处于合适的范围且所述待检测芯片移动至预定位置;所述支撑平台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一侧,用以支撑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支撑平台上下移动,以使所述激发光源与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垂直相交于所述滤光机构;所述待检测芯片上设置有定位标志,所述图像采集机构根据所述定位标志在所述图像采集机构上呈现的清晰度调整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的位置,以确定最佳对焦位置;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立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立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与所述立板垂直设置;所述激发光源沿水平方向设置,与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激发光源位于所述转盘中部的正上方,所述激发光源用于发射激发光束;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可活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轴和顶部调节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立板靠近转盘的一侧的上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平行设置,两者之间保持预设间距;连接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两连接轴相对平行的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两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顶部调节轮穿设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且顶部调节轮设置在两连接轴之间,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套设在两连接轴上,并
沿连接轴的设置方向滑动;顶部调节轮穿过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的中部,以驱动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平移;还包括电机控制机构,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电机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机构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调整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运动情况。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机构包括上连接体、下连接体和二向色镜,上连接体设置在下连接体的正上方,上连接体的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上部穿设有第一滤光镜,第一滤光镜沿水平方向设置,上连接体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斜面,下连接体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垂直相交,下连接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设置,第二通孔的一端穿设有第二滤光镜,第二滤光镜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滤光镜与第二滤光镜相互垂直设置,下连接体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垂直相交于第二斜面;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二向色镜设置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二向色镜分别与第一滤光镜和第二滤光镜保持45度的夹角,用以在激发光束通过后,反射需要的预设波长的光至下端的待检测芯片上,并将待检测芯片发出的荧光传输至上端的相机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上开设有与其设置方向相同的放置槽,所述二向色镜卡设在放置槽内;所述转盘为一圆形平板,所述转盘靠近边缘的位置沿转盘的轴向方向均匀的开设有若干通孔,待检测芯片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所述通孔用于使滤光机构内的反射光投射至待检测芯片,同时,使待检测芯片上荧光反射至图像采集机构内。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相机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相机得到的图像确定待检测芯片内的微孔区域,并根据预设的区域归一化矩阵对所述微孔区域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微孔区域的荧光强度矩阵;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荧光矩阵强度与阈值荧光强度进行对比进而得到待检测芯片内的初始拷贝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对焦装置,该自动对焦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用以检测设置在滑块上的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转速调节装置,设置在转盘下,用以对转盘的转速进行调节,所述转盘沿水平向设置,转盘下设置有所述待检测芯片;中控单元,分别与第一检测装置和转速调节装置电连接,用以根据待检测芯片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调节转盘的转速;通过检测滑块在丝杆上的实时位置,并根据该位置与标准位置的距离确定转盘的转速,使得当滑块上的待检测芯片到达标准位置时,转盘上的滤光机构也转动了待检测芯片的上方,实现了光源、滤光机构和待检测芯片的激发光路,降低待检测芯片和滤光机构不对位进行调整的等待时间,提高自动对焦的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鹏翀 任鲁风 范东雨 王宏伟 蔡亦梅 高静 刘一博 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胤瑞生物医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1/10/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